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宜其时也:七月流火

12-07-25 12:53 8378次浏览
抛玉引砖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金庸的小说里面经常有“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之类的招数,大多数人都以为来源周易里面的爻辞。事实上这些词汇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天象术语。古代的观天者以今天的河南一带为观测中心,北斗七星作为基准,将全天星座分为28星宿。又以七个一组,分为青龙(东)、白虎(西)、玄武(北)、朱雀(南)四象。因此,东方七星也统称为龙星。每年春季,龙星跃出地平线,开始进入观测视野,此谓之“见龙在田”;升至半天,此谓之“或跃在渊”;夏季运行至中天,此谓之“飞龙在天”;入冬下坠此谓之“亢龙有悔”;岁末渐渐没于天际,此谓之“群龙无首”(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成语居然来自天象学)。龙星在中国古代天象学中代表王权,地位崇高,标识四时,昭示着大自然四时轮回的时间节律。龙星中有一颗特别明亮的叫做大火星。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龙星七宿开始下坠,天象术语上叫做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代表秋之将至。肃杀之气,凛冽在目。倒在七月的王朝,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秦朝。
打开淘股吧APP
31
评论(8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画眉

12-07-26 10:18

0
大泽乡啊
佛之子

12-07-26 10:17

0
好帖已学
志安

12-07-26 09:24

1
抛玉引砖兄还在此论坛,是我常来的动力。
静之

12-07-26 09:00

0
@毛大庆:城市,自从这个概念旦生,除去政治含义,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城市承载着人类智慧、技艺、文化、商贸进化的需求。所有生活在里面的人,既要消费他,更应不断建设、强化他,以为子孙后代计!这一点更是城市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仅有透支、掘取而无实质增强、积累,终究一天,城市必成杀手。 
lastdinner1

12-07-25 22:06

0
九月授衣
静之

12-07-25 21:09

0
维克多·雨果在29岁时写道:建筑是石头制作的书本。印刷术的产生将毁灭建筑。 
   
  你必须理解这个人——一度被人戏称为“雨哥特”的哥特式建筑发烧友——所说的话。谷滕堡的印字版像瘟疫一样传遍欧洲,教士们惊慌失措的发现,那些贱民们个个变得耳聪目明,能读会写。书籍使字句可以从一个雨夜的思想家的耳语变成一整个世界口中品味的秘密,而建筑——那些石头书籍,那些永恒的、串联着无数岁月和记忆的、融汇着雕塑、绘画、秘密经文,兼做史册功能的石墙,将遭遇尴尬的地位。
 
  就像1838年,照相机发明时,那些精于绘出惟妙惟肖的肖像画的匠人们,所遭遇到的处境一样。 
   
  《巴黎圣母院》,这本经半年写成的小说,其浩繁的篇幅中有极大的部分,是在抒发雨果个人对建筑的爱好,对古代文明——希腊——的景仰。雨果的鹅毛笔抚触过巴黎布满皱纹的灰色肌肤,河滩广场,圣母堂,前广场,钟楼,乞丐的奇迹宫廷。这是路易十一的巴黎。雨果不只一次的这样说:“我们如今所见的某地,当初是如此这般的……” 
   
  中国的建筑们——被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们津津乐道的凉亭、花园、雕花的窗格和流水园林——在时间的狭道中被白蚁和火灾销蚀着。石头的建筑只限于北方的边塞或者江边的故垒,单纯的铁锈味和血味,比起那被史家记载的脂粉、调味品、鲜花和檀木香味来显得薄如蝉翼。所以,也许中国人无法感受到一座建筑,乃至一座城市对于欧洲的意义。在雨果的世界里,巴黎是活的。吞吐自如,年高有德。那些灰色的不断凋零的屋宇,那些出于王权的命令而不断变更的布置,物是人非。 
   
  雨果所描绘过的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在近四百年后已然朱颜凋零,而巴黎——经历了1789年、1793年、1799年、1815年之后,又加上了1830年、1848年。塞纳河、左岸和圣母院,多么美丽的词汇,但骤雨和白蚁一般的时间,使小说家笔下的巴黎——就像舒伯特们曲中的维也纳一样——不断的变迁。必须有一些东西用来记载巴黎。中国的史册已经告诉你一个教训:必须有一个忠实的史家,对流逝的时间予以记录。否则,逝者如斯,朝丝暮雪,即使是石制的建筑,依然有崩毁的一天。记忆被中断,书籍被焚毁。大地不会用语言回忆起曾经树立在它身上的那些楼宇、花园、桥梁和寺庙,而文明,再一次失传了某一根血管。 
  
来自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版
静之

12-07-25 21:04

0
来点调剂的:)巴黎圣母院,看看那里的下水道:)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股天乐

12-07-25 20:49

0
@静之 兄好,已处理:)
静之

12-07-25 20:45

0
@股天乐  36楼有重复的图片,麻烦您删除一张重复的,不必回复,非常感谢您的细心付出!!!
静之

12-07-25 20:42

0
土地能摄入水,是循环的生命体。是植被赋予了土地生命,形成了水土,土地就成了储存水源的生命体,多余的水量通过植被的根部流入地下,形成地下河流,又为植被储存了充足的水源。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