◎止观的基本意义
止的意思:梵语s/amatha,巴利语samatha,音译作奢摩他、舍摩他。又作止寂、等观。为禅定之另一称谓。止息一切想念与思虑,而心归于专注一境的状态。
粗浅的来说:止,就是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不要鲁莽、感情不要冲动。
观,就是心安定下来以后,理智才能更清楚。
「止观」的哲学,用在股票市场中,是训练操作者随时随地不要被短线的乱七八糟的资讯跟气氛所影响,要能够镇定,这就叫止。止了以后,智慧才能活跃,这叫观。
「止观」,是佛法中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也是一个很基本的东西。基本的东西大家一定要熟稔,目前的教育,不管是股票或是佛学,如果学的不好,大半原因都是因为基本的东西不熟稔,或是不知道。
尤其是在股市中,大部分都是基本的东西不知道,就像是佛法当中比喻的「空中楼阁」,换句话说,大部分人的功力就像没有一楼的建筑物,对于基础的东西过于轻视,所以操作失败。但是,股市中的基础是什么呢?很少人能够说的清楚,因为赢家本身过份稀少,所以基础知识的传播不发达,或者根本是门可罗雀。一般人误以为「基本的东西就是大家已经知道的普及知识」,错!在股市中,正确的基本知识有一大半并没有公诸于世!
相形比较之下,佛法就幸运多了。佛法的基础,例如「止观」、「慈悲」,经过两千多年来高僧大德不断地努力宣扬,大家都知道了,没有被隐藏。佛法的次第,也很早被规定得很清楚了,不会模煳。
佛教当中的基本精神,「智慧」与「慈悲」,智慧比较偏重于理智,慈悲则比较偏重于感性。严格讲起来,佛教中的「
大智慧」是包含了慈悲。换句话说,佛的智慧是包含了慈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具有慈悲的大智慧,而整个佛法基本上就是在训练止观。
止是「禅定」,观是「智慧」,用白话文来说:止是静下来,观是通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