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以前的一个跟帖:
真正的多杀多可能会在2015年,那时候,多个节点出现
2015年,毕业大学生人数开始急剧下降,更确切说,是22-25年龄段的人数急剧下降
保障房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
出生在1940以后几年的年龄段是人口比较多的,一般都有房子往往还不止一套且很少跟子女合住,2015年开始进入高死亡率,这个也是需要重视的
如果再考虑到2015年开始需要买房子的人群,很多人的父母(现在50岁左右)都拥有已经多套住房,早就准备好了婚房
那么2015年开始,实际刚需跟2005年相比,恐怕20%都未必有
0
对那些开发商自己捂住的盘子,直接开白条、拿房子,所有相关的银行债务,由国家新成立的房屋储备局一力承担,
必要时由央行发行特种地产券,抵偿一切银行坏账
对所有2套以上的普通居民,断供的,可折价卖给国家,给你免债;有能力供的,你就继续供好了;
0
人口增长逐步放缓
农民进城的意愿在降低,说句不好听的,再过10年,恐怕想回农村的都比想进城的要多的多
其实不需要看别的,现在的所谓刚需,比之10年前,5年前,少了不是一星半点,供给依然很大
再过几年,你会发现要结婚的,需要买房子都不多了,因为都早就准备好了
0
但要大规模地解决供给不足,
比如,抓出几个重点城市,第一,勒令环线内不再供一寸土地;第二,规划出一系列卫星居住城(政府配套交通等设施)
那么,所谓的刚需就会一夜之间全部消失,市内房价立刻崩盘
这个死结就是大罗金仙也头疼了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同意
0
10年后房地产,绝对是供大于求。
人口负增长,
一般的说,我儿子结婚的时候,
他们夫妻的名下至少会有3套房子。
我在伦敦就没有看到什么建设,
连酒店都是18世纪修道院改的。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中国不解决房地产目前供应极度不足的情况
未来会引发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
目前已经有苗头了
0
供应短缺是模式性的、长期性的
但不等于说就不会死
这是两个问题
一个人为制造的短缺产业,也是会死的
就因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0
一方面供应短缺 一方面囤积居奇 推出个空置税不就OK了?
0
还要算上政府在建的保障房就不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