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民以食为天”-打酱油

12-05-21 16:08 1997次浏览
股匠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2012年是属于白酒的时代,一个后知后觉的小散最近一直在欣赏600702600260000799婀娜多姿的股价走势,自己也会浮想联翩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rsqzg

13-09-01 07:50

0
加加是二线品牌,主要市场在二三线城市,在上海和北京等一线城市当然看不到加加的酱油了!
股匠

12-06-24 15:13

0
在上海的几大超市转了转,居然没有找到加加酱油,看来加加的市场还很大
股匠

12-05-22 12:28

0
十大酱油品牌榜中榜,什么酱油(生抽-老抽)好[2011] 
1  海天 
(中国最大的专业调味品生产企业之一,中华老字号,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之一,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  李锦记 
(创于1888年,百年民族企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专业调味品研制生产的企业,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 
3  加加JIAJIA 
(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业著名品牌,长沙加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4  淘大 
(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旗下品牌,酱油十大品牌,专业致力于调味品研制生产的企业,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 
5  厨邦-岐江桥 
(中国名牌,广东省著名商标,调味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的企业之一,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6  珠江桥 
(始创于1954年,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珠江桥生物科技股份公司) 
7  味事达 
(始创于1956年,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外商投资先进企业,开平味事达调味品有限公司) 
8  金狮 
(始创于1669年,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中国名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 
9  欣和 
(中国绿色食品,专业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调味品的企业,中国调味品十大品牌,烟台欣和味达美食品有限公司) 
10  巧媳妇 
(中国名牌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名牌产品,行业著名品牌,山东淄博巧媳妇食品有限公司)  
  知名(著名)酱油品牌[2011] 
以上数据名单由系统自动统计生成,排序不分先后,仅提供给您作参考。我喜欢的酱油品牌投票>>
股匠

12-05-21 16:28

0
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加食品)是以酱油为主打产品的综合调味品企业,涵盖植物油、味精、鸡精、食醋、面条等其他厨房食品业务。其产品主打“加加”系列酱油,“盘中餐”系列植物油和其他系列调味品共享酱油产品销售渠道,使其成为了二三线市场的著名调味品提供商,未来依托消费升级和对产品品牌的着力塑造以及借力资本市场,加加食品将进一步成长和巩固其作为全国市场强势企业的地位。

  经营指标优异渠道完善

  在加加食品走向全国的过程中,各项经营指标一直相当优异。2010年,其酱油的产量为19.24万吨,市场占有率为3.30%,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数据,2010年酱油产量位居行业第3。2008-2010年以及2011年上半年,总收入分别为11.1亿、12亿、13.8亿和8.1亿,2008-2010年复合增长率为11.15%。201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高达50.8%,其中酱油销售额同比增长26.2%。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3.31%、23.58%、24.19%,稳定在23%以上,呈现稳中上升趋势。

  作为快消品类公司,加加食品取得上述成绩,通路作用可谓是居功之伟。而将自身的渠道成功“沉”下去又是加加食品的通路建设的一大特色。公司建立网络式营销格局,主要采取经销商模式,以独家经销为主,在个别市场采取分渠道或分产品经销制,以二、三线城市和县、乡(镇)市场为重点目标市场,陆续在全国各地发展了近1200家总经销商,并以省级区域为单位对经销商进行管理,形成以长沙、郑州两大生产基地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产品销售渠道下沉辐射到80%以上的县。

  如果说渠道是路的话,产品就是在路上要送的货。在加加食品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货”就是酱油,过去三年多时间里,酱油业务收入占比维持在50%左右,毛利占比维持在70%左右。而酱油需求在过去10年来也一直是处于稳定上升的态势。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11月,我国酱油产量达到了584.4万吨,同比增长17.5%,2011年延续自2000年以来的稳定增长。在发展的市场中寻求机会正是加加食品的拿手好戏,2005年-2009年公司独具匠心的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并借鉴港、澳、台消费情况,将酱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其功能特点,提出“炒菜用加加老抽、凉拌用加加生抽”的营销策略,引导家庭消费同时使用两瓶酱油。数据显示,日、韩及港、澳、台、粤地区,人均酱油消费量高出内陆消费者两倍以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酱油消费多以生抽为主。生抽酱油的特点是浓度低、味道鲜美、适用范围广,因而使用量大,加加食品据此制定“淡酱油”战略,并适时推出全新的酱油品类“面条鲜”酱油,市场反应良好,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在全国市场推行“淡酱油”战略谋求新突破。

  品牌技术双优

  品牌形象和价值的培养是公司进军全国市场的利器,目前“加加”已成为全国市场上具有广泛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强势品牌。先后荣获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大国家级荣誉。先后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国家食品工业重点企业”、“中国食品工业突出贡献企业”;被中国调味品协会认定为“中国调味品行业酱油十强品牌企业”;被中国食品安全年会组委会认定为“食品安全示范单位”;被中国食品行业创新评选委员会授予“杰出创新企业奖”称号,还在搜狐网和饭统网的评比中获得“2009消费者最喜爱、最放心调味品品牌”称号。同时,还获得了多项省、市级荣誉,“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质量管理奖”、“消费者信得过品牌”、“A级纳税信用单位”、“2006年度湖南省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优秀企业”、“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湖南省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奖”、“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企业”、“长沙市工业二十强”、“长沙市利税大户”等。

  有了强大品牌做张力的加加食品对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能力的提升更是不遗余力。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酱油、食醋、鸡精等产品的技术研发与新产品开发。创造性地推出了以稀态浇淋工艺与多菌种生物发酵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发酵工艺,改善了酱油的风味,提高了酱油的品质,提高了产出率,并以此为基础研制了面条鲜酱油,在2010年推向局部市场,年内销量即达近5000吨,。通过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扩大产出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此外,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从原材料、包装材料到产成品都制定了严格的检验标准,严把质量关。从原材料进厂、制程质量控制、产品报批报检、出厂成品控制、售后质量跟踪控制等几个方面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培养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自检、互检和巡检意识,每一道工序都执行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有效避免了产品质量控制盲点。通过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并实施食品危害分析控制,提高了食品安全的保障系数,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生产出品质如一的优质产品。质量控制卓有成效,获得了“湖南省质量管理奖”。
股匠

12-05-21 16:16

0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一个饮食文化大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延伸出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饮食惯和制作风味,其中品类众多的调味品对人们的餐桌菜肴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影响和地位。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健康饮食观念的愈加深入人心,调味品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在餐桌文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根据GB/T20903-2007标准对调味品进行分类,调味品可以分为食用盐、食糖、酱油、食醋、味精等17个类别。2001-2010年调味品行业的销售额从277.23亿元猛增至1516.22亿元。2010年调味品销售收入排在所有食品细分子行业的第5位,但全年同比增速达到32.36%,居食品所有细分子行业第三位,这预示着我国调味品行业已步入快速发展期,并成为食品行业中增幅最快的子行业之一。调味品市场也由不饱合竞争转向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行业大企业开始逐步主导市场,而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则变得比以前激烈,整个调味品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竞争加剧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出准确的市场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对调味品企业就成了当务之急。作为消费品行业的专家和业内企业的培训师及顾问,刘杰克老师将在本文中跟读者一起来探讨当前中国调味品行业的市场状况及可行的竞争策略,希望帮助业内的企业抓住当前社会饮食结构升级换代良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迅速发展壮大。 

一、中国调味品市场分析 

1、产品逐步向中高端方向发展 

  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培训课程《营销三维论》中的产品论,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在吃饱好逐步转向到吃好的方向上来,口味由“有味”向“好味”发展。调味品也表现出向中高档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中高档调味品市场容量在进一步扩大。消费者对调味品购买力增强,产品发展日益趋向中高档化,意味着居民消费进入高品质高要求生活阶段。不管是根据我们对目标消费者的一手数据调查研究,还是根据对商超货架陈列展现出来的产品种类发展分析,此趋势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当然,在消费者追求“好味”的同时,调味品的价格也不断上升。 

2、地方品牌泛滥造成区域市场格局 

  受地方风俗和个人口味喜好的差异性影响,调味业主要以地方品牌居多,虽然一些企业已逐步发展为大区域性品牌,产品已辐射到部分临近的省外市场,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并不多,就“四大名醋”而言,也还主要是在各自的根据地呈主流消费。目前,国内调味品厂家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山东、北京、山西、四川等几个省市,如上海的太太乐、味好美,广州的致美斋、北京的王致和等都表现不俗。刘杰克老师认为,从品牌结构来看,能在全国市场叫响的品牌比例不到1%,这与产品的风味特色、品牌的号召力、地方的差异性都紧密相关,也与调味品企业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不重视现代营销体系的建设有直接的联系。因而,“长期局部作战、市场范围不广,品牌知名度弱”是调味品业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3、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调味品企业大多是沿袭传统酿造工艺和手工作坊式生产发展起来的,普遍存在生产设备陈旧、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员工素质差及管理观念落后等现象。
股匠

12-05-21 16:10

0
打酱油是一个态度,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 
打酱油是一个生活,既不是简单的路过,也不是单纯的看热闹; 
打酱油是一种娱乐,冷眼旁观他人的喧嚣,静静品味自己的沉默。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