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日本首购中国国债用意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4日 01:39 国际金融报微博
本报记者 张颖
人民币升值预期、利差套利机会出现,中国国债正在成为外国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昨日,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宣布,经中国相关部门许可,日本获准最多可购入650亿元中国国债。
安住淳是在当天内阁会议后的记者见面会上透露这一消息的。安住淳说,购入中国国债的一些技术性手续还需要几个月时间准备,日方将根据市场动向判断购入中国国债的时机。至于具体购入中国国债数量,安住淳认为,从加强日中两国经济联系的初衷看,650亿元是合适的购入规模。
日本提前布局
这是日本第一次获准购买中国国债。安住淳说,考虑到日本在外汇资产运用方面的各种情况,一开始小额购入中国国债比较合适。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欢迎日方在达成协议的框架下,对中国的债券市场进行投资,同时中国也会在日本国债市场上,或者固定收益市场上进行投资。中日两国这样相互的投资和共同的合作,潜力非常大。
目前,外国投资者购买中国国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的投资者在中国香港二级市场购买人民币债券;另一种是和中国政府签订特定的协议。预计日本政府将采用后一种方式。
在欧美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作为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的美国国债持有国,中日双方都开始寻求规避美元贬值的影响。去年12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华时,中日两国已经就日本政府购买中国国债达成一致。
“日本购买中国国债可以被理解为战略上的提前布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微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人民币升值预期、利差套利空间的出现是日本购买中国国债的主要原因。”
孙立坚进一步分析,一方面,通过购买中国国债,日本可以进一步推高人民币升值预期,日元兑人民币实现贬值,为日本出口企业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从全球国债市场收益率看,中国国债一年期平均收益率在3%-3.5%,美国国债收益率约1%,很多国家国债收益率甚至不到1%,套利空间出现。
只是短期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购买中国国债不等于减持美国国债。”孙立坚提醒记者,“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日本恰恰在增持美国国债。用于购买中国国债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从欧洲市场上退出的资金。”
安住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部分印证了孙立坚的观点。他强调:“一国投资另一国的国债,会使两国均获益。我们不会抛售美元或欧元,但我们会增加人民币,以加深中日关系。日本选择购买中国国债,是为了使其外汇储备多元化,规避风险。”
其实,除了日本,韩国也打算购买中国国债。而在外汇储备中持有人民币的国家包括东盟10国、蒙古、朝鲜等主要与中国进行贸易的亚洲国家。发达国家中,挪威央行已投资33亿元人民币资产。
在孙立坚看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购买中国国债,标志着人民币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不过,这些外国资本购买中国国债并没有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仍是以投资收益和风险分散为主。“因此,这只是短期行为,一旦人民币贬值或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这部分资金可能马上撤离”。
“而与大部分国家不同,中国政府正在进行一项危险的‘反向操作’。”孙立坚对此表示担心,他告诉记者,“大部分国家开始从欧洲市场撤离,投向中国国债的同时继续增持美国国债;相反,中国政府却在不断增持欧债,减持美债。这当然有一定的经济、政治考虑,但是风险不容忽视。”
孙立坚继续分析:“大量境外资本流入对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有很大帮助,问题是,中国是否已经作出了选择,是做强金融服务,还是继续发展工业、制造业。从历史经验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两者兼得。”
“金融的收益正是制造业的成本。”孙立坚认为,“金融行业会推高资产价格,从而降低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对于尚处于积累财富阶段的中国经济而言,显然,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才是当前的重点。”
0
美军将在亚太地区加强军事力量 航母增至六艘
0
Fedwire:美联储考虑冲销版“Sterilized” QE
相关文章:美联储QE3难产 或推OT1.5
这是借鉴欧洲央行的做法。
消息来自于WSJ的记者Jon Hilsenrath(又名美联储通讯社“Fedwire”,伯南克对外界放风的记者。)
JON HILSENRATH写道:
美联储官员们在考虑一种新型的债券购买项目,设计这个项目是为了降低对未来通胀的担忧。
在新的方法中,美联储官员将印钱购买长期按揭贷款证券或美国国债,但同时在短期内以低利率将这笔钱借回来使之被冻结。
下周美联储将召开货币政策会议,JON HILSENRATH:
一些联储官员已经暗示过这次会议不会发起新的项目。而美联储在这之后是否会有另一个项目还不确定。如果增长或通胀上涨太多,官员们看起来不太可能发起债券购买项目。但如果经济增长令人失望或者通胀大幅放缓,美联储官员们可能会再次行动。
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已经使用了多种不同的债券购买项目,目的都是为了推低长期收益率,刺激投资和开支。
JON HILSENRATH引述“知情人士”(你知道这个知情人士是谁)说,如果美联储再次行动,可能会有三种方法:
1、从2008-2011年采取的方法,美联储印钱然后购买国债或MBS。美联储通过数轮QE已经购买了2.3万亿美元证券。
2、2011年9月份采取的4000亿美元扭转操作(OT),出售短期国债,用所得收益购买长期国债。这个方法没有创造新钱。
3、美联储印钱购买长期债券,但对投资者和银行如何使用这笔资金作出限制。美联储将采用新的市场工具,以更好地管理金融系统的现金。这种方法又称为“冲销版”QE。
这三种方法都是希望减少投资者和银行手中的长期证券持仓。美联储相信减少他们的长期债券可以推低长期利率,鼓励更多冒风险行为,因此会刺激投资和消费。
不同的地方在于钱从哪儿来,最终会去哪里:
美联储并没有印真实的货币,但当他通过QE购买债券时在银行和投资者的账户中记入了新的资金。美联储通过这种方式向金融系统注入了1.6万亿美元。
一些美联储官员强烈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创造的银行储备金不会有通胀威胁,但比较流行的观念是,它可能在未来会引发通胀,包括一些美联储内部官员也有这样的观念。
而通过某种方法限制新的资金流入系统之中能帮助管理上述观念。这个方法要么是OT,要么是进行冲销操作。
冲销版QE是怎么回事:
美联储创造新的货币购买长期债券。但美联储本质上将冻结这一部分资金,不让它流入到整体经济中。美联储将在短期内(比如说28天)从投资者那里把资金借回来,并向投资者支付一些较低的利息。这种交易又被称为“反向回购”。
纽约联储的官员们设计了反向回购的项目,在经济更加强劲,需要收紧的时候使用。但是该项目在理论上也可以用来对宽松政策进行微调。
联储官员们对OT感到满意,但如果重复OT可能会有一些限制。比如,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短期债券可供出售。(查看瑞信报告对此的分析)
而冲销版QE就不会受到这样的限制。
同时,该项目可以让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参与,增加了美联储管理储备的灵活性。反向回购项目可以让货币市场基金也参与美联储的操作。
但反向回购可能也会有问题。
比如它可能会推高短期利率。
而且反向回购是在收紧信贷时使用的工具。摩根大通经济学家Michael Feroli认为,将反向回购与债券购买项目结合起来“将向市场发出许多冲突的信号”。
0
德意志银行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
德意志银行发布2012年经济展望,提出6大风险需要关注
1.中国/新兴经济体增长令人失望以及持续的地缘政治风险
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将不再扮演全球发动机的角色,且中国有硬着陆的风险。
对中国的担忧主要有:
a.持续高通胀
b.银行部门此前的过度借贷,资产质量和后续的坏账
c.存款转移和资本外流征兆初现
亚洲股票策略分析师Ajay Kapur提到:
高杠杆率,飞速增长的资产价格和达到峰值的工作适龄人口比例的组合,其必然结果是后期大量资本将遭到损失。这对日本,韩国,泰国,美国,西班牙和爱尔兰都适用,没有道理中国会不一样。
2.日本/美国/英国主权债务危机?
日本:日本可能遇到融资危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储蓄减少,日本国债的国内需求将逐渐消退。虽然没有迹象显示这一切会在2012年发生。
美国:虽然相对的“安全港”地位使美国成为少数几个可以不用立刻采取紧缩措施的经济体。但市场总有一天会得出结论,在考虑通胀后,美债的长期投资者不可能收回所有本金。
英国:紧缩政策和央行的积极行动稳住了英债市场,但最新的QE后,央行持有国债比例已达到24%,考虑到之后新的QE,其后甚至可能达到1/4至1/3,市场可能会对这种程度的货币扩张感到恐惧。
3.高通胀回归?
我们不认为这种威胁很迫切,但如果继续印钱的话,目前在取消金本位后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崩溃。
4.QE是否有变?
目前所有印的钱都被用来购买债券,但对经济作用不大,是否后期可能直接印钱发给消费者?尽管听起来荒谬,但这场危机告诉我们,6个月前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此后都成了主流政策。
5.美国住宅市场
美国住宅市场已连跌近6年,2012年是否可能走出泥潭?密切关注美国房产数据。
6.美国大选年
通常认为大选年对风险资产有利,但在2008年,标普500跌了37%。
我们认为这一趋势的改变是因为二战后启动的超级债务周期在2007年已近尾声,政府根据大选年调整支出的能力已被大幅削弱。后续需要关注大选年临近时对财政政策的辩论。
0
首先,本人数浪以及利用浪来为未来的操作提供参考,有一些基本原则是要遵守的
1. 3浪为持续时间较长形态可以比较复杂的主升浪
2. 2浪与4浪的调整浪互补,也就是如果2浪简单明了则4浪复杂非凡,换过来也行
3. 浪必须完美,也就是说一个标准5浪上升,2浪的终点或者3浪的起点必须比1浪起点高且必须是2浪的最低点,3浪终点必须比1浪高点高,4浪5浪也遵循这个原则
4. 如果使用浪中浪,则一个大浪的浪中浪必须完美走完且遵循以上原则,但不拘泥于每个大浪必须有浪中浪或者必须都没有
接下来数一下上证综指,本人取起点为2005年的998点历史大底,至于为何取这个起点,暂时不在这里讨论,那么:
998-6124 为简单的第一浪
6124-1664 为更简单的第二浪
那么自1664以来到目前,我们处在一个复杂的第三浪之中,要推翻这个第三浪,很简单,破掉1664,否则它就是第三浪,那么破1664的概率有多大?个人认为概率为0,如果不破1664,第三浪成立,那么6124必然不是顶
从时间上看,第三浪持续时间较长,且走势复杂,可以进行分解观察
1664-3478 简单的3浪1
3478到目前为止为3浪2进行中,且该3浪2为复杂浪,途中经历2319和3186两个关键点位,如果大盘在之前一年中先过3478,则3浪2止于2319,但是很不幸,止步于3186,那么3186下来的指向很明确,破2319(这就是为什么2661-3067只是一波吃饭行情的原因)!否则走势不会完美。而2319一破,一切都明朗了,目前来说,大盘随便在什么点位拐头向上反转都是完美的,因为2319已经破了,光从数浪角度以及1664破的概率为0这两点,几乎可以肯定指出,1664-2319之间的任何一个点位都可以成为本次3浪2的终点。(该复杂的3浪2调整同样可以进行拆解ABC三浪,3478-2319为A,2319-3186为B,3186到目前为C进行中,当然同样也能把3186以来的C再进行ABC拆分,3186-2661为A,2661-3067为B,3067下来为C进行中,看到没有,3186也好,3067也好,都在等破掉2319以及这个C的最终完成,这个大C浪的杀伤力是惊人的,多周期的重叠效应所致尽显大熊的本色)
因此,本人一等到2319破掉,便开始着手寻找今后3浪3的标的股票,然后逢低左侧交易分批买入,因为我无法判断最终上证最低点在哪里,我只知道经过大C的杀跌,肯定有很多股票会像05年那样显现出真正的价值低估,且离开底部已经不远了,通过概率计算,破掉2319以后,大盘离3浪2的底部最多20%--30%,因此我只强调一点,2300附近就是一个底部区域,这里买进优良质地的股票,承受的风险可能最多30%,但是未来迎接你的是3浪3的大行情!可能大家会说30%杀伤力惊人,不愿意去承受,但是我要说,30%只是一个极限值,关键是2319一破走势已经完美,随时反转都是成立的,我不去赌下面一定有30%甚至15%。
好像有点离题了,接下来通过这种数浪的方式来展望一下未来,3浪2走完以后将会迎来3浪3,提到3浪3,有点常识的应该都知道意味着什么,对了,主升浪中的主升浪。那么,3浪3第一目标位相当明确,就是3浪1的高点必须要打掉,也就是必然上3478,而作为主升浪的第三浪,第一浪的高点6124也是今后必然要高调越过的一个点位,个人认为不用等到3浪5,3浪3的主升浪应该就会挑战6124的历史大顶,而由于第三浪在3浪1和3浪2花费的时间过多,挑战6124这样的任务应该会在1年到1年半就拿下,然后重新定义高点。
因此,展望2012,可能是大家匪夷所思的一年,聪明的人会在大盘越过3478后明白大概牛市来了,而大部分人会认为行情又结束了,因为他们解套了,就像当年第一浪越过2245那样,殊不知这只是牛市起爆点之一,之二当然是6124!
本人预计,上证3浪3的高点会见于15000-20000之间,而3浪5的高点预计在30000-40000之间。其中有一轮3浪4的调整浪,由于3浪2相当复杂,因此3浪4会杀得利落干净,不会很痛苦,操作上规避掉就可以。3浪3至3浪5整个时间跨度预计在5年-7年。然后上证的自1664的第三浪彻底终结。由于08年第二浪的利索,接下来的第四浪将会痛苦万分,如何拦腰诱多再拦腰不得而知,只知道相当复杂,从宏观层面上看,伴随上证第四浪的会是由爆发地为中国的又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届时楼市,债市,股市,人民币都会一起跳崖,爆发时间是2018年底-2019年间,好像又扯远了,这个事情今后慢慢再说吧。
最后,我只提醒一点,你可以不相信我现在的满口胡言,但是明年一旦上证拿下3478,请一定记得上车,挑些涨幅居前板块中的牛股买入,一定要记得,否则是后悔终生~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成品油价调整影响板块及个股一览
石油板块个股
股票名称
中国石化 (600028 )
中国石油 (601857 )
中海油服 (601808 )
泰山石油 (000554 )
准油股份 (002207 )
大元股份 (600146 )
天利高新 (600339 )
天科股份 (600378 )
S上石化 (600688 )
丹化科技 (600844 )
航空航运板块一览
股票名称
中信海直 (000099 )
南方航空 (600029 )
哈飞股份 (600038 )
ST东航 (600115 )
长航油运 (600087 )
中海发展 (600026 )
中国远洋 (601919 )
海南航空 (600221 )
外运发展 (600270 )
*ST上航 (600591 )
厦门空港 (600897 )
中国国航 (601111 )
新能源板块个股
(1)太阳能
天威保变 (600550 )
小天鹅A (000418 )
岷江水电(600131
生益科技 (600183 )
维科精华 (600152 )
安泰科技 (000969 )
长城电工 (600192 )
乐山电力 (600644 )
华东科技 (000727 )
春兰股份 (600854 )
威远生化 (600803 )
力诺太阳 (600885 )
新华光 (600184 )
特变电工 (600089 )
航天机电 (600151 )
南玻A (000012 )
交大南洋 (600661 )
杉杉股份 (600884 )
王府井 (600859 )
风帆股份 (600482 )
(2)风能
金山股份 (600396 )、 湘电股份 (600416 )、 粤电力A (000539 )
(3)风力发电
特变电工 (600089 )、京能热电 (600578 )、 东方电气 (600875 )
(4)风电设备制造
中核科技 (000777 )、 中成股份 (000151 )、 申能股份 (600642 )
(5)地热
京能热 (600578 )
(6)乙醇汽油
丰原生化 (000930 )、 航空动力 (600893 )、*ST甘化 (000576 )、 华资实业 (600191 )、荣华实业 (600311 )、万向德农 (600371 )
(7)氢能
同济科技 (600846 )、 中炬高新 (600872 )、 *ST春兰 (600854 )、力元新材、包钢稀土 (600111 )、 澳柯玛 (600336 )、 杉杉股份 (600884 )、 *STTCL (000100 )、维科精华 (600152 )
(2)风能
金山股份 (600396 )、湘电股份 (600416 )、 粤电力A (000539 )
(3)风力发电
特变电工 (600089 )、 京能热电 (600578 )、 东方电气 (600875 )
(4)风电设备制造
中核科技 (000777 )、 中成股份 (000151 )、 申能股份 (600642 )
(5)地热
京能热电 (600578 )
(6)乙醇汽油
丰原生化 (000930 )、 航空动力 (600893 )、 *ST甘化 (000576 )、华资实业 (600191 )、荣华实业 (600311 )、万向德农 (600371 )
(7)氢能
同济科技 (600846 )、 中炬高新 (600872 )、 *ST春兰 (600854 )、力元新材 (600478 )、包钢稀土 (600111 )、 澳柯玛 (600336 )、 杉杉股份 (600884 )、 *STTCL (000100 )、维科精华 (600152 )
汽车制造业板块受影响个股
股票名称
江铃汽车 (000550 )
万向钱潮 (000559 )
海马股份 (000572 )
黔轮胎A (000589 )
青岛双星 (000599 )
一汽轿车 (000800 )
金宇车城 (000803 )
安凯客车 (000868 )
三环股份 (000883 )
一汽夏利 (000927 )
交通运输板块受影响个股
股票名称
*ST国农 (000004 )
深赤湾A (000022 )
盐 田 港 (000088 )
深圳机场 (000089 )
中信海直 (000099 )
粤高速A (000429 )
北 海 港 (000582 )
泰达股份 (000652 )
漳州发展 (000753 )
东莞控股 (000828 )
0
台湾和日本在本币升值期间的表现:
台币由40台币/1美元升值到26台币/1美元,股市由1000点涨到12000点.历时仅4年
背景:1985年,一是,台湾新台币升值;二是,当时台湾实现外汇管制,资金只能留在台湾岛内。三是台湾的民众当时的投资渠道不多,所以钱满为患,热钱不断的涌向股市和房产,使得台湾的股市及房产的价格大涨。
结果:1985年,台湾股市是636点。5年后,1990年,台湾股市涨到12862点,股市的涨幅近20倍,同期,房产的价格也平均上涨了10倍。
过程:
第一次上涨:1985年,台湾股市636点起步;1986年,台股正式突破1000点;1987年10月,涨到4471点,走完第一波,涨幅达6倍。
第一次回调:从4471跌到2339,跌幅近达50%。当时背景是国际股灾。
第二次上涨:从2339起涨,到1988年9月,涨到8813点。涨幅近3倍。
第二次回调:由8813点一路跌到4645点,跌幅又近达50%。背景是财长郭婉容小姐:)发布开征炒股所得税。
第三次上涨:由于台币升值趋势末变,股市又涨,从4645点一直到1990年,涨到12682点。
1986年台湾股市市盈率是15.3倍,到1989年底是92倍
1990年2月,指数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8个月的时间跌掉一万多点
日元对美元由350日元/1美元升值到170日元/1美元,股市由2000点涨到39800点,历时17年
1950年至1989年期间,
日本股市从85点涨到38900点,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年的85点涨到1953年的470点,最大涨幅为453%;随后出现37.8%的调整。
第二阶段,1954年到1961年,日本股市从314点涨到1829点,最大涨幅为483%;随后在1961年到1965年的4年里调整了44.2%。
第三阶段,1965年到1973年,日本股市从1020点涨到5350点,最大涨幅为425%;随后出现37.4%的调整。
第四阶段,1974年到1981年,日本股市从3350多点上涨到8000多点;随后调整了1400点(调整了17.5%)。
第五阶段是1982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从6000多点直上38900点最,大涨幅为548%。
0
著名经济学家韩志国???
这韩志国是谁呀?啥时啥事著名的?
知道“世所罕见” 那就好了
你当人家锅输清这点道理 这点为官之道 都不懂啊?
小混混为了搏个脸熟 非要去评价完全超出自身能力的“世所罕见” 的事
哪会靠谱呢
当然 俺同时也支持盲人肯定也有摸象的权利 呵呵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