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创业板中小板将在一片恐慌中迎耒超跌反弹

12-01-18 17:41 10162次浏览
龙王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明天或后天创业板中小板将在一片恐慌中迎耒超跌反弹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0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龙王

12-01-19 10:26

0
2652
300283
300137
300256
300140
300055
300246
2432
龙王

12-01-19 07:45

0
麦当劳再次悄然涨价 涨价幅度为0.5元至2元
2012年01月19日02:44新京报[微博]李静我要评论(0)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本报讯 (记者李静)洋快餐巨头麦当劳再次悄然涨价。昨日记者从北京麦当劳获悉,从1月12日起,麦当劳在北京以及全国范围内的餐厅调整了部分食品价格,涨价幅度在0.5元至2元之间。

昨日,北京麦当劳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基于食品及其他结构性成本的持续增长,麦当劳从本月12日起调整了部分食品价格,此次涨价的幅度在0.5元至2元之间。而调价后,原15元起的超级午餐、6元起的超级早餐,以及7元起的麦乐茶点优选仍将继续销售。

昨日朝阳区一家餐厅的营业员向记者介绍,这里的“巨无霸”套餐涨了1元,由之前的17.5元上调至18.5元,麦乐鸡也由7元涨至8元。此外,饮料、派等多种产品都已经涨价。

记者发现,这并非麦当劳公司近期首次在中国市场涨价,据记者粗略统计,从2010年至今,麦当劳至少提价5次。

2010年7月份,麦当劳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微调。2010年11月,再度调价则涉及大部分食品,包括双层吉士汉堡、麦香鱼等。去年4月,中国大陆地区的麦当劳对大杯碳酸饮料可乐的价格进行上调,每杯价格上调0.5元。去年7月,麦当劳在全国范围内的餐厅部分产品提价0.5元至2元。

此外,去年10月底,另一洋快餐巨头肯德基在全国范围内已进行过一次涨价。肯德基中国区相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肯德基没有调价计划。
龙王

12-01-19 07:43

0
南方食品重大资产重组再夭折 大股东欠款未清
2012年01月19日02:28上海证券报[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记者 赵晓(微博)琳 ○编辑 全泽源

重大资产重组“流产”或中止的案例越来越多。至今停牌了半年多的南方食品,今日宣布其重大资产重组因条件尚需完备而“中止”,公司股票将于1月19日复牌。

南方食品今日公告披露,根据证监会新修订的《重组管理办法》,由于公司重组条件尚需完备,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经审慎研究决定中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并承诺至少三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根据今日披露的公告“揭秘”,南方食品曾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是,公司拟发行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公司第一大股东黑五类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对于中止筹划的原因,公司笼统表示,在停牌筹划资产重组期间,2011年8月中国证监会新修订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并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根据新修订的《重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相关标准,公司及财务顾问经多次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认为该次重组条件尚需完备,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此经审慎研究,公司决定中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

然而,长期追踪该公司的市场人士认为,回看南方食品自2011年6月29日停牌后的事件发展,公司第一大股东黑五类集团及公司自身陷于诉讼仍未解决或才是公司重组中止的真正原因。

自2011年12月7日开始,广西投资集团在媒体上多次刊发债务催收公告,公告称,黑五类集团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截至2011年11月30日,尚欠广西投资集团款额共计1971.09万元未归还。

虽然并无证据表明南方食品的重组难产与控股股东所欠债务及相关司法诉讼有关;但若把视野拉长,历史或许能“补充说明”其重组反复难产的原因。

长时间停牌后又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的戏码,南方食品此前已经上演过。2011年2月1日,停牌了两个多月的南方食品公告称,由于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资产范围较广,部分资产存在受限情形,虽经重组各方积极磋商和努力工作,但重组条件尚未能完全具备。因此经与有关方面磋商,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当时已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南方食品身陷于南宁管道燃气有限责任公司80%股权纠纷事宜是重大原因。因此纠纷,新华闻投资将南方食品诉至深圳中院,要求判令南方食品向其补偿南管燃气股权增值款共计1.65亿元。

直至今年1月14日,南方食品发布《关于南宁管道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重审进展情况公告》称,经最高法院组成合议庭审理后将该案发回南宁中院重审,南宁中院据此另行组成合议庭对该案进行审理,至今尚无结果。

分享到: 微博 争当转播第一人空间 朋友 邮
龙王

12-01-19 07:41

0
欧盟原则同意对伊朗央行实施制裁 冻结其资产
2012年01月19日04:07腾讯财经[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资料图:伊朗货币

腾讯财经讯 北京时间1月19日凌晨消息,欧盟外交人员周三表示,除了计划中的,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的制裁之外,欧盟各国政府已经原则同意对伊朗央行实施制裁,包括冻结伊朗央行的资产等措施。

报道称,目前欧盟各国还没有就如何保护非石油之外的正常贸易往来不受制裁影响达成一致。欧盟各国代表也在近几天加速了就完成对伊朗制裁方案的指定过程的速度,希望相关方案能在下周一的布鲁塞尔欧盟外交部长会议上获得采纳。

报道指出,欧盟各国在禁止进口伊朗石油上已经达成了原则上的一致,但还在继续就何时开始禁运和如何具体实施等细节上进行磋商。一名欧盟外交人员表示,“在伊朗央行的问题上,最近几小时我们已经在正确方向取得了进展。现在有一个广泛的原则共识,细节上的讨论还将继续下去。”

欧盟各国希望通过制裁对伊朗在核发展问题上施加压力。虽然伊朗一直声称核项目仅用于和平目的,但是美欧一直担忧伊朗会借机发展核武器。欧盟在石油禁运之外还将实施更多制裁措施,以配合美国在2011年底已经开始的多项制裁。美国方面的制裁也将伊朗央行定为目标,希望以此打击伊朗政府的财政状况。

报道强调,欧盟方面的主要担忧是,对伊朗央行的制裁可能会妨碍到其他不在制裁范围内的商品贸易,因此关于新的限制应该如何表述也是近几天讨论的重点。高级欧盟代表还将在周四举行会议,进一步讨论制裁措施细节,同时为相关措施在下周的最终批准做好准备。 (孔军)

分享到: 微博 王鹏已转播空间 朋友 邮箱 1
龙王

12-01-19 07:41

0
中海油服确认沉船属进水事故 已启动理赔程序
2012年01月19日04:30新京报[微博]钟晶晶我要评论(1)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这是1月18日在武船南通基地码头拍摄的海洋石油682船舶施救现场。记者18日获悉,1月14日在江苏启东发生进水坐底的中海油服所属的一艘在建世界顶级三用工作船,目前已扶正稳定,预计再过两日可进坞检查。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新华社发

公告称原因仍在调查中,已启动沉船理赔程序,事故船只已全额投保 

本报讯 (记者钟晶晶)针对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武船重工)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建造的“海洋石油682”工作船发生沉船一事,昨日,中海油服和武船重工母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工)均发布公告称,事故发生于1月14日下午2点左右,在建船“进水坐底”,但未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原因仍在调查。

中海油服表示,已启动相关保险索赔程序,建造方承担相应责任。中国重工透露,已启动相关理赔程序。

沉船合同金额7.4亿元

中海油服披露,该船投资7.4亿元,交由武船重工承建的大马力深水三用工作船。公司已为沉没的在建船舶投了全额保险。公司已启动保险索赔程序。此外,根据建造合同,该船在交付前形成的所有权属船东,建造方有妥善保管的责任,如发生损失,建造方应承担相应责任。

中国重工称,事故船只投保全额赔付保险,已启动相关理赔程序,预计此事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

此外,据新华社报道,中国重工新闻发言人刘郑国指出,事故船只是进水后出现倾斜,因为当时船舶靠近岸边,水比较浅,因此倾斜后出现“坐底”现象,并非“沉没”。

据悉,中海油服是最大的油田服务上市公司,2007年在A股上市。

中海油服中国重工股价双跌

申银万国证券昨日发布报告认为,“海洋石油682”事故影响偏小。一方面该事故发生在建造期,尚未正式交付,公司可向武船重工索赔;另一方面该船已全额投保,直接损失容易获得赔偿。

分析认为,该事故可能产生的间接影响是导致公司不得不调整部分运营计划或外租船只以弥补空缺,但整体影响预计偏小。

昨日,中海油服A股下跌2.65%,收于15.45元。中国重工A股下跌1.8%,收于5.46元。

■ 现场

右倾10多度 船体已坐底

据新华社电 14日在江苏启东发生进水坐底的中海油服所属的一艘在建世界顶级三用工作船,目前已扶正稳定,预计再过两日可进坞检查。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据武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14日1时30分至2时间,正处于建造和试验阶段的“海洋石油682”三用工作船,在检修过程中有一个400×600毫米的人孔盖被掀翻,位于船尾部Z推进器旁的罐舱进水,15分钟后船体发生倾斜。

船上工作人员迅速自行抢救,半小时后发现无效,随后疏散和撤离。2时30分许,船体开始下沉。目前右倾10多度,船体已坐底。上海市打捞局一台2500吨吊车已对船体进行帮扶稳定。

分享到: 微博 陈煌宇已转播空间 朋友 邮箱 1推荐给好友 我要评论(1)相关阅读:
龙王

12-01-19 07:39

0
北京持续雾霾多地中度污染 启动PM2.5危害预警
2012年01月19日04:13京华时报王硕我要评论(0)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昨天上午,东二环。本报记者胡雪柏摄

雾霾纠缠多地中度污染

一早一晚两发大雾黄色预警

本报讯(记者王硕)近两天,雾霾缠京。昨天加重为大雾,本市的空气质量也急转直下,市气象台于昨天早上7点55分和下午5点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本市多个地区达到中度甚至中度重污染。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金兰介绍,受大气静稳等因素影响,从周一开始,本市能见度变差,出现霾的现象。周二夜间,由于地面湿度进一步加大,霾逐渐转变为雾,而到了昨天早上,全北京深陷大雾的包围之中,大部分地区的能见度在2公里左右,首都机场等部分地区甚至小于1公里。 

在雾的作用下,北京的空气质量急转直下。市环保监测中心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由于扩散条件转差,PM10不断累积,到前天晚高峰时,全市多处站点的小时浓度超过300微克/立方米。而昨天上午,昌平镇、海淀北部新区等站点的小时浓度甚至突破500微克/立方米。 

据环保局的统计,从前天中午12点到昨天中午12点,全市27个监测子站中有10个站点的空气污染指数(API)超过200,达到中度、甚至中度重污染。 

市气象局于昨天下午5点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专家预计,今天白天北京仍将维持雾霾天气,预计今晚夜间将有小雪飘落。

■释疑

不以1小时浓度评价空气质量

问:我住在海淀,看到离我最近的一个站点(海淀北部新区)早上8点时,PM10的浓度已经达到522微克/立方米,我们这是不是应该算重污染了?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副主任赵越表示:我国以及国际上,评价空气质量时都是以24小时的平均值来计算,以某一小时的浓度值来评价这一地区的空气质量的方法是不科学的。1月12日起,市环保监测中心开始公布PM10等主要污染物的单站小时浓度,为的是帮助公众了解空气质量的变化过程,更贴近公众的感官。

疾控中心启动PM2.5危害预警

本报讯(记者张然)冬季、烟花燃放、雾霾天气三重因素叠加,春节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堪忧。昨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副所长徐东群透露,北京已经启动了包含PM2.5监测在内的雾霾天气人体危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有关数据将尽快公布。 

昨天,徐东群透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启动了相关监测预警体系的前期建设,将环保、气象、门急诊、疾控中心等单位的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研究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根据研究,对易感染人群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北京6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以及全国几个重点雾霾高发区的数据计划纳入监测预警系统。 

徐东群介绍,通过监测得出准确的系数后,就可以进行针对性预警。比如一旦发现污染物的浓度产生变化,通过气象预报得知要“变天”,预警系统将提醒相关易感染群采取措施,降低疾病负担。同时,有关部门也将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监测预警体系建成后,有关数据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分享到: 微博 水哥来了已转播空间 朋友 邮箱 1推荐给好友 我要评论(0)相关阅读:
龙王

12-01-19 07:38

0
全国24个省区市已取消公务员公费医疗
2012年01月19日05:35人民日报我要评论(3) 字号:T|T 
  本报北京1月18日电 日前,北京市宣布,自2012年1月1日起,市属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约22万人取消公费医疗,并入职工医保。公务员医疗保障改革再度引发公众关注。

  记者从各地了解到,截至目前,内地31个省区市中,至少有24个已取消公费医疗,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其他省份正在逐步取消公费医疗。

  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所有用人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全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此后,全国大部分地区根据文件精神,陆续取消了公务员公费医疗,对在职和退休公务员(离休人员除外)实行医疗保险。山东、广东、江西、江苏、湖北等7地公务员尚未全部取消公费医疗。

  其中,河北全省在职和退休的公务员全部加入医疗保险,2.8万左右离休人员仍然享受公费医疗。

  在山东省17个地市中,除济南、烟台尚未完全取消公费医疗外,其他15个地市都已经实现了全员参保。2012年,山东省计划将省直机关公务人员和其他尚未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医保范畴,具体方案还在调查研究中。

  广东绝大部分地市已完成了公费医疗制度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接轨。其中,深圳市公务员1992年就全部参加了职工医保。虽然目前广东省直、中央驻穗单位及广州市公务员并未完成公费医疗与医保接轨,但广东省、广州市相关职能部门均表示,公费医疗改革并没有停顿。

  江西省设区市和县区基本都实行了医保,只有省直机关和南昌市及所属县区还在实行公务员公费医疗。

  在江苏,除了南京市和省直机关外,其余12个市全部将公务员纳入医疗保险,取消了公费医疗。

  湖北省省直机关公务员仍享受公费医疗。符合湖北省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规定的人员有:在职及离退休公务员、医疗统筹人员(享受公费医疗的在职人员年满18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此外,还有数万名湖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公费医疗。

  另外,内蒙古、辽宁、安徽、福建、青海等省区,公务员在参加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还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

  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得了大病,医保胜于公费医疗。由于公费医疗没有实行大病统筹,也不享受社会医疗救助,在大病救治中,超出公费医疗目录的材料、药品、服务项目,要全部由个人承担。

  但门诊和普通病种住院报销比例,公费医疗高于医保。

  大多数被采访的公务员普遍表示接受医保,认为可以化解许多矛盾和问题,也避免了财政方面的入不敷出。有人说,“以医疗保险取代公费医疗是大势所趋”。

  (综合本报各地分社记者报道 本报记者丁汀整理)

已有29000条与公费医疗相关的微博 参与讨论分享到: 微博 徐进军已转播空间 朋友 邮箱 1推荐给好友 我要评论(3)相关阅读:
·新京报:期待更多地方取消公费医疗 2012.01.16
龙王

12-01-19 07:37

0
业内称虚标成家电行业潜规则 各项指标均可造假
2012年01月19日02:47新京报[微博]林其玲我要评论(4)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上周有媒体报道称,家电产品机身上贴着的“中国能效标识”存在水分,一些企业为分一杯羹,不惜在能效标识上造假。“虚标能效等级”已经成为家电行业的潜规则。

随后,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电行业普遍存在技术参数虚标问题,除虚标能效等级外,家电产品的噪音、容积、冷冻能力、耗电量等指标,都成为部分企业“吸金”的假面具。

能效标识频频造假

还是先从能效标识造假说起。

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中国能效标识制度正式建立。从2005年3月起,国家相继对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和电磁炉等产品正式实施了能效标识制度。旨在鼓励家电企业生产更多的低能耗产品,并帮助有意购买的消费者快速鉴别此类产品。

2009年6月1日,国家正式在空调行业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达到定频空调能效比标准1、2级的空调实施300元~850元的财政补贴销售。到今年3月1日,包括电磁炉、电热水器在内的21类产品都将被强制纳入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范围之内。

这一政策的出台,使能效标识不再只是企业为获取消费者青睐的宣传噱头,变成能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标识。据财政部统计,截至2010年4月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已发放财政补贴资金70多亿元。

政策对高效节能空调市场的撬动作用立竿见影。2004-2008年,我国能效等级为1、2级的高效节能空调市场份额一直徘徊在5%左右,70%以上为不节能的5级空调。到2010年5月,一二级节能空调的比例迅速攀升到80%以上。

不过,这些穿着“高效节能”外衣的空调,未必真的节能。最近两年,上海、北京、江苏、山东、山西等地的质监局均先后发布质量检测报告,通报部分企业的能效标识造假。

最近,上海质监局还发布一项对2011年上海家用电冰箱产品质量抽检检测报告,包括格兰仕、华生(微博)、BEKO在内的5批次品牌产品,由于在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能源效率等级”项目中不合格,被判定为质量问题严重。

2011年11月,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北京地区生产领域小家电、玩具产品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也显示,部分产品质量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产品标志和说明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各项指标均可造假

海信北京发言人杨宏民认为造假的情况远比大家想象的严重。

“不仅仅是小企业,有一些入流的企业也会这么干,甚至有些企业的做法非常过分。比如6A冰箱,冰箱的能效指数、噪声、负载温度回升、冷冻能力、冷却速度、冷藏食品储存质量6项主要性能指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如果一台冰箱这6项指标全部达到了A级,这种冰箱才能称为“6A冰箱”。但有些企业,明明达不到,也给自己贴上‘6A’的牌子。”

“还有一些企业更过分,冰箱的容积明明标的210立升,结果200立升都达不到。这跟商人卖东西,没给够秤有什么不一样?做法非常低级,而且欺诈成分非常露骨。”杨宏民称,除此之外,白电产品的其他指标,比如噪音、冷冻能力、冷冻速度、耗电量、能效等级等指标,都有企业造假。“还有一些企业宣传期产品能够去除异味、消灭病菌、乙烯等类似的化学气体,但是不是真能在实际使用中达到企业承诺的效果,都要打问号。”

企业能骗过认证机构鉴定,并顺利拿到检测报告,最常见的手法是瞒天过海。“送去实验室检测的是达标的产品,但最终批量上市销售的却是另一个不达标的产品。”

此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主任王若红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表示,“‘能效管理办法’只是一纸文件,是没法遏制能效虚标问题的。”

无怪近日青岛某白电企业董事长不无失望地表示,白电这个行业是一个“烂透”的行业,是一个完全没有实话的行业,可以说讲假话比讲真话还滋润。“这个行业完全是假话充斥,我就不知道为什么不制裁这样的行业。”

■ 观察

“虚标”背后是巨额利润

各地质检机构屡次查处,行业内部也怨声载道,那是什么原因让“虚标”屡禁不止?家电业内人士梁振鹏称,“虚标”背后巨额利润是问题关键。“家电制造企业对于产品高溢价的追求,是企业去虚标能效等级的动力。”

根据2009年出台的空调能效补贴标准,企业每销售一台1、2级能效空调,就可以获得国家300~850元的财政补贴。2010年6月后,该标准下调至150~250元。京东商城的售价信息显示,目前1P定频冷暖空调的主流售价在2800元左右,最便宜的一款奥克斯冷暖空调仅2199元。

财政补贴可占到产品最终售价的10%,企业怎么会放弃这部分利润。据新华社报道,至2010年底,为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中央财政共安排160多亿元,推广高效节能空调3400多万台。

“除财政补贴外,虚标本身也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尤其是‘功能虚标’。例如能除甲醛的空调、格力的1赫兹45W空调等等,让产品马上有了卖点,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梁振鹏称,“还有一种情况是,在价格战的竞争压力下,家电企业在偷工减料、节省成本的过程中,自然就有可能生产不出连基本国家能效等级门槛都达不到的不合格产品。”

美的电器新闻发言人王金亮则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直接原因在执法力度不够、生产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不少地方政府明明知道有企业生产不合格的东西,但依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产品流出去了。即使偶尔有查处,也是隔靴搔痒,罚点钱意思下就完了。所获得的利益上千万,花个十几万就搞定,谁还愿意老实本分地做生意。”

“如果各地加大执法力度,查处一起违规,就让造假的企业破产、倒闭,让他不能销售,我不相信还有企业敢造假。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违法的成本很低,谁都敢去冒犯政策。”王金亮称。

《能效标识管理办法》显示,如果有不法企业利用这项国家花费巨资旨在促进节能减排惠及普通百姓的工程作为牟取暴利的工具,这种欺骗行为被发现后,受到的处罚仅仅是“由地方节能管理部门或者地方质检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标识;情节严重的,由地方质检部门处1万元以下罚款”。

■ 说法

“虚标”已成行业潜规则

“虚标”情况并不是白电企业的专利。近年来,国内家电产品在能效标识上接连上演“乌龙”,从小家电到白电、黑电,几乎涉及整个家电领域。

近日,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官方网页上发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对部分日用消费品抽查结果的公告。其中电饭煲和电磁炉的合格率仅为七八成。其中,先科、新飞、英基、富士宝、欧科、格兰仕的电磁炉均被曝出热效率不合格,新飞的电饭煲则被查出输入功率和电流不合格。

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表示,虚标已成为家电行业的潜规则,企业从中得到了好处,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而且这种虚张声势的情况不仅仅是在“能效标识”领域出现,很多指标都存在虚假。举例说,很多消费者买的电视的屏幕规格,标的是42英寸,可能实际达不到;买的6公斤的洗衣机,实际却是5.5公斤;买的200立升的冰箱,能有190立升就不错了。这种情况非常多,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了。

而作为消费者,对这些虚标的产品却很难辨识。

“消费者绝对没办法,那是真没办法。即使是行业专家,他也看不出来产品的耗电量。必须在实验室里,借助必要的化验仪器和手段,才能判断企业到底有没有说谎。”杨宏民称。

杨宏民称,这个行业现在鱼龙混杂,竞争秩序很不规范。“那些老实本分、不投机取巧的企业就会吃亏;那些投机耍滑的企业就是占便宜。这是行业现状,不少企业就短视地顺从这个规则。要改变这个现状,政府必须出来做这项工作,严惩投机倒把的企业,让他们没有葬身之地,这样好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林其玲

分享到: 微博 叶腾飞已转播空间 朋友 邮箱 1推荐给好友
野火火

12-01-18 21:07

0
明天盘中再深坑拉起吗?
期待这样的走势,不过一切以实时盘面为准了
龙王

12-01-18 19:58

0
推土机销售遇寒流 上月同比下滑45%
2012-01-1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魏隋明
 
Phototex/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魏隋明 

  过去一年,国产挖掘机的崛起令人振奋,但这不能掩饰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低迷,2011年12月推土机的销售数据再次激起了市场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忧虑。

  据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统计,去年12月,以山推股份、河北宣工、厦工、中联重科等为代表12家主要推土机制造商共计销售推土机566台,同比下滑45%,环比下滑20%。2011年1月~12月,上述12家制造商累计销售1.31万台,同比下滑5.9%。

  纵观推土机去年各月的销售,年初的销售形势较为喜人,各月同比增长数据均在五成以上,其中去年1月份的销售同比增长79%。但自去年4月份开始,推土机销量出现连续大幅下滑,12月更创下了月度增长新低。

  据悉,公路交通是推土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去年,我国公路建设投资持续放缓,水利投资项目也尚未有实质性开工,对推土机的新增需求仍显不足。在此背景之下,推土机制造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成为浮云,去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以推土机主要上市公司山推股份为例,去年三季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8%。

  统计显示,推土机行业集中度呈现减弱趋势。2011年12月,山推、宣工、移山等三大传统推土机品牌销售数据为385台,同比下滑54%,环比下滑21%,市场占有率为68%,继续走低。去年1月~12月份,三大传统品牌累计销售1.02万台,占比78%,较2010年的81%有小幅下降。相反,中联和柳工发展势头强劲,增速高于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分别增长1.6%和1.5%。

  对于推土机的销售前景,东方证券认为,虽然一季度是推土机销售的传统旺季,但由于最大的应用领域公路交通的投资下滑,2012年推土机行业整体的需求压力预计仍很大。

 
分享到 | [推荐] [打印] [收藏] [顶部]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