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不合时宜贴:本周帐户创了新高(但绝非高手)

12-09-01 23:22 2571次浏览
全力火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上周买了些宁波银行 ,到本周赚了两毛钱,帐户终于超过了去年4月份高点0.2%,勉强创了历史新高,哈哈。虽然挺高兴,但谈不上多兴奋,因为2001年之后的几轮大熊市本人都没亏钱,08年赚的比今年还多。问题是,在几轮大牛市本人也没赚到多少钱。这可能与本人胆小保守的性格有关。

股史流水账如下:
96年元月500多点开户,起始资金2万,新赌徒胆子总是很大,运气和手气也特别好,到96年12月账户竟突破10W。正在志得意满、狂妄地计算着多久能成亿万富豪时,12月16日社论来了,满仓三个跌停,当时被吓懵了,心里不断计算着还有几个跌停就要被打回原形,所以在第三个跌停打开时赶紧甩掉,几乎卖在最低点,加上16日之前两天的下跌,几天功夫账户被打到5W。
此后97年的牛市一开始没敢参与,但后来进去还是赚了%几十。98年洪水熊市中大亏,再次卖在当年低点,将97年赚的钱如数奉还,这是本人炒股生涯中表现最差的一年。接下来99年519行情做得最爽,进出场踩点几乎如教科书般精准。记得6月底暴跌前一天,走在大街上听到人说最近股票赚了多少多少,到书店买书也听人说赚了多少钱,到商场也听人说股票不能卖,越卖还涨。当时心想这不就是教科书上说的典型的顶部情境吗?联想起96年12月的遭遇,第二天早上一开盘就清空了所有股票。但由于中间几次换股,这一轮牛市下来账户仍未翻倍。
2000-2001年行情未意识到是牛市,越涨越不敢买,赚得不多。2001-2005年熊市因工作调动和看空没有参与,当时没有股票无权申购新股,所以将钱转出存了定期。这几年大部分精力扑在工作上,结果成为本专业的专家,到目前本领域全国权威报刊上仍有本人的专栏,每周一期。直到06年底才意识到这波行情可能不小,急忙将钱打入账户,4000点不到时感觉风险太大卖出所有股票专门申购新股。中石油侥幸卖在48,看到这么高的开盘价吓一跳,市场真是疯了。查回报没成交,撤单又撤不掉,过一会又查询才说已成交。
(后接)
打开淘股吧APP
5
评论(3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不要问我是谁

12-09-02 17:12

1
我那个图里没有提到任何小型上市公司价格的问题。[淘股吧]

我图里纵坐标是企业成长性。企业内生成长性。而非股价涨跌。

图主要要表明一个红色的IPO成功线,成为市场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成长性认识的最大误差点。而日后几年,市场会将该企业的高成长性认知,逐渐改变为温和衰退性的认知,这个就会导致了大多数此类公司,股价自从IPo上市日起,走出超级大熊。
少数企业由于内生真实具备高成长性,所以这段时期内,仅回吐了一个IPO高包装泡沫的虚估成长性后,仍然回到成长通道,而股价跌幅有限,随后走上慢牛长牛的道路。
而说到的那些劣质伪成长企业,在经历了上市前的伪成长期和IPO前的高包装期后,以及IPO上市后的温和衰退期,由于经营不善,行业衰退,内部治理漏洞等等大问题,其在耗尽了IPO现金流后,很多公司进入加速衰退期,直至ST,PT乃至摘牌退市。
当然,也有一部分这类企业,运气好,还获得了1次或者几次的再融资机会,掠夺到的现金流勉强维持企业运转,苟延残喘,得以暂时不死。股价也是长期低迷。

我这张图是我对整个中国股市价值和运作机制内核的全部理解了。应该说信息量还是很大的,有很多例子。但是实在是网上精力有限,只能如此潦草简单得聊聊了。
要记得梦想

12-09-02 11:12

1
高手在民间哪,算股市成绩的话,俺勉强,但如果加上楼市成绩的话,业绩刚刚的。
大的系统性机会抓住一回,就够你吃半辈子的了
股市翻3倍的,只能与时间成本持平而已。
考虑股市里获利的同时,需要与物价,机会成本对比,且在对比起需要扣除银行存款利率水平。
矮子里面比高个没意思
这个行当很不好,很糟糕,俺们股民都错误的进入了被牺牲的行当中。
资产如果够大,要学会投资多样性。
不要问我是谁

12-09-02 09:23

1
而且我个人目前看法与你也类似[淘股吧]

一方面,类似中石化这种低估值的大型垄断行业已经被挤除了大部分泡沫,未来只要经济周期逆转回升,外加中石化这类公司能够积极转型,回避汽车Hybird技术对市场和投资者心理冲击的话,应该还是有很大的上升潜力。毕竟未来,几千亿RMb也许就是一个乡政府的财政预算而已。实在是不值一提。而中石化本身的规模却是全国No数一数二的垄断型企业。

另一方面,对于创业板中小板股票群,我们看法也是一样。我认为,不可以直接说创业板中小板要跌到300点或者2700点这类话,但是对于这两个板的小型股,却可以明说,目前市场股价不合理,存在严重问题。
首先是业绩预期的问题,所有的中小股上市投研报告中,都明写了今后3年的业绩,全都是高速增长的;所以市场只看表面和短期,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股价和公司市值定位。而我具体分析了中国从2001年后上市的公司的历年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正好相反,这批大约1000多家公司,其实质是业绩快速衰退的。并不像媒体和投行宣传的那样,今年每股EPS1元,明年1.5,后年2~3元。而是从统计规律看,是今年1元,明年0.7,后年0.3,大后年还有很大可能性会出现首亏。这就很可怕了,市场把业绩预期方向完全搞错了。试想,一个年年成长的公司,可以获得30元,40元,甚至50元的股价定位。但是一个年年业绩下滑的公司呢?别说30元了,就是10元,市场都未必给。看看主板的一些下滑股就知道了,股价定位一般仅5元左右。甚至更低。
那么,假如我是对的,这批1000多只股票,除了少数可能100只不到,真的能维持目前市场预期的成长性以外,900多只股票,未来岂不是要从股价30/40/50元下滑到3/4/5元吗?这是多么可怕的风险!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