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2012.3Q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12-07-23 14:11 14200次浏览
无挂碍故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打开淘股吧APP
11
评论(28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念念观音

12-09-24 16:38

0
伟大投资者的特质 钟宁瑶  2011-09-01 16:51
  几年前,著名投资人马克·塞勒尔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你无法成为巴菲特》的著名演讲,其对象是哈佛大学的MBA们,他明确而严肃地对着底下的精英们“泼冷水”,指出其中绝少有可能诞生投资大师,因为大部分人不具有成为一个投资大师“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这听上去确实有点打击人,但你也许可以沉下气来从马克·塞勒尔的论述中按图索骥。马克·塞勒尔所言的“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中并不包含市场上流行的准入门槛,不包括顶尖高校MBA、博士学位、注册会计师等数十种学位或者证书,不包括大量阅读书籍、甚至不包括经验,因为上述优势在马克·塞勒尔看来有可能在达到一定的累积量以后边际效应递减。

  更让人无奈的是,马克·塞勒尔认为这些特质几乎是一种天赋,一旦成年了就无法再培养了,它们与一些心理学因素有关,而心理学因素是深植入在你的大脑里的。即使阅读大量书籍也无法改变,这才是构成一个伟大投资者的真正“护城河”。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一书的作者范 K.撒普博士也认为,交易有三个组成元素:心理状态(情绪控制)、资金管理和系统开发(交易方法)。其中,心理状态是最重要的,大概占60%;其次是资金管理/头寸确定,大概占30%;而系统开发是最不重要的(只占约10%)。

  马克·塞勒尔所说的能构成伟大投资者的“护城河”包括七种特质:
  1 在他人恐慌时果断买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乐观时卖掉股票的能力;
  极度着迷于投资这个游戏中,并有着极强获胜欲;
  3 从过去所犯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强烈意愿;
  4 基于常识的与生俱来的风险嗅觉;
  对自己的想法怀有绝对的信心,即使在面对批评的时候;
  6 左右脑都擅长;
  7  最重同时最少见的特质是,即使大起大落丝毫不改变投资思路的能力。

  巴菲特7岁时向周围人预告未来将成为超级富翁,8岁开始阅读家中的股票书籍,11岁开始买卖股票, 19岁拜在格雷厄姆门下,26岁成立自己的公司,开始代客理财,并宣布如果没有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其不一般的路径已经向世人展示了其过人的投资天赋。在“识人”方面,投资大师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巴菲特强调选择接班人时有三个重要的条件:第一,独立思考,第二,情绪稳定,第三,对人性和机构的行为特点有敏锐的洞察力。这些言简意赅的特质似乎也是只可意会无法言传,没法量化,也没办法用学历证书来衡量的,却是投资中最为重要的品质,因为市场,其实是一门行为科学。
念念观音

12-09-24 16:33

0
那些过往的教训 钟宁瑶 2011-07-12 16:48 
  没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牛熊转换,就不会成为成功的投资者,股市中昂贵的是教训。

  过去的半年,看上去市场微跌,沪指累计跌幅1.64%,但股民却伤痕累累。某网站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沪深两市七成股民股票账户缩水,其中超过三成的亏损幅度在10%至30%之间,近16%亏损在30%至50%之间,还有近8%的股民亏损超过了50%。这种回报与身处熊市中无异,让人联想到了惨痛的2008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惨淡、个股凋零,但许多投资者仍然在“辛勤”地耕耘,上述调查显示,仅一成股民空仓,多半却是满仓操作。

  等待、休息、转移到低风险产品上也是一种投资方式,有时这样做甚至比参与市场更需要一点定力和勇气。因为多数人在市场面前自信满满,认为自己是能跑赢市场的少数人。

  价值投资流派中,除了巴菲特,Seth Klarman(塞斯卡拉曼)一定位列市场上最受投资人尊敬的人物之一,作为Baupost基金公司总裁,旗下基金创造了从1983年成立到2008年底连续26年年均16.5%的杰出收益,遥遥领先于市场。不仅如此,其代表作《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已被奉为投资学经典。卡拉曼一再强调,当投资机会缺乏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做到泰然自若地持有现金观望,他重视风险远甚于收益本身,因为“投资不仅仅是追求绝对回报,投资者往往太侧重于回报的数字,而漠视了产生这个数字所招致的风险”。

  卡拉曼致投资者的信中,总结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20个教训,读来让人受益匪浅。“要么人们好像从来没学过,要么是被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很快忘记了”。2008年如今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可惜的是一起淡出的还有那些沉痛的教训。卡拉曼提醒投资者,当过度宽松的信贷环境持续一段时间后,人们会被带入虚假的安全感中,这会造成一个更加危险的局面。因此,风险永远是被置于收益之前的,“保持保守的仓位在遇到危机时是至关重要的:它使人们能够保持以长期为导向,思路清晰,集中发现新的投资机会。”

  对投资者来说,晚上能踏实的睡觉,好过账面略有浮盈,却天天提心吊胆;控制好仓位,适当的时候休息,调整到低风险的产品上,等待、静观,好过天天跟市场博弈,博来的却是负收益。
念念观音

12-09-24 16:17

0
投资中的冷门效应  钟宁瑶  2011-08-25 11:17
  黄金又创新高了,你的钱是不是有点按奈不住了,有没有加入到抢金一族中去?其实无论是黄金还是股票,热门品种虽然很抢眼,却未必是给你带来高收益的,反而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品种,往往带来惊喜。

  比如今年美国第一季表现最出色的三位基金经理,清一色的都是依靠市场不看好、不出名的股票异军突起。三位基金经理第一季度的收益率分别达到15%、13%和12%。其中的一位专门寻找其它投资者避之唯恐不及的冷门股,另一位专门购买受到忽视的小股票,还有一位在非洲和中东这两个开发程度较低的市场找机会。总而言之都有自己的独门暗器。

  对热门的东西不感冒似乎是投资大师们的共识。彼得林奇曾明确的表示:“如果说有一种股票我避而不买的话,它一定是最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股票,这种股票受到大家最广泛的关注,投资者上下班途中在汽车上或在火车上都会听到人们谈论这种股票,一般人往往禁不住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就买入了这种股票。”

  其实很好理解,之所以热门,往往业绩或预期释放的比较充分,且经历了汹涌的涨幅之后,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参与,助推了其价格。而经过了主升浪以后,一定不会再便宜,就好像眼下的黄金,也许短时间内价格依然强势,但很难想象它再涨一倍吧。所以你需要寻找的是下一个“黄金”品种,并且是在它们默默无闻足够便宜的时候。如果继续追涨,当然也许还是有收益的,但只是别人吃完肉以后,你喝点汤。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反复告诫投资者避开热门股的重要性并且要学会在大幅下跌的时候及时扫“便宜货”,尤其是冷门股,由于乏人关注其表现往往落后于市场,但相比热门股往往会有更多投资机会,而其中内在价值高的品种,属于“投资投机两相宜”。

   对于基金同样如此,晨星在过去数年所做的一项研究中明显地证明了这点,人们不怎么关注的基金的表现都超过了人们所喜爱的产品。“违背自己的性格和意愿需要勇气,但是这种勇气是有报酬的”,晨星创始人指出,如果你独立思考并从被其它人遗弃的市场上寻找便宜货,你就会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这远比按照财经出版物上短暂的吹捧而购买股票强得多”。
念念观音

12-09-24 16:08

0
投资须远离“傲慢与偏见”  钟宁瑶  2011-08-24 15:17
  如果和市场打个赌,你觉得自己胜算有多少?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觉得自己比市场高明,比市场中的大部分人聪明。盲目偏见和过度自信是许多投资者常有的心理状态,但有时你却为它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希格尔的投资经典著作——《股史风云话投资》中记录了两个由于“偏见”导致的严重投资失误。
1914年一战爆发,美国人认为这将引起金融危机,所以纽交所关闭了5个月。但之后的情形是,当时的美国成了欧洲的武器供应商,经济一片繁荣,1915年成为了股市历史上最好的年份之一。到了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二战一触即发,投资者回想起一战时期股市的表现,于是疯狂购买入股票,促使股价在第二个交易日上涨7%,但这次投资者又错了,罗斯福决定这一次不让企业像一战时那样大发战争财,股市上涨一天之后随即陷入严重的熊市,这轮熊市持续了6年才恢复到1939年9月的水平。很显然,两次世界大战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相似。

  “对市场要保持敬畏之心”,兴业有机增长基金经理陈扬帆指出,市场“是怎样”和“会怎样”,永远比“应该怎样”重要作为投资者,需要经常应对不能完全理解的一切。接受市场,比试图和市场“博弈”要明智一点。

  即便是巴菲特,也会因为“傲慢与偏见”导致投资失误。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个如今听上去“里程碑”一样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保险和多元化投资集团,但巴菲特当初买下它的时候,本想捞点钱就撤的。
  
  1964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濒临倒闭的纺织公司,其下属的纺织工厂纷纷倒闭,巴菲特买下了还未倒闭的几家工厂的股票,原准备在工厂倒闭后卖给公司。此后,伯克希尔打算回购巴菲特手中所持股票。巴菲特开价11.50美元,而哈撒韦只愿意出11.38美元,0.12美元的差价让巴菲特极其恼火,他决定不出售手中股票并疯狂购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份,在获得控股权后,巴菲特着手重组伯克希尔,炒了公司CEO斯坦顿先生以报当初之仇,但依然无法改变纺织行业江河日下的颓势。多年后,巴菲特也为当时的义气用事后悔不已。“我把一大笔钱投到纺织这个不景气的行业,伯克希尔哈撒韦根本没挣到什么钱,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他在接受 CNBC采访时甚至无奈地表示,如果当初买下的是一家保险公司,那么公司现在的价值将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两倍。
念念观音

12-09-24 16:03

0
如何成为“聪明的投资者”  钟宁瑶  2011-08-24 15:14 
  比尔盖茨曾向巴菲特请教,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被告知的答案与多年来向他咨询投资技巧的人一样,那就是——去读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著作。其中,巴菲特最推崇的就是出版于1949年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时隔60年的投资经典著作至今被奉为投资学“圣经”。时代在变,市场在变,投资品种在变,交易变得越来越复杂,但人性不变。

  什么样的人才是“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在书中有明确的定义:要有耐心,要有约束,渴望学;能驾驭自己的情绪;并能够自我反省。与其说是表现在智力方面,不如说表现在性格方面。 

  其中,驾驭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但常被忽视的一点,归根到底,任何投资的价值都是而且必定永远是依存于买入的价格,而不是市场上的热度。格雷厄姆在书中特别提到了牛顿折戟“南海泡沫”的例子。1720年南海公司成为全英国上下炙手可热的股票,投资者趋之若鹜,超过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参与其中,就连当时的国王也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股票价格从1720年1月的每股128英镑飙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镑以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牛顿当时持有了这只股票,并已经获利100%总计7000英镑,但在市场狂热情绪的感染下,他又以高价买回这只股票,最终赔了20000英镑(换算成现在的货币价值大约相当于300万美元)出场。牛顿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这件事对牛顿打击之大,终其一生再不允许任何人提到“南海”二字。而格雷厄姆点评牛顿在股疯中的表现也是相当不留情面,“牛顿与聪明的投资者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行为就像是一个傻瓜”。

  在格雷厄姆的理论中有几个经典的比喻,包括“市场先生”、“旅鼠”,还有“钟摆”。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和不合理的悲观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一定是善于利用这种“钟摆效应”的人,“他们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300年过去了,类似于“南海泡沫”这样的疯狂仍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资本市场中上演,“钟摆”也始终在股市的上空来回摇摆,格雷厄姆的经典理论依然铿锵有力。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有七成股民都处于亏损状态,也就有了所谓“一赚二平七赔”的不公平的炒股模式。如何成为那少数的“一成”?静下心来,读读格雷厄姆吧。
无挂碍故

12-09-24 10:03

0
看空股市却全仓做多 林松立  2012年09月23日
  有一次和几个人聊天,席间谈起塔勒布的黑天鹅理论,我抛出一个问题问他们:看空下个月的股市走势,但却全仓做多,请问为什么?众人纷纷不解其意。我意识到他们其实并没有读过塔勒布的书,也就并不真正了解黑天鹅的思想精髓。

  塔勒布有一次在一个投资演讲会上也抛出了同样的问题,问在座的各位交易员和投资人士,也是几乎无一人能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其实很简单:假设你认为下个月股市下跌的概率很大,为70%,但跌幅很小,仅仅1%;而认为下个月上涨的概率为30%,但涨幅为10%。学过一点概率的都知道,买多的结果要远好于卖空——买多的期望值高很多。

  赌博、赌球和赌马,也是类似的一个道理。比如赌球,每逢世界杯,前几个足球强国的赔率一般都是10左右。如果哪一年巴西足球很低迷,赔率升到30甚至50,有经验的赌徒即使也不看好巴西夺冠,但会在巴西身上押注。

  假设这样的一个赌博,刘翔参加下一届奥运会100米栏比赛,你会押注刘翔赢取冠军么?如果赔率是110:1,相信很多人会的!如果赔率是10:1,至少我不会。人类并不是天生就具备通晓万物的才能,我们也并非是田径研究专家,但有时候错误的定价是如此地显著,我们不但要押注,还要押上重注。

  道理很简单,街头的一些小赌徒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我发现在金融市场里,很多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尽管这些人很多都拥有高学历,也不是投资领域的新手。最近的市场,逢利好不涨,但稍有点利空的风吹草动就立即大跌,很多人纷纷清仓离常我不知道他们离场,其资金去投资什么,还是继续等股市下跌再买回来——看样子是要等股市涨到快到顶点的时候去买股票。

  从5月份到现在的这一波下跌,其实算不上惨烈,但为何很多投资者在这个时候离场呢?还在于心理状态上——从去年4月份开始的漫长下跌,上证指数跌了将近1000点,而这一波下跌才400点,但长久被摧残的身心,熬到最后终于油灯枯竭了,实在无法继续忍受下去了,才会在应该考虑进场的时候,反而清光股票离场。(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2年第38期)
投机一心

12-09-23 17:00

0
感谢
二哥王

12-09-23 09:24

0
是的,这样的文字看着心里舒服,希望继续看到好的摘录。
无挂碍故

12-09-20 10:30

0
西江月·金陵怀古 唐德刚 (1956年于美国)
  孺子沿街赤足,青山为雪白头,   
  金风如剪月如钩,记取秦淮别后。   
  临去且行且止,回头难拾难收。   
  错从苦海觅温柔,曾把鲛绡湿透。   
无挂碍故

12-09-20 08:02

0
二哥王 ,谢谢老兄的鼓励,因为发现我们的想法常常是错的,这些正确的、经典的、牛人的思路只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摘下来,常常看,常常思考忆念串,目的就是改造心灵,让我的思路跟这些牛人一样,思想—>行为—>惯—>命运,再造心灵,做主自己的命运。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