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房子不光是经济帐还有情感帐,我在多年前也是和楼主一样盘算的,当时在深圳有房产但自己却一直租房,因为那时候我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去看这些问题,买房是为了投资,所以一般是挑性价比高的并且要考虑转手速度,但未必适合自己居住,所以当时买的房都是我不愿意自己住进去的,并且不愿在装修家具上压资金,卖房的时候也方便些,省的搬来搬去,所以就造成了买过多套房产却一直租房住的现象。但之后不再倒腾房产后,我看房产的角度就发生了变化。基本不去算经济帐,像以前都是尽可能少出首付,现在都是要求一次付清,并且在房屋需求量方面也完全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比如结婚后夫妻双方亲人都过来,住一起家庭纠葛总是不容易避免,这样的话就只能在同一个小区买三套房以便大家就近住又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并且我朋友来往多,现在还打算多购置套以便接待同时也可以让自己有个独立的工作环境与生活区分开来,而这些需求对我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刚需,虽然你可以说我上述的需求能通过租房来满足,但它们在情感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夫妻住自己的房,双边父母再各自租两套,这样的行为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太好接受的,特别在自己的房子有足够空间的情况下就更不可能要求双方老人去租来的房子居住,但如果是同一个小区的自有物业就完全不同了,老人们都会非常乐意去住,只要吃饭的时候聚到一起大家根本不会有任何分开的感觉。所以一个人在不同阶段都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行为判断方式,你怎么能仅从自身现在的角度去观察市场呢?我不算是非常富裕的人,有很多更富裕的家庭会在多个城市购买多套房产仅为了落脚之用,我这个小区即就有很多房屋只有节假日方有人居住,而且整个小区住户里贷款购房的比例也非常低,他们都不太从炒房或房屋升值还是降值的角度去看待房屋的。你可以说这些人都是小众,但问题是好的城市和好的房产也不是多数,并且小众的需求数量或许对市场的影响并非小众,市场的构成是多层次多生态的,情感帐对很多人来说是远远大过经济帐的。
1
楼主的漏洞在于只是静态计算,低估了通货膨胀的威力。有个数据是全国居民银行存款余额,从1980年到2010年,增长了1000倍。大概是每10年10倍。
房价房租比现在的确很不合理,那么未来种几可能:房价下跌或者房租上涨,或者二者兼有。
房价下跌又有两种方式:名义价格的下跌,或者是好几年名义价格维持不动——实际价格已经贬值了30%
未来最可能出现的状况应该是:房价波动不大,房租因为通胀而上涨,直至房价房租比合理
1
土地财政是必须的,买房和租房哪个划算都是相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而言,指望房价大跌几乎不可能,狂想一下,若干年出来500元面值的钞票时,那些有能力买房而只租不买房的人估计肠子也悔青了
1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你要是上海人,应该知道打虎山一小吧?上海一流的小学了,现在里面好的师资都开始慢慢外流到私立小学去了
为什么?你自己好好想想
1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有人就是不愿意相信事实。住家保姆的临时户口是报在主人家里的,只要是户口在学区里,必须给进的。但是,很多学校把学区画得很小,就是1条2条马路,甚至只画进一条弄堂,但是,只要你住在那个弄堂里,他就必须给你进。目前的局面就是上海本地人逃离公立学校。
1
12%无风险收益是明显偏高的。8%-10%差不多
另外楼主有个因素是没有考虑到的,房子作为资产,我们不谈房价涨跌的情况下,房子有天然的抗通胀能力,如每年增值5%,而现金则相对于房子是在贬值的
当然,房子也有个折旧问题和年限问题,这是现金所没有的
1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楼上的说到点子上了。
另外,如果你在上海有户口没有房子,那你小孩读书就得交赞助费了。 这笔钱,呵呵。。。。
1
要从投资角度来讲,如果楼主有了200万,相信你是不会拿着它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由去投资理财产品而舍不得买房的。因为那样你就得赌对房价和租金都大幅下跌,否则你的所谓投资收益是远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的,最后还得赔上不得不多年居住出租屋对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楼主在这里大谈租房比买房划算,是以假设自己有200万现金,还同时假设房价租金齐齐下跌为前提,还自欺欺人地鼓吹租房比买房更有生活质量,真是荒谬。每次看到这种说法,都忍不住要加以驳斥,这种看法是误人误己的,各位同学有了钱只要买得起就一定要买房啊,人生短暂应该好好享受生活!
1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你干嘛不直接假设你有一个亿,直接有美国绿卡美国别墅呢?
小孩上学不是问题,回老家上学? 呵呵?你今年20岁出头吧?
小孩的事情,不想和你多扯,等你有了以后,自然会明白你现在的说法有多么幼稚,多么天真。
1
没有房,你找个品质尚可的老婆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个涉及到下一代基因优劣的问题,你会做妥协吗?
没有房,小孩怎么读书?怎么上学? 知道小孩上学需要几样东西吗?需要房产证和户口本,且必须人户一致。否则的话,你就四处求人打听,怎么才能交赞助费的吧。就是你有钱,人家还不一定要你。有指标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