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今天板了,明天42元
0
行家一张嘴,就知有没有
0
今天应该冲击40元关口。
0
昆山新萊副總經理申安韻也表示,2010年,昆山新萊的業績為人民幣2.4億元(約新台幣10.56億元),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就有1.62億元(約新台幣7.13億元),就算未來景氣往下走,要達到今年全年度3.5億元(約新台幣15億元)業績的目標,也沒有什麼問題。
0
300260机构进场了,超短线还可能有一搏
0
莱应材 (300260) 成 交 量 5932128 份/股 成交金额 224364333 元
日换手率达到44.27%
method=post name=frmtab2 AUTOCOMPLETE="off">
买/卖 会员营业部名称 买入金额(元) 卖出金额(元)
买1 机构专用 19,588,134 0
买2 财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永康九铃东路证券营业部 3,347,468 33,615
买3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嘉禾路证券营业部 3,254,832 22,722
买4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布吉罗岗路证券营业部 2,879,935 22,240
买5 机构专用 2,507,691 0
卖1 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深南大道证券营业部 415,009 3,098,845
卖2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山二路证券营业部 24,635 2,737,683
卖3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建华西道证券营业部 7,574 2,407,666
卖4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世纪大道证券营业部 96,851 2,328,043
卖5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天安创新科技广场证券营业部 0 2,306,087
0
貌似不错这股,顺便突袭8L狗头
0
新莱应材:五大疑点缠身 难逃“国际骗局”质疑
“国际骗局”嫌疑二:没有“标准”、没有“技术”的公司 新莱应材招股书称主营业务为以高纯不锈钢为母材之高洁净应用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营产品为真空室(腔体)、泵、阀、法兰、管道和管件等。 公司认为高洁净应用材料行业在我国系一个新兴的行业,产品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但目前国内尚未成立统一的行业协会,国内也不存在同行业上市公司,市场上可获得的行业公开数据不充分,对行业内主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等数据缺乏权威的统计资料。因此,公司认为目前在国内A股市场不存在可比上市公司。 由于没有“标准”,因此公司的产品及相关业绩数据如果造假,投资者完全无法通过常用的横比、纵比的方法对公司好坏进行判定,基本成了无据可查。而作为保荐机构的长江证券[8.62 -1.15% 股吧 研报]也认为新莱应材行业特殊,并在招股书中极力想表达,没有参照物,正好说明公司的产品在应用上的“先进性”。对此,我们只有进行进一步的求证。 在新莱应材招股书第44页,有关“发行人成立时拥有的主要资产和从事的主要业务”介绍中清晰地表明:“公司成立时拥有的主要资产为房屋及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械加工通用和专用设备、运输设备、长期股权投资、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库存产品及原料等。”在这些资产中,基本上都是可见的物理资产,没有核心专利技术资产。 除此之外,我们还从公司的员工构成上找到了答案。 新莱应材及全资子公司宝莱公司2011年6月底在册员工人数902人。以员工专业结构看,技术人员229人、生产人员577人,分别占比25.4%、64%;而在公司销售客户数量大、单个客户金额小的特点下,营销人员仅39人,占比4.32%。这一数据进一步增强了对于海外销售数据“造假”的质疑。 从员工教育程度上看,新莱应材高中文化以下674人,占比74.7%。在其他228名员工中,公司招股书只笼统的说是大专以上学历,相信本科生、研究生人数占比会少得可怜。 在员工年龄分布上,61%的员工在26-45岁之间。如果从制造企业来说,26岁以上的工人已经算得上是“老龄”了。 综合这几方面的情况看,新莱应材对应的关键词——“中年、低学历、低端生产”。因此,新莱应材极力想营造“新材料应用”的高科技含量概念已是不攻自破。 “国际骗局”嫌疑三:靠大股东借款撑业绩 在所有“造假”嫌疑的研究中,仅看收入、净利润数据都靠不住。经营性现金流是核心指标,因为其他指标被粉饰太容易了,只有这个指标造假难度大。 2008年—2011年上半年,新莱应材的净利润分别是2054万、2489万、4327万、3211万元,但是同期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分别为-465万、1976万、566万、-1709万元。为了解释这一异常现象,公司称是因为期间归还实际控制人李水波的巨额欠款(如下表)。 但这一解释,也恰好证实了另一个问题。多年来,新莱应材的很多业务运转实际上都是靠李水波的借款。2008年和2010年,新莱应材归还李水波的借款分别为1765.9万、3339.88万元,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分别高达86%、77%!这与此前其海外销售数据“造假”质疑如出一辙。 2008-2011年新莱应材经营现金流情况 单位:万元 “国际骗局”嫌疑四:大量存货却说供不应求 新莱应材存货余额一直比较大,2008—2011年6月末分别为6683.25万、6988.14万、9958.51 万和1.26亿元,而同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4亿、1.51亿、2.43亿、1.61亿元,存货占比分别为38%、46%、41%、78%。 但在招股书中,公司提到主要面对的困难和劣势之一就是——生产能力不足。公司称,受生产设备规模的限制,无法完全满足客户的订单数量,所以才需要上市募资。根据这一表述,新莱应材的产品应该是供不应求,这与前面存货占比如此之大形成强烈反差。 “国际骗局”嫌疑五:完全的内部人控制 新莱应材发行前主要股东包括:李水波(37.86%)、申安韵(25.24%)、李柏桦(10.52%)、李柏元(10.52%)、萨摩亚NEW PROSPECT INTERNATIONAL LTD(9.56%)、富兰德林咨询(上海)有限公司(6.12%)。 实际控制人是台湾籍人士李水波和申安韵夫妇,李柏桦、李柏元分别是李氏夫妇的长子和次子,成为一致行动人。李氏家族一共持有84.13%的股份。 NEW PROSPECT INTERNATIONAL LTD是注册在一个比英属维尔京群岛还要不为人知的南太太平洋[7.62 -1.55% 股吧 研报]岛国——萨摩亚。萨摩亚NEW PROSPECT INTERNATIONAL LTD的法人代表MOCHIZUKI ABIN,单看英文名像是日本人,其实其中文名为申亚敏,是申安韵的弟弟、李水波的小舅子。 富兰德林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芳荣,也是位台湾籍人士。刘芳荣持股也是绕了很大一圈,通过全资持有毛里求斯HAMMURABI,由毛里求斯HAMMURABI 全资持有香港HAMMURABI,再由香港HAMMURABI全资持有富兰德林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在富兰德林的多层架构中均由刘芳荣全资持股。从公开资料中,无人判断他与李水波的实质性关系,但至少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都是境外人士。这与此前质疑其海外销售数据造假的情形是一样的,国内投资人取证难度极大。 在新莱应材的管理团队中,李水波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妻申安韵任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也就是说,上述列举的所有股权变更过程以及财务数据情况,除了李氏家族内部成员外,外人基本上无人可以全面掌握,甚至包括保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