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主任王晓明认为,低速电动车应该作为发展切入点。他同时强调,要实现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之间的联动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具有间歇式的发电特征,所以需要配备储能系统,而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储能系统,将是解决新能源利用问题的重要方式。
要注意的是,电动汽车与新能源结合利用的关键是智能电网的建设,而智能电网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充电模式和实时电价的实施。
0
【智能电网的未来】:Scott Hublou概述了他认为的智能电网的未来:1、需求和生产之间的数据连接。如果能够得到能源使用情况更精确的数据,可以更好地预测能源需求和使用情况,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使用能源。2、电力存储。当需求比较低的时候,多余的能源应该可以存储起来,以便在高峰期间使用。3、方便消费者自动高效利用能源。户主通常不愿意花时间或者没有意愿,让自己的家,办公室,汽车还有其他相关的设备变得更节能。Hublou说,为了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电网负荷,我们需要更多的服务,帮助消费者方便得做出更明智的能源使用选择,从而提高能源使用率。
不管如何,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利用信息技术把先进的通信技术加进了以前的“哑巴”网络。为公用事业单位,还有消费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便利。着重信息检索,汇总,报告,分析,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双管齐下,引导用户节约使用能源,智能网络确实是全人类的福音。
0
智能电网是目前迅速增长的一项技术,工艺,设备和应用,它的出现给传统电网系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智能电网的狂飙式发展缘于全球能源需求的指数式增长,有数据统计,“到2030年,全球电力需求会增长75%“。
0
到“十二五”末,我国智能电网技术和关键设备将实现重大突破,智能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电网智能化达到较高水平。我国能源、资源与需求呈逆向分布,大型煤电基地、水电基地和风电基地大多位于西部、北部偏远地区,大规模开发后电力需要远距离、大容量向用电需求强劲的中东部输送。
因而要求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十二五”期间,全球智能电网仍将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正是我国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领先世界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0
促进节能减排。我国的坚强的智能电网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节能减排。首先,电网在能源消耗中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电网优化将会直接降低能源消费。其次,智能电网的智能化和互动性将从需求侧降低能源消费。再次,特高压远距离的输煤变为输电节省了能源消耗。
优化资源配置。我国能源分布与消费存在逆向性。无论是煤电,还是风电、光电等新能源,通过大规模长距离的电网传输,可以使得资源丰富地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煤电来说,从原来的输煤变为输电,将提高煤资源丰富地区的能源附加值。
0
【坚强的智能电网如何支撑绿色革命】第一,拉动经济增长GDP1%。第二,提升技术创新。第三,优化资源配置。 第四,推动新能源发展。 第五,促进节能减排。 第四,推动新能源发展。智能电网是可再生新能源生产和使用的基础。从欧美来看,智能电网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适应新的能源生产和使用模式。没有智能电网的发展,新能源生产和使用将受到很大限制。实际上,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的发展相辅相成。
0
【中国智能电网标准建设处世界前列】由国家电网公司制订的四个特高压及智能电网标准在刚刚闭幕不久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首次工作组会议上进行了讨论,本次会议正式对上述四个标准进行了讨论审议并最终获批成立项目工作组,如果上述标准一旦技术体系成熟并得到国际认可,上述四项标准将成为国际标准。
0
目前国内已展开了对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可视化调度与预警系统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设备企业也针对数字设备、二次设备智能化等技术领域开始进行前瞻性研发,但我国智能电网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阶段,当务之急是应积极谋划智能电网的中国路线图,不仅仅是技术路线,也包括整个电网体系的建设路线图。
0
就发展步骤而言,智能电网发展应主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试点阶段,大致需要2年时间,用于示范工程建设、宣传、培训、交流;第二,初步应用阶段,需要5年时间,用于统一网络数据模型,可视化的运行在线分析和实时预警,多维度、全视角信息集成分析。实现分时电价;
第三,推广阶段,需要5年左右时间,用于建立电网预防控制与紧急控制的实时协调决策和快速仿真、电网数字化、运行控制实时化、资产管理精细化、能效电厂建设;第四,全面升级阶段,需要10年左右时间,用于建设具有自愈能力的智能电网,支持各种类型电源的友好接入和与客户侧的智能互动,实现实时电价。
0
【中国智能电网标准建设处世界前列】 三年前,随着美国“能源新政”战略的公布,美国正式启动智能电网建设,在此推动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开始纷纷制定、启动智能电网建设,中国在这场大赛中第一次与世界其他国家“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