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将军百战声名裂—重读金庸之慕容复

12-07-14 15:22 13099次浏览
半边街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这篇文章主要是在天涯上写,不过我半个月不上一次天涯,每天倒要上两次淘股吧。因此也顺便发到这里,供喜欢金庸的朋友一笑。
打开淘股吧APP
23
评论(10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温故以知新

12-07-21 10:51

0
看上去不太成器的反而过得很好。
查传倜,男,金庸的二儿子。曾负责父亲金庸书籍的出版工作。同时查传倜对川菜、粤菜、印度菜、法国菜有研究,师承以美食为本的著名美食家蔡澜,目前在深圳一家高级酒楼当美食指导。查传倜也曾开过私房菜馆。曾坦言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读书成绩平平。

目录

个人简介 
生平事迹 走上美食路 
最爱令狐冲 
经营餐馆 
偷唱片事件 
展开 个人简介 
生平事迹 走上美食路 
最爱令狐冲 
经营餐馆 
偷唱片事件 
展开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查传倜长得酷似金庸,比父亲胖一些,是位美食家。他作为普通人,投身饮食业,闯出了自己的事业而受人称赞。体态圆浑及光头的查传倜不靠父荫,爱“我行我素”,曾在北角开设食肆。由于一副街坊打扮,外人很难猜到这位我行我素的小老板,就是大名鼎鼎的武侠小说家金庸(查良镛)的儿子。   对于发亲,查传倜认为:“对我来说,金庸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家,而查良镛是我的父亲。”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走上美食路
  自认不是读书材料的查传倜早就决定要走自己的路,曾坦言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读书成绩平平。他表示:“小时候,我与兄长查传侠同在圣保禄学校读书,兄长成绩优秀,深得师长欢心,我就非常顽皮,要被教务处罚企。”此外,精于管理的查传倜,原来在英国上学时选读会计,曾做了近10年会计工作,后来转到出版社做事,最念念不忘的还是吃。他最希望能将嗜好发展成自己的事业,开始时为报章杂志写食评,自号“八袋弟子”,所谓“八袋”是指柴、米、油、盐、酱、醋、茶和酒,以示好的菜色都与它们分不开。
最爱令狐冲
  父亲的每部著作查传倜都看过三四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看完的感受都不一样,尤其是描写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的黑暗面,接触的人与事愈多,他越发体会到其中的道理。“将小说人物套用在现实社会,其实到处都有险恶,到处都有岳不群。”他最爱的是《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
经营餐馆
  他与朋友合作搞了一个小餐馆,名为“食家菜”。他虽嗜吃,却不会烹调,不懂下厨,于是负责管理和试菜。那些让人会心微笑的菜名,如“八戒相思又一年”、“如花邂逅负心人”等都是他的杰作。他的信条是“搞饮食也要娱人娱己”。
编辑本段偷唱片事件
  2006 年4月3日,皇室堡HMV激光唱片店保安员发觉现年44岁的查传倜,把价值115元激光唱片防盗标签撕走后放进背袋,及后在门外被截获。查传倜在警察警诫下承认其事,当晚即被检控。查传倜承认控罪,被法官判罚款500元。 [1]
参考资料 
1.  自号“八袋弟子” 金庸爱子查传倜偷唱碟被罚款 .
扩展阅读: 

金庸儿子查传倜:吃喝玩乐是事业 父亲现在身体很好:http://culture.ifeng.com/whrd/detail_2012_03/26/13441066_0.shtml
开放分类: 
人物
温故以知新

12-07-21 10:45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这是有历史背景的,这个小说是写了一部分,发生一件事情:金先生的长子查传侠当时留学美国,各方面非常优秀,家长也寄予厚望,但突然自杀身亡,于是金去处理这件事情,而且精神上也受了刺激,于是让人代写了五万多字。所以你可以发现前半段很轻松,后半段很沉重,而且中间风格不太搭配,是多主线多支线的写法,之后金就信佛教了。功名利禄,天之骄子,最后还不是一场空!
转一则资料:
 1976年10月,金庸的大儿子查传侠自杀身亡,时年不满20岁。  
  关于查传侠自杀的原因,有种说法是与父母离婚有关。  
  朱玫是金庸的第2任妻子,1959年,他们的大儿子查传侠出生时,正是《明报》草创之际,筚路蓝缕,备尝艰辛。朱玫与他患难与共,成为最早、也是惟一的女记者,夜半渡口留下了他们夫妻的背影,还有一杯咖啡两人分享的许多故事。等到《时报》稳居香港大报地位,他们的婚姻却出现了裂痕。  
  据说,当时《时报》的社址设在北角英皇道,金庸在报馆做得累了,就经常去附近一家餐厅饮杯咖啡,提一提神,松弛一下筋骨。一日,金庸又如常去这家餐厅喝咖啡,突然有位年轻貌美的妇女侍应趋前,问他是不是金庸,他说是,就闲聊了几句。结账时,金庸额外给这位妇女侍应10元小费,这位女侍应受宠若惊,因为以当时的物价计,10元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女侍应立即截住金庸,要将10元钱还给他。女侍应说,金庸是文人,靠写稿为生,赚钱是相当辛苦的,所以,那10元小费她一定不会要。金庸听罢满心欢喜,想不到这位女侍应年纪轻轻,却说出这番话来,之后他们就交了朋友。  
  想不到这10元小费影响力这么惊人,据闻金庸与这位女侍应的感情从此一日千里,其后在跑马地共筑爱巢。  
  尽管有些传说无法得到证实,离婚则是事实。  
  金庸的第一次婚变却是另一种情况。金庸的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他们的爱情萌芽于1947年的杭州,那时年轻的金庸在《东南日报》工作,他因主编幽默副刊与杜的弟弟杜冶秋认识。杜家父亲在上海行医,母亲喜欢清静,用8根金条在杭州买了所庭院大宅,平时与女儿一起住在杭州,杜冶秋则跟着父亲在上海上学。  
  金庸在一个星期天下午登门拜访杜家,邂逅了时年17岁美艳的杜家小姐杜冶芬。第二天,他再度登门,送去一叠戏票,盛情邀请杜家一起去东南日报社楼上观赏郭沫若编剧的《孔雀胆》。之后杜冶秋与父亲回上海去了,金庸却成了杜家的常客,与情窦初开的杜小姐双双坠入爱河。杜冶芬和他结婚后去了香港。金庸那时的笔名"林欢"的立意,就缘于夫妇两人的姓氏"查、杜"中都有"木"字,"双木成林",而"欢"则是他们男欢女爱、生活幸福的写照。杜冶芬在香港的几年,金庸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她,她一个人在家寂寞无聊,生活不太愉快。最后,她回了内地,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两人没有子女。  
  关于金庸与第三任太太林怡乐初次相见还有一种传闻。  
  金庸与朱玫的分手缘于林怡乐的出现。林怡乐是一间酒店里的侍应,时年16岁,比金庸年轻27岁,"容貌清丽脱俗"。那天,金庸刚与朱玫吵过一架,正失意至极,就到那家酒店闷坐。金庸引起了林姑娘的注意。林姑娘想请失意的男人吃碗面,而那失意的男人也从此注意上了林姑娘。一见钟情,四目相对,相投不分。二人结婚后,金庸送小娇妻到澳洲留学。至今,金庸仍伴着林姑娘到处旅游和讲学。  
  1998年11月8日,朱玫病故于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享年63岁,替她拿死亡证的,既不是她的前夫,也不是她的儿女(朱玫与金庸育有2男2女,长子查传侠,次子查传倜,长女查传诗,次女查传讷),竟然是医院的员工,晚景之凄凉令人唏嘘,与金庸晚年的风光构成了巨大的反差。多年后,金庸说,我对不起朱玫……我作为丈夫并不很成功,因为我离过婚,我心里感觉对不起她。她现在过世了,我很难过,如果可以补救的话,我希望可以对亲人好一些,对朋友好一些。当记者问及怎样维系良好的夫妻关系时,金庸坦言:"平时林怡乐很迁就我,到她发脾气时,我就忍住不回嘴。跟她的关系不算特别成功,又不算很失败,和普通夫妻一样。"关于婚姻与爱情,金庸曾经这样说,最好是一见钟情,从一而终,白头偕老。"好似吸毒,你明知那是不好的,但又抗拒不了引诱,又吸了。"金庸难受似的说。
老土

12-07-21 10:34

0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黄光裕不是这么有上进心,他就成不了首富,所以成也上进心,败也上进心。
如何控制这个度,无论是小说还是现实,都是个世界性难题。
老土

12-07-21 10:30

0
金庸的思想是正确的,聪明智慧、有理想、求上进、勇拼搏的人,金庸老师在考试分数上并没有给他们打不及格,只是可惜了他们最后1,2分登顶的追求。
我想起了一个人,黄光裕,曾经的首富,就为了追求多几分,呆监狱,值吗?
wufangyi

12-07-21 10:26

0
加油成精
老土

12-07-21 10:11

1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我的看法是
前者,太过于进取,或者说太贪了,自己把自己埋葬了
后者,貌似无理想,无进取心,可人本善良,无过多的贪。。。

金庸老先生把真理都归结为贪
社会何尝不是这样,多少权高位重,多少成功人士悲剧下场都是个贪字。

股市何尝不是这样,善待“贪”字
快很有可能就是慢
慢极有可能就是快
曾阿牛1

12-07-21 08:33

0
好贴。顶
六斤

12-07-21 08:16

0
太有才了
jarry001

12-07-21 07:57

0
养肥了再看
misihua

12-07-20 19:19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你玩过魔兽争霸没有? 阿尔萨斯王子,伊利丹,这些人都是聪明,出身高贵,有理想,求上进,都想得到最强的魔法力量,不论他们的出发点是善还是恶,但他们都悲剧式地失败结局。

艺术来源于生活,不论古今中外。 为什么天龙八部中,功夫最高的却是 扫地僧? 多多思考吧。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