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你的所有论据都指向一个结果,那就是滞胀。
0
都忘记了一个大问题:
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
从而社会发展与进步,
也就没有了危机!
0
汇率没多少改革余地啊~~~
也就三个选择:
1、脱钩,转为一篮子
2、再次钉住
3、主动贬值
个人觉得3的可能性还较大,因为地产大幅滑落会恐慌
这个时候需要出口发力,币值由于资产泡沫风险降低,而经济增长潜力犹在
可能会有底
真正的大动作,估计要重建国债市场,成倍的扩大容量
在财政部和央行之间建立正常的关系,但短时间内肯定做不到的
0
值此内忧外患、全线告急之际
如果政治、经济、文化都做了大调整
金融也无例外,财政、税收、信贷已经看到在调整,汇率呢?
0
走过大街小巷,每个人的眼里,移动信息在流动,就是触摸你.
0
信用货币的结果就是通货膨胀长期化,不可避免的
信用货币,其实是最不讲信用的货币,呵
0
如果还有机会改革货币投放机制
那就还有救了
就怕地产与货币都难保,主动打击地产,也许货币还有底
地产真打到位了,通胀很可能就会缓解
这点同意
再有个几年的时间,
也许还有机会改革
0
这个我知道
我要的是目前中国现实情况下,采取这种组合的效果
如果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支出以增加基建,是为了对冲货币信贷偏紧常态化下地产投资下滑的话,总需求就不会增加
当然,减税,会增加消费;同时也可能鼓励创新、增加供给,也能对冲政策调整下总需求扩大带来的通胀压力
那么剩下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欧美日量化宽松,给中国带来的对内被动投放、对外被迫升值,以及大宗商品处于高位
如果人民币与美元脱锚,改变人民币货币投放机制和汇率决定机制,则中国要承受的,就只剩下欧美日量化宽松下的大宗商品高价
而欧美现在通胀也不低,无法无限制的量化宽松,否则它们也是陷入滞胀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你上面说的那些,都是需求管理,如财政政策与货币与货币政策,不是供给管理吧
0
另外
货币信贷偏紧如果常态化,地产投资受影响最大
那么基建就是对地产的替代,而总需求不扩大。
那么中国通胀的压力就主要是欧美日的流氓量化宽松。
那么是否到了考虑大力改革人民币货币发行机制的时候了?
也就是说,改革人民币货币发行、汇率决定机制
是否可以阻断欧美日量化宽松带来的人民币对内被动投放和对外被动升值?
唯一无可避免要承担的,就是大宗商品的高价格,直到欧美日其中之一扛不下去了,崩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