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摘自上次公开增发前有关机构的调研报告,看看这次能否兑现.
0
0
小河,多晶硅就别提它了。
多发点二滩的消息,过过干瘾也好啊。锦屏一进展如何? 官地2#进展如何?
据说西昌连烧8天的山火是锦屏施工引起。
0
“中国硅谷”正陨落 多晶硅产业救市忙
外有多晶硅企业竞争的巨大冲击,内有高企电价、盲目投资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多晶硅企业内外交困。可以预见,在这场自我救赎战中,80%的中小企业将无奈出局,而大企业则将面对更加来势汹汹的挑战。
拥有中国第一条多晶硅生产线的多晶硅企业——峨嵋山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位于峨嵋山的工厂,被迫停产。 (南方周末记者 袁瑛/图)
开工就亏损
下午3点,正是上班时间,然而,峨嵋山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位于峨嵋山的工厂却是另一番景象——偌大的工厂,不仅没有听到隆隆的机器声,甚至除了保安之外没有一个工人。
“已经快5个月了。”2012年3月28日,东气集团峨嵋山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峨嵋山半导体)总经理王小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道。
这家昔日素有光伏界“黄埔军校”之称、拥有中国第一条多晶硅生产线的多晶硅企业,如今被迫停产。
“开工就意味着亏损。”王小强无奈地说。
自2011年年底至今,“停产潮”已席卷四川的乐山、成都、雅安等地,包括新光硅业、东气峨半、四川瑞能、四川永祥、天威四川和乐电天威等在内的多晶硅企业,几乎全部停产。根据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仅四川一地,总计约两万吨的多晶硅生产线几乎在去年年底同一时间“戛然而止”,涉及国有资产上百亿元。
就在四年前,四川乐山还曾经雄心勃勃地立志于成为“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的“硅谷”。
“目前还在开工的瑞能和永祥,也基本处于以搜集实验数据为目的的运营,月产量不足100吨。”四川一家光伏企业高管透露。
停产潮不止席卷四川一地。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多晶硅产业出现严重的库存积压,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仅剩8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企业已经停产,停产率已高达80%;仍开工企业中,多数因亏损运行,正逐步减少产量。
“去年年底,多晶硅价格一路跌至25万元/吨,最低的时候一度跌至14万-15万元/吨。”王小强说。这样的价格让生产成本维持在40-45美元/公斤的峨嵋山半导体,一下落入现金流为“负”的尴尬境地。
对于投产比较早、规模较小以及成本较高的多晶硅企业来说,25美元左右的价格几乎等于扼住了他们生存的“喉咙”。这些企业占到中国多晶硅生产企业的85%,涉及行业近一半的产能。“生存的可能性基本不大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秘书长林如海说。
巨大的行业波动还波及了包括江苏中能、洛阳中硅等在内的国内多晶硅“明星企业”。
这些依靠规模效应带来较低成本,年产量在数万吨级的大企业虽不至于“关门歇业”,“但我们已经是在薄利运营了,处境也很困难。”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双反”抱团取暖
明星企业首先坐不住了。
一个月前,江苏中能联合十几家中小企业向中国商务部提交了“双反”调查申请,对美、韩两国出口中国的多晶硅原料提出“双反”调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材料已经于3月2日之前递交给中国商务部。“目前,商务部还没有立案。”林如海透露。
“如同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一般,我们要和下游企业团结在一起,抱团取暖。”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没有正面回答记者关于“双反”调查申请一事,却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抱团取暖”之说,源自2011年10月美国针对中国光伏电池提起的“双反”调查。作为反制措施,江苏中能等上游企业针对美国的多晶硅产品提起同样的“双反”调查。
提出针对美国多晶硅产品“双反”调查基于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对中国多晶硅出口量从2008年5371吨增长至2011年17476吨,增长幅度为225%;出口额从2008年7.5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10.4亿美元。
“美国韩国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基本在25美元左右,但其在国内的销售价格经常低于这一价格。”吕锦标认为,美国以及韩国多晶硅企业存在严重的补贴和倾销“嫌疑”。
不过,下游企业似乎并不热心。
早在2011年年底,江苏中能就在业内的一次会议上透露了提起“双反调查”申请的提议,当时就遭到了下游企业的反对,包括尚德在内的下游企业纷纷前往行业协会抱怨。由于反制可能带来的上游多晶硅价格上涨,会给已经“勒紧裤带”过日子的下游电池组件企业“雪上加霜”。
对此,林如海的解释是:“有所反应,比没有反应要好,有时候,表明一个姿态更重要。”
在更多的业内人士看来,“双反”调查更多是一个“谈判的筹码”,“至于是否会真正实施,只要给对方产生了压力,争取了时间,伴随着国内企业生产成本的逐步下降,‘双反’也就达到了目的。”
显然,这能够为薄利运营的大企业带来一丝可能的“喘息机会”。然而,对于包括峨嵋半导体这些中小规模的多晶硅企业来说,已经没有时间等待了。
作为中国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峨嵋山半导体已经决意回归自己的“老本行”——电子级多晶硅生产,应用于电子元件,而不再“留恋”太阳能多晶硅。
更多的多晶硅企业,则只能在这次来势汹汹的停产潮中无奈“出局”。
内外交困,自我救赎?
在经历过去几年周期性的涨跌后,此轮停产无疑对国内多晶硅企业是“致命一击”。
刚刚过去的一周,国家发改委产业司紧急找来包括江苏中能、洛阳中硅、赛维LDK以及峨嵋半导体在内的几家多晶硅企业进行调研座谈。
在这次会上,王小强主要反映了四川多晶硅企业面临的困境。他说目前的困境一是美韩多晶硅企业大量出口中国带来的冲击;二是在于四川企业的“天生缺陷”:投产较早、规模较小,尤其是四川高达0.68元/度的电价成为当地多晶硅企业降低成本最大的“拦路虎”。
事实上,在2008年多晶硅投资热潮之时,包括四川多晶硅企业存在的这些“天生缺陷”都被人忽视了。早在2008年,多晶硅价格徘徊在300美元/公斤左右时,当年开建的硅材料项目接近50个,建设规模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1000亿元。
此轮停产的多晶硅企业多是当年投资热潮之中投资建设,并大多在2011年上半年进入正常运转。“正准备进一步技术改造以降低成本,多晶硅市场就一路跌至目前的‘低谷’。”王小强感慨,峨嵋半导体没有赶上多晶硅发展的好时光。
“德国补贴政策的全面退出,标志着第一次有政府退出光伏产业。”多晶硅生产商大全新能源首席执行官姚公达谈及此轮“停产潮”,心情颇为复杂。
“当多晶硅产能逐渐从德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德国一步步战略性地逐渐退出光伏补贴,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姚公达说,“但由于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有战略性的补贴政策,相比国外,刚刚发展没几年的中国多晶硅产业被置于目前这样一个低利润、甚至亏本的市场中,不得不说有点可惜。”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外多晶硅企业,正在逐步启动的国内市场,即便是仅存的国内多晶硅厂家的命运也充满了变数。
“相比国外产品,我们的多晶硅产品成本几乎与之不相上下,未来中国多晶硅企业还是很具备竞争优势的。”国内一家大型多晶硅生产厂的高管对南方周末记者这样说道。
然而,从下游企业目前的选择来看,却无法让这位高管如此自信。
“目前我们的采购90%来自美国、韩国和德国,由于国内多晶硅产品在质量稳定性上不及国外,在未来一两年内,我们还将主要以进口多晶硅为主。”来自国内最大的光伏企业英利集团,其供应总公司总经理边云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未来一两年,国外多晶硅进口量还将进一步增长,挤压剩余的多晶硅企业的生存空间,”王小强如此判断。
0
0
受欧债危机影响 四川光伏企业提前“入冬”
欧债危机让光伏业感受到了凛冽寒风。截至10月26日,共有22家中国光伏发电概念股披露了三季报,虽然业绩同比下滑仅7家,但环比下滑的则多达16家,约占已披露家数的七成。在四川光伏企业中,天威新能源开始限产,而新光硅业三季度亏损近1500万元。不过,目前川企已采取一些措施积极应对“寒冬”。
光伏“冬天”来临
七成企业业绩环比下滑
目前,前三季业绩下滑最严重的是拓日新能,其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942.17万元,同比下滑160.67%。对此,拓日新能称,主要原因是国际光伏发电市场发生变化,晶体硅太阳电池芯片及组件的销售价格大幅下跌,达45%左右。
尽管川投能源是为数不多的业绩亮丽的上市公司,其业绩环比上升517.88%。但成都商报记者发现,其业绩上升主要来自旗下交大光芒公司的软件项目,贡献利润322%。而其投资收益增幅回落,原因正是参股企业———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光硅业)的多晶硅业务盈利下滑所致。
其三季报显示,新光硅业多晶硅三季度综合售价由上半年的47万元/吨下降至34万元/吨,较上年同期下降17%,新光硅业三季度亏损近1500万元,而去年同期则实现盈利800万元。
资料显示,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而在上述16家环比业绩下滑的光伏概念股中,上游和中游企业业绩下滑最为严重。东方日升[15.80-1.56%股吧研报]、天龙光电[19.12-1.65%股吧研报]、银星能源[10.780.84%股吧研报]今年三季度净利环比分别下滑12.22%,15.88%和18.76%。
原因分析:
多晶硅价格一路下跌
欧债危机的再恶化,对80%以上的产品出口依靠欧洲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打击将是致命的。一方面,欧洲国家陆续下调补贴总额的风险又将重现,导致市场需求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中国光伏产业存在的体制问题可能提前爆发。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昨日表示,2011年全球光伏需求量预计为22G瓦,但是今年全球产量超过30G瓦,其中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0%~70%。
“据我了解,目前国内九成以上的光伏产品出口到国外,尤其是对美国和欧洲市场的依赖比较大。”四川新能源产业促进会副会长研究员级高工李映发昨日向记者表示,随着国外订单的锐减,对国内光伏产业的冲击不小。
供需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多晶硅价格的强烈反弹。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表示,从去年初开始,国内多晶硅的价格走势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倒V字形的局面。“具体来看,2010年1月到8月,国内多晶硅的价格徘徊在350元/千克,8月末多晶硅的价格呈现出大幅上涨的态势。”
2010年9月底,多晶硅的价格已上涨至500元/千克,10月份多晶硅的价格上涨到了550元/千克,到今年2月已上涨到630元/千克的高位,而这之后国内多晶硅的价格开始一路走低,目前已下跌至320元/千克。
四川企业受波及
正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从9月份开始,多晶硅价格的又一轮大跌让人始料不及。
本土光伏巨头天威新能源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光伏市场不景气,直接导致了订单的大幅缩水,公司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现在处于限产状态。”
不过,四川光伏企业已开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度过“寒冬”。四川永祥多晶硅公司总经理冯德志昨日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永祥公司现在主打多晶硅生产,属于上游产业,这一轮价格大跌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光伏组件、光伏电池板这些中下游链条,终端订单肯定会受影响。“目前多晶硅价格确实下滑了不少,国内外订单需求减少,给企业出口欧美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从目前来看我们的经营管理都很正常。”
0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行业分会最新统计显示,截至10月底,国内主流多晶硅报价已跌至21-25万元/吨,短短一个月内跌幅达到30.1%。业内预计,到11月底,全国多晶硅企业完全关停率将有可能达到90%。
四川省多晶硅厂商表示,本周有贸易商已经报出了16万元/吨的超低报价,如果这种现象进一步持续,无疑将拉动多晶硅价格下行。
0
完全市场化,
0
多晶硅,作为安全市场化的产品,其价格由最领先企业决定,它的成本和产能。
目前国内最领先企业的成本是20美元/千克,只要它有利润,就有继续扩产的动力。
而新光呢,按674董秘说法成本是60美元(请董秘下次认真一点~关键数据先核实),还能如何折腾?除非你能把成本做到20以内,否则还有玩下去的必要吗?早死早超生吧。
0
陶氏Powerhouse太阳能瓦片横空出世
期待已久的陶氏Powerhouse太阳能瓦片终于面世了。想重装屋顶和使用清洁能源的业主们现在可以实现梦想了。
陶氏Powerhouse太阳能瓦片将于本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上市,明年将推广至加利福利亚及其它州。
Powerhouse太阳能瓦片是把薄膜光伏电池集成在一种专有的注塑屋顶瓦片设计中,铺上去跟传统的屋顶几乎看不出任何区别。
不过陶氏尚未宣布这款太阳能瓦片的价格,陶氏表示相关价格信息将于2011年底公布。陶氏太阳能副总裁JanePalmieri曾在今年年初时透漏陶氏太阳能瓦片会比传统太阳能电池板便宜15%。
最近有猜测称,得益于联邦税收优惠政策,陶氏化学密歇根工厂的太阳能瓦片系统价格预计为11,200美元,可满足45%的家庭用电需求。
Palmieri本周表示Powerhouse太阳能瓦片屋顶系统将比传统的屋顶太阳能电池板和电网供电成本更低。
Palmieri期望更多的业主能使用太阳能。美国有85%的家庭使用沥青瓦片屋顶,都可以更换成太阳能瓦片。很多业主不愿意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系统都是出于审美原因。而Powerhouse太阳能瓦片的光伏电池是集成在传统的瓦片中,正好解决了这个审美问题。
陶氏化学将以两种方式推广这款太阳能瓦片。陶氏为新房业主提供该产品的交钥匙支持,通过授权经销商网络为个人住宅安装太阳能瓦片。而公司主要针对想更换当前屋顶的业主。
太阳能瓦片屋顶将可享受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提供的所有太阳能补贴及税收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