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9岁半的儿子患骨肉瘤,求良医,良方。

11-12-08 18:59 15140次浏览
行浪船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上月下旬9岁半的儿子确诊为骨肉瘤,软骨母细胞型。
已于本月1日手术,左腿高位截肢。术前全面检查没发现转移。
求万能淘股吧能对孩子后续的治疗方式,方法给予帮助。
儿子成绩很好,很听话。
想孩子尽可能时间能长一些能陪着我跟他妈妈,希望这不是奢望。


求股天乐不要将贴子移去生活版。
打开淘股吧APP
35
评论(45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clocka407

11-12-09 20:01

0
GOD BLESS U!
压缩弹簧

11-12-09 19:40

0
在过去的30年中,非转移性肢体骨肉瘤的治疗已由截肢逐步发展为结合术前和术后新辅助化疗的保肢治疗,这使得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由10–15%提高至60–70%。然而,在骨肉瘤的认识上仍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骨肉瘤是恶性肿瘤根本不能治
目前很多患者家属甚至基层医生仍然认为骨肉瘤是恶性肿瘤,得了骨肉瘤根本不能治。的确,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历来就是骨科治疗方面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然而,在过去30年中,由于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恶性骨肿瘤患者生存率已得到显著提高。国外有报道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到60% ~75%,甚至5年无瘤生存率已达80%。因此认为只要早期发现、正规治疗,骨肉瘤完全可以控制或治愈。

误区二:发现骨肉瘤必须截肢
  由于骨肉瘤是恶性肿瘤,历史上骨肉瘤的标准治疗是截肢术,但当时骨肉瘤5年生存率最高仅为15% ~20%。研究发现90%骨肉瘤患者就诊时体内已存在微小转移灶。因此,即使在就诊的第一时间行高位截肢术,也不能控制肿瘤在截肢残端的复发及远处转移;也就是说单纯的截肢术对提高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无益。相反,多中心的研究已经证实保肢治疗并不影响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保肢治疗与接受根治性截肢手术患者在生存率及肿瘤局部复发率上并无显著差异。现在大多数肿瘤治疗中心,80%以上患者均采用保肢治疗。

误区三:骨肉瘤患者手术越早越好
  很多患者家属认为骨肉瘤手术越早越好,甚至国内有些非肿瘤治疗中心,在接诊恶性骨肿瘤患者后也草率地施行骨肿瘤患肢的截肢或保肢手术,术后再将骨肿瘤患者转入肿瘤治疗中心接受化疗治疗,这是完全错误的。这类病人的即使在术后接受了正规的化疗,结果无一例外是肿瘤复发和转移,对病人及家属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灾难。另一部分骨肉瘤虽已在肿瘤治疗中心开始接受骨肉瘤手术前的新辅助化疗,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术前疗程过少,最终仍影响到骨肉瘤患者的疗效。因为研究表明术前化疗后良好的组织学反应与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在过去30年中,恶性骨肿瘤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这主要归功于新辅助化疗。术前新辅助化疗也称诱导化疗,是在活检明确诊断之后、手术广泛切除肿瘤之前进行的化疗。该方案的优点:(1)对于存在转移的肿瘤患者,新辅助化疗提前治疗了潜在的转移灶,避免手术及术后康复时间对化疗的耽搁。(2)术前给予化疗可以使原发肿瘤缩小,,局部水肿消退,肿瘤与周围正常软组织之间的界限变得清晰,保肢治疗也更加安全可行。(3)肿瘤标本中的坏死率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并为肿瘤切除后化疗药物的调整提供依据。新辅助化疗已经成为骨肉瘤等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案。骨肉瘤保肢手术的增加表明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骨肉瘤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且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这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

误区四:即使骨肉瘤死不了人,化疗也能打死人

由于对恶性肿瘤及化疗的陌生很多人对化疗充满恐惧。然而,随着过去30年医学界对于化疗临床研究的进展,发现化疗药物对大多数器官的毒副作用是轻微并可逆的;并且,随着支持治疗的进步,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中枢性止吐药的应用,高强度化疗完全已经可能。然而,化疗对某个器官不可逆损伤的可能完全存在,目前国内外仍时有化疗致死的报道。

问题是:恶性肿瘤的化疗存在一个剂量——效能曲线,研究表明化疗药物浓度每提高1倍,其疗效可提高约10倍。因此只有增加治疗强度会杀死更多的肿瘤细胞,才能提高治疗成功率。采用的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较以往化疗方法的优势在于:(1)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显著提高,与经静脉输注顺铂相比,同样剂量经动脉输注顺铂的局部浓度可达4-6倍;(2)采用动脉给药,避免了静脉给药时药物经肝脏的降解去活性化作用,高浓度的化疗药直接以分子原形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3)局部动脉化疗毒副作用低于同等剂量全身给药,可缩短疗程间隔时间;(4)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持续给药,有利于保持肿瘤供血区域有效药物高浓度时限;(5)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装置可建立永久性局部动脉灌注化疗通道,可术前、术后多次介入化疗,简便易行,减轻患者痛苦,节省费用。
压缩弹簧

11-12-09 19:38

0
压缩弹簧

11-12-09 19:35

0
【骨肉瘤】:又称成骨肉瘤或骨生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居原发恶性骨肿瘤首位(44.6%),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5.5%。好发于青少年,以四肢长管骨多见。本病恶性程度高,手术后好复发,预后不良。 
临床要点:
1) 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2)发病部位以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多见,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为甚。
3)病程短,生长快,局部形成梭形肿块,质硬有压痛,皮肤温度升高,血管怒张。 
4)青少年发病率高,11~20岁约占1/2,男性多于女性,30岁以下好发于长管骨,50岁以后多见于扁骨。 
5)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影像表现:
X线片:
①骨髓腔内不规则骨破坏和骨增生,可分为溶骨、成骨及混合三种类型。
②突破骨皮质,骨膜被掀起,形成Codman氏三角和骨膜下肿块。
③瘤骨可呈点状,斑片状、片状和放射性针状等多种形态。
④可见残留骨和髓腔扩张。
⑤侵犯骨骺、关节和邻近骨骼,并可引起病理性骨折,以溶骨型多见(8%~10%)。 
CT: 
1)CT能显示X线片难以显示的骨破坏和瘤骨,提供定性诊断的依据。
2)明确肿瘤在髓腔和周围软组织的浸润范围。
3)确定肿瘤组织的血供情况。 
4)显示骨破坏区内中等密度的软组织块影及其增强扫描时的不均匀强化情况。 
5)约25%患者在肿瘤侵犯髓腔,表现为髓内不规则高密度影,常沿长骨轴蔓延,呈跳跃性,应高度警惕。
MRI表现:
1.松质骨区破坏:成骨型骨肉瘤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瘤体周边水肿压脂像上呈高信号;溶骨型骨肉瘤在T1WI上呈偏低至中等信号,T2WI上呈中等至偏高信号,压脂像上呈高信号;混合型者T1WI和T2WI上呈斑块状不均匀信号。 
2.骨髓腔内转移:T1WI和压脂像上对病变显示较敏感,T1WI在正常骨髓质高信号的衬托下病变呈低信号,压脂像上则正好相反。MRI具有大视野、骨骼不同方向长轴观等优势,故对髓腔内转移(尤其是跳跃性转移)的评价价值颇大。 
3.骨皮质破坏:长轴观易显示正常骨皮质低信号带不连续、出现高信号及瘤体穿破区,穿破区信号表现和瘤体实质信号相仿。 
4.骨膜反应:轻微的骨膜反应MRI不易显示,不及X线平片和CT。反应明显时可显示Codman三角。 
5.软组织肿块:肿瘤突破骨皮质侵犯周边软组织而形成软组织肿块,边界一般清晰,软组织信号表现同瘤体,但内部出现出血或液化时信号可杂乱。 
6.骨骺侵犯:对骨骺侵犯MRI的敏感性明显高于X线平片和CT,其信号表现同骨皮质侵犯。 
7.增强表现:瘤体实质区一般明显强化,但液化区、出血区和团块样钙化区均不强化。压脂T1WI增强后可区别常规MRI难以区分的肿瘤部与周边水肿部,肿瘤部强化而水肿部不强化。 

鉴别诊断:
(1)成骨型骨肉瘤: 
①成骨型转移瘤:多见于躯干骨和四肢长骨近端,为边界清楚的多发病灶,多不侵犯骨皮质,一般鉴别不难。但少数长骨单发转移病灶,有大量新骨形成或出现骨膜反应,鉴别则较困难。
② 软骨肉瘤:中央型软骨肉瘤有时与成骨型骨肉瘤相似,但瘤灶内有大量环状或团絮状钙化,以资鉴别。 
③尤文氏肉瘤:发病平均年龄为15岁。好发于长骨骨干,表现为骨髓腔内不规则形的溶骨性破坏及层状骨膜反应,对放疗极为敏感。 
(2)溶骨型骨肉瘤: 
①骨巨细胞瘤:单房性骨巨细胞瘤与偏心性骨肉瘤相似,但前者起病缓慢,症状轻,肿瘤边界清楚,无骨膜反应,有皂泡状骨间隔。但如系恶变则很难鉴别。 
②骨纤维肉瘤:成人多见,好发于四肢长骨,呈局限性溶骨性破坏,偏一侧,少有骨膜反应。
水稻田

11-12-09 19:34

0
祝:孩子早日康复!顶~
宝儿初涉股

11-12-09 19:25

0
祝福孩子!祝他快乐每一天!
从哪下手

11-12-09 19:17

0
祝福,愿孩子早日康复。
强强

11-12-09 19:09

0
看了楼主的帖子心情格外难过,那么小的孩子。只能祝福楼主了。
siyanzhu

11-12-09 18:49

0
上帝保佑
shenhui2234

11-12-09 18:29

0
祝福孩子早日康复!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