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疯狂赌注,是收购Sprint。2012年10月份,软银宣布斥资20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三大运营商Sprint
以Sprint自身的纯资本的3倍巨额费用去收购了美国第三大通信运营商Sprint,需要花费近2兆日元,这对软银财务是一种极其冒险的挑战,市场营销正常的情况下估计也需要20年才能回本。况且sprint还连续7期待财政赤字了,负债额度占软银的自己资本比率超过20%,这也就意味着公司一旦运营不好,面临的破产风险非常之大。
Sprint持股的Clearwire使用的是TDD
LTE技术,和软银日本使用同样的网络标准。如果软银收购Sprint,Sprint买断Clearwire,那么在LTE网络方面将给软银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孙正义瞄准的,是以规模经济保障利益,以协同效应降低成本,打造一个跨国运营商。
软银出资220亿美元获得Sprint的控股权后,为了同其他两大美国运营商竞争,软银被迫投入了更多资金。但在收购后,Sprint亏损不断增加,客户不断流失,2014-15财年,
Sprint出现
15亿美元亏损。巴伦周刊报道,2016财年Sprint会给软银带来56.5亿美元的负现金流。
根据彭博统计的数据,软银已身负超过1000亿美元的债务。因为债务规模过于庞大,美国评级机构
穆迪已把软银的长期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
Sprint已成为软银的泥潭,现在,孙正义只能以更多的现金为Sprint输血。2016年第一季度,软银净利润继续下降30%。在这种情况下,软银不得不急于脱手Supercell,以筹集现金。虽然Supercell去年利润增长了71%,且第四款产品《皇室战争》上线后,单月收入就超过1.33亿美元,预计2016年公司收入和利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据彭博数据汇编,也因为负债过高,投资人看淡软银的未来。今年2月软银股价跌至自2013年收购Sprint以来的最低水平。软银目前的市值甚至低于其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市值。
再恋恋不舍也没办法,今天,孙正义最终断臂求生,将
阿里巴巴的股份卖还阿里巴巴。
互联网时代的新城代谢,太太太快了!以前,不敢想象一个企业家,能够在短短几年,就成为全球首富;然后再过几年,又没落成为不名分文。然而,今天,孙正义似乎要渐渐让我们见识了这个过程了。
在这么一个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时代,向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黄昏,关键处行差还是走对,靠的,就是企业家的战略思考和抉择,有时,还需要那么一些运气。
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总是会让人伤感的。但是,内参君认为,无论孙正义今后能否咸鱼翻身重登拳击赛场,他给世人,永远是一个激情无限的投资界斗士形象。大家心里,将永远定格着他刚创业时候,站在装
苹果的箱子对着仅有的两个员工激情澎湃地发表演讲的情景!
唉,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了孙正义这样的躁狂症患者,该有多寂寞、多单调、多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