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1920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新股发行节奏不减用意深远(2)
2011年02月12日 08:55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1) 【字体:↑大 ↓小】 中国股市新股发行节奏不减,也是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的需要。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7.95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1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包括增发在内,共有531家公司在A股市场融资,融资额超过1.02万亿元。尽管2010年直接融资额创历史新高,一如央行在《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说“直接融资比例明显提高”,但与间接融资相比,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显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的失调,不仅使金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也极容易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过度膨胀、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增长过快和“贷大、贷长、贷集中”等结构性问题结合在一起,成为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因此,要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就必须加大直接融资比例,增加股市供给,扩大股市规模,让更多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取资金。
中国股市新股发行节奏不减,同样也是做大资本市场规模,应对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近些年来,西方国家施压中国开放资本市场的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历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虽然时间场地不同,但相同的都是美方要求中国开放金融业、开放资本市场。而在中美开展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曾宣布,将全面启动对证券业和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评估工作。显然,开放资本市场已经是潮流所向。要开放资本市场,就必须抢先做大做强资本市场;要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就必须扩大市场规模;要扩大市场规模,就必须加快IPO速度,让更多优秀企业上市,使股市从易受风浪颠簸的“小舢板”变身为能抗击惊涛骇浪的“航空母舰”。尽管近来关于资本市场开放的声音远不及人民币汇率的声音更受关注,但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0年9月7日“第二届世界投资论坛”上的一段话,还是为我们破解融资潮居高不下的疑团,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资本市场从与海外合作中获益良多。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未来必然要走的路,中国证监会将在这方面做更多努力。”似乎是呼应这段话,2011年1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了QFII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这不仅意味着QFII进入股指期货已到了最后的实质阶段,也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一直在稳步推进。
2011年,尽管股市资金面相对紧张,但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不会减少,IPO节奏也不会减慢。原因无他,各种需求都期待资本市场有更好的满足;而人们期待在股市低迷时新股发行节奏适度放缓的愿望,可能会像2010年的期待一样再度落空。(徐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