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已满仓待涨
0
获得的软件产品著作权
KDJC2100_DWDD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V2.0
KDJC2100_EMS电能量及防窃电管理系统V3.0
KDJC2100_OFEMS油田电能量管理及故障定位系统V2.0
KDJC2100综合电能量管理系统V2.0
KDJC2100_OFEMS油田综合管理软件V3.0
============================================
你若是看见这些软件的真实面目,你就会哈哈大笑
0
对知识产权方面的,我发表一点点看法:
首先,软件著作权的取得。这里的软件著作权是指软件著作权(版权)登记证书。目前中国是采取登记制度,向国家版权局提出登记请求,版权局形式上审查登记材料是否完备被符合要求,如是,则发给版权登记证书。因此,这个东西跟企业到底多大实力、技术多牛没任何关系。说白点,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搞一大堆软件版权证书的
其次,目前已经取得专利证书如下(包括申请人:安徽科大鲁能智能电网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科大鲁能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专利名称 专利类型 申请日
电力线通信载波机 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日:2009-03-10
卡接式电感耦合器 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日:2009-03-31
配电负荷监测仪 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日:2009-04-09
预付费电能表 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日:2009-04-29
一种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多任务多通道终端 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日:2009-05-14
一种用于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故障捕获终端 新型专利 申请日:2009-05-14
电能质量监测分析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日:2009-05-13
SF6气体泄漏激光智能监测仪 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日:2009-06-25
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 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日:2010-12-22
一种预付费电能计量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日:2009-09-11
一种用于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终端维护的参数设置器 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日:2009-03-11
从这些专利中可以看出:
A、公司目前只取得了11个实用新型专利,没有1个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也是采取登记制度,专利局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进行初步审查(看看文件是否完备、是否是按专利法要求提出的文件等),只搞形式上的审查,不审核这个实用新型专利中涉及的技术是否真正符合专利法要求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如果有人需要,比如智能电表产品,半年左右我可以给他弄到100个、甚至上千个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B、看看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时间。一般来说,实用新型从申请日开始大约半年能授权。但我发现,公司的申请集中在2009.3-2009.6,这说明了什么呢?第一、很可能09年3月左右是上市辅导期,是为了上市突击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第二、为什么2010年、2011年却没有继续申请一些实用新型专利了呢?只有2中可能:要么是江郎才尽,在09年突击时把公司现有产品基本挨个申请了实用新型,暂时没有发现可以继续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标的,要么是公司领导不重视知识产权,反正上市是板上钉钉了,不再去折腾什么专利了!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智能电网调研纪要:把握时点,寻找增量
电力设备行业
研究机构:国金证券 分析师:张帅
事件
我们对深圳市智能电网的相关企业以及电网公司进行了调研,并对相关技术和行业专家进行了访谈,就智能电网的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家的投资方向和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评论
我国配电和用电侧的投资落后于输电侧投资:在国外的电网投资大概是电源投资的1.2倍左右。其中配电投资是输电的1倍多。相比之下中国配电网的投资不足输电网的一半,其主要原因是配网稳定性并不在国网的考核范围中。但是在提升用电质量的驱动下,下阶段国网投资将向配网侧和用电侧延伸;
用电侧智能化的基础架构正在搭建:用电侧主要解决的是需求管理的问题,而要实现分时电价、乃至实时电价、双向电价,最关键的是电表的真正智能化,而不是停留在目前仅能实现远程抄表的程度。未来智能电表不仅将成为智能家电的重要"网关",也将成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重要计价方式。从目前的低压载波技术来看是无法满足未来传输容量和稳定性需求,电表还将面临功能和信道上的技术升级;
变电智能化有望成为近期启动的环节:智能化变电站与目前的变电站相比,增强了智能化的功能,其中包括自适应、自协调、互动、控制等。从进度上来看,目前已有20多座智能化变电站建成,今年至明年试点将扩大到200家。未来此环节投资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我们认为最终变电智能化的稳定性是否能符合预期是接下来推动行业的重要因素;
智能配电网将是未来智能电网的核心:从国外经验来看,配网是智能电网技术和投资的主要吸收地,主要原因是配网侧集中了分布式电源(包括光伏、风电、充电桩)以及配网自动化等智能电网的核心部分,也是支撑整个智能电网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同时配电网覆盖面广,包含了大量的线路损耗,智能化改造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从技术可行性上来看,配电网电压等级适中是最为适合进行智能化改造的环节。但是在中国电力体制尚未完善,配网主要资金来源是地方和区域电力公司自筹的方式,国网短期直接投资动力有限;
各环节启动时间先后顺序判断为用电、变电、配电:用电侧智能化关键点智能电表已经开始大规模安装,未来用电侧将向技术纵深和运用领域升级发展;变电智能化试点已经铺开,在稳定性和技术成熟度提升以后,今明两年将有望迎来行业性的启动时机;配电目前仅限于试点起步阶段,后续铺开依赖于投资力度;
空间上来看,变电和用电主要受益方是目前的大型一次和二次设备供应商,而配电将是未来智能化增量最大的领域:变电环节增量是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和控制升级,所以受益方仍然为传统的设备提供商为主,趋势上来看一次和二次设备的融合将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用电侧的核心为电表的智能化,主要竞争格局也已经确立。配网是新技术增量较大的部分,包括分布式能源接入、微网、充电桩、智能建筑、配网自动化等都需要大量新技术的支撑,期间将会有更大的技术型企业成长的空间;
0
偶看好222能成为下一只创业板接力龙头——年报业绩肯定给力,有业绩支撑,高成长,有核心技术··
0
在3月16日公布“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发展智能电网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智能电网纳入十二五规划国家重要建设工程,是我国科学利用能源,合理配置资源,节能减排,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全球智能电网仍将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正是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领先世界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技部863计划将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0.5亿元,用于智能电网重大专项的研究;未来十年,是智能电网建设从大规模实施到引领提升的重要阶段,到2020年国家预期总投资将在4万亿元来大力建设智能电网。
[第69楼] 引用
0
据了解,受益于智能电网建设,上半年配电和调度环节已启动,但智能变电站大规模增量投资尚未在上半年充分体现,随着相关标准制定工作的完成,预计智能变电站或将在下半年大规模启动。
广发证券认为,按照国网的规划,从下半年开始,大量智能变电站项目将陆续开始招标,涉及的数量大幅增加,设备范围也开始扩大。国调、网调、省调、地调等各级调度智能化系统的更新换代将给电力自动化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
统计数据显示,未来10年,变电领域智能化投资规模达到748亿元,占智能化总投资的19.5%。
0
电力工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为工业和国民经济等其他部门提供基本动力,其稳定运行与效率提升关乎着国计民生。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电网中的广泛应用,智能化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智能电网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智能电网也被认为是一次由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科技进步所推动的电力工业变革,将为电力工业转型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
所以,电力工业要想绿色和谐发展,就必须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智能电网,由此可见智能电网建设对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智能变电站建设大潮已经来临,除了正在建设的41个智能变电站试点,未来还将有更多智能变电站在辽阔大地上矗立。专家认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成为中国经济推动内需体系转型的战略机遇,将带动上下游近百个行业领域的创新发展。
0
配用电环节可关注
邹序元还分析,“十二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建设期。随着重点环节技术创新和实践的完成、技术标准的完善,智能电网投资呈现出加速迹象。除对智能变电站看好外,他认为配电智能化、用电信息采集等领域也是投资重点。配、用电领域之前是电网投资的薄弱环节,待改造的潜力大。 在智能电网中,配、用电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投资与薄弱环节改造相契合,尤其是用电信息化投资空间很大。从受益企业看,配、用电环节竞争分散,地域性强,可关注具有地域优势的公司。
《智能变电站迎来利好》
● 本报记者 王浩娇
2011年08月19日06:59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
0
新增市场相应企业将受益
华泰联合证券此前发布研报指出,智能电网作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渗透到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各个环节。在上述这些环节中,智能变电站无疑是最核心的一环。
智能变电站由数字化变电站演变而来,经过发展,技术已经日臻完善。相比较其它环节,智能变电站已经具备了可以大规模进行推广的条件。智能变电站主要由设备层、系统层组成,与传统变电站最大差别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次设备智能化、设备检修状态化,以及二次设备网络化。
大同证券投资顾问付永翀分析,目前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技术集中在传统继电设备改造、光电互感器、成套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故障录波等方面,未来这几方面的增长速度决定了相应企业的受益程度。成套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光电互感器、故障录波及时间同步系统均属于智能变电站新增市场,未来高速增长的潜力最大。因此可关注涉足此领域的企业,比如中元华电、理工监测、长高集团等。同时,整个产业的龙头企业,如中国西电、国电南自等将充分享受到整个产业链发展和国家智能电网招标带来的收益。因此,这类龙头企业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标的。
银河证券分析师邹序元认为,关键技术的研究、技术标准的制定、试点项目的进行,以及长期的规划都将促进智能变电站的长足发展。看好受益于变电环节的相关企业。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环节的重点项目。变电设备及系统的技术门槛高,市场格局集中。市场已形成国电南瑞、国电南自、许继电气、四方股份等寡头垄断形势,分享变电环节的主要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