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美学者驳让中国人吃转基因食品

11-11-24 19:58 1670次浏览
阿里爸爸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美学者驳让中国人吃转基因食品:美国80%食品是转基因2011年11月24日 08:22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马欢
字号:T|T6453人参与171条评论打印转发

2008年8月27日,德国南部,一名男子伪装成德国消费者保护部长Horst Seehofer,试图用网兜捕捉气球,这些气球象征着转基因玉米,他以此抗议转基因谷物。

“‘美国人自己不吃转基因食品,却让中国人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美国人餐桌上超过80%的加工食品是转基因食品。”近日,美国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罗杰·比奇博士在广州举行的一个农业技术研讨会上这样表示。在他看来,中国公众对美国转基因食品的理解存在很多误区。

作为世界上研究出首批转基因作物的学者,这位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在美国农业部担任要职,尽管如此,比奇博士的说法还是引起了很多人士的不安与反对。就在他发表这番言论后不久,国内某著名网站对此进行了批驳,认为他其实是“来广州推销转基因食品”的。

美国人自己究竟吃不吃转基因食品?“事实上,并不是美国人自己不吃转基因食品,而是大部分美国人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吃转基因食品,”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副领事施伯宁(Dan Cederberg)解释说,“大部分在美国市场上出现的加工类食品,或多或少已经包含了转基因成分。”

美国80%食品含转基因成分

“转基因作物已经渗透了美国80%包装食品,不过,没有人会告诉你这一事实,”《科学美国人》杂志网站在2011年10月的报道中表示。该网站用图表显示,这些包含转基因成分的加工类食品包括食用油、大豆类制品、阿斯巴甜、麦芽糊精、维生素C、调味品和大量的甜味剂。

据美联社报道,今天,美国人食用的许多食品都是来自实验室里育种长成的转基因植物。“在美国,大豆有95%是转基因的,玉米有90%是转基因的,棉花有95%是转基因的。” 罗杰·比奇博士说,而玉米和大豆正是美国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品。

2011年1月,美国农业部又批准了3个基因工程作物,在此之前,食物和药物管理局(FDA)曾召开听证会,讨论一种快速成长的转基因鲑鱼是否供人类食用。照FDA的说法,目前尚未发现这种转基因鲑鱼和现在市场上普遍出售的水产养殖的大西洋[11.94 -0.58% 股吧 研报]鲑鱼有实质差异。FDA既然认为这种鱼是无害的,那么就不会强令其生产商贴上特殊标识。不过,到了2011年6月份,美国众议院还是投票,通过了禁止FDA批准转基因鲑鱼可供人食用的决议。

尽管这种鲑鱼未能成为美国市场上第一种被批准的转基因动物食品,但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转基因的谷类仍旧随处可见。据美联社报道,1996年,美国市场首次出现转基因作物,就在那一年,转基因玉米占总作物种植的比例还不到5%。但到了2010年,美国农业部(USDA)预测,全国将会有70%的玉米耕地面积被用来种植转基因玉米,其中63%的耕地已经播种过抗虫的转基因种子。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网站报道说:“从玉米到土豆,FDA已为大量的转基因食品开了绿灯。”
转基因食品不贴标签?

另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是,美国是为数不多的、并不强制要求食品制造商在产品中标明其是否含有任何转基因成分的国家之一:早在2001年,FDA就对是否标示转基因成分提出了以“自愿为主”的指导方针。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农业部(USDA)表示审批通过的基因改造食品是安全的,根本不必把这么安全的食品标记为转基因食品,而且你也很难辨别它们与普通方法培养的商品的不同,”美联社报道说。

尽管FDA对市面上的大部分转基因食品开了绿灯,但鉴于转基因食品本身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巨大争议,所以即便在美国本土,也有大量的环保和消费者组织要求FDA在转基因食品的问题上效仿欧盟、日本等国家,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明确标识。但FDA仍然拒绝了这一要求,按照他们的原则,除非能证明转基因食物和普通食物确有重大不同—例如会导致一部分人的过敏反应—否则美国的监管者就不能强制要求给转基因食物贴标签。

FDA规定,只有存在以下情况,才需要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注:1.食品具有显著不同的营养性能;2.新食品包括一种消费者不希望存在的过敏原(比如在大豆制品中有一种花生蛋白);3.食品包含一种超过许可界限的毒物。

如此规定之下,可笑的情况出现了:为迎合消费者需要,很多公司反而会在食品标签上特别标明“非转基因”,以证明该食品是不含任何转基因成分的。除此以外,如果有食品被美国农业部标识为“有机(ORGANIC)”,那也就是明确表示,该食品不含有任何转基因成分。

更有意思的是,根据国际食品信息理事会基金(IFIC)的一项调查,只有40%的美国人知道他们购买和食用的是转基因食品。不仅如此,每四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错误地认为,这些转基因食品是不可能在美国销售的。

但美国人无法回避转基因食品的加速推广。今年秋天,占据全球90%转基因种子市场的孟山都公司推出了首个消费层级的转基因蔬菜产品—甜玉米。该公司“全球蔬菜业务”的副总裁康素洛·玛德瑞(Consuelo Madere)表示,这种甜玉米种子将直接提供给农场主,经过基因改造后,这种甜玉米将不会受到除草剂的伤害,并能有效地对抗病虫害。

“越来越多的并没有明确标明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比如孟山都公司这款直接针对消费者的甜玉米产品—也即将进入每天市场之中,”《科学美国人》对此报道。

讨论转基因食品成道德问题

罗杰·比奇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和中国民众一样,美国人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也是最担心其对人体的影响:“两国的消费者都一样,希望确保食品是安全的。”

但调查显示,大部分美国人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了解还是一片茫然。

2010年10月,汤森路透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只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说他们完全明白转基因食品的含义。而在关于“你会吃转基因食品吗”这个问题上,接受调查的美国民众会因食物种类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回答:60%的受访者可以接受转基因的蔬菜、水果和谷类;38%的人愿意食用准基因肉;35%的人乐于尝试转基因鱼。当然,90%接受调查的人都认为,由转基因原料制成的食物应被特别注明。

在美国,反对的声音认为,政府对基因改造食品的监管应该更严格,审批过程也应该更全面。越来越多的人要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农业部(USDA)对可能产生的危险做出更多的调查,他们担心,这些监管机构通常会根据公司自己提供的数据来作出决定。

与此同时,按照美联社的报道,很多转基因食品反对者明白,如果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这种食品存在危险隐患或者说是危害健康的,就不能证明自己反对的观点—这已经上升为一个道德问题了。

现任美国农业部长汤姆·威尔萨克已经注意到美国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确实为有机作物和其他非转基因食品的需求带来不利影响,这种矛盾导致了争议和不确定性。当然,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在庆祝和推广农业产品多样性的同时,注意它的复杂性。”2010年底,威尔萨克就考虑是否批准种植一种转基因苜蓿种子的时候说。话虽这么说,但最终这位农业部长还是批准了这种转基因苜蓿种子的使用,同时被批准的还有转基因甜菜和玉米—全美有机食品业对此都非常不满。

截至目前,科学界依然没有任何明确的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消费者有危害,但同时,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们绝对安全。人类对于转基因食品领域的认知,就像对外太空的探索一样,道路漫长。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阿里爸爸

12-05-04 07:12

0
媒体称菜贩喷甲醛保鲜大白菜已成潜规则 市场不检测2012年05月04日 02:31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T|T21人参与0条主评论 1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蔬菜长途运输,如何保鲜是个问题IC图

近日,山东有媒体曝光,有菜农使用甲醛对大白菜保鲜。另外,山药、蘑菇等蔬菜也被曝出使用甲醛溶液喷洒和浸泡。知情人士称,使用保鲜剂几乎成了业内的一个“潜规则”,确实有人自己配制甲醛溶液,用来喷洒保鲜。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市场的大白菜主要来自邻近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称,短途运输无需保鲜,只有少数来自外地。但据了解,南京市场虽然对蔬菜入场有严格的检测要求,但甲醛却并不在检测项目之中。

□现代快报记者马薇薇贾磊

曝光

甲醛保鲜

成业内“潜规则”?

据山东媒体报道,有市民反映,他发现白菜使用了一种有强烈刺鼻味的喷剂,仔细观察,菜贩会在白菜上喷洒一种溶剂,根据自己的判断,白菜很可能被喷上了一种特殊的保鲜剂——甲醛。当地记者的暗访调查证实了这位市民的猜想。有菜贩明确称,白菜使用了甲醛,因为现在的白菜水分多,外面气温又高,两三天就烂掉了,更何况不少白菜还要销往外地,需要经过长途运输,保鲜就成了个大难题,所以不少人喷洒甲醛进行保鲜。当地记者在市场上买了一些白菜送到了检测机构,对白菜的根部和叶片分别进行甲醛检测,有两份白菜样本显示含有甲醛。

“甲醛白菜”引起了当地市民的关注,有不少人称山药和蘑菇等也使用了甲醛。据了解,山药在春天很难保存,但目前市场上仍有销售,专家也猜测这样的山药使用了含有甲醛的保鲜剂。

当地的菜商表示,使用保鲜剂几乎是业内的一个潜规则,有的保鲜剂是科学研制出来的,生物提炼的,还有的保鲜剂是化学的,据他了解也有人使用土办法,自己配制甲醛溶液喷洒保鲜。

小贴士

买到甲醛白菜

如何“消毒”?

甲醛是一种破坏生物细胞蛋白质的原生质毒物,会对人的皮肤、呼吸道及内脏造成损害,麻醉人的中枢神经,可引起肺水肿、肝昏迷、肾衰竭等。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甲醛为致畸、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将导致基因突变。

虽然白菜样本中检测到了少量甲醛,但有专家表示,因为甲醛非常易溶于水易挥发,从市场买到的白菜经过仔细冲洗,基本不会有大的残留,可以放心食用。

专家建议,市民买到白菜后,最好扒掉外面的一层,再用清水洗几遍。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泡一泡,基本上可以洗掉甲醛溶液。但还是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尽快监管起来。

调查

南京菜老板:

从未使用甲醛保鲜蔬菜

昨晚,记者联系到了两位在南京蔬菜贩运市场颇具影响力的大户,其中的一位谭老板告诉记者,以前对“蔬菜贩运过程中喷洒甲醛溶液保鲜”这事略有耳闻。不过,两位受访者都声称,江苏省内蔬菜贩运仓储行业内,还没有发现过类似的“保鲜手段”。

“大概在不久前,我听说了这件事情,山东有人往蔬菜上喷洒‘保鲜剂’。”谭老板说,他一开始对此并不奇怪,因为山东是蔬菜大省,一些新技术都起源于此。只不过,在听说保鲜剂是甲醛溶液后,这位已经在蔬菜贩运行业打拼了三十多年的大户嗤之以鼻,“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益,砸了自己的招牌。”

他认为,照眼下的天气和运输速度,远远没有到需要靠防腐剂保鲜的程度。谭老板说,一般的蔬菜运输车上都配有冷藏设备,而且现在的天气也不闷热潮湿。“新闻里说,他们喷洒防腐剂的是春白菜,春白菜是容易腐坏,但两三天的时间里,叶片肥厚的春白菜不会发生大面积地腐烂。”谭老板说,南京的春白菜从山东运来比较少,大多数来自附近城市,以及福建、湖南、云南等省。他称,目前还没有发现除了山东以外往春白菜上喷洒甲醛溶液的事情。

谭老板分析说,之所以类似的保鲜剂会在今年被发现,是因为今年春白菜价格上涨。“今年种的人少,一斤的批发价都在八九毛,去年还不到五毛,有人为了挣一点蝇头小利,开始做这种事情。”谭老板说,在得知山东有人做这种事情后,他就开始减少那边的订货量。另一位刘老板也表示,自己从未在南京的菜市场内发现喷洒甲醛溶液保鲜的行为,他运输蔬菜一般是采取“送冷”的方法。“农药残留都能检测出来,甲醛应该更能查出来吧。”刘老板对检测机构很有信心。

南京众彩物流中心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南京市场的大白菜主要来自周边城市,比如苏北以及安徽巢湖等地,运输路途短,“大部分都是当天的蔬菜,采摘后立即运过来卖,不需要保鲜。”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南京大白菜批发价在每斤1元以下,价格较低。他说,山东等地距离南京较远,中长途运输费用较高,运到南京市场上来卖也不划算,而且供应南京市场的大白菜货源充足,不必再从更远的地方进货。

据了解,长途运输到南京来的多是精品菜,比如西兰花等。这些菜是如何保鲜的?该市场负责人称,主要是使用冰块,再覆上薄膜进行低温保鲜,一般这些菜的价格较高。

批发市场:

南京白菜大多来自周边城市

监管问题:

蔬菜入市并不检测甲醛

众彩物流的负责人表示,蔬菜入场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对每种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其农药残留是否超标。“我们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检测,一旦发现超标将不允许蔬菜进场。”但他表示,由于甲醛并不在检测的范围内,所以市场从没对蔬菜进行该项目的检测。

南京市农林局农产品质量与环境监督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从未听说过用甲醛保鲜蔬菜的事,南京目前只对蔬菜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目前为止并没有甲醛这一检测项目。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