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熔盛该付出怎样的代价?(驳qqq2000)

12-07-23 13:52 9364次浏览
diamond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熔盛该付出怎样的代价?(驳qqq2000)

关于熔盛的问题,在一个贴子里和那位qqq2000争论了好几天。不知道这位qqq2000是什么背景,为什么那么袒护熔盛,但他的观点颇有迷惑性。所以,把对他的驳斥梳理一下。既普及一下相关知识,也为市场公正作一点努力。我个人目前并没有买入全柴动力 ,如果这个市场正义不张,散户就永无翻身之日。

一、关于提示性公告的法律意义

目前,熔盛只出过要约收购提示性公告,还没有发布正式生效的收购报告书。这个公告里有一句话,““本次要约收购文件尚须报中国证监会审核,本收购要约并未生效,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这是QQQ2000最喜欢的一句话。他说,“证监会并没有批准,所以也就不存在生效的问题,无论怎么玩都不相关的”。
显然,这是胡说八道。提示性公告发布时,报告书虽然没有生效,但还是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的。比如,收购价格,就不能低于以这一天计算的价格基准,当初熔盛为什么要出16.6,而不是6.6?这是法律限定的。再比如,你公告了,表面你主动收购的姿态,从《合同法》角度看,要约成立的三个条件都已经满足。此后如果收购人因自身原因不再收购,并给受要约人造成损失,自然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二、关于要约收购的本质意义

这件事为什么会有争议?当然是因为目前法律的不完善。
目前的法律确实没有规定,提示性公告发布后,如果反悔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但是,我们同样要明白,目前的法律更没有规定,发布提示性公告后,收购人可以随随便便更改或反悔,甚至不用付一点代价。到目前为止,A股市场还没有这样的先例,法律上的这种疏漏也不奇怪。
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熔盛就可以正大光明、体体面面地反悔吗?当然不可以。这要从强制性要约收购制度设计的本意,和国外的司法实践来看。
QQQ2000说,“在国外股票市场,收购要约的撤回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别说撤回,已经有效的收购要约发生撤销。”这句话本身是不错的,但要清楚,你撤可以,但是有条件的,是要付出代价的。
法律的本质在于公平。强制要约制度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许多国家要求,要约变更不能给受要约股东带来损害,不能朝着不利于受要约股东的方向发展。变更仅限于收购价格的提高、收购数量的增加和收购期限的延长等方面。
收购人想要撤回怎么办?不是不可以,但收购要约方不能人为地制造撤回原因,必须在其自身无过错但条件发生变化,强制其继续履行要约显失公平或已不可能时,才可撤回要约。仅仅出于一般的经济、工业或政治情况的改变,不可作为停止进行已公布的要约的根据。

三、关于熔盛的法律责任

QQQ2000说,“熔盛为了收购,该做的事它都做了”。这明显又是胡说八道。傻子都能看出来,收购之所以延误,就是熔盛自己拖着。
对照熔盛的行为。其行为表现是主观拖延,目的是为了自己利益,后果是对二级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如果熔盛因为这种自己主动性的收购,把二级市场弄成这么一团糟,最后自己还能合法体面退出,那才是法律的大笑话。熔盛可以选择不玩,但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承担责任。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从司法实践看,熔盛和全椒之间的账容易算清楚,但和二级市场投资人的问题就很难了。那些因为相信收购价而买入的人,几乎不可能从熔盛那里获得股票损失的赔偿。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目前法律环境的不完善,就放弃对熔盛的追讨。而像QQQ2000这种人混淆视听,明目张胆为熔盛开脱者,就更不能令人容忍。
散户这个群体不觉醒,不知道合法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个市场就永远不会成熟。散户的另一个通病就是,反正我没买这个股票,不但与我无关,还可以看好戏。殊不知,作恶者不付出应有的代价,散户作为整体永远都只能是被随意侵犯的宿命。
打开淘股吧APP
5
评论(9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大鸟2008

12-08-22 12:44

0
7月23日中海油宣布以151亿美元收购尼克森后,7月2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便发布调查报告,披露与中海油生意往来密切的熔盛重工 (01101.HK)创始人及大股东7月23日中海油宣布以151亿美元收购尼克森后,7月2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便发布调查报告,披露与中海油生意往来密切的熔盛重工 (01101.HK)创始人及大股东张志熔,通过其私人公司Well Advantage在花旗银行的账户,就中海油收购尼克森进行内幕交易获利720万美元,该公司3800万美元资产目前已遭冻结。
连美国都敢搞内幕交易,更不用说国内市场.,基本可以这么确定熔盛收购全柴集团之前,这家伙操纵 600218 的可能性为99.99%.大家可以看600218的走势.估计县政府都参与腐败活动.
最讨厌吃鱼

12-08-21 20:50

0
在218这次闹剧事件里,纠结最多的就是熔盛的拖延,以致于证监会的审批没有完成,所以对218的要约收购是没有成立的,至于熔盛收购全柴集团,那个是投标的,而且也按照投标的要求支付了保证金,也和全椒县政府达成了协议。

但是重点恰恰在熔盛对全柴集团的收购上,熔盛不是收购218,这个主体关系是一定要清楚的,也就是说如果熔盛没有收购全柴集团,那218也什么事情都没有,如果收购全柴集团,则会因为收购全柴集团导致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超过30%的要约收购线,进而引发要约收购。

其实现在熔盛和全椒县政府之间最绝的组合拳是,全柴集团减持部分218的股票,使得持股比例低于30%。这样熔盛就不需要再要约收购了。所以解决办法还是有的,熔盛可以继续收购全柴集团,同时不需要再要约收购。

其实全柴集团一点都不差的,熔盛收购全柴集团,其实有一个隐形获利点的,那就是接近6000万股的国元证券的股权,这个股权未来价值可以达到6亿——12亿之间。所以我相信熔盛会继续收购全柴集团的,但是可以想办法和全椒县政府达成协议,全柴集团减持大约3000万股的218的股份,这个就看能不能找到过桥资金来接货了,也许利用信托可以做到的。
六斤

12-08-21 20:24

0
市场正义不张,散户永无翻身之日。钻石哥一腔热忱,可敬可佩
love100u

12-08-21 20:07

0
现在回头看,qq对很多问题的考虑很到位了。
华南虎110

12-07-27 09:28

0
你理他干嘛?累不累》?这样的人,就让长阴线好好教育,多教育几次,就乖了。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风林火山2

12-07-27 08:13

0
可以肯定的是熔盛在故意拖延,想钻空子毁约。去年套利16进的,年底跌破14就感觉不对劲了,还好今年初一波反弹在15.2果断割了,现在回头看看真是庆幸。现在还拿着218的已经很被动了,只有联合起来把事情闹大,让熔盛不敢毁约,才有希望挽回损失。在中国,诚信真的是不值钱啊!
yahawang

12-07-27 00:16

0
正是熔盛和全柴的模棱两可和主观不作为,才产生了如此大的波动,是它们扰乱了市场,应该追究责任才是。
  当你确认一个人是流氓,可以选择敬而远之,这没什么错,但流氓的胆子会越来越大,数量会越来越多。你也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将他绳之以法或逼他做个良民。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牺牲,难道只能换来路人漠然的一句活该?
  还有,朋友,正因为市场往往不正确,才有了高估和低估啊?难道不是么?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yahawang

12-07-26 23:51

0
既然你已经认同了购买合同已经生效,那就好了。要约是购买合同生效所联带的一项义务。义务还要合同么?你生下你的孩子,你就联带了抚养的义务,难道还要签一个合同?
guanxdyu

12-07-26 20:25

0
"合同没生效"是指要约收购的合同,不是购买合同
现在要打官司是全椒县和镕盛之间的事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大鼠大雅

12-07-26 17:26

0
我的意思是,市场的价格反映了事实的真相,就这么简单,市场给的价格永远是正确的,即便是错误也会在短期内修复,218,根本没修复,这就是市场的认知。。。。
当然,你可以人为你比市场众数牛多了....可是我自认没市场牛,所以我选择相信荣盛放弃或延迟收购的猜测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