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隐含收益率超过40%的看空期权-申万收益

12-08-20 18:13 23433次浏览
eehooy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在大盘的漫漫熊途中,靠什么能带给投资者绝对回报?A端分级基金!

那么A端基金哪个回报最高,毫无疑问是申万收益!
它目前的单位净值达1.041,但价格仅为0.738元,折价率近30%
申万收益和申万进取 组成一对分级基金。
申万收益的看点有:
1、每年固定回报超高。它每年约定的利息收入为一年定存+3%,今年为6.5%,明年为6%,那么以目前0.738的价格买入
那么今年利息回报率=0.065/0.738=8.81%
明年利息回报率=0.06/0.738=8.13%
每年的利息收入超过8%,是所有A端基金里最高的。
2、到点折算规则使得申万收益有40%上涨预期
根据规则,申万进取在单位净值跌破0.1元时,它将和申万收益都变成普通的没有杠杆的深圳成份指数基金,由于两者都变成一样的指数基金,那么申万进取和申万收益的折溢价都会趋于消失。那么申万进取的价格会向0.1元靠拢,而申万收益的价格会向1.041靠拢,以目前价格买入则隐含收益=1.041/0.738-1=41.1%。
那么申万进取跌到0.1元可能性有多大,还需多大下跌空间?
1)按一步到位计算:由于申万进取的目前杠杆约为6倍,而申万进取目前净值仅为0.2元左右,那么如果目前一步到位的话还需下跌50%,折成深成指下跌幅度为8.3%,换成上证指数简单计算大约跌到1900点就会达到。
2)按一年后跌到位计算:由于申万进取每年需承担申万收益6.5%的利息和两个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1.2%*1.2)全部费用合计约8%,所以一年后申万进取的净值会自动减少0.08元,也就是说在目前2100点的位置一年后它的净值降低到0.12元,这时再跌破0.1元是小CASE一个,因为那时它的杠杆升到10倍左右,因此只需指数在目前位置跌2%就可以了,也就是跌40多点,2050点就够了,因此实现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可以设想一年之内申万收益和申万进取变成纯指数基金指日期待,而转变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申万收益是以打七折的价格变成的,而申万进取是以降杠杆的方式变成的,但最终结果很清楚:就是两只基金的折溢价会消失,两只基金的价格都会向净值回归。
在这个过程中,申万收益有一个显著性的向上回归,上升空间约40%,而申万进取有一个显著性的向下回归,下跌空间约80%。
打开淘股吧APP
14
评论(24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台北马英九

12-08-25 14:59

0
胡说八道能说这么多,真有你的!
eehooy

12-08-25 14:58

0
程定华对熊市的最新理解(2)
二、熊市何时结束?
——上述两股力量的消失:企业盈利的恢复与横向国际化估值的完成

如果要看这两股力量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在我看来,第一股力量的结束要相对比较简单和比较快速,企业盈利的问题相对较好处理及解决;但是后面一个问题(即企业估值的横向国际化)非常难以处理。
为什么说企业盈利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好处理呢?从国外的企业盈利看来,为什么经济减速时企业盈利不会出现很大的下降或者下降之后可以很快地反弹?非常简单的原因是需求调整之后供给会跟着调整。从美国的情况看,当经济不行时,需求一旦变弱,第一是,失业率上升,失业率上升后工人的工资水平就会下降。欧洲的情况也一样,只要失业率一上升,工人的工资水平就会下降,这是第一个;第二是,整个企业的杠杠迅速下降,它连续三年的投资增速都非常低,这时会阻止供给,没有新增的供给会进来。所以,它的产能利用率只是在短期里出现非常大的下降。但是,当它连续三年的投资水平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如美国现在的投资增速非常低,这样新增的供给会很小,所以产能利用率的下降过程只是很短期的,它不会一直在下降,这是第二点。第三是,因为不投资了,整个财务成本大幅度地下降,然后贷款的需求非常弱,所以贷款的利率水平从07、08年至今,下降将近70%,财务的开支大幅度地下降。另外,还有存货的调整,因为经济不景气,所以会保持非常低的存货水平,不像07、08年需求突然下降引致严重的存货聚集,所以供给端的调整非常快。这就是一个非常健康和正常的经济体的一个自然反应。所以,虽然很多人看起来国外这个危机好像特别严重,其实没那么严重,它就是一个正常的商业周期,与过去历史上所看到的周期完全是一样的。它并不比07、08年亚洲金融危机要严重。如果从全球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的情况已经恢复地比较好了,欧洲像北欧那边的情况也恢复地很好,亚洲像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已经恢复地非常好了。前两天,印尼的上半年经济增速刚发布,是6.5%,马来西亚是5.6%,这些国家都恢复到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速之上,所以它实际的情况就是一个商业周期。只不过任何一个商业周期,当它出现问题时,都会有所谓的泡沫问题、高财务杠杆问题、国家财政问题。在十年之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当年亚洲国家的那种惨状,绝对不会比现在的希腊、西班牙要好。只不过当年亚洲这些国家是没爹没娘的,所以倒霉时外资疯狂撤离,然后这些国家经济崩溃。现在西班牙、希腊的情况不会比当年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情况差,就商业周期而言,它跟那个时候没有差异。再回过头看十年前,八十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的时候,当年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的情况要比现在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的情况惨很多。当年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出现债务危机时,那些债务最后都是打两折在国际上出售的,状况非常惨淡。所以说,从国外的情况看,其实就是遇到了在十年左右的一种所谓商业周期。
但是,为什么中国的情况要比前几次遇到的情况看起来要差一些,特别重要的原因是在这次周期中,叠加了刘易斯拐点。正是这样,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速从11%、12%直减速到7%左右的水平。第一,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没法调整的,它始终没有出现调整,直到今年上半年,中国工人工资水平的上升都没有停止。在其他国家经历工人工资水平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工人工资在过去一年间上升的速度还挺快,所以它没法在劳动力上做调整。第二,如果从财务成本和整个企业的供给这个层面看,首先,在供给的层面,因为在09、10年政府搞了一把四万亿,所以在这两年里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反而起来了。你会发现在09、10年中国的投资增速没有出现收缩反而扩张了,所以高博在那时才会弄一个所谓的新周期,因为他看到的数据是中国的制造业反而扩张了,他以为经过08年到09年很短期的调整之后,中国制造业的调整已经结束,那时候就已经看到中国制造业又起来了。因为制造业扩张之后,它的产能利用率现在可能比09年的有些时候、有些行业还低,就是因为在最近两年扩张了产能。其次,因为扩张了产能,所以一定是提高了杠杆。当你在提高杠杆的时候,市场利率水平就不能够快速地调整。因为在这么差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负债率,我们现在企业的负债率在上升,企业负债率的上升意味着借钱的需求很旺盛,所以整个资金成本的调整速度非常地缓慢。所以你会发现在这个周期中,中国的情况与国外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别人都是在快速地收缩和调整,而中国是劳动力市场不能调整,资金市场不能调整,资金价格没法调整,导致了整个企业盈利的下降速度特别快。
但是为什么说这个事情最终相对来说还是容易解决的呢?很简单,因为最近政府不管企业了,它不刺激了,什么政策都不弄了,所以你会发现中国企业现在盈利速度下降地如此的快。中国企业从今年开始出现了投资的大幅度下降,去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有30%多,今年上半年就只有20%了。按照目前这样的情况,有可能在下半年或明年年初时降至百分之十几的水平。另外,你会发现最近员工的工资终于不能涨了,因为企业不赚钱了,所以最近如浙江那边的企业已经开始裁人了,包括中兴通讯都开始裁人了,这时工资水平就不再涨了。然后,我们现在才在别人08、09年所在的路径上面,即不是靠政府去弄了,而是靠自己去裁人,靠自己去压缩投资,靠自己去降杠杆。所以我觉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不出意外,指明年中国经济的减速只要不减至5%,而是保持在目前6%、7%这样的平台上),那么,正常情境下,明年中国企业的ROE在短周期内会见到低点,所以,在短周期里企业盈利这个下跌的动力其实就是解决了,因此说它是相对比较容易处理的。但是从长周期来看,中国企业的ROE有很多问题,中国整个企业ROE的下降过程从长周期来看是否已经结束,这个我现在不是非常确定。因为可能到了13、14、15年之后,中国劳动力的供给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经济只要有点复苏,你会发现劳动力价格复苏的态势会比经济复苏的态势还要猛。所以,如果整个经济结构还是没有大的变化的话,在长周期里ROE还是可能会下降的,这个我是没有把握的。在短周期里,我认为,如果只看明年一年或者两年,ROE基本上在8%、9%的水平就先见到一个低点,基本上可以在这个水平上稳定住,所以熊市的第一股推动力量问题的解决相对不那么难。
然而,估值水平的横向国际化问题要复杂地多。很多人会质疑,为什么估值水平要横向国际化,这个问题在原理上比较难解释。但简单地说,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可能我们很多人都觉得我们自己做的是投资,但我本人从不认为我从事的行当是投资,我一直管它叫股市传销。比如说,虽然我知道那个东西不值那个钱,但是在每个好的周期里,我都传销给你。每个购买的人都知道它不值那个价钱,但在卖给下一家时,就认为它值这个钱。所有的庞氏骗局或者传销,它的致命问题就是规模不能太大,任何一个庞氏骗局或者传销最后破灭的原因都是规模做得太大,因为太多了所以无法正常周转。为什么我认为A股在这么多年里基本上就是一个传销的过程?我们简单来看一个公司——氯碱化工,这个公司我做了非常详细的研究,氯碱化工已经上市了大概21年,上市的时间已足够长,作为样本也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氯碱化工在21年前上市时无复权价格大概是五块多钱,现在大概是八块多钱。在21年间,这个公司大概十股送过两股,配过四股,股本扩张不是特别严重,中间股权分置改革10送过4.3,总共现金分红大概是六七毛钱一股。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你买一个公司的目的无非是两个:第一是分红,即21年间拿到最贵的分红,比如21年分到六块或八块钱,但是它只分了六毛多;第二,如果不分红,那像微软一样保持高速的增长,不断地做大。但不幸的是,现在氯碱化工的盈利与21年前相比没有大的变化,它21年前每股盈利是三毛钱,现在的每股盈利大概是一毛多钱,如果考虑到复权和股本扩张的因素,它的利润总额与21年前相比都没有太大的差异。那买这个公司的目的是什么呢?它是一个周期股,它没有提供足够的分红,也没有表现出高速的成长性。但是21年以来,它的股价高时能达到二十几块,低时低至两三块,一直在这样的周期中循环演变。现在的价格是八块多钱,如果给这个公司估值的话,它显然不值这个价钱。如果你在21年前,投资国债或存款银行,收益率要比投资氯碱化工高很多。如果不是当年股权分置,氯碱化工现在与当年相比涨了百分之五六十,如果不是期间股权分置10送了4.3,那么,到现在为止,流动股获得的收益还没有21年前的股价高。现在按照任何一个资产定价理论,氯碱化工都不应该值八块多钱。如果不是看它的A股,而是看它的B股,在21年前,它的B股大概是几毛钱美元。由于B股没有获得股权分置的收益,B股股东在名义上的收益是22%,或许你觉得B股股东还有名义收入,但实际上B股股东连名义收益都没有。因为21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比9,现在美元对人民币是1比6。所以B股股东投资了21年,其实亏损了12%。可见投资了氯碱21年俨然是不合算的。这样的一个公司存在,不就是传销的价值吗?
然而,从现在开始展望未来20年,我想任何一个研究员都不会认为氯碱化工的盈利会有爆发式的上升。因为它的产品是非常清楚的周期性行业,而且是大陆货。也不会有研究员认为氯碱化工以后会有高分红,因为它每年就赚一两毛钱,它不可能给你提供很高的分红。这样的话,假若你在1991年是20岁,当年买了氯碱化工,再过20年已经60岁了,你最终发现投资了一个公司40年,它的盈利40年前是两毛,40年后还是两毛,总共给你提供了两块钱的分红。这显然不是投资之道,它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传销的过程。在A股里面,如果我们提到烂公司,氯碱化工一定不是最烂的公司。氯碱化工这样的公司在A股里,没有五百只也有四百只。我们在过去的事业里,把这些公司传销来传销去。但问题在于,现在这样的公司规模已经太大了。按照证监会目前的一个发行节奏和目前的估值水平,只要证监会不卡住,每年上市三百家公司没有任何问题。三年之后就会有三千四五百家公司,三千四五百家公司在电视上看一遍都得花四十分钟,让别人知道公司的名字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当规模大了以后,传销就很难进行了,找不到传销对手了,并且,这个市场也没有新的资金进来以成为你的传销对象。因为在金融市场中,别的口子目前都在搞市场化,比如在2008年之前没有信托,或者说找不到很多的信托产品,2008年之前理财产品也不是很发达,但现在信托产品和理财产品很多。这个时候,股市就要与别的金融市场竞争,它要跟理财市场竞争。比如分红率在百分之五六的股票,理财市场同一收益率的比较稳健的产品很多,那投资者为什么会买百分之五六分红率的股票,而不是买理财市场上比较稳健的产品呢?以前你可能会买一堆垃圾股,等着重组的机会。现在,你会考虑买私募债合算还是买垃圾股合算。私募债目前可以发到12%的收益率,简单地说相当于8倍市盈率。如果私募债遇到还不起的问题,股市里的这些烂公司也不会比私募债更强,人们会对已出现的很多产品做横向的比较。比如说股权质押信托,现在已上市的公司的股权质押信托都能发到百分之九点几的收益率,而且都是把股权打四折质押在信托中,然后发信托产品。洋河股份四月份时打五折发过一款信托产品,折现到大概60多块,发百分之八点几收益率的信托,那么,买洋河股份的信托产品要比买它的股票强。因为信托是打五折,而且当股票跌至七折时公司需要补充股票或现金,否则你可以把它处理掉。因此,当别的市场都在市场化,投资者会在各个市场中做比较,这时股市就没有吸引力了。所以,股市是否会有新的资金进来呢?从交易量来看是没有的,这意味着没有新的加入者成为你的传销对象,你就需要在原来的范围内互相传销,而且证监会每年会多发三百家公司,每家公司分摊到的钱就更少了,并且每年还要交上手续费,你会发现传销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为什么要国际化呢?因为国际上对这些公司早就有清楚的定位。拿氯碱化工来说,它在国际上的价格只有0.4美元,京东方的B股价格只有几毛钱港币,闽灿坤只有五毛钱港币,因为国际投资人认为它们就只值这个价格。而且坦率地说,如果你认为闽灿坤被低估了,你可以将它私有。闽灿坤现在才有五亿多港币的市值,相当于四亿多人民币,在A股里属于市值最小的公司,而且,它一年能盈利几百万。但也没有人愿意花几个亿将它私有化,即使这样就可以享有一个完整的上市公司。这说明,它在B股里有传销价值,如果一旦让它传销资格丢失后,它的价格可以跌至无限。如果把氯碱化工的上市资格取消了,我估计即使卖到五六毛钱,人们也不愿意去买。失去了传销资格,摇摆器的真实价格是很低的。所以,目前,估值的国际化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现在的核心问题是怎么去处理A股中这样的一些公司。这样的公司在A股中占到约三分之一的比例,这些公司日后怎么回到它该去的位置上?这是考验A股的最大智慧,一般路径有两种:第一,是像闽灿坤那样七个跌停板,把很多价值都跌掉。如果是这种方式,那么,七八百多只这些股票的调整将是一个大动荡。第二,靠拖,比如说今年不解决,今年跌一些,明年跌一些,后年又跌一些,要是这样的话,那这个市场会被这些公司拖死。所以,现在搞清楚这些公司价格调整的过程是很重要的,拿氯碱化工来说,就是要在指数只跌10%或5%的情况下,它能从现在的8.5元一直跌至两块多。但是,这不符合A股在过去20年间的交易惯。在过去20年的A股市场中,没有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在指数维持一个平台的情况下,有七八百家股票能跌掉80%。所以,这是我目前最琢磨不透的,但我认为,在A股的这些公司完成估值的国际化之前,A股不会再产生一次牛市。试想一下,倘若在这个过程没有完成之前产生了一次牛市,又得新增一千来家像氯碱化工这样的公司,原来类似的老公司有七八百家,那么,累积地传销需要很多钱。
eehooy

12-08-25 14:57

0
程定华对当前熊市的最新理解(一):
一、熊市为何出现?
——股市下跌的两股推动力量:企业盈利快速下滑;估值的横向国际化

我觉得,要知道熊市什么时候结束,就得先知道熊市为什么出现,先知道其基本的推动力量来自哪里,然后才可能从把握这个推动力量的消失中,判断熊市是否结束。就熊市为何出现的问题,我认为,现在熊市的推动力量主要有两股。
第一股,大家认为来自经济方面的力量较多。其实我们现在最关心的不是经济增速下降到7%或6%,最关键的是企业盈利。如果从本次经济周期的情况看,全球经济均是减速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幸免。从国外的情况看,比如美国经济从前几年的百分之四点几减速到现在的1.5%,但这对企业的盈利丝毫没有损害。你会发现今年美国企业的ROE比06、07年还要高,所以经济减速对美国股市没有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如果从中国的情况看,就严重很多,因为中国整体的企业盈利水平与06、07年相比跌了一半,从那时的17%、18%跌至现在的8%、9%,大概到年底就是这么一个水平。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这与其他国家有非常大的差异:中国企业盈利下降的速度太快了;而其他国家在经济减速时并无中国这样的情况,它们只是中间非常短期的盈利下降,现在整个盈利又回到了06、07年大约百分之四点几的水平,这是我们所认为的第一股力量。
第二股力量,我觉得比第一股来得要复杂,就是我们现在市场的估值水平的横向国际化。以往我们都喜欢看纵向的估值水平,所有研究员都喜欢比较历史的估值水平:有人会拿它与6124点时的估值水平相比,有人会拿它和998点时的估值水平相比。从纵向的角度,有时你会觉得市场纵向的估值水平应该是到头了。问题是纵向的东西是否一直在起作用呢?我觉得在这一把股市中,纵向的东西是不起作用的。根本上来说,如果你认为一个东西是可重复的,那么过去这个东西产生的条件,现在这个条件依然存在,那这个东西是可重复的。但由于现在这个条件是不可重复的,所以中国股市现在的估值水平不能跟纵向的、过去的历史估值水平做比较,而是要与横向的、国际的估值水平比较。你突然发现,中国股市的估值水平正在横向国际化,而且这个东西看起来是不可逆转的,虽然说,现在这个行业的人特别不希望股市估值的横向国际化,但看起来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即便证监会,在今年年初搞市场化改革时,他们没有意识到市场化改革一启动,就把中国股市的估值水平推向横向化的过程。五月份之后,股市不断地下跌,证监会意识到这个问题,知道他们的市场化改革导致了股市的下跌,所以五月份以后就不大提市场化改革了,希望能够让指数稳定下来。但市场化改革一旦启动后,要让它停下来很难。所以我们这个市场不是纵向估值的问题,而是横向估值正在国际化的过程。这就是整个熊市最大的两股推动力量。
eehooy

12-08-25 14:52

3
A.B在0.1元以下齐涨齐跌是只看到了表面,没看到本质,本质上来看B的溢价在0.1元以下一定会趋于消失,而A的折价会趋于降低,是在这个前提下同涨同跌。简单来看,在1900点左右,B的净值一定会落下0.1元以下,这时A,B净值是齐涨齐跌,但更重要的是由于B由一只10倍杠杆的高杠杆基金变成没有杠杆的普通指数基金,那么B一定会出现加速下跌(远超净值下跌幅度),由等价式A(净值)+B(净值)=A(价格)+B(价格),可以看出如果大盘在1900点附近出现波动,如果向下还有5-10%波动,那么母基金会有5-10%波动,A的净值存在5-10%波动,但是由于A有40%向上价格波动空间,完全可以覆盖这个波动幅度,因此大盘下行到1900点给A带来的机会远大于风险。
另外如果大盘跌到1900点掉头向上,则A又恢复成一只年收益率8%-9%的固定收益基金,所以是攻守兼备。
从另一角度看,从行为金融的角度,看A是否便宜是要结合B一块看的,由于大盘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看不到牛市行情,这点对B尤为不利,B的杠杆只有在牛市才有价值,如果大盘长期走熊,B会失去赚钱效应,它的投资者会越来越少,那么风险偏好会向稳健端靠拢,因此投资者的行为偏好会使得价格逐步向价值回归。
目前A端和B端的走势分化已经开始反映这一偏好的变化。
当然有一点,买22也不能完全看成是一只看空期权,更多的是通过大盘的持续下跌引发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从而导致B的溢价逐步回复到合理位置,A的折价出现明显的恢复。
就目前位置看,这个方向已经基本确定。特别是随着31的到点行权引发投资者意识到高杠杆在熊市还会导致血本无归,这种惨痛教训会真正改变投资者心理偏好和行为心理。

[+quote]原帖由匪仔在2012-08-25 11:37发表
A份额中如果要说真正的看空期权,按发生概率是银华金利,然后是信诚500A,双熙A。
  
  申万收益不在之列,它只希望股市涨,让B份额离0.1这个点越远越好,这样它由于最高的年华收益率又一个估值回归过程,对应到股价上就是价格上涨使得其年华收益率向其它几只A份额靠齐。[/quote]
匪仔

12-08-25 11:37

0
A份额中如果要说真正的看空期权,按发生概率是银华金利,然后是信诚500A,双熙A。

申万收益不在之列,它只希望股市涨,让B份额离0.1这个点越远越好,这样它由于最高的年华收益率又一个估值回归过程,对应到股价上就是价格上涨使得其年华收益率向其它几只A份额靠齐。
匪仔

12-08-25 11:32

1
“40%的隐含收益率”的考虑欠妥当,并不是说B份额跌破0.1元其溢价就会很快消失,这个溢价降低的过程与其净值离0.1元的大小有关系,理论上是低的越多,其溢价也越少,但不可忽视一个关键问题,B份额净值在<0.1后A,B自负盈亏,其结果就是A,B跌幅相同,所以B份额低的越多对应的是A份额的净值也同步缩水越多,所以”40%隐含收益率“只能是井中之月。

申万收益本质上还是一个目前年华收益率最高的固定收益类基金,其并不具有像金利,信诚500A的可能下限折算的一次性红利机会。它唯一的优势就是目前折价最高,算下来的固定年华收益率最高,不过这种优势对应的一个劣势就是B跌破0.1过后转变为高风险股票基金的损失。

市场的比价模式总体是有效的,申万收益不会两头占优,0.1这个点对申万收益来说不是优势,是劣势!!! 。
eehooy

12-08-24 21:22

0
赚钱就是硬道理。
当市场的风向已经迎面吹来,
纠緾于细枝末节,只会丧失机会!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清风不染

12-08-24 20:31

0
楼主还要好好学,仔细看一下招股说明书
eehooy

12-08-24 20:27

0
随着150030的即将行权,
以30行权所展开的A端基金上涨行情正式展开,
本周涨幅排名为:
150022 1.89%
150018 2.25%
150030 1.61%
150051 1.3%
目前18以2.25%的涨幅暂时领先,22以1.89%暂居第二,
相信在随后的阶段,22会以它最高的性价比后来居上!
regbc

12-08-23 14:25

1
现在22连分时图都跟指数亦步亦趋了。

别指望0.1的时候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突变了,渐变才是合理的。希望22变成深成指基金的,现在就已经可以提前体验到了。0.1以上跟指数反着走,0.1以下突然变成跟指数同向走,是不可想象的,在0.1那个尖峰位置,指数涨跌22都会跌,谁会来买22?

不要把价格,价值,净值混为一谈了,净值的记录方式可以随着指数涨跌发生突变,而内在价值以及由它引导的市场价格只会平滑地渐变。22的价格当23净值0.1以下,往下走是一个比较陡峭的下坡,而这个下坡会通过预期,延伸到当23净值0.1以上阶段,只不过坡度较为平缓而已。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