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文化传媒惊天实质性利好---零税收

11-12-16 07:06 13063次浏览
保密局长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赚钱的有油加油啊。。。。。。。。没油的请点支持或者收藏

中央将陆续推出文化传媒利好大礼包

关于继续执行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通知
作者: 来源:财政部网站 2011-12-15 16:29:40
今天公布的文化传媒税收优惠远超市场预期,近于零税收
财政部:继续执行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 2011年12月15日 17:21 来源: 财政部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财税[2011]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支持我国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在2012年底以前,对宣传文化事业继续执行增值税和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执行下列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

因为 转 制 国 有 出 版 传 媒 企 业 今年享受所得税零缴纳,增值税按13%优惠税率执行,营业税按5%缴纳。市场预期国家将扶持文化企业,可能将增值税降到10%,营业税降到3%,但是今晚发布的对文化传媒企业税收优惠在所得税零征收的基础上,将增值税,营业税按100%先征后返,实现了零征收。这一方案的执行已经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呵呵,等着看好戏吧。这是前所未有的在所得税零征收的基础上,将增值税和营业税合计18%税率降为零征收。

叹为观止。

扶持力度之大在 历 史 上比较各行各业都罕见,远比所谓的7大新兴产业都大,太猛了

市场预期,根本不可能实现税收零征收,但是最终还是出现了。

民生证券 传 媒 行 业 分 析 师 郑 平 认为,未来在增值税和营业税方面,各类出版企业都有可能享受税率进一步下调的优惠。“13%的增值税可能降到10%,5%的营业税也可能再降两个百分点。但要像 欧 美 一些国家实现出版零税率,还不太可能。”

零税收,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远超市场预期
打开淘股吧APP
14
评论(12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天生我不菜

11-12-25 16:36

0
新闻出版署明年1号文 重点发展3类企业(股)
http://rich.online.sh.cn 2011-12-23 09:30 [来源]:中财网
  导读:

  新闻出版署明年一号文:加快新闻出版业"走出去"

  着力发展新兴出版业态 重点推动三类企业上市

  文化产业发展大事记

  国信证券:数字出版挖掘市场新"蓝海"(荐股)

  德邦证券:关注传统出版创新能力与创新动力(荐股)

  第一创业证券:纸质出版不惧"新军" "影视+公园"模式仍受追捧(荐股)

  6骨干企业主营业务获政策扶持
天生我不菜

11-12-25 16:33

0
着力发展新兴出版业态 重点推动三类企业上市

  ——访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视。今年初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为支柱性产业。10月份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多年来中央首次聚焦文化改革发展。在政策利多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相关上市公司也引燃A股市场做多热情,文化企业资本运作也是热潮涌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要加快壮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明年文化产业会有哪些政策出台?哪些领域会获得重点支持?会否出现文化企业上市潮,文化板块能否再次成为资本聚焦点?带着这些问题,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了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

  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新闻出版产业占据了文化产业60%的份额,发展态势非常好。范卫平表示,预计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印刷和发行复制业可实现总产出1.5万亿元,增长速度在20%左右。按照“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明年将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资助等形式,大力发展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兴出版业态,同时,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

  ⊙记者 梁敏 ○编辑 王晓华

  看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

  上海证券报:在“十二五”期间,国家致力于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加快壮大文化产业”。国家对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视,您对此怎么看?

  范卫平:文化将越来越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已经具备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正是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具体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同时,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也将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的比重,对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科学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上海证券报:对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怎么看?

  范卫平:我对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是十分看好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也在政策、资金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保障和倾斜,这些都为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目前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文化等领域转移。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 4200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喷”之势,消费能力增强,鉴赏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性的特点。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第三,经过2003年以来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打造了一批有竞争力、有创新力的文化企业,这些企业经过市场的洗礼,能够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产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产品基础。第四,近年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为文化企业的发展储备了一批既懂得市场经营,又懂得文化企业管理的优秀人才。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有优秀的产品,有优秀的人才队伍,这些都为文化产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条件,因此,我个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是十分看好的。

  明年着力发展新兴出版业态

  上海证券报:出版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支柱,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者,新闻出版总署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出版企业转企改制,目前进展如何?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出版产业整体表现如何?

  范卫平: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是文化领域改革的排头兵。到2010年底,新闻出版行业的十多万家印刷复制单位、1万多家国有新华书店转制为企业;除少数保留事业体制的公益性出版单位外,全国经营性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均已转制为企业。当前,按照中央部署,正在稳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

  在产业发展方面,新闻出版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正是得益于改革,新闻出版产业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印刷和发行复制业实现总产出12698.1亿元,实现增加值3503.4亿元。2011年,预计全国新闻出版、印刷和发行复制业可实现总产出1.5万亿元,增长速度 20%左右,将继续巩固新闻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主力军的地位。

  上海证券报: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加快壮大文化产业”,作为新闻出版总署来讲,明年会着重展开哪些工作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范卫平:为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新闻出版总署明年将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构建现代新闻出版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网络、手机等新兴出版业态,与此同时,推动书报刊等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加快构建新闻出版市场体系,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新闻出版产业流通网络。三是加快建立新闻出版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攻关,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成果转化。四是积极推动绿色印刷,推动行业向低碳、绿色、环保方向发展。五是加快建设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充分发挥项目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六是继续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国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形成若干新闻出版产业集群。七是推动和扩大新闻出版产品消费,创新新闻出版产品营销模式,拓展大众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出版物消费市场,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上海证券报:近两年数字出版风头正劲,已经成为出版业新的增长点。能否具体谈谈未来对数字出版方面,会出台哪些支持措施?

  范卫平:数字出版产业是新兴出版产业,是朝阳产业。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资助等形式,加快推进数字出版产业规划的实施,将在数字出版领域加快组织一批重大工程、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研发一批重大技术、开发一批重点产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将这六个一批作为努力方向,持续带动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同时,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引导传统出版企业加大向数字化转型的力度,推动存量纸介质出版物的数字化转换,尽快实现存量精品出版物的数字化。

  重点推动三类骨干企业上市

  上海证券报:目前A股市场上,文化类上市公司已经成为一支生力军,今年已有近10家文化企业登陆A股市场。据悉明年仍会有一批文化企业准备上市。届时文化板块将成为最受资本市场关注的板块之一。您如何看待企业上市融资?在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方面,有何相应举措?

  范卫平: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有效地推进了出版发行单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开辟了市场化的投融资渠道。目前,新闻出版行业已有49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对于新闻出版企业来讲,上市不仅仅意味着可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更重要的是,上市对于促进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法人治理机构、转换经营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整合新闻出版资源、壮大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对于形成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收购控股等战略性投资,增强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为此,新闻出版总署高度重视新闻出版企业上市工作,并将重点推动那些能够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和技术先进、覆盖全面、传输快捷的现代传播体系的骨干企业上市,推动那些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骨干企业上市,推动外向型的骨干新闻出版企业上市。

  同时,必须整体规划、积极引导新闻出版企业有序上市。目前新闻出版企业上市积极性很高。但是从全局考虑,新闻出版企业上市,必须符合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我们将选择那些真正转制到位,公司治理结构较为完善,有较强盈利能力的企业上市,对存在清产核资不到位、人员身份转换不到位等历史遗留问题,公司架构不够合理、主业盈利能力不突出的企业,是不能上市的。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新闻出版企业上市规程,规范新闻出版企业上市资质和路径选择等。(上海证券报)
天生我不菜

11-12-25 16:30

0
新闻出版署明年一号文 6企业主营业务获政策扶持
      
       华股财经 2011年12月23日 08:40: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者按]记者日前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为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制定《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作为新闻出版总署明年的一号文件下发。
       
         6骨干企业主营业务获政策扶持
       
         记者日前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为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制定《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作为新闻出版总署明年的一号文件下发。
       
         《意见》在系统梳理已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涵盖了十大门类50条扶持政策。
       
         《意见》提出,对实现“走出去”的新闻出版企业,在出版资源上给予优先配置和政策倾斜;支持出版集团公司和具有一定版权输出规模的出版社成立专门针对国外图书市场的出版企业,经批准可配备相应出版资源;对列入“走出去”重点工程中的出版项目所需出版资源给予重点保障;对“走出去”成效显著的完全外向型的非公有制企业给予特殊扶持政策。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走出去”,从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措施。而新闻出版总署也持续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今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 “走出去”发展规划》,这是新闻出版系统第一个“走出去”五年规划。该规划从加强财政金融税收支持、优化资源配置、实施重点工程、强化会展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实现版权引进与输出比例降至2:1。鼓励企业生产更多的外向型新闻出版产品,保持出版物出口持续增长,到2015年实现出版物出口金额4200万美元。重点支持企业以动漫、网络游戏、期刊数据库、电子书等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开拓海外市场,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到2015年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金额超过10亿美元,年均增长32%。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政策、措施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走出去”的成果会进一步丰富。(上海证券报)
凤凰竹

11-12-25 16:08

0
传媒股里,时代出版基本面是比较好的,但表现却是最差的,谁知道为啥呢?
天生我不菜

11-12-25 16:02

0
中金公司:传媒互联网行业存在交易性机会
  中金公司日前发布传媒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称,当前板块投资机会更多是存在交易性机会。

  报告认为在渠道多元化背景下,被压制的内容价值有望得到恢复,影视剧的网络版权已经飙到上百万元一集,在此背景下,建议关注中视传媒和奥飞动漫。报告称,随着新业务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互联网产业赢家通吃的进程告一段路,垂直行业面临较好的发展机会,建议关注科大讯飞、拓维信息和乐视网。报告认为,行业增长稳定,但多业态扩张以及教育体制改革有机会改变个别企业的增长前景,建议关注时代出版和中南传媒。
天生我不菜

11-12-25 15:55

0
《经济半小时》:数码视讯 三网融合龙头企业

2011-10-14
    2011年10月,为了集中展现近十年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成绩,由中宣部主导、中央电视台拍摄的9集纪录片《聚焦中国文化产业》已于10月12日在中央2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中开播,数码视讯凭借雄厚实力和对中国文化产业的突出贡献,被选编在该纪录片的第一集中,并被誉为“中国数字电视及三网融合龙头企业”。以下是纪录片视频和采访实录,欢迎收看!

以下系节目实录:

三网融合的新电视--

  中央领导同志今年5月份在广东深圳调研时强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推进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并特别强调要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艺术感染力,牢牢掌握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主动权。那么整合了最新科技的电视,在未来的广播影视传播发展上将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在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视展示区,记都看到了一台外形和普通电视机一样,但功能却完全不同的电视,它可以上网、可以点播视频、可以打电话,甚至还可以购物消费。一位消费者正在那台神奇的电视前体验。

  消费者告诉记者把这终端接到电视上,在电视上能看新闻又能发邮件又能办公还能发视频,视频通话。

  工作人员在现场展示了电视拥有的超强功能,它完全整合了传统意义上的电视、电脑和电话的所有功能。除了可以玩游戏、上网之外,这台电视机还可以视频电话。用户进行简单的操作还可以实现电视网络缴费。而电视缴费由于存在于相对封闭的网络系统中,它的安全性很高,并且功能还很齐全。 

  数码视讯智能终端,是数码视讯科技公司研发出来的最新产品。它通过光电转换技术支持,拥有了通过电视进行高清点播、上网、玩游戏、逛商店、交纳水电煤气费,进行跨洋视频通话,订酒店,订机票,上微博,甚至可以在电视上买彩票等一系列强大功能。一台智能终端可以拥有电视,电脑,电话的所有功能。而这些功能只需要在终端进行改造,消费者通过自己家用的电视机机顶盒就可以使用,除了电费和有线电视费没有任何额外的使用成本。

  十年前,数码视讯还是一家作坊式小企业。当时的创业辛酸至今历历在目。

  是什么原因让一家固定资产只有100万、办公室只有一间民房的小公司,在短短十年间变成了资产20亿、员工超过千人的大公司呢?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十年正好是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十年,全国的广播电视系统迎来了一个大发展大跨越的黄金时期。公司通过与北京哥华有线集团等电视传播企业深度合作,迅速发展成为业务覆盖全国所有省份的三网融合龙头企业,并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家数字电视全方案提供商之一。目前公司的三网融合技术已经出口到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在非洲市场正在推广和试点,下一步公司将把营销目标盯准欧美地区市场。 

  北京数码视讯软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品牌总监赵庆松说,最重要的是公司选择了一个朝阳行业,广电行业是继制造行业和信息行业之后,中国的一个朝阳行业,数码视讯的十年正好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年,他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顺应了文化产业这个发展大潮流。  

  “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10年达到2238亿元。全国35家电影制片厂、70家电视剧制作机构、204家省市电影公司、293家电影院等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9家广播影视企业重组上市,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等一批影视、动漫产业基地已建成。以数码视讯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也正在从做产品向做标准进军。 

  北京数码视讯软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品牌总监赵庆松说,他觉得这个国家政策非常好,让企业参与到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他们文化产业向市场化运作过渡,就不会使他们的一些技术束之于高阁,这是他们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最大好处。
天生我不菜

11-12-25 15:43

0
为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制定《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的若干意见》,《意见》将作为新闻出版总署明年的一号文件下发。"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实现版权引进与输出比例降至2:1。鼓励企业生产更多的外向型新闻出版产品,保持出版物出口持续增长,到2015年实现出版物出口金额4200万美元。重点支持企业以动漫、网络游戏、期刊数据库、电子书等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开拓海外市场,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到2015年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金额超过10亿美元,年均增长32%。
天生我不菜

11-12-24 01:08

0
[视频]三部门要求做好两节期间文化工作
天生我不菜

11-12-24 00:32

0
锁仓的江浙资金8373万
成都531万
北京733万
广东2855万

合计1.25亿元。
天生我不菜

11-12-24 00:20

0
大地传媒  (代码000719)  复牌16个交易日,14个交易日上成交回报龙虎榜,有木有更牛的
  以下为锁仓的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何山路证券营业部  1607.3667  0.809  1606.5577  
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昆明路证券营业部  1056.2405  541.7931  514.4474
 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绍兴解放南路证券营业部  1029.6067  9.4495  1020.1572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吴江盛泽镇西环路证券营业部  987.0282  7.9713  979.0569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江苏路证券营业部  885.6972  1.704  883.9932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汶河南路证券营业部  738.5129  3.7625  734.7504  
  财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绍兴人民中路证券营业部  722.6443  45.1371  677.5072  
 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无锡清扬路证券营业部  669.6648  0.00  669.6648  
 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曲阳路证券营业部  572.4238  0.00  572.4238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洛川东路证券营业部  392.1496  0.319  391.8306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恒丰路证券营业部  334.2458  5.2978  328.9480
  
  
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高升桥东路证券营业部  531.8206  0.00  531.8206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国路证券营业部  407.9423  21.7447  386.1976  
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关村东路证券营业部  350.8360  3.194  347.6420

广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建国北路证券营业部  319.3037  0.00  319.3037
 英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华侨城证券营业部  295.8210  1.5858  294.2352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韶关惠民北路证券营业部  278.3144  0.00  278.3144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佛山汾江中路证券营业部  2072.8342  108.5505  1964.2837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