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好风凭借力
送尔上青云
0
二、广东广业的产业实力
控股市值超千亿,资产证券化率达80%的宏伟蓝图。
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全资企业,经营和管理省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是以工业板块为主体,融产品经营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省属国有大型工业企业。
目前,广东广业以环保、矿业、能源、现代服务业四大主业为依托,通过主业产业链延伸和聚合,把广东广业建设成为拥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广东省绿色环保产业龙头企业。公司资产总额约250多亿元,注册资本12.8亿元。下设13家产业集团,全资、控股企业400多家。
据中国企业报报道,十二五期间,广东广业将“十二五”的主题定为转型升级,明确了建设绿色环保产业龙头企业、打造广业“产业系”和“上市系”两大核心体系,突出四大主业,实现到2015年末营业收入和市值达“双千亿”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成为具有较强产业促进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金融产业及金融投资于一体的大型投资控股集团。实业方面确定的四大主业包括:环保产业以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及风力发电等环境综合全过程服务为重点,强化重大项目投资力度,“十二五”期间预计总投资130多亿元,争取期末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前列、省内第一的行业地位;燃化能源产业致力于发展低碳清洁能源,成为广东乃至区域市场有重要影响力的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渠道商、终端商、批发商、代理商及服务商,期末实现营收275亿元;矿产资源产业以矿业产业和民用工程为重点,重点是经营云硫集团和宏大爆破两家企业,期末营收目标为200亿元;服务业则强调新观念、新技术及新业态,高起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期末营收目标400亿元。资本运作是实现上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手段。根据规划,广业在“十二五”期间将打造7至8个以上的资本运营平台(成立8家以上的股份制企业)、控股4家以上上市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1000亿,资产证券化率达到80%以上。
广业对贵糖的整合大戏也许才刚开始。
0
广业云硫=贵糖股份
0
根据公司公告及相关信息,得到以下的回答:
1、广东广业入主贵糖,是广东省国资委为实施《广东省省属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快广东省属企业相关产业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因此绝对不存在只是走过场。
2、广业的良好资产:云硫集团、广业环保、投资集团等。
3、广业首家控股的上市公司股价走势强劲与否,需要结合资产注入的质量和进度来看了。而从掌握的信息看,无论是《广东省省属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纲要》还是广业自身的目标,都看出内容很丰富,步子会很大。
0
贵糖股价在五月份,面对股权转让给广东恒健的公告,市场初步反应为利好(其实看到后续动作也实为利好),一个板后,看清恒健不过是一家没有实业的投资公司,主力以三条大阴线洗仓。
贵糖股价在九月份,恒健正式入主,股价相对平稳。
进入到11月,贵糖在广东省国资委的运作之下,市场看到了新的动作——广东广业正式入主!市场在复牌当天给予正面回应,无量涨停。但盘整三天后,股价急速回落,市场再度担忧股价会重复5月的走势。
看到这里,这场大戏中有个角色很关键:广东恒健。由于它的出场,股价连续下了两个台阶,并且给二级市场留下了不好的形象。持有者会有这样的疑问:1、广业会否步恒健的后尘,走过场?2、广业就算不是过场,能拿出什么好资产注入?3、同为省国资委属下资产管理公司,当年广晟和广弘走出了非常凌厉的上涨走势,广业的首家控股上市平台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
0
一、贵糖股份的发展困局
1.华强入主,贵糖股份经历“失去的十年”
从签订受让协议至今,华强股份入主已近十年,但贵糖股份却从中国的贵糖变成了贵港的贵糖,十年时间里,贵糖股份生产规模不升反降,没有进行一次资本市场融资,几乎没有投产新项目,华强集团被认为对贵糖股份的贡献并不大,并因此曾受到市场质疑。当时曾有分析认为,华强集团入主并没有为贵糖股份带来更快速发展,反而使贵糖股份经历了“失去的十年”。
2.甘蔗原料不足,蔗糖产能受限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公司2008、2009、2010年的蔗糖产量分别为12万吨、7.85万吨和8.2万吨,远未达到设计产能13万吨,甘蔗原料不足是主要原因。而且目前看来这一趋势仍然没有有效的解决之道。
3.制浆原材料不足,无法发挥规模效应
公司的造纸原料主要是甘蔗渣,甘蔗渣原料大部分向广西一些制糖企业采购,原料蔗不足不仅影响了糖产量,还影响造以蔗渣为原料的纸浆,特别是前些年为公司提供蔗渣的公司也纷纷投资制浆造纸项目,加剧了造纸原料紧张局面,同时提高了造纸原料成本。据年报显示,公司2010年纸浆生产符合率约85%,原料不足导致需外购纸浆,2010年外购纸浆约2.3万吨,占全年总用浆量的15%。制浆原料不足一是导致了公司机器设备不能满负荷生产,提高了单位产品的折旧和管理费用,二是外购纸浆增加了造纸业务的平均成本,进而导致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