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概念表现抢眼 太极实业等六股涨停
www.eastmoney.com2012年08月14日 15:22
受无锡传感网发展纲要获批消息影响,江苏板块8月14日表现抢眼,截至收盘,通富微电(
002156 )、苏州固锝(
002079 )、和晶科技(300279)、太极实业(600667)、蓝丰生化(
002513 )、长电科技(600584)等六股涨停。
相关报道: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日前批复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表示原则同意此规划纲要。
批复指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重点突破、协同发展”原则,把技术创新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积极创新商业模式,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促进我国物联网健康、持续发展的示范作用。
批复提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研究解决示范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做好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对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按照规划纲要要求制定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在规划实施、项目安排、财税优惠、金融服务、人才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江苏省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规划纲要的具体实施工作,抓紧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统筹资源,加快推进,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根据国务院批复要求,无锡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工信部今年将拨付5亿物联网专项基金,集中支持无锡物联网发展,目前相关操作细则正在制定之中。
据上证报报道,目前,无锡当地物联网概念上市公司有和晶科技、太极实业和长电科技等。其中,和晶科技为“2011年度无锡市十佳物联网企业”,主要从事大型白色家电智能控制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最大的冰箱智能控制器制造商,2012年上半年其收入占公司销售总额的83%。根据半年报,公司长期以来引导的核心控制体系及技术,特别是高端节能冰箱、洗衣机、燃气热水器等产品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公司核心客户上得以运用和输出。
太极实业2009年通过与韩国海力士合资成立海太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抄底物联网,公司持有海太55%股份。目前,海太已初步完成了在半导体后工序业务的产业布局。2010年度,海太实现销售2.47亿美元,实现净利润2008万美元;2011年海太实现营业收入3.64亿美元,实现净利润2492万美元。同时,公司由2010年的40纳米级封测技术升级至30纳米级技术,继续处于世界先进技术行列。
另外,苏州固锝去年11月与中国(无锡)物联网研究中心(筹)签署《中国物联网传感器封装测试平台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共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物联网传感器封装测试平台。
此外,大唐电信、通富微电此前曾与无锡合作成立物联网投资基金。
其中,大唐电信2010年与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发起成立总规模为50亿元的“中国物联网产业投资基金”,通过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与政府政策支持相结合,对物联网产业的非上市企业进行直接股权投资,并对各类上市或非上市的技术领先型企业进行以产业整合为目的的并购重组。在此之前,公司已经明确将“物联网”作为发展战略,相关产品已在矿山、水利、视频监控等领域形成完整解决方案。
东兴证券:物联网技术、结构、应用三管齐下
东兴证券发布的研报表示,由于物联网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的政策均不完善,所以这次《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颁布从行业技术的增强、产业结构的构建和应用规模与水平的提升三个方面对于我国未来五年物联网的发展做出了规划。此次《规划》基本涵盖了物联网的各个方面,在重点需要攻克的核心技术、“十区百企”的提出以及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及其示范工程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较完善的指导。
东兴证券称,核心技术方面未来主要以信息感知、传输、处理以及安全技术为主要攻克方向。产业结构方面表明了建立综合与具有鲜明特色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以及重点发展百家骨干企业的总体规划。而在应用领域,以示范工程的开展形成成熟的应用模板,为物联网应用在全社会、全行业的规模化推广做出准备;并为经济领域和民生领域的应用给出了方向性的意见。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建立关注具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且在规模、资金以及市场先入方面具备一定优势的企业,推荐
远望谷、
达华智能、
四维图新、国民技术、
歌尔声学、汉威电子、
北斗星通、国腾电子、
海格通信、
卫士通等。
上海证券:物联网产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
上海证券发布的研报表示,根据“十二五”规划,物联网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巨大的创新空间,物联网的应用将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大部分地区将物联网作为发展重点,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各行业部门将物联网应用作为推动本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支持。
《规划》订立了至2015年的发展目标,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制定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构建初步产业体系,完善物联网产业链,着重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提升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应用水平,在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大领域完成示范工程。
感知层是物联网体系的基础构架,核心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二维码识别、智能卡等技术。《规划》将超高频和微波RFID标签、智能传感器、二维条码和智能卡等领域作为攻克产业链核心技术的重点,并明确指出,重点突破感知制造业的发展瓶颈。
传感器是物联网信息采集基础,受益深。传感器处于产业链上游,在物联网发展之初受益较深;同时传感器又处在物联网金字塔的塔座,将是整个物联网产业中需求量最大和最基础的环节。
目前,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落后,国内传感器需求,尤其是高端需求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化缺口巨大,目前传感器进口占比80%,传感器芯片进口占比达90%,国产化需求迫切。
当前,汽车、物流、煤矿安监、安防、RFID标签卡领域的传感器市场增长较快:汽车传感器市场潜在规模达57亿只,是目前的14倍以上;物流传感器市场潜在规模达100多亿,是目前的十几倍;
煤矿安检传感器市场潜在规模达数百亿元;安防传感器市场的规模增速将和安防行业的产值增速同步,“十二五”规划我国安防行业产值年均增长20%;RFID标签卡进入市场开拓期,未来5年年均增长21%左右。
《规划》表示,目前RFID产业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全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中高频的RFID技术相对成熟,超高频和微波段RFID则主要依靠进口。现阶段中高频段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身份认证、公共交通、移动支付、门禁考勤等领域,主要由于高频技术成熟且其标准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统一。而超高频应用方面,国内与国际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考虑到超高频和微波段应用具有距离和标签成本优势,未来超高频和微波段RFID将成为应用的主流方向,同时该频段的应用在国际上尚未有明确的统一标准,我国有望率先制定自主的标准体系。
预计中高频段的RFID市场格局未来5年内将被打破,设备生产企业将面临产业升级。《规划》强调了对自主超高频和微波段RFID核心技术的创新攻关,也表明政府未来支持国产超高频和微波段RFID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大批企业将加入到RFID标签、天线、读写设备的设计、制造行业中来,进口品牌的市场份额会受到严重冲击。随着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步伐加快,政府引导的RFID应用将会大规模铺开,较早介入超高频和微波段RFID的企业发展潜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