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前传
除了
太极实业董事长外,顾斌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无锡产业集团的副总裁,主管投资业务,将海太公司的项目引入上市公司,也出自其个人建言。
2008年底,在无锡市政府的牵头下,无锡产业集团作为无锡国有资产代表与韩国海力士就在无锡合资建厂进行谈判。2009年5月中旬,中韩双方在南京正式签约,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梁保华以及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市长毛小平等均出席了签约仪式。
因太极实业纺织业务毛利率较低、增长空间有限,公司自2008年起便开始寻找新的投资项目以求产业转型。在此契机下,无锡产业集团决定将合资项目引入上市公司。但在签订合作协议时,有一个条款是:若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最终无法得到证监会的批准,那么将由大股东进行回购。
2008年时,因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半导体行业的集体不景气,海力士在当年出现巨亏,海力士网站的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在2008年的亏损额度达47450亿韩元。在此背景下,海力士才寻求与中方的合作。“如果不是海力士在2008年出现巨亏,急需资金输血,太极实业不可能有这么一个契机推进产业转型。”顾斌说。
2009年,海力士将亏损额度缩小到3330亿韩元。“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海力士方面和中方合作的动因已经不存在了,不靠中方的资金,他们也已经渡过了难关,是基于和无锡市政府多年的友好合作,才继续推进合资项目,按当时的协议,中资方面必须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出资建厂,并购买其设备,否则合作协议将成为一纸空文。”顾斌回忆。
太极实业“先斩后奏”导致被证监会、上交所处罚,正是基于上述背景。“这个项目,并非发改委、商务厅、证监会不批,而是审批需要一个流程,没那么快,但韩国人等不及,太极实业也等不及,商机稍纵即逝,项目错过了就没有了。”顾斌认为。
顾斌表示,太极实业宁可接受有关部门的批评与处罚,也要推进这个项目,乃是看好其利润前景。“首先,公司的产品不愁销路,韩国海力士5年内都是包销,他们是海太公司唯一的客户;其次,太极实业可以进入新行业的5年缓冲期时间内,学韩国人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完成平稳过渡。”
太极实业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的传统主业帘子布的利润率为13%,帆布为10%,而探针及封装测试的利润率则为17%。2010年,即海太公司投产后第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其为上市公司贡献的营收占比便已经高达65.17%。因海太公司项目的运作,太极实业在2010年实现净利8577.33万元,较之 2009年的2615.61万元同比增长227.93%。
据太极实业2011年业绩快报,公司于2011年度实现总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32.95亿元和7416万元。顾斌透露,2011年度,太极实业控股55%的海太公司实现总营收3.5亿美元,实现净利润2500万美元,对上市公司的贡献,在总营收和净利润的占比方面,都超过了75%。
从连续两年的业务营收占比构成来看,江苏第一只A股太极实业的主业已经不能再称之为纺织股了,其主业已经悄悄地变更为电子元器件行业,产业转型已经完成。“目前,太极实业已经超过长电科技(600584.SH),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封装企业。”顾斌称,海太公司在未来还将开发新客户,海力士作为唯一客户的局面将在未来被打破,还将为上市公司贡献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