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迪安为国内领先的医学诊断服务外包企业。公司成立于2001 年,总部位于杭州,主要面向各种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体检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学诊断服务外包为核心业务,同时提供国内外知名的诊断产品。公司采用“服务+产品”的商业模式。
公司主要业务为医学诊断服务(以独立实验室为载体)和诊断产品(检验仪 器、体外诊断试剂、耗材等),营收占比分别为56%和44%,毛利收入占比分别为69%和 31%。医学诊断服务方面,迪安已在杭州、南京、上海、北京、温州、淮安、 济南、沈阳等地设立了八家实验室,市场覆盖了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公司 2008-2010 年发展快速,营业收入分别为 1.78 亿、2.63 亿(YOY+48%)、 3.43 亿(YOY+30%),CAGR 为38.7%;净利润分别为 659 万、1717 万(YOY+161%)、 3241 万(YOY+89%)
, CAGR 为 122%
公司概况:浙江迪安为国内领先的医学诊断服务外包企业,全国市场占有率位列前三,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业务为医学诊断服务和诊断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56%和44%,毛利收入占比分别为69%和31%。公司 2008-2010 年发展快速,营业收入CAGR 为38.7%;净利润CAGR 为122%。
国内独立医学诊断实验室未来有10 倍以上的增长空间:独立医学实验室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未来医疗机构更多选择诊断检验外包是发展趋势。
2009 年我国各类卫生机构业务收入为与10000 亿元,医学诊断收入约1000 亿元(占比~10%),独立医学实验室份额占比在 1%左右,收入约10 亿元,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参考美国35%的独立医学实验室份额占比,并考虑到各国医疗体制等方面的差异,悲观假设未来独立医学实验室份额占比10%,未来行业仍然有10 倍的增长,达到100 亿元;中性假设占比20%,行业未来将有20 倍的增长,达到200 亿元;乐观假设占比35%,行业未来将有35 倍的增长,达到350 亿元;同时,行业本身还将随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投入的不断加大而成长。
未来行业格局----齐享行业发展红利,借力先发优势和资金品牌实力,强者恒强: 目前行业格局:全国分散、区域初步集中从全国区域来看,目前位元列前三的独立医学诊断服务机构为广州金域检验,
杭州迪安诊断和杭州艾迪康,依次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0%以上,15%-20%, 15%-20%,前三大市占率在50%左右。
由于独立医学诊断在我国为新兴行业,处在起步阶段,而独立医学实验室具有一定的服务半径,整体为全国分散、区域初步集中的格局。如长三角区域,以迪安诊断和艾迪康为主导企业,两者总和市占率超过60%,远高于排名第三及之后的qi业
未来格局:齐享行业发展红利,借力先发优势和资金品牌实力,强者恒强 我国独立医学诊断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市场规模还很小;参照 国外已发展成熟行业的发展历程,未来几年将是行业快速膨胀发展期,行业内企业更多的将齐享行业发展红利。
由于行业特点以规模化、低成本的商业模式为优势,决定了独立医学实验室必须建立具有一定覆盖率的连锁网路,幷形成一定的规模效
应,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借力先发优势和资金品牌实力强的企业,在未来将强者恒强。
我们认为目前处于行业格局前列企业均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为良好的 投资标的。
迪安诊断优势:
首家上市融资的独立医学诊断服务企业,上市带来资金和品牌youshi, 从公司连锁实验室数量和营业额规模来看,公司单个实验室的营业状
况相比较其他两家公司较为优异,说明公司经营能力较强。
迪安诊断目前已设立了八家实验室,分别为杭州、南京、上海、北京、温 州、淮安、济南、沈阳迪安。
成熟实验室-杭州迪安的发展进程:杭州迪安医学试验室为公司首立的首家实验室,成立于 2004 年 7 月。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期,目
前已经进入稳定运营阶段。成立后第 3 年半,2007 年即扭亏为赢实现 营收3700 万,利润总额 140 万;盈亏平衡点过后,迎来高速增长
期, 2008,2009,2010 年的利润总额增速分别为408%,107%和72%,CAGR 为 162%
南京、上海、北京检验子公司进入收获期:南京、上海、北京检验子公司先后于 2007,2008 年成立,经过了 3 年左右的市场培育期,均已
度过扭亏平衡点(北京在 2011 年上年年实现)。其中,上海迪安、 和北京迪安在2011 年H1 期间的增速显著,分别为 70.58%和58.11%;
南京迪安2012 年有望突破9000 万的营收。参考杭州迪安的发展资料,
以上三家子公司未来几年将是业绩爆发期,是公司整体业绩高速成长的有力保障。
稳健的扩张策略,持续长久的发展前景:济南、沈阳迪安分别成立于 2009,2010 年底,目前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同时,公司采取稳健的扩
张策略,每年的新建或收购的数量保持在2-3 家。通过稳健的外延式 扩张,使公司保持长久的发展。
我们预计2011/2012/2013 年公司实现净利润0.46 亿元(YOY+42.7% )/0.65 亿元 (YOY+41.4%)/0.93 亿元(YOY+42.8% ), EPS 分别为0.91 元/1.28 元/1.83 元,对应 PE 分别为 55 倍/39 倍/27 倍,虽然目前估值偏高,但是结合行业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公司的高成长性,以及标的资源的稀缺性,可享受高溢价,看好公司的未来发 展,给予”买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