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学点逻辑

12-02-14 01:04 2097次浏览
草木屑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另开个帖,学点儿逻辑
打开淘股吧APP
8
评论(1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七号线

12-08-26 20:32

0
看来F兄也有纠结。我是前年培训才正式接触逻辑题目的,感触很深。正如汉语多以意会为主,即使论说文、诗经、孙子兵法等等,都是教让人悟,让人自己总结。但是西学里直接把逻辑提炼出来,有一有二有三,如遇矛盾则会提示错误及纠正方法。国人从小受的学校教育里很少提这个。尤其到了社会上,说话办事也以圆滑、通融为纲,道路不通就绕着走。国内政策不是如此吗?孰知绕到最后、拖到最后,已经很难解,只能等待外力。总之,我等尤其需要在家庭教育中突出逻辑,方能立世,不知兄以为然否。
七号线

12-08-26 19:09

0
F兄,但是主流文化里甚至不会有简单的逻辑教育,小学到大学的教材里何曾有,只能靠自己悟,久而久之不明真相,乃至道德滑坡,悲乎哀哉。
七号线

12-08-26 12:12

0
国学里最缺逻辑,顶。
寂听

12-02-14 15:44

0
好帖。
佛之子

12-02-14 12:27

0
静之

12-02-14 10:29

0

觉得自己有时候泪眼很低,爱您。大早晨一起床就看到您的帖子,前天说不想学股票了,父亲着急的赶紧问我为什么,哪里讲的不好。自己昨天昏昏沉沉的睡觉,什么都不想做。我真的太情绪化了,继续学!谢谢您,情人节啊,草木屑,我爱您。
晚上不要睡的太晚,嗯?说也白说,还是叮嘱一下,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南蛮

12-02-14 07:14

0
科普好贴。油上。
草木屑

12-02-14 01:58

0
第2章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逻辑是对思想的剖析。----约翰•洛克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1.基本原理
任何科学都是由包含基本原理的知识组成的。任何科学的基本原理都是这门科学赖以建立的最基础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才能衍生出其他的各项活动。逻辑学, 作为一门科学,同样有它的基本原理。但是,逻辑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基本原理不仅是关于逻辑学本身的,而且和所有的科学都有关系。事实上,逻辑学的覆盖范围更为广泛,这是因为它适用于人类理性的因果推理,尽管有时人们并不运用逻辑来思考。也就是说,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人类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逻辑学(人类理性)的基本原理有4个。在此,我们最关心的是矛盾律,但是为了行文的方便,还是先来看看其他3个原理吧。 
同一律 
表述: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解释: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由不计其数的个体所组成,并且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事物只能是其本身,而不能是其他什么事物。苹果就是苹果, 不会是橙子,也不会是香蕉或者梨子。 
排中律 
表述: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解释:一个事物,它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中间状态。桌上有一盏灯,这句话要么是真要么是假, 没有别的可能。我们或许要问:变化过程中的事物怎么解释?介于是与不是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存在吗?答案 是:不。没有纯粹的变化,变化都是事物的变化。处于变化中的事物仍然属于事物的范围。一盏仍处于制作过程中的灯还不是灯,只是灯的组成部分已经存在了,灯的“变成”依赖于这些存在的零件。从绝对意义上来说,没有正在变成的事物,从无到有之间没有通道。莱恩通过刻苦的练,不断地向一个更成熟的音乐家迈进。如果莱恩不存在,她就不能正向一个音乐家迈进。 关于人的存在,并没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变成”状态。 莱恩的变化中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她不是正在变化成为莱恩,而是变化成为更成熟的音乐家莱恩。重申一下,排中律的基本思想是:不存在中间状态。我们所说的“变化中”不是从无到有的通道,而只是目前已存在事物的内部变化。 
充足理由律 
表述: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解释:这个原理也可以被称为因果原理。它所体现的内容是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充足根据。这就暗示着宇宙中的事物都不能自我解释,没有什么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如果一个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这就意味着它要先于自身而存在,这显然是很荒谬的〉。一 个事物之所以被称为另一个事物,是因为:(1)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存在;〈2〉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以这种或那种特定的方式存在,即存在方式的由来。拉里的父母是她存在的原因,没有他们,拉里就不会出世。拉里的高中网球教练是她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球 运动员的原因。教练是拉里作为特定方式存在的原因, 在这个例子中,这个特定方式就是优秀的网球运动员。 不同于给了拉里生命的父母,教练带来的是拉里生活状 态的改变。当然,可能还有很多原因促使拉里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球运动员,教练只是其中一个。 
矛盾律 
表述: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解释:这个原理可以被看做是同一律的延伸,如果 X是X〈同一律广那么在同一时刻,它就不能是非X〈矛盾律〉。定语“在同一方面”指的是存在方式。同 一时刻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方面既是又不是是不矛盾的。 例如,你可以在同一时刻人在纽约,心在3 000公里以外的旧金山。但是你不能同时身在纽约和旧金山,这就是同一方面。针对同一个事物,如果出现两个完全相反的命题,则它们是矛盾的。例如: 
A)汉密尔顿是华盛顿的内阁成员。 
B〉汉密尔顿不是华盛顿的内阁成员。 
这两个命题不能同时成立。如果一个成立,另一个必不成立,反之亦然。如我们所知,A是正确的,则B就是错误的。 
英文单词中的矛盾(contradiction)衍生自拉丁文的两个词根---contra(相反的)和decere (讲话),其含义就是自身反对自身,因为它所描述的一些东西不符合 客观事物的本身情况。因此,避免矛盾就是避免谬误。如果说逻辑学的第一要务是反映真相的话,那么很明 显,消除真相的对立面是最重要的事情。 
有时我们会身陷矛盾而不自知,这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如果我们可以不为此疏忽负责,那么身陷矛盾可以原谅。但是如果我们要对某个重要的事物做出深思熟虑的论断,就必须确认事物的真相是什么。这就可以联系到前文提过的全神贯注的重要性。 
有时我们会有一些自相矛盾的看法,并且自己也知道这一点,至少在某种较深的意识层面上是如此。如果在意识的表层,经常有一些明显相互矛盾的观点,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不自在,如坐针毡。例如,我不能一方面对自己说“我对斯蒂芬说了很多谎话”,另一方面却对自己说“我从来没对斯蒂芬撒过谎”。假设第一种情况是真的,我往往会压制第二种想法。另一种允许自己坚持与事实不符的说法是人为有意的,他们故意将观念与 事实割裂开来,不去考察观念与事实之间是否相符。这种态度用语言表达就是:不要用事实烦我,我已经决定了。这种脑力活动无需太多的理性思考,显而易见,逻辑在这里也完全没有用武之地。这种非正常的推理为谬误提供了辩解服务。 
我们已经介绍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我猜这里其实没有什么新的可以让你从根本上感到震惊的东西。因为这些原理所表达的真相,拥有理性的人类早就在生活中运用自如了。关于基本原理还有其他一些值得一提的东西。首先,基本原理是不证自明的。就好像当你第一次读到矛盾律时,可能会一时迷茫,但是当你看到它所包含的内容时,你的直觉反应一定是:当然是这样。 
其次,基本原理的另一大特点是,它是不能被证明的,这跟它是不证自明的有关。它不是由某些前提条件得出来的结论,它的存在不依赖先行的事物。这是因为基本原理反映的是绝对基础的事实,它们是人类意识行动的首要基础。 
以充足理由律为例。我不能证明这个世界上每个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也没有必要去证明。因为通过我所认识的世界运作的方式,我认为它是无需证明的。 或许我了解,或许没有。如果人们认为科学的基本原理 需要证明而不能直接被接受的话,科学根本就不会前 行,它将永远停留在原地。
草木屑

12-02-14 01:09

0
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髙效地思考。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我们知道有些人非常聪明伶俐,但逻辑性却不是很突出。他们有逻辑思考的潜能,也就是说,具备清晰高效思考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显然还没有成为其日常生活的惯。造成这种状况可能是因为他们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从来没有被系统地培训过,这是他们所受教育中的缺陷。实际上,逻辑学是良好教育的真正支柱。虽然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逻辑学很少被提及,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是一门有益于学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科,例如:语言学、科学、历史、数学等。 
  一些读者,尤其是那些第一次遇到严肃的逻辑学问题的读者,可能会对大量的专业术语和频繁使用的象征性符号反感。但是,人们没必要被这种第一印象吓倒。 我尽了最大努力将所要处理的技术问题通过尽可能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虽然不可能尽善尽美〉。同时, 我也尽量避免落入简单化的陷阱。低能的逻辑将不再是逻辑。另外,一些读者可能会误因书中过多强调了显而易见的事实而将它弃之一边。在这本书中,我确实用了很大篇幅强调一些简单的事实,而且是有意为之。在逻辑学中,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被强调得最多的,因为我们经常对之视而不见。我通常选择明确的而非隐含的事实,并且对之花许多笔墨进行分析,这是因为我遵从历史悠久的教学原则一一做尽量少的假设。 
  逻辑学,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宽广、深奥、精彩纷呈的领域,如果本书的读者因为这本小书而对这个领域有更多了解,我将非常欣慰。总之,我的目的很简单。 这本书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如果它能对教学有所禆益,我也会非常高兴。我的首要目标是写一本现实应用的指南,向那些初次接触逻辑学的人介绍逻辑学的基本原理。《简单的逻輯学》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理论要联系实际。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日常实践,在叙述中,有些地方我采取了不是那么委婉的方式。很多时候,我更像一个教练或是班主任,用教导的口吻告诉我的读者应该怎么做。在本书中,我将逻辑学分为5个部分,就是书中的 5个章节,每一章都以前一章的知识为基础。第1章是准备,介绍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思想框架。接下来两章是逻辑学的核心,探讨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第2章阐述了贯穿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而第3章的重点是论证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第4章探讨非逻辑思维的根源。最后一章,第5章围绕谬误一一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展开论述。
草木屑

12-02-14 01:08

0
《简单的逻辑学》
  http://www.docin.com/p-81832916.html
 
  注意素质,学点逻辑 
  “70后”成为社会工作场所的主流时,还没有太多的逻辑问题。然而随着“80后”逐渐成为工作大军的主力,该问题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几乎所有的失误都与逻辑有关。尤其是在电视、网络普及以后,大众的逻辑 能力更是直线下降。 
  让我们先看一篇评论文章: 
  我们虽然舍得泼洒金钱,穿上了一身外国名牌的衣服,涂抹上一脸外国名牌的化妆品,开上了外国名牌的汽车,也住上了貌似外国风格与风情的房子,但我们的消费心理实在还远不够成熟。 
  文章开篇已经明确地得出了一个结论。按照逻辑要求,文章接下来应提供相关的事实依据。且看文章后面的内容: 
  简单的逻辑学 
  哈根达斯是美国的一种冰激凌,它前些年登陆中国,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成为一种高档食品,口味与品 位都颇具小资情调,成为都市时尚潮流的一种象征。记得前几年在北京曾经有这样的顺口溜流行:登长城、逛燕莎、吃哈根达斯冰激凌。在北京有哈根达斯专卖店, 在一些大的外国牌号的超市里,都为哈根达斯设立了专售的冰拒,一个最小盒哈根达斯也要30多元,相比国产几元一盒的冰激凌,价格实在不菲。 
  我去过一次美国,在那里的超市里,看到也有卖哈根达斯的,但没有这样的显贵,也没有我们这里特殊的待遇。美国人告诉我,哈根达斯在美国只是一种普通的冰激凌,比它有名气、口味好、价钱责的有很多。在超市里,它们和其他的冰激凌放在一起,价格比有的冰激凌还要便宜,如果赶上促销,5美元可以买两大盒,而在我们这里,这样一大盒起码要卖百元上下。即使数学功课再不好,也可以算得出其差价的比最少要在五六倍之多。 
  其实,认真分析便会发现,仅仅依据以上两段文字,在逻辑上根本无法得出作者在开篇中所下的结论。 按照基本的逻辑知识,要论证“我们的消费心理还远不够成熟”,需要:1先明确消费心理是什么;2表现的行为现象是什么;3成熟的表现是什么样子;4不成熟的表现是什么样子;5.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量化区别。有了这5点及其具体的说明,才可以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否则,如果都是作者个人观点的论述,没有 统一的、有说服力的衡量标准,则是完全不合逻辑的幼稚表达。 
  当我们发现一个人表达有问题,连自己要什么都不清楚,即便清楚也讲不明白时,我们常说要“注意素质”;面对街头到处的打闹、喇叭声、插队以及种种违反社会规则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高呼“注意素质”。 
  那么,素质又是什么? 
  素质是一种基本教养,是一种社会公认的行为表现;素质是懂得基本的礼貌,别人讲话时,要保持倾听,然后再发言;素质是尊重基本的社会常识,以及人类文明公认的核心逻辑基础。所有与素质有关的恶劣、 低俗和浅薄,其本质原因都与逻辑有关,是缺乏逻辑的基本知识,缺乏运用逻辑的基本能力,缺乏逻辑的思维方式。 
  缺乏逻辑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流行病症:逻辑紊乱症候群。该症状已蔓延至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企业,包括学校,这些原本应是特别强调逻辑的地方。在此思维紊乱之际,《简单的逻辑学》就如一场及时雨,一本治愈社会疾病的宝典,的确是应该人手一册。

  具体联系到我们的企业,其存在的逻辑问题也不容忽视。管理讲究按照规律来进行组织、排序、命令、测量、监督、评比和改进,一切都按逻辑次序进行。管理的基石是逻辑。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