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N个理解,把思想与生活融合

11-12-26 23:45 11013次浏览
等待右翼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本帖不谈论任何大盘与个股,只写下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理解。
请股天乐尽量不要移至生活区。
还有希望大家把自己的理解也放进来,这个贴就丰富多了。
这是沉默时最好的事情,又安静,又能在思想上进步,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探讨。
绝不谈大盘与个股。
打开淘股吧APP
6
评论(46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静之

12-08-06 13:53

0
“ 先于孩子成长”的更侧重于生活经验中积累的技能、技巧等“已知”的层面;“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更侧重于激发孩子独立灵魂滋长后共同探索我们亦“未知”的方向!
  
   在自己能够陪伴时,两者同等重要,在必然到来的注定没有我们陪伴的更加漫长的岁月里,后者似乎更加重要些。
静之

12-08-06 13:43

0
阅读,思考,行动”。等着被拯救的人们,不妨现在就按这六个字去开始,积跬步而千里可成,现在开始走一小步,不断积累,若干年后就是高山大海。到那时,你再回头,才发现原来真正能够把自己拔出泥沼的,只有自己的力量。内心虚弱的人,就算是顶级高人手把手给你输送内力,也难以维持。唯有修炼自己的内功,就算暂时找不到破解之法,机缘巧合时只需一声棒喝,就足以令你破茧而出。
静之

12-08-06 13:42

0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命运已经彻底被曾老师改变了。如同曾老师引用过萨特的名言:不管命运和环境把你打造成什么样子,一旦某一刻你意识到这种状态,并且经过审视与反思的过程,之后,你就再也无法安之若素,回到原先不察觉之前的样子了。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实际上曾老师比帖子中楼主描述的还要更牛。在他面前,我的那点知识储备就好像一滴水遇见了大海。这就是我当时的切身感受。
  
  但是,我之所以钦佩他,并不是因为他的博学。其实一个人做到博学很容易,难就难在如何把知识转为智慧,把智慧化入行动。以前我始终不能理解“知行合一”这么普通的四个字为什么会蕴含高深的智慧,直到见到他我才终于明白。他是智慧的哲人,更是行动的巨人。
  
  遇到他之前,我深陷巨大的困惑中。他只用了很短的时间稍加点拨,顿时令我有拨云见日之感。这就是高深的上乘功力,仅仅挥一挥衣袖,便足以打通路人的任督二脉。
  
  诸位不要误解了我的话。我并不是鼓励你们像嗷嗷待哺的雏鸟一样张大嘴巴等候大鸟的吐哺。事实上每只鸟,不管它觉得自己多么稚嫩,都长着两扇翅膀。你只要用力振翅,或许就能挣脱命运的窠臼。就算是力量不够,摔死又如何?总比饿死在窠臼里强。曾老师并没有给我任何建议。他是一根火柴,从先哲处引来火光,点着了我多年积攒的火药。我要做的,也只是把这团火继续传下去。
  
  我把曾老师的六个字带给大家:“阅读,思考,行动”。等着被拯救的人们,不妨现在就按这六个字去开始,积跬步而千里可成,现在开始走一小步,不断积累,若干年后就是高山大海。到那时,你再回头,才发现原来真正能够把自己拔出泥沼的,只有自己的力量。内心虚弱的人,就算是顶级高人手把手给你输送内力,也难以维持。唯有修炼自己的内功,就算暂时找不到破解之法,机缘巧合时只需一声棒喝,就足以令你破茧而出。
  
静之

12-08-06 13:41

0
培养孩子,还真的不能按照时下流行的观点,
  和孩子一起成长。
  这个观点在某种意义上,容易误导别的家长。
  
  做家长尤其是努力做好家长的话,
  就必须先于孩子长大,
  这种长大,更多地是侧重于更有智慧,
  这种智慧,不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而是在孩子没有感受到说教的同时正向地影响孩子,
  让孩子经过自己的思考,把智慧内化,
  这样,即便孩子终将从我们身边走开,
  即便孩子继续社会化,
  他也能够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识自己,认识社会,
  游刃有余地生活。
静之

12-08-06 13:37

0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有一次我们去餐厅看到一些家长在孩子犯错后大声责骂孩子,甚至表演夸张。
    我问曾老师这种家长为什么要这样。曾老师说:许多家长在公共场合下责骂孩子,其实主要不是对孩子去的,而是做给旁边的众人看。家长的潜台词是:是这个顽劣的孩子出错,不是我管教无妨啊,你们看看,我都打他骂他了,我用用心管教的,大家看清楚了,责任不在我啊。
  -----------------------------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中国的传统认为“子不教,父之过”,而现在的人把这句话的重点“子不教”无视,而只在乎“父之过”,只是要让人觉得不是因为“父之过” 

作为父母,言传身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静之

12-07-27 20:40

0
2012/07/27 08:17:10
孩子成绩差,我该怎么办?

我的小儿子刚在上海家里附近的一所小学上完四年级,他的期末数学成绩很糟糕。他所在的班里有34名学生,而他的成绩是倒数第四。我看到分数的第一反应是:至少他及格了!快期末考试的那几周,他的成绩一直很差,老是五六十分,而他的同学都是八九十分,我很担心他会不及格。

整个学期,我和他的家教都在琢磨怎么才能帮他。我们让他做老师没有布置的课外题,让他一遍遍地改错。我甚至还试过“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跟他说低分在这个家里是不可接受的,尤其是数学。不过依然收效甚微,快到期末考试时,他还是掌握不了足够的解题技巧。其实他的分数也不算太可怕──77分,但同99分和96分、还有许多80多分的同学相比,这个分数就低得让人不好意思了。

几年前,我的大儿子也有类似的问题,数学成绩总是很糟糕。不过他的情况略有不同──大多数低分都是由计算马虎或字迹潦草造成的,并不是因为他不理解题意。而我的小儿子总是对理解部分概念有困难。就在现在做暑假作业的时候,他还老是出现理解不了题意的情况。

这种状况让我很困惑。他是不是本来就不擅长数学?我是不是就该认命?是这种教学方式对他的理解没有起到作用?还是他太马虎了?我帮得不够吗?是他不够努力吗?我要不要强迫他每天做三四个小时的题而不是一小时?

这个暑假,我一遍遍地改他在暑假作业上犯的错误。我唯一的策略是反复让他做更多题,直到他最终理解。但奇怪的是,我所有的努力都起到了反作用:每次拿到一张数学卷子,他看题的速度都会更快──为的是以最少的时间做完──而做出的答案总是乱七八糟。

我总在问自己:我为什么每天要这样做?这样是不是他就能在做题目的时候一个错都不犯?看到这个问题日复一日以各种形式出现后,我开始同情儿子的兴趣不足──重复的题会让人麻木。你能不厌其烦地把一道题做多少遍?尽管目的是反复练这道题,以便几乎不用思考就能很快解题,但做到第20遍的时候,解这道题的乐趣就消失了。它变成了一件烦人的事。我问自己:要是经过几百个小时的练他明年能得90多分,会让我满足吗?我惭愧地承认,我的确会,因为这些数字对我很重要。

我的很多朋友都批评中国的教育系统,因为它完全是以考试为导向。哪天运气不好考试没发挥好,孩子的表现就会被盖棺定论。比如,一旦高考发挥不好,学生就没有了上好大学的机会。当然,考试有自身的局限性,我不赞同100%靠考试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但另一方面,考试也是完全有必要的,可以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丈夫总说中国教育系统不适合我们的孩子,但我不愿接受这一点。他不该每天多做30分钟的家庭作业吗?如果70%的学生都能解出那些数学题,他肯定也可以。如果他的成绩进一步下降,我们该怎么办?

关于中国教育系统,我认识到的一点是,它极少提供第二次机会。一旦我的儿子从跑步机上跌落就不可能再回去了,而美国教育系统则会为智力发育较晚的孩子提供机会。我有个才华横溢的朋友是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他以前上的是一所很普通的高中,高等教育的前两年是在一所社区大学。我认识的其他学术精英也有很多在小学甚至中学都是差生,这些人的经历让我明白,对于那些真正执着和专注的人来说,一切皆有可能。

但在中国,遴选过程是残酷的,而且从小学就已经开始。如果你在小学表现不够突出,那么升入一所体面中学的几率就会降低。高中和大学也一样。从我目前所见来看,一个前六年表现很差的孩子突然在高中成为模范生是不可能的。我担心我儿子四年级期末考试的低分就是临界点。他这么差的成绩,哪个中学会要他?

我的担心是不言而喻的。我唯一的慰藉是他还有一年时间可以补上来。他没必要做到最好,但至少得跟得上。如果他在一所10岁、11岁孩子每周花20到25小时写家庭作业的学校里能够跟得上进度,也许,任何事情他都可以应付得来。

(Mina Choi是韩裔美国作家,现居上海。移居中国前,在洛杉矶从事剧本创作。她已婚,有两个孩子。文中所述仅代表她的个人观点。)
静之

12-07-27 15:39

0
能让你人生出现飞跃的,只能是你认知和行动能力的变化。这句话不是我总结的,是秦慕楚哥哥总结的,他不喜欢被人称为老师,姑且这么称呼吧。

今天转帖过来一句话,表达的是每个人的人生,比如爱情,婚姻,家庭,事业等等能出现飞跃的,能有所改变的前提是自己认知能力和行动力的变化。

这个认知很不容易的,人常说知己难矣!愿各位都有幸福的家庭,如意的事业!
云天渐

12-07-13 17:53

0
不错
静之

12-07-13 16:57

0
讲个事情请有心人听,然后注意做!

孩子的言行举止其实几乎都来自于模仿,要么来自于父母,要么来自于同学和朋友。所以,环境很重要!

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给孩子一个榜样的力量!再说一遍,所谓一代好儿媳,三代好儿郎。非泛泛之言,空空无物。比如做父母的在家经常议论谁谁如何谁谁如何,就是这样的不经意之间孩子就学会了议论别人。

如果夫妻双方不懂得珍惜对方,尊敬对方,那么孩子将来也会根深蒂固的学会不尊重伴侣!夫妻双方不知道忍让对方,那么孩子也能学会不容忍!

总之,总结一句话,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如何,首先要懂得爱惜伴侣,珍惜家!

伴侣如果和自己对着干的话,自己也要想想自己哪里有错。不必把所有的错都推给对方!时刻记住,律己,轻易不要责人!

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会对身边最亲近的人重责,而对朋友宽容。这个问题要特别注意!
静之

12-07-13 15:20

0
@sfers  我这个年龄已经不太愿意告诉别人自己很信命,但是,如果让我说,我会说我信命,有人说不是说命可以转么?那么我给出的解释是其实命运的转运也是命中注定的一种,有人估计还会问,那么既然都已经知命了,就不必努力了吧。这也是冥冥中注定的命,另外有人继续努力自强不息这还是命,不知道是不是我说的很绕口。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无论命运如何转换其实都是冥冥中注定的。没有苦就没有甜,不经一番寒彻苦,哪有梅花扑鼻香?这个世上真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如果有人说,哎呀,君不见那么多人不是都借着什么路子过的那么好么?我的回答是:记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谦卑的学,努力进取,自强不息。也许我说的都是夸夸其谈的大道理。自己的理解,呵呵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