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的剪刀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1、精工科技002006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铸锭炉生产企业之一。自从2010 年获得保利协鑫订单后,精功科技已经成为其主力铸锭炉供应商,协鑫在三大铸锭炉供应商中对精功的综合评价最高。其客户还包括其他知名硅片企业,例如晶澳、昱辉、英利、海润等。
光伏经历2季度的低迷后,在6、7月份迎来过一小波阳春,而随着8月的高温休假季来临而进入新的休整期。9、10月份是今年光伏安装仅有的黄金时间,预计9、10月份光伏市场在出货量和价格上将出现小幅反弹。政策面来看,中国下半年推出光伏上网电价法、推进金太阳工程,对加速启动的中国市场构成利好。而国外主要市场也将对新的光伏上网电价进行新的修正,也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希望。
上半年业绩兑现,每股收益1.52元,符合预期: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56亿元,同比增长18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1510.61%,实现每股收益1.52元。公司总体盈利情况符合预期。
公司公布2011年半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每10股转增10股。
公司上半年利润贡献主要来自光伏专业设备,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4.28%。
公司硅片业务上半年亏损四千万,主要是受到报告期内硅片价格大幅持续走低的影响。公司三费控制得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3.55%的同时,销售、管理费用仅分别增长60.6%,51.72%,财务费用下降22.53%。
大订单按计划履行,今年业绩锁定:我们曾计算,公司今年将确认900台铸锭炉收入(详见20110517-精功科技-名厂大单,明年业绩确定性增强)。
中报显示,上半年已确认收入400-450台。其中大部分为大订单,大订单均按正常进度履行,上半年至少已完成交货274台。公司所有订单均收取20%预付款,今年业绩基本锁定。
订单溢出,明年增长可预见:明年业绩可预见性来自三方面:1)今年部分订单溢出,将在明年交货或结算。公司截止5月份大订单交货期已排至年底,下半年订单将不可避免排至明年,再加上部分今年交货订单将在明年确认收入,增强明年业绩可预见性。2)铸锭炉产品升级改造:明年公司铸锭炉主打产品将由500kg升级为660kg,满足部分客户升级改善型需求。
3)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规定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长率需在50%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在40%以上,从侧面透露了公司管理层对明年业绩大幅增长的信心。
三大竞争优势突出:1)技术优势。公司拳头产品多晶硅铸锭炉具备先发优势,工艺稳定,口碑良好。新产品单晶铸锭炉布局较早,并最早公开推向市场,技术上领先同业半年至1年时间。2)大客户优势。公司从去年底开始,大客户集中度显著提升,近三年大单复合增速达282%,马太效应明显。3)全产业链垂直整合先发优势。公司布局切片生产设备垂直整合,上下游客户具备黏性,预计剖锭炉、切片机将成为今后业绩增长新亮点。
2、天龙光电300029
公司主营单晶硅晶体生长炉、单晶硅切割机床、单晶硅切方滚圆机、多晶硅铸锭炉、单晶硅籽晶炉、钢球设备的生产及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公司光伏装备产品单晶炉、多晶炉以及多线切割机等技术领先,受益于进口替代,确定性增长。近年来全球光伏市场发展迅猛,特别是201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约16GW,同比增长近130%。在日本核泄露危机愈演愈烈,全球民众更加关心核安全问题的背景下,预计2011年光伏产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在30%左右。公司开始进军LED,初步完成LED装备布局。:公司当前LED装备产品主要是宝石炉,由于国内LED厂商基底生产工艺尚未掌握,公司的宝石炉产品正处于市场推广期,已有少量订单,预计未来随着LED产品的国产化而得到将快速发展;公司已成立合资公司从事LED MOCVD产品的研发和销售, 预计2012年将有产品切入市场。 通过宝石炉和LED MOCVD产品,公司基本上完成了LED领域的装备布局。
天龙光电公布2011年半年报:2011年1-6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124.73%;实现利润总额1.04亿元,同比增长144.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增长85.84%;EPS:0.31元。其中单晶炉实现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37.62%。报告期公司新收购控股子公司上海杰姆斯主营产品热场0.92亿,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3.08%。
单晶炉业务稳步增长,收购杰姆斯进一步提升毛利率报告期内单晶炉收入同比提高了37.62%。收购杰姆斯后进一步提升热场设计能力,收购天龙光源坩埚,公司基本完成晶体生长炉的核心部件布局。单晶炉上半年毛利率40.50%,比上年同期增长7.02%,未来单晶炉销售和热场服务将会稳步贡献业绩。
多晶硅铸锭炉、多线切割机现已小批量生产,未来期待放量报告期内,多晶硅铸锭炉获得小批量订单,上半年2000多万收入,切割机675万。公司募投多晶炉150台,若全部达产可以贡献业绩4-5亿。
借LED行业东风,蓝宝石生长炉蓄势待发十二五规划,LED行业正在跨入由普通照明主导的第三个高速成长期,未来三年蓝宝石衬底的需求量复合增长率将达27%,面临着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报告期内,蓝宝石炉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借LED行业东风,蓝宝石生长炉蓄势待发。
开启MOCVD国产化之路,提升估值空间报告期内,公司预计2012年初可完成MOCVD设备样机研制,将开启国内MOCVD设备国产化之路。目前MOCVD被德国Aixtron、美国的Emcore和英国的Thomass所垄断,公司若12年初研发成功,13年有望小批量产。
3、向日葵300111
向日葵是目前国内少数具有自主技术并能规模生产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的光伏企业。公司主要业务为生产和销售大规格的高效晶体硅光伏电池片及组件,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专注于高效晶体硅光伏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已熟练掌握了光伏电池片生产的全部关键技术,包括自主开发的电池表面微结构处理、电池扩散吸杂、电池体钝化及抗反射、太阳能电池背场、选择性发射极扩散太阳能电池等核心技术;晶体硅电池产品的平均转换率已达17.5%,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
公司8月8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向日葵(卢森堡)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与BOREAS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收购该公司持有的太阳能电站项目的协议,该太阳能电站位于德国德累斯顿市Elsterheide地区,BOREAS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拥有该电站的全部合法手续,包括租约、建筑许可证、开垦许可证以及envia配电网公司的预定承诺等,该电站全部为地面系统,规模为20-25MW。本次转让费用约为239.9万欧元,最终转让费用按实际装机容量确定。
公司2008年、2009年、2010年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销量分别为38MW、82MW和200MW。公司未来产销量还将扩大,通过重点布局产业链上游,未来公司还将进一步提升全产业链匹配水平,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都将得到增强。
去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8GW,同比大增139%,未来欧洲光伏市场需求增速将有所下降,而新兴的美国、日本、中国等国的光伏装机增长或可以弥补欧洲光伏市场的下行风险,随着核能的增速放缓,全球光伏市场增长潜力仍看好,预计未来三年仍将维持近3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
目前国内晶硅电池组件产量占据了全球半壁江山,2010年国内电池组件产量约8.5GW,连续保持高增长。相对于组件巨大的产能,国内上游产能有所欠缺。下游电池片、组件厂商,为了维持毛利率水平,增强盈利水平及抗风险能力,必然选择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公司通过募投项目、超募资金项目、参股等方式,正向全产业链扩张,重点为产业链上游。公司拟参股合晶科技比例为15—25%之间,目前合晶科技多晶硅产能为1800吨,未来规划产能18000吨,公司将拥有长期稳定廉价的多晶硅来源。公司1.6亿片硅片项目一期0.8亿片预计将于今年8月达产。
4、超日太阳002506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企业之一,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主要产品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目前公司已拥有从多晶硅锭至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相对完善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链。未来公司还将在上游投产多晶硅,在下游建设太阳能电站项目,迈入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行列。
( 1)超日太阳主营单晶硅及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并逐步通过单晶硅及多晶硅电池片产能扩张,逐渐实现产业链延伸。是行业内少数几个在主要太阳能电池应用市场同时在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领域获得三大认证的公司之一。市场占用率为2.02%。
(2)超日太阳2007-2010年晶硅太阳能电池销量分别为23MW、43MW、86MW和201MW,近几年连结翻番。2011年的组件出货量将达到400MW以上,电池片自供将达到220MW。到2012年,公司的多晶硅将部分自供,硅片、电池片自给率也将进一步上升。公司IPO投资年产100MW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项目(从硅锭到电池片)、年产50MW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项目(从硅片到电池片)和年产10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达产后,公司将形成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170MW和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271MW的生产能力,产业链将向上游多晶硅铸锭、硅片切割延伸。
(3)超日太阳的单晶硅电池平均转化率17.5%,最高达到18.3%,多晶硅电池平均转化率16.5%,最高达到17%,高于行业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17.2%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16.2%的平均转换效率。公司将通过合作研发国家级新技术和受让成熟技术两个措施来提高太阳能电池片转换效率,转换率最高可从目前的18%提高至20%。电池片的转换率直接关系着光伏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效益,目前晶硅电池片的转换率一般在18%以下,若能达到20%,能将在技术上领跑。
(4)10MW太阳能光伏工程项目规划所需建设资金为22238万元人民币,实际建设装机容量为10MW,单位造价22238元/千瓦。电站建成后年均上网电量约为1720万度。建设期1年,运行期25年,按上网电价1.2735元/kWh(不含税)计算,平均年发电销售收入为2190万元,项目经营期年均利润总额718万元,年均税后利润552万元。
公司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晶硅太阳能电池销量分别为23MW、43MW、86MW和201MW,近几年保持连年翻番。预计公司未来电池组件的销量仍将持续看好。
根据Solarbuzz的最新数据,201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18.2GW,同比大增139%。预计未来欧洲光伏市场需求增速将有所下降,但新兴的美国、日本、中国等国的光伏装机增长可以弥补欧洲可能的下行风险,随着核能的增速放缓,我们对全球光伏市场未来前景更加看好。未来三年,行业仍有望维持3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目前国内晶硅电池组件产量占据了全球半壁江山,2010年国内电池组件产量约8.5GW,连续保持高增长。相对于组件巨大的产能、产量,国内上游产能有所欠缺,国内企业正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
公司目前也向着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募投项目、超募资金项目、收购等方式,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到电站,公司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布局。随着在产业链上游各环节自给率的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均将得到加强。
在化石能源枯竭,核电副作用显现,人类未来的能源希望将直接来自太阳,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拥有能量的源泉,下游硅材料提炼,竞争参差不齐,产能过剩,上游设备却由于受到研发和技术壁垒,强者恒强,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具有独占优势,看见了太阳,那我们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