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足一生的消费和医药股 一只股票如果处在一个狭小的或者成长性很差的行业里,也不可能让市值做大数倍,比如生产纽扣的企业,门槛低、对手多,这个行业增长空间不大,从中挑出高成长股就会很难。再比如特色餐厅,你很喜欢,但其模式进一步推广有局限,未必是值得托付一生的财富伴侣。
传统行业里也会孕育出很多优秀的股票,比如食品饮料行业的麦当劳、可口可乐等,只要这个行业的产值足够大。还要注意行业的周期性。
龙头公司往往构筑出了某种垄断壁垒,令对手很难超越。比如
贵州茅台、
云南白药,微软和耐克公司亦是如此,他们或者在产品技术上、或者在营运模式上有独到之处,别人往往只能追随,或被其并购。
假如能发现其运营模式中的独特优势,并且这种优势能造就可重复的成功或抵御竞争对手的能力——就像戴尔的直销模式、苏宁的家电连锁经营——那你找到了一只高倍成长股。
有的企业在初创阶段就注重机制与细节,让任何潜在的后起对手无从下手,而有的企业只因为一款优秀的产品而走红,没有成功的经营模式可以复制。清楚哪类企业能给予长久的高回报。
企业的报告能够找到它的愿景目标,以及为实现愿景目标所制定的战略方案。当你发现愿景目标清晰可见、足够宏大,最重要的战略方案切实可行,就要对这只股票多留心了。
1957年到2003年这46年期间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涨幅,数据表明,两个行业的牛股特别多。
20家基业长青公司。完整的业务结构,未和其他公司合并。1957年到2003年底,标普500指数年复合收益率10.85%,20家基业长青公司的股票年复合收益率13.58%~19.75%,总收益率387倍到4625倍,是标普500指数的3倍到37倍。
11家公司是具有高知名度品牌的消费行业股。其中,2只股票是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公司,57年上涨4625倍,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它还是一家大型食品公司。1985年收购了通用食品,1988年又出资135亿美元购买了卡夫食品公司,2001年收购了纳贝斯克公司,目前超过40%的收入和30%的利润来自于食品销售。富俊公司上涨579倍,前身是美国烟草公司,后来剥离烟草业务,目前是全球第四大烈酒公司和全球最大的高尔夫球用品公司。
2只股票是食品公司。生产番茄酱的亨氏公司上涨635倍。通用磨坊上涨387倍。
2只股票是饮料公司。可口可乐上涨1051倍,百事可乐上涨865倍。
3只股票是糖果公司。小脚趾圈上涨1090倍,箭牌上涨603 倍。糖果生产商好时上涨506倍。
2只股票是个人护理用品公司。高露洁棕榄上涨760倍,宝洁公司上涨513倍。
注意到没有,这些超级大牛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持有超级消费品牌的消费品公司。怪不得巴菲特也长期重仓消费股,一季度末消费股占整个组合39.21%。其中,可口可乐占21.60%,宝洁占9.83%,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食品公司雀巢食品和卡夫食品分别占6.34%和0.34%,全球第一大体育用品品牌耐克占1.10%。
这些消费品都和嘴巴有关,包括吃的食品,喝的饮料,嚼的糖果,抽的香烟,刷的牙膏。这些公司的未来非常稳定,巴菲特说过,互联网并不会改变人们嚼口香糖的方式。当然也不会改变喝饮料吃食品抽香烟刷牙的方式。
食品饮料糖果都是人们愿意用嘴巴吃的,但还有一些东西,你的嘴巴想吃也得吃,不想吃也得吃,那就是药。20家基业长青股中还有6家是医药行业股,其股票累计上涨倍数是:雅培1280倍、百时美施贵宝1208倍、辉瑞1054倍、默克1002倍、先灵葆雅536倍、惠氏460倍,在20家基业长青股中分列第2、3、5、7、15、18位。请注意,上涨超过1000倍的7家公司有4家是医药股。
长期追踪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发现,最近几年巴菲特股票组合开始逐步买入医药股,强生占3.06%,全球最大的注射器及医用一次性产品的供应商BD公司0.27%,葛兰素史克0.11%,欧洲排名第一、全球第三大的药厂法国赛诺菲?安万特(sanofi-aventis)0.29%。医药股占巴菲特组合的比重为3.73%。
2000年1月1日到2010年8月8日,万得全A指数上涨152%,万得一级行业指数涨幅排名中,第一名是医药保健指数10年上涨280%,第二名是日常消费指数上涨254%。2000年之前上市1407只股票中,2000年初到2009年底10年上涨10倍的大牛股共有23只,其中:贵州茅台21倍,
双鹭药业15.5倍,
华兰生物14.7倍,
科华生物11.1倍,
恒瑞医药10.7倍,
国药股份10.1倍。医药股占比超过1/5。
从企业所处行业位置、经营模式、战略设想、管理水平等几个方面考察其是否具有成为10倍成长股的潜力,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具体该怎么做呢?
1、选择有很大成长空间行业的龙头股或优质股,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熟悉的行业最好。
2、读财报,分析毛利率、净利率、收入增长率、资本收益率等等,与同类企业对比,确定是否优秀。
3、分析商业模式是否清晰了解,找出其成功之处,并思考这种成功模式能否在企业成长中复制,而不会轻易被竞争对手模仿。
4、找到该企业愿景和战略的描述,自己是否认同,并通过公开资料考察战略实施情况。
5、通过企业领导人的讲话以及媒体采访等各种公共资料,初步判断其领导能力。通过职工、代理商等做进一步了解。如企业有经营场所,可实地考察员工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素质以判断公司的管理水平。
6、买入股票后,不要轻易因整体市场波动而抛弃,即使公司的财务指标变差,要思考是暂时性因素影响,还是实质的管理、战略出现偏差。犹豫不决时,重复上述五步的考察过程。
7、运用掌握的信息和知识,判断企业确实具有成长潜质,趁大环境差的时候低位建仓。
感谢能写出这种雄文的作者!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