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对茅台的冷思考

11-12-25 15:06 90614次浏览
茅台03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最近茅台又有厂价上涨传闻,有朋友和我交流,说有200到400元的提价空间,并谈到其惊人的产销增长计划和巨大的批零价差,认为该股还有数倍上涨潜力,而此次提价传闻恰符合他们对批零差价可部分成为厂价上调空间的推论。就这个问题我是有疑虑的,他们的算法我也能理解,但那应在不愁卖以及可以在预期价格上卖掉的核心假设上进行的,而这两个前提逻辑现在是否还能成立我却有些怀疑。当然,考虑到我近两年对它跟踪的并不紧密,只能进行大致的推演,结论未必正确,但相信这样的思考过程还是会有一定的意义。

我承认,批零价差会反映供需情况,好的价差还可对渠道产生良性推动,帮助产品渗透进而加强消费扩大及需求培养,再反过来推动价差的坚挺,这是个正循环,很多企业亦是通过主动的价差管理实现渠道管理与扩张的。然而万事皆有度,过大的价差往往会导致疯狂的市场行为从而扭曲需求。并且,因巨大价差而欣喜于茅台供需缺口的同时,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在过去茅台产量更小的时期、在高端供需缺口更大以至于边缘品牌都连带受益的时期茅台都没有这样惊人的价差呢,就常识上,我更倾向于过去更长时间内形成的价差才是真实供需矛盾及价格体系的反应,而在没有长效因素出现的近1年多形成的体系更有可能是泡沫下的价格幻觉,是不能作为长期投资判断的基础。各种经济活动中,价格强化及单边趋势演绎后的加速往往是泡沫出现的征象,这与长期平静下的价格突起所代表的定价觉醒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另外,加大的批零差价可以催生专业渠道的诞生,这在初期对产品的深化及精耕有莫大的好处,但专业渠道相对混业渠道需要更高的投入和利润率维持(专业经营者淡季无其他产品维持且建渠成本高单量小需靠高利来维持渗透力及冲抵周转要求),而且在过大差价的刺激下,会有非常多不熟悉市场的外行资金加入、并带来更多不效率经营,这部分客户对高差价的依赖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大,也就是说,即便目前的零售价得以维持,亦不代表可以把其中大部分转作厂家价格上调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看,过大的批零价差或许是企业的负担而非资产。

再有,我过去说过,部分传统名优白酒拥有一个区别于普通快销品的一个最重要特性,就是没有保质期、且随着时间而增殖,这令其在市场起伏中受到的冲击和变数都要少,渠道在错判市场后不易慌乱,不会出现其他快销品逼期后的甩卖与践踏,周转的要求也可通过厂家提价来抵消,所以早些年我们经常看到白酒企业在旺季过后再提价,这就是为了稳定余货不造成渠道大起大落,并且这样的提价方式也可在保障渠道近期利益的同时实现企业来年利益,是少有的企业与渠道共同欢迎的提价行为,也正因为这种特性,具备提价能力的品牌白酒在渠道资金的争夺上也远强于其他类型的白酒,我们知道,旺季前的资金争夺与备货铺货直接决定产品的消费拓展与市场占有,而品牌白酒的淡季护航属性及多区域消纳力可以给渠道带来比地方杂牌更安全的预期和稳定感,这是我之前判断白酒集中度仍有大提升的原因之一。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经过8年景气后,参与者不容易再有谨慎与风险意识,由此带来的抢购囤货以及惜售心理进一步形成紧俏推高价差,而社会上大量新资本的加入亦强化和助长了它,使其脱离原环节外延为社会性参与,任何泡沫都有其合理性的发生理由,但不能因为这个理由的合理而否认泡沫的存在,白酒行业是有各种安全特性,但过犹不及、这里有个度的衡量,这个度就是不合情理的批零价差和癫狂的商业行为。

至于它现在的零售价,像我这样对该品牌有不一般感情且具备一定经济能力的消费者都感到不好接受,而白酒香型与品牌是一个需要口味培养与惯的过程,我很担心这样的价格会令其形成消费断层,待它的原消费群体收入及支出行为发生妥协或改变时,这种对品牌和口味的后续培养能否接力往往决定该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考虑到它始终在多产品多价格带上无所建树,我甚至担心其目前的消费规模能否维持。另外,从投资收藏的属性上看,它作为抵押品的价值已然下降,这一点在前段时间糖烟酒快讯上有过报道,称华夏典当的陈年茅台价格几近腰斩,考虑到之前拉菲价格跳水的新闻,我认为它零售价继续坚挺甚至上涨的可能性非常之低。而它的远景销量,市场预期还比较高,有人甚至认为其达产后可以占据高端酒市场70%左右,这点我也非常怀疑,因为快销品不同于其他商品,有一个多样性选择的人类自然天性,超过40%的占有率都比较罕见,超过的亦是由多产品多品牌经营的结果,另外考虑到奢侈品一般不超过总量1%原则(这个比例在中国白酒历史上都远未触及过),两者相乘我们很容易得出茅台的理论销量极限在3万吨的判断,要超过这个瓶颈必须进行产品定位的转型或延伸,这应该是基本的商业逻辑,也就是说如果它继续维持现有的定位及经营模式,它计划建设的远景产能被部分闲置应是大概率事件。另外有人根据茅台90%都是假酒的说法来推断市场需求超10万吨,这点我亦不认可,首先如果有如此比例的假冒品,一般都会导致正品的失信与迅速死亡,我认为这种说法的出现正是印证了其产品大部分未被真实消费,而是返回渠道再流通,这样统计社会零售量与出产量后自然会得出假品高比的结论,但这应该是流通环节多次重复计算的结果吧。

最后我们再梳理下它各渠道应有运营空间,而正常经营加价外的部分才可视为超额利润转为厂家空间,而除总经销是顺价15%到25%外,其他渠道都是倒扣加价法,也就是专卖店倒扣50%、便利店倒扣35%、商超倒扣25%加价,如此推算出,即便现有零售价得以长期间维持不影响销售,厂家可提升空间也没有看上去那么大,并且考虑到2000左右零售价仅为价格显现区,该部分真实消费比例在10%以下甚至更低(商超餐饮等渠道主要追求品牌货物齐备,并不追求该部分销售,因为高来高走,其零售价不具备全链条指引作用),真实主销区价格应为1300到1500左右,那么专卖店的角度看,其能承受的经营进货价则在650到750之间,而经销商以便利店出货价2000倒扣35点为1300后再腾给二批渠道200元加价空间,再去掉顺加的15到25点即得出800到1000的正常可接受进货线,也就是说,如果茅台真按传言加价空间上提的话,若不能顺逼真实销售价上移,则其主要渠道将部分面临微利。有朋友可能会提出不同的例证,但那是炒作过程中的部分现象,要知道在囤积紧俏过程中,商家对个别单量价格的耐受度会提高,不代表它能接受这样的整体进货价。而以上计算还仅在现有销售价格能得到消费持续支持的情况下进行,若消费不能坚挺,则目前渠道暴利就有回落的可能,如果这之前厂家再大幅度提价令渠道没有回旋与软着陆空间的话,很可能会引发渠道对厂家的恐慌与抛弃,并且现今的紧俏有多少是提价预期支撑尚未可知,贸然提价很可能引发囤积兑现影响旺季销售,长期看也不利于给未来产量留出回旋,现在的出厂价对企业已有很高回报,没必要在阶段性热情中与人争利,并且最近这些年主导白酒发展的价格因素已演绎多年,消费很可能向务实转变,政商行为亦容易随经济政治环境而波动,这个时期应多给自己留些余地勿被捧杀。

总的来看,我觉得茅台未来在价量上都有不明朗因素,量虽仍有理论空间,但具体实现路径尚需推敲,且绝达不到公司的4到6万吨以及系列酒10万吨的计划,我甚至认为如果它明年继续实现市场增长预期,那么之后将有阶段性负增长可能,至少利润占比已不小的年份酒会如此,而过去多年的看计划即可推算未来的方法也应将步入失效期。有名家甚至把其未来利润算到了500亿,我实在是难以想象,没有人会根据细胞的分裂能力来说其有无限未来,为什么要这样去推算茅台呢。投资者的推演不可满打满算,更不能永远强调某些因素的单边作用,任何事物都应有正反两面的解读点,我们应根据不同阶段来选择侧重进行思考,强思危、弱思机才可帮我们平滑贪婪与恐惧从而达到冷静独立。
打开淘股吧APP
79
评论(22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茅台03

12-07-11 07:59

15
@yifan008 说了的东西你一定要视而不见有什么办法,装睡的人最难叫醒,我又何必再费那工夫。有些问题怕是季克良来也未必能完全搞清,况且这种消费品的需求和变化本来就受经营状况所影响,你以为是吃大米白面么。有观察判断的切入口你不用,偏要空落落的喊虚言,不是幼稚就是狂妄。[淘股吧]
为这个票说的已经够多,即便它继续上涨又能如何,这个世界如此之大,把精神放在他处岂不更好,这些年我若还一直固守此股,财富比现在要少去太多,何况现在较之前更不明朗就越发没必要为其再多花费心力,我不喜欢它就不投、喜欢它的尽可安心待在里面,各自按能力圈去行事便好,等它真过3、5万吨销量的时候我再来承认错误并在事实中反思学好了,若有人现在还想说,就请多抖些实料无谓空言争执。
茅台03

12-07-10 17:26

7
孤烟兄好,其实写这个贴子的时候就刻意避开了估值预期等二级市场要素探讨,只着重在当时大家最关心的零售价和出厂价以及企业经营层面及战略展望上,未有一句涉及股价,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拿中期走势来衡量长期逻辑,只能说不少看贴人都比较浮躁,并不关心于长期逻辑的分析。关于你说的量上,其实茅台目前的量与我说的极限量仍有1倍以上差距,所以我后面说量有理论空间但实现路径要推敲,当然,它零售价的下跌我觉得从长期看是好事,这样使它未来不至于一脚踏空,并由此稳固与其他高端酒的优势,改变目前2雄对分的情况形成1霸多强,如此或可使其软着陆,在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稳健平缓发展,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不能过分上提出厂价,从目前看,虽然近1年市场提价呼声最烈,但公司倒还冷静克制令人欣慰。只是就我来说,我并不认为目前的它还能带来令人骄傲的长期投资回报,哪怕它未来达到甚至突破了极限量,那也就不过数倍空间,除非寻找到新的成长要素,否则这点理论空间不能冲抵漫长时间和过程中的不确定,我觉得追求卓越的投资者应寻找更快的成长及明确性,没必要老盯着它看,但不投不代表看空,我一直表诉的是复杂化和不明朗化,事实上今年五粮液的估值句已经体现了我之前说的估值路径复杂化的趋势,而如果未来白酒企业的增长率经常性的与大家预期相悖的话,那就是不明朗化了,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更多。@落日孤烟
bubble

12-02-16 16:52

4
同意茅台兄对白酒行业的基本看法,即玩价格游戏的时代正在过去。有几点看法和你讨论:[淘股吧]

1、 终端价:目前的终端价格能否稳住?或者更乐观的未来3年能否按照接近CPI增速的5%涨价?过去10年的统计,奢侈品,例如Gucci的涨价幅度是复合的7%。

2、 出厂价:目前经销商(二批)的顺扣是否如你估算的那么大?在国窖1573涨价前,900的终端价,对应的是700的出厂价。在过去几年,茅台的终端销售是类似于坐商的,据我了解茅台的一批出货价基本要到1300左右。

3、 提出厂价:一次30-40%的提价至少是非良性的,也很难持续。年5-10%左右的提价是渠道和终端消费者都比较舒服的做法。但是,目前的低出厂价VS高一批价实质是满足了茅台管理层的私利。未来稳住终端价,逐步提高出厂价实际上是化私利为公利。不能寄希望于茅台管理层主动去做,除非是贵州省逐年提高对茅台的利税考核,或者再抓几个乔洪。体制真的是茅台的一大短板,对汾酒也一样。

4、 量:产能不等于销量。高端白酒市场的黄金时代正在过去,但好在这个行业不是一个高速变化的行业。社会零售品增长在18%左右,未来3年给个3-5%左右的增长是否合理?只讨论高端,因为茅台的利润主要来自于高端。
茅台03

11-12-28 08:32

3
stephenyan兄财迷88兄好,老窖这个票我一直屡屡看错,但愿此次仍旧是我的错误。最早看错它,是因为其浓香工艺在中低档不具备效益性,忽视了其定位大幅上移所带来的补偿性。之后我亦看好过它一阵子,比如去年3季度到今年1季度,这个时期我预期中档酒价格上移后其在特曲等价格带的努力。其实我们从老窖近一年多的股价表现上很容易看出市场的期待。像去年中报老窖财务数据就看上去不错,估值又低,但股价不断走低,这主要是因为其中报显示中低端增长太低,整体数据靠高端酒增长拉动,因此市场给予看淡走势。到三季报披露时,数据结构相反了,中档酒给了大家惊喜,所以整体数据并没有比中报好,但却走出了强劲走势,一直到今年1季度老窖都是白酒中表现最优异的一个,也率先新高。但到今年中期时,大家发现其中低端还是没打起来,而且有乱出拳的征兆,虽然中报数据整体还非常优异,收入都有45个点增长,但这让大家更担心,因为这有可能代表其在本无增量能力的高端酒上放水以次充好,毕竟其高端酒有理论产量极限,现在的量可能已超过极限30%。所以市场近2年对其的期待一直在特曲等中档酒上,上半年看到其搞窖龄酒后便比较失望,感觉老窖走的不正。当然,我能理解你们对其现有产品被消费的看好,但我们是投资者,存量再好都只是估值上的游戏,关键看增量,近两年它高端酒增量主要来自提价和产能掺水,后者有限度,搞多了会丢失声誉,而前者在整个行业玩法改变的情况下亦难以为继,那么它的增量只有靠其他价格带产品来推动,然而它近2年的营销努力有点落后,中档酒整体高增长的情况下它竟然都毫无建树且乱局呈现,这才是市场失望的主要原因,它和五粮液的高端酒都不太能继续增产了,和茅台的看点不同,所以我们的观察点亦要改变。
茅台03

11-12-27 16:30

3
stephenyan兄,你的感觉错了,我打小就不太上课,高一就辍学了,4年后才复读参加的高考,然后读的是贸易不算是理工科,还是全系唯一一个大学语文不及格重修的人。不过这也是幸运之处,没有受到教育体制的毒害。我觉得文字是随着你要表达的内容来的,关键是要有东西说,言之有物就自然会显得流畅连贯表达准确,很多人以为自己表达不好是语文没学好的关系,我觉得应该是他本来就没把事情想清楚,我们的内心思考也是先通过语言形式在大脑中进行,表达出来时加一点衔接连贯即可,这和传统认识下的文字功夫应该关联不大,我是很羡慕那些能妙笔生花的人,不关注内容都可以有很享受的感觉。
大肠杆菌

12-12-03 20:14

2
茅台的神话[淘股吧]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神话。公鸡下了蛋,鲤鱼爬上坡。茅台缔造了两个神话。品牌神话,资本神话。只要买了茅台股票,你就告别了牛熊,利润年年攀升,股票年年上涨。



茅台有一项了不起的特质,那就是极高的毛利率,90%以上;极高的净利率,50%以上。所以,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现了。如果你想炒茅台股票,你买100亿的茅台酒,茅台公司获得50%的净利率为50亿,茅台市盈率现在是23倍,那么公司市值就增加了50*23=1150亿>1000亿



奇迹出现了。作为茅台的股东,你发现你每喝掉1瓶茅台,公司股价就增长了超过10瓶茅台的市值。你喝得越多,你赚的越多。喝1瓶,股票赚10瓶,喝100亿,股票赚1000亿,喝1000亿,股票赚10000亿。。。Perfect!



但喝茅台似乎总是太慢,那你就放在地窖里,美其名曰藏酒。神话效果都是一样的。其实全国的经销商或许正在干这事,储存茅台酒。而如果这些经销商本身就是茅台股东,那就一举三得:卖酒赚钱,储酒升值,捂股赚钱。你买1瓶茅台放酒窖里,股票赚10瓶;你买100亿茅台放酒窖里,股票赚1000亿。你买1000亿茅台放酒窖里,股票赚10000亿。。。Perfect!



收藏茅台似乎还是太慢了。那你就直接把买的茅台酒倒大海里,喂鱼。结果是一样的。。。很多人担心如果我党不喝茅台,限制三公消费,茅台神话就会破灭。看过本文的人就不用担心这个了。我党不喝,只要大家依然信这个故事,信这个神话,你把酒买回来倒掉,这个神话就照样继续。所以,根本无所谓有没有人喝。沙丁鱼早就臭在罐子里了,并不影响沙丁鱼投机神话的继续。



人类的投机史源远流长。不管是沙丁鱼,郁金香,还是茅台。信,则有。你相信一罐沙丁鱼可以卖一斤黄金的价钱,沙丁鱼就可以缔造神话。你相信一株郁金香可以卖1600佛罗林(10头公牛),郁金香就可以缔造神话。你相信一瓶茅台可以卖100,300,1000,3000,,,茅台自然就创造了神话。
茅台03

12-07-06 11:33

2
这帖子写的不错啊,怎么还会有人来非议。那时茅台期酒价格在2800,现在期酒价格是1600,已经很充分的证明当时市场看多零售价继续上涨的逻辑是错误的,公司也未如市场所预期那样大幅度上提价格,这可是当时最重要的市场逻辑。而量上的分析本来也不该这么快有结果,且大多是谈远景的极限量,需要数年以后才能验证对错。近期的判断也就只有最后段落中的一句,但也是对2012实现预期增长持肯定态度,期间对2013年的猜测还用的是“甚至和可能”这样的非断语。并且这贴子的重心本身就是放在长期逻辑的角度上讨论,没有判断中期股价演变的意思,何况当时的估值在历史低位,加上今年如预期般高增长,股价涨涨也正常,我当年买它的时候还再继续跌过半年呢,幅度也有现在这么多,又能说明什么呢?请理解我的角度和逻辑,别错位理解。这里主要谈就是价量两点,价已正确自不用说,量的问题至少3年以后方可评议,并且里面主要谈的是极限量,是针对它有巨大潜力的说法而言,反对的是贴首提到的有数倍潜力的说法,而不是说看跌多少,请有点起码的文字理解力,至于高看不高看的话也请掂量下自己才说,省得惹人笑话。@年线
茅台03

11-12-27 16:20

2
有人说我没有白酒舱位了就来唱空不够地道,其实我只是进行思考而已,对茅台关注仅是因为它对行业未来的游戏玩法起着重要影响作用,与多空无关,也请大家多关注思路尽量忽略结论。我认为白酒的价格游戏已经阶段性到头,未来主导白酒行业的因素应从价转向量,而茅台如果能认清这点,放弃提价打算,那么还可对同类品牌实现挤压,达到量的扩大。若真按传言大幅度提价,则容易自乱阵营。实际上,从去年中期开始,资本市场上的关注点就已然在量而非利上了,我们可以从各个票的数据解读与股价起伏节奏的对比上很清楚的看出市场思路的脉络应承。有人问其他品牌价格体系,首先各个企业政策不同,有的会搞返点或补贴,不都是在面上看到的那些,其次各个企业的经销体系和对应量也不一样,不能完全做直接比较。另外我们也不能以别人的更危险来否认自己的次危险,我觉得茅台应该抓住别人的错误,坚决不提价,利用现在的价差和渠道热情,把老窖之类的晒在上面,在渠道层面将其击溃。考虑到政府军队等消费出现调整已为必然之势,这些虽然目前占量大但企业的未来增长还是要落实到渠道管理和社会消费上。我觉得茅台应提前缩减对政府与军队的供应,保证社会环节的货量,充分利用现在社会参与的热情和竞品冒进的空挡,打击对手的同时使渠道软着陆。对投资者来说,如果价格游戏到头,五粮液和老窖受的影响会更大,它们的主利品种在量上都做不出什么文章,提价路堵死后就很难获得增长,而洋河之类靠外采基酒的亦要小心,其他品种则要注意整体消费环境的起落。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整体上看,白酒回报最辉煌的时期已经过去,个别天赋好的企业还有超额回报的可能,但亦要看管理和经营水平。
王老吉

11-12-27 10:40

2
确实从茅台上市那天起10年来我就主要拿茅台一支股票,现在也不少,准备当存款继续拿下去,目的是等分红.10年来也就08年亏损,9年盈利,从01年的25万到现在市值加买房买车等近千万,主要是茅台贡献的,所以我要感谢他.
Xianglin

12-07-11 21:01

1
看不顺眼的尽管拉黑,哪那么多啰嗦,看那个人在其他的贴里蹦达的样就知道是啥人了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