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金融人才在中国的培养注定不像在国外,文化决定不会那么开放!
平台是很重要,但最后都是相通的,不管是草根技术入手还是宏观经济入手,有能力的特质最后殊途同归。不过视野和精细上的确有所差别,但也仅仅是差别,历练越久最还都会补足。
年龄愈小制定志向的确愈好,楼主兄所说,很多大佬从大三开始挖掘,我想更多的应该是自己立志然后跨入行业后再得到部分赏识才会传承一二,更多的还是靠自己。师承也是更多的发掘体制内,这行没有谁会找陌生人培养,尤其是官方精英传承肯定大部分都是自己人!
中国金融人才我想75-80后会是未来第一批真正市场意义上的精英!
0
休息了,等行情结束再来。
0
说一大堆,关键是要告诉自己,在今后十多年里,这里还是一个赌场,论坛都是赌徒。
现在很多孩子问他们的父母在90年代初为什么不投资买房?我不想很多年后我的孩子问我在2010年为什么不买股票,所以在
这个市场摸爬了十多年的我卖掉了北京的房子,除了有股票我穷叮当了。“穷的叮当响”是借用一位前辈的马甲,那个时候我还年
少呢。没有压力也没有激动,十多年的磨炼早就对股市涨跌平静了。曾经抓涨停无数次,最终破产过两次,学会资金管理。
股票已经不再是我生活的重心了,只是一个工具,只是要熟练的使用这个工具。
论坛我不会多说大盘,更不可能有聊板块或个股的兴趣,也只是记想法的工具。
0
那个 天宫 虾米 意思 捏
0
据我所知,很多大佬已经在一流大学大三左右就挖掘人才,尽早培养人才了。在国内是不可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的,
人的际遇很重要,成长环境平台很重要,历练和视野完全不同。越早成熟的孩子越有明确梦想的孩子越有优势。没办法,
中国就是人多。再过十多年,我们回首今天的机遇难以想象,人们傻的也难以想象。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梦想属于少年,如果孩子教育阶段能早一些成长,心理和智力健康成熟则容易尽早立下人生志向。反思近代教育,失败不提了。
有志成为金融人才的人也应该在学校时代就开始起步了,经过10多年的磨炼,如果有好的机遇才可能成为一位杰出人才。中国的金融
人才成批的出材至少也要看80年代后期出生甚至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他们在少年时代有机会接触并热爱金融投资,并且在大学年纪
有前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培养他们。当然同样成功是极少数人,但是看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投资者在心理上、知识上、精神上等等都
是残缺不全的,罕见好基础的。
到真正精英批量成熟的那一天,中国股市也就正常波动,平稳发展了。至少也要再经过十多年吧。在这之前都难以改变人踩人,
大家一起忽悠的混乱现状,而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股民,最终也就是大时代中地上一块块被反复踩碎的垫脚石。
0
我相信我订阅的十多个马甲不会有兴趣这次的vip,仔细看了条款,完全不属于这些人的低调风格。很担心这次的vip特权
会让所谓的大师更加肆无忌惮,毕竟大师都是渴望高人一等且实际闷骚型的。股天乐还是很了解这些人的,呵呵
还是支持论坛收费,赚钱合理。不知道论坛的气氛是会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糟糕?拭目以待吧。
股天了,如果你看见我这段话,我建议你们将发帖所需要积分上调,至少一帖10积分。
0
来论坛订阅了十多个马甲,都很低调有料。发现一些共性:水平一等的马甲,都平易近人,不搞小团体,对谁都和气,大局观强。水平差些的马甲,幽默但不失睿智,判断独立自信但谦虚。
相反,假大师们的马甲也有一些共性,心胸狭隘自负,言语间藏不住的市井低俗。
搞不懂为何很多大师非要争论坛第一,股市天才的名声?都快把自己争成心里亚健康了。最莫名其妙的是有的人整天来喊的炒、砸盘,很鸡冻。但是一堆小散,自己帐户的钱都不够扫一个价位的。那事就那么有意思吗?
0
还应记点心得:很多60年代生的老股民,学被历史耽误了。宏观上没完整框架,趋势节点上盲点非常多。不具备学院派眼界,在心理上不具备江湖派积累的心态。优秀公募人才属学院知识派,多数私募属于江湖经验派,两者相比经验派强。官方精英兼两派之长。极少数草根精英往往得官派部分真传,但嘴很严。多数老股民身为草根,不安心练心态成不了江湖派高手,也不具备学院派的机会,脑袋里却臆想官方才该考虑的事。结果杯具了:心态很普通,宏观没逻辑,风格很自恋。
所以,找准自己地位,学到自己的模式,只赚属于自己的钱才踏实靠谱。
[quote]原帖由穷的叮当响在2011-10-23 18:59发表
0
花了点时间看了本周末最人气的马甲以前帖子,看完之后不知道该评论什么。
留个记号,给娃娃们当教材。
[quote]原帖由穷的叮当响在2011-10-23 18:59发表
本轮牛市究竟还能再涨几个月? 只有我懂2009-02-26 足足还有60个月左右!
90%的股目前位置真的是头部区域了 只有我懂2009-04-22
真的到顶了 只有我懂200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