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关于手机支付

11-12-24 10:18 2475次浏览
投机是快乐的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关于手机支付,炒作了好久,但我至今不大明白其中的原理;手机支付宝还好理解,和普通支付宝差不多,但如果去超市购物,是怎么个支付流程啊,比如我去沃尔玛买点东西,结账时我用手机支付,以前直接刷卡或付现金,那现在怎么做啊,毕竟手机和商家收银之间有阻隔啊。

周末无事,正好这方面不大懂,请教各位,谢谢了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4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投机是快乐的

11-12-24 10:58

0
银联否认遭国家标准淘汰 手机支付博弈再升级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9日 04:22  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徐永

  在互联网支付领域要应付支付宝(微博)的中国银联(微博),在手机支付领域,要应付的则是更为强大的运营商及其主管部门。

  工信部科技司副巡视员代晓慧,近期在公开场合谈及讨论中的手机支付国家标准时表示,由于银联SD卡方案在应用中很难统一,贴膜卡在安全问题上广受质疑,因此这两项方案都没有直接写入工信部的手机支付标准中去,目前标准中直接涉及的是SIM卡方案,以及NFC手机全终端方案。

  由于后两种是目前运营商主推的方案,如果事情属实,意味着中国银联苦心经营的SD卡方案将遭到淘汰。

  不过,12月7日上海的一个小型手机支付沙龙上,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特聘顾问宋漫远,面对在座的银行和合作商户的质疑时表示,工信部还没有出正式的公告,而银联的主管部门央行和银监会也还未出正式的公告,因此银联方案被淘汰的言论还无法核实,合作商户也不应该以上述言论作为考量未来长远合作的依据。

  临近年底,在手机支付国家标准期待更加清晰的关键时刻,银联、运营商、银行以及监管层激战仍酣。

  银联标准遭淘汰?

  代晓慧介绍,只有制定移动支付标准,产业链才可能大规模投入,今年工信部已经启动制定工作,包括制定移动支付标准体系以及技术规范等。

  标准主要分成三个方面:直接和通信网络联接的,以通信行业标准形式发布;涉及银行监管的标准,以金融标准的形式组织制定和发布;银行和通信两边交叉的,将来两部门共同组织项目组参与制定工作,目标是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不过,在谈到支付标准频率选择、手机终端及卡技术方案时,工信部的言论此次明显利好运营商。

  在频率选择上,代晓慧表示,虽然13.56MHZ的标准应用更加成熟,但2.4G标准是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因此在设备标准中,两种频率的技术都有涉及。

  这是在13.56MHZ 标准几乎达成行业共识后,工信部官方人士再次肯定中国移动(微博)的2.4G标准。

  不过,银联标准没有写入工信部研究方案,则是相关部门第一次对外谈及。

  “我们研究了银联的SD卡方案,一款、两款手机应用是比较好的,但SD卡是手机外设,里头的薄厚大小都是很难统一。”代晓慧介绍,经过和专家、设备厂商反复的研究,SD卡方案没有写进工信部手机支付标准。

  博弈升级

  类似境遇的还有贴膜卡方案,代晓慧表示该标准也没有写入工信部。

  银联此前推出的手机近场支付产品主要有四种,包括SD卡、双界面SIM卡、全NFC手机以及贴膜卡,不过在最新的商户推介中,贴膜卡已经被剔除,因此工信部否定贴膜卡方案,对银联等机构的影响也较小。

  但否定SD卡方案则被认为是对银联的致命一击。据了解,捆绑银行卡的SIM卡方案,如果银联不给运营商支付许可,或者运营商不给银联入网许可,推广都将艰难重重,剩下的只有独立的SD卡或全NFC方案。

  “而如果SD方案也被否,银联要么要依赖手机厂商推NFC方案,要么要依赖运营商合作SIM卡方案,自主性将大打折扣。”上海一家手机支付软件企业相关负责人分析。

  从银联相关人士的此次回应来看,央行并未公开表态,多位受访手机支付人士也认为,银联标准最终被淘汰的可能性很小。

  不过,目前银联的SD卡方案也有待改进,除了薄厚等较难统一外,目前银联全SD卡应用的方案还较少,很多SD卡仍然要配对NFC模块的手机,或者加装相关天线才可以实现近场“刷手机”支付。

  不少银行及硬件厂商将此视为一大技术缺憾,运营商也不时以此来强调SIM卡方案的优势。

  不过前述软件企业负责人则认为,SD-NFC方案应该是为了商用的更加个性化,比如交通和零售环境对支付的要求可能不一样,这便于不同手机厂商推出更加个性化服务的NFC手机,如果只是全SD卡方案,反而会影响应用,银联的SD-NFC方案更加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运营商、银联此番除了在SD卡方案上大打口水战外,在2.4G的应用上,运营商也没有闲着。

  据了解,在一些封闭环境中,比如学校,电信、移动等运营商都在加紧试点2.4G的手机支付,这将一定程度上继续制衡在13.56MHZ领域起主导地位的银联。
周扒皮

11-12-24 10:55

0
移动妇联先行的肯定是上网、游戏、聊天、阅读,视频电视电影!
手机支付嘛,还根本不成熟!目前只是简单公交车和订票等!手机很容易丢失的!安全性不好!根本不可能大规模使用支付买卖商品!
投机是快乐的

11-12-24 10:52

0
 第三方支付 无线支付的移动场景 

  3G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移动支付充满想象。基于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电子支付市场过往的优秀业绩,许多人自然认为他们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层面仍然拥有天然的优势。不过,从目前的观察来看,第三方支付所努力的方向并非将互联网的支付模式照搬到手机上,开发更人性化的应用是第三方支付企业殊途同归的选择。 

  手机终端不同于移动PC 

  在大多数普通用户的观念里,移动互联网似乎能拷贝传统互联网上的支付模式。因此,对于第三方支付来说,只需要把支付业务延伸到手机即可。事实远非如此。易宝支付创始人余晨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PC上基本统一使用了Windows系统,因此软件开发商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软件即可。但在移动互联网上,上百种手机有几十种操作系统,根本无法针对不同的手机开发统一的软件。 

  另外,在手机上,可通过浏览器浏览网页,但支付却无法实现,因为第三方支付都是与银行卡关联。在PC上,使用网银支付时,几乎所有银行支付都是有控件的,但所有的这些银行控件只有微软的IE浏览器可以支持。“不要说搬到手机上,即使是在PC上,如果浏览器不支持IE内核,所有银行的支付都无法实现。”余晨指出,银行卡标准的网上支付的解决方案搬到手机上是行不通的。 

  尽管如此,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都不会放弃手机支付这个市场。余晨也道出了这个市场的吸引力所在:手机用户有七八亿,互联网不到四亿;在手机上的用户付费惯更好,互联网上免费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在手机上,一些很无聊的内容,也有很多人愿意付费。 

  开放平台的选择 

  在手机支付的产业链条上,易宝支付采取的是开放合作的战略。余晨介绍,上至联通、移动等运营商,下至3G门户、空中网甚至游戏内容运营商都跟易宝支付进行了合作。模式并不复杂,就是易宝支付提供支付运营,将用户的钱收上来,支付给服务提供商。易宝支付收取服务费,对于数字内容提供商来说,这比原先的SP(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应用提供商)收费模式成本低了很多,且没有账期。 

  互联网用户规模最大的支付宝最初进入移动支付领域的方式是开发各种智能手机下的客户端软件,鼓励用户下载使用。另一种方式是与手机厂商合作,在手机出厂时,预装支付宝的支付软件。 

  支付宝无线部门负责人龙井介绍,移动支付在2010年和2011年的上半年还是铺设备、铺应用、铺渠道的重点阶段。单纯从支付角度来看,各家从事无线支付的公司普遍受到了用户体验简化和资金渠道畅通这两个难题的挑战。今年10月,支付宝联合手机芯片商、系统方案商、手机硬件商、手机应用商等60多家厂商与支付宝联合成立“安全支付产业联盟”,并针对移动互联网发布了新的无线支付产品——“手机安全支付”,为手机应用开发者提供一个开放式隐形平台。 

  根据该方案,用户在安装带有支付宝接口的APP(应用软件)之后,即可通过支付宝账号完成该APP的所有付费操作,且所有操作均在本手机完成,无需切换到PC或其他页面,不影响应用的进程。例如,在一些手机阅读方面更为便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小额多次付费阅读。 

  对软件开发者来说,通过与支付宝在线上签约,并在软件上添加一个支付宝接口,即可使用即时到账、大额支付等支付方案,并快速获得收益。藉此,开发者可获得整个产业链中90%以上的收益,这远高于国际通行的7成惯例。 

  另外,支付宝开放平台提供了更多的付费模式的想象空间。比如App store上很多收费软件,国内用户如果没有国际信用卡就买不了,同时美国的收费模式也并不符合中国人的支付惯。从理论上说,收费软件都可以通过植入支付宝实现适合国情的支付。比如说,植物大战僵尸这个游戏可以植入支付宝,从而放在App store的免费区里,国内用户免费下载,而用户在较高的级别时才会需要用户用支付宝进行付款。 

  语音模式降低门槛 

  在快钱CEO关国光看来,在移动支付领域,更多的人在谈论技术,实际上更多的应该关注到用户。“手机终端是大众型终端,而非精英型终端。”关国光认为,只有普通大众广泛应用才能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应该是降低应用的门槛。 

  用户最好无须下载客户端,安装任何软件就可以用手机进行支付。“这才是杀手级的应用。”关国光表示,快钱推出的语音支付就是这种“杀手级”的应用。用户无需开通手机上网服务,不需要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及任何证书或软件等,也不需要开通网银,只要拥有一张借记卡即可完成手机支付。用户在生成订单后支付时提供手机号码及借记卡卡号,等待银行呼叫,随后在银行语音的相关提示下确认订单、输入相关认证信息即可完成支付。 

  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某君在出差的途中,欲订一张机票。打电话给订票中心,订单生成后,银行回呼,某君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号完成支付。在逛街途中想订一张演出票,打电话给演出中心生成订单,银行回呼完成支付。关国光认为,这种支付方式可以应用于航空、保险、电子商务等很多领域。“移动支付要让用户先用起来才是硬道理。”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语音模式最适合的还是远程的、非小额交易。像手机上花1元钱买个游戏,或者线下的一些接触式交易,并不太适合这种支付模式。
投机是快乐的

11-12-24 10:50

0
看上去比较错综复杂,但实际上,移动支付主要有两种方案,一是远程在线支付,二是近距支付。前者的支付是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即交易双方信息都通过移动互联网在服务器上发生交易,即用户可以通过任意的能上网的设备进行交易,包括通过WAP页面、手机客户端、短信、语音等方式实现不需要PC就能完成的支付,也就是把用户从PC上转移到手机上来。 

  近距支付就相当于把手机变成一张可以支付的卡,通过一个NFC(近距离通讯)芯片发射出来的信号进行短距离的交互支付,这就是所谓的“刷手机”的应用,比如坐地铁、公交,在学校食堂就餐等就需要近距离感应支付。运营商和银联是这种方式的推动者,原因显而易见,前者拥有海量的手机端用户,而后者拥有海量的商户资源。 

  “刷手机”的近距支付虽然是非常实用的应用,但标准之争却使得其商用进程显得迟缓。争执的双方是银联和中国移动。银联阵营(包括公交一卡通)所支持的技术标准适用于大部分现有的POS终端机,也就是说商户无须更换POS机、NFC设备,但用户需要更换手机。而中国移动主导的技术标准是用户只需更换SIM卡,但是由于其接收频率与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不一致,需要重新铺设或者改装POS终端机,因此推广起来成本不菲。 

  标准之争实际上也是利益之争,银联的方案对于商户来说投入小,利于银联的推广。而中国移动对于手机用户来说更换成本小,利于移动的市场推广。无论是哪种方式,主导了标准,就相当于主导了未来的市场,但目前标准之争仍未尘埃落定。这条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者,比如POS机设备供应商、芯片供应商都在拭目以待。 

  对于用户来说,无论是何种方式,用户体验才是引领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无论是更换手机还是更换SIM卡,对于用户来说,方便的使用才是普及的关键。如果在很多终端使用不了,或者使用体验不好,规模便很难形成。而用户体验的前提还是硬件的兼容,因此,标准的统一是当务之急。
投机是快乐的

11-12-24 10:48

0
我自己找到了,帮大家也发一下
投机是快乐的

11-12-24 10:36

0
我看好手机支付,感觉这个是潮流,只是有点不太懂
是不是手机以后还要加个芯片或着感应卡之类的东东,然后和购物终端对接
BEAUTIMAN

11-12-24 10:35

0
百度知道
投机是快乐的

11-12-24 10:30

0
顶起来!搞明白才能赚钱啊
投机是快乐的

11-12-24 10:21

0
以后这方面要多学学了,不然跟不上潮流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