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瞎侃泽熙投资

12-04-29 16:02 7481次浏览
cjl0829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阴雨天, 没有啥事情,就跟据网上的资料,瞎侃一下游资老大出身的泽熙投资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1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cjl0829

12-04-29 17:11

0
从第一则报道, 我可以看到最初的,也是目前泽熙网站一直可以看到5期产品。
泽熙1期 初始规模10亿  目前净值2.2508
泽熙2期 初始规模4.99亿 目前净值1.7087
泽熙3期 初始规模1.5亿左右 目前净值1.6537
泽熙4期 初始规模1.5亿左右 目前净值 158.78 (初始为100)
泽熙5期 初始规模未知  目前净值为 178.31 (初始为100)
在最初的公司介绍中,泽熙投资的管理资金20+亿 。前面四期初始资金总共18亿,猜测5期大约1-2亿之间, 姑且也算做1.5亿。
那么在没有赎回的情况下, 这5期总资金10*2.2508+4.99*1.7087+1.5(1.6537+1.5878+1.7831)=38.6亿
cjl0829

12-04-29 16:17

0
下面是最近的新闻。

泽熙投资:民间高手的大资金之路

2012年03月26日02: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宏

  自2009年12月创立以来,两年多的时间,泽熙投资的管理规模,已经扩张到了七十余亿。在高手林立的阳光私募行业里,这是行业前三甲的身量。

  与其他同行不同的是,泽熙自2010年中以后,就没有再推出管理型证券投资类的阳光私募信托产品。原有的五期管理型产品自成立以来也一直处于事实上的封闭状态,“公司的发展思路是以业绩而不是以规模为导向,资金管理的规模希望来自于自身的业绩增长。”公司内部人士称。而泽熙投资也是到目前为止大型阳光私募中唯一一家不与银行渠道合作发行管理型产品的特立独行者。

  坊间还有说法:在2011年初,泽熙投资给所有客户致信,认为2011年的投资环境非常复杂,希望客户可以在净值高点上进行一定比例的赎回。2012年年初又有客户反映接到了泽熙投资建议其赎回的内部信。“每到净值高点都会要求客户进行一定比例的赎回,这在业内还是第一次听过。”

  事实上,自成立以来,泽熙投资就一直备受关注而又吸引了许多争议的目光。无论是他看上去稳定,几乎直线增长的产品净值,还是他在同行中流传的种种花絮故事,抑或从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泄露一、二的重仓股。2012年的春天,泽熙投资又在做什么呢?

  在上海陆家嘴的一幢办公楼的楼层,泽熙投资的办公室就坐落于其间。相比同样身量的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泽熙的装修显示了极简风格,和市场人士认知中的内敛、低调的观感是一致的。

  整个办公区域的绝大部分,都是敞开式的办公区,主要安排了研究员,足有50多个座位,在同行中算是规模靠前。靠窗的一侧则横隔出一系列紧凑的半封闭的小办公室,专供高级研究员和高级经理办公,办公室另一侧还有交易室和会议室,整个格局和香港商业银行的现代风格非常接近。

  但即便在工作日,其间的大量座位仍然是空着的。包括许多高级研究员的座位,业界纷传,在泽熙投资的研究员是高度“拼命”的,整天在外调研,看来所言非虚,至少工作气氛比记者所见的不少公募基金感觉要浓厚。

  会议室中,那张黑色的大会议桌,据说每至收盘后,宾客盈门,卖方的研究员路演不断。来自卖方的消息称,泽熙投资的日常交易量,早已接近一线大型基金公司的水平,自然成为各路研究机构的重点服务对象。

  但泽熙团队中最为吃重的还是内部的研究团队。业内有消息称,泽熙投资在研究上的投入很高。旗下研究员调研费用支出无上限,高级研究员甚至允许外出调研乘坐头等舱、居住五星级宾馆。但其考核亦非常严格,调研不深入,研究不到位者,几个月后就难以立足,而能有好的报告产出者,则奖励也十分不菲,甚至有奖轿车一说。

  以之求证于公司人士,相关人士未置可否,但该人士证实,公司的研究团队确实保持的一定流动量,但许多高级研究员也在这里工作了很久。可能关键还在于是否适应公司运作风格“其实,不仅是研究员,公司和员工的合同大都一年一签制,做得不够好的,自己也不会想留下吧。”

  如此之大的研究费用投入,预示着泽熙在大资金运作上的步步递进。之前的采访亦显示,泽熙投资的目前投资模式已包括多种,既有时间短至几天的操作,亦有中线的波段操作,间或有更长时间的投资。而尤其是其中的中长期持股,研究员的深入挖掘和鼎力推荐至为关键。

  此前的一些公开信息已经显示,泽熙投资的团队中延揽了不少券商的高端人才,甚至有入选新财富的研究员。而去年年末,投资人才跳槽的高峰时段,猎头们的招募目录上,泽熙也是热门的招募公司之一。“老板还是希望再多招些研究员,多沉淀下一些研究人才的。”一些知情人士如此表示。

  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泽熙投资的产品几乎是最容易青睐的那类,净值回撤很少,上涨方向相对稳定,整个业绩走势就仿佛是一只找到了诀窍的套利产品。但在投资行业中,不少投资经理仍将之归为“另类模式”或“新模式”。毕竟,对于如此突出的业绩表现,许多行业中人都表示需要更多时间来观察。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两年前一些业内人士预计的,泽熙投资将很快触及资金运作能力上限的说法至今还没有成真。2012年,泽熙投资的5期公开产品的业绩记录从10%到26%(截至3月5日),超过了市场指数。这似乎显示,至今为止,泽熙的模式仍未见运作瓶颈。

  或许,这正说明了资产管理业的一个规律:多元化,潜力远超想象。
cjl0829

12-04-29 16:13

0
先看一下以前的新闻!

敢死队总舵主徐翔转行私募 4个月跑赢大盘近48%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4日 04:23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朱秀伟

  转行做私募近几年来已成为业内的一种“时尚”,有公募转投私募的、有券商转投私募的,甚至还有股评转投私募的,等等。但是要说到转身最为“华丽”、最引起轰动的,莫过于有着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之称的徐翔,他在去年底创办了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进军阳光私募界。

  徐翔,毫无疑问是股市江湖中少数掌握着最后秘密的人,这从他传闻几十亿元的身家就可见一斑。不过外界对徐翔知之甚少,即使在公司网站和信托产品的推介资料上,都很难找到对这位掌舵人的只言片语。

  那么低调的徐翔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他又是如何一战成名,纵横江湖的?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展开了深度调查。

  转行阳光私募 业绩排第一

  1978年出身的徐翔,今年仅仅32岁。

  虽年纪轻轻,但坊间关于他传闻却不少,最为“夸张”的,传他3万入市而今资产已高达50亿元。而且徐翔正是当年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核心成员之一,人称“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

  但就在去年年底,徐翔悄无声息创办了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进军阳光私募界。

  相比普通私募一期产品几千万到亿元不等的平均募集规模,徐翔一出手就可谓是大手笔,山东信托。泽熙瑞金1号首发规模高达10亿元。据知情人士透露,首期产品大部分系徐翔自有资金。

  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表现究竟如何,徐翔很快就用惊人的业绩表现回答了市场。泽熙1号成立于3月5日,截至7月9日,其净值已高达1.29元,也就是短短4个月时间,净值增长了29%。而同期沪深300(2626.157,-5.33,-0.20%)指数,从3260点跌至2647点,指数跌幅达18.57%,也就说泽熙1号跑赢大盘近48%。毫无疑问,在同期所有公募、私募中,泽熙1号均是排名第一。

  产品热卖为人异常低调

  伴随着业绩的“超常规”表现,是泽熙产品的疯狂扩张。

  正当不少私募为找不到信托账户而苦恼,或者到处开推介会吸引客户时,泽熙却在短时间内成立了数期产品。

  6月11日泽熙2期成立,规模为4.99亿元;7月7日更是一口气成立两只产品,中融泽熙3期、华润信托泽熙4期。记者从公司内部人士处了解到,3、4期规模约在1.5亿元左右,而跟民族证券合作发行的泽熙5期,也即将成立。

  “近期是否有产品可以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以客户名义联系了泽熙投资,但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没有”,“已经成立的进入封闭期,暂时不接受申购”,而且她表示,“目前都要排队。以前预约了不少客户,现在都还未排上”,她甚至建议记者去购买其他信托产品。

  面对这种幸福的“烦恼”,无疑会让其他私募非常羡慕,但泽熙之所以拥有如此多的“粉丝”,无疑离不开大名鼎鼎的掌舵人“徐翔”。但奇怪的是,徐翔本人却异常低调,甚至不愿意跟泽熙搭上关系。

  比如在公司网站上,没有任何关于徐翔的介绍,甚至没有团队介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辗转拿到一份泽熙投资的介绍资料,其中在泽熙核心投资团队的介绍中,包括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张小嘎在内的数名基金、券商分析师,但唯独缺少核心人物徐翔的任何介绍。公司对此解释很简单,“徐总低调”。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徐翔不愿意跟泽熙搭上关系背后到底隐藏着怎么样的原因?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徐翔在A股市场上的历史。

  掌控多个账户

  “徐翔”算是极普通的名字,在中国叫徐翔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在许多A股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徐翔也是多次出现。由于不能排除同名同姓,似乎难以锁定谁才是真正的涨停板敢死队的徐翔。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调查获悉,徐翔多年来一直掌控着一个名为郑素贞的账户。

  郑素贞不是别人,正是泽熙投资法定代表人。上海工商局企业注册资料显示,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7日,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法定代表人正是郑素贞。

  而资料显示,郑素贞、徐翔常常一起现身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弘地产(以前是科苑集团)2003年半年报显示,郑素贞、徐翔分列第三、第四大股东;*ST宝龙(15.20,0.03,0.20%)2004年三季报显示,郑素贞、徐翔排在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前两位;新黄浦(10.66,0.00,0.00%)2003年年报显示,郑素贞持有143.15万股排在第一位,徐翔持有52万股,排在第四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2004年三季报的*ST嘉瑞,2006年金宇车城(7.48,-0.03,-0.40%)的年报。

  “市场中不少大资金,一个账户进出往往不方便,而且容易被监控,一般需要多个分仓,郑素贞可能是徐翔掌控的一个马甲而已。”来自杭州某游资大佬向记者如此介绍道。

  除了郑素贞之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还有多个账户多次跟随徐翔、郑素贞一起现身前十大股东,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李菊青、王腾超、朱秀平等三个账户。比如2004年三季报的ST宝龙、*ST嘉瑞、东睦股份(12.53,0.35,2.87%)等等,皆是几人共同现身。

  “如果仅仅一次共同现身,那可能算巧合;但这是连续、多次一起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显然就不能用巧合一词来解释了。”一位市场人士表示。

  徐柏良也是徐翔马甲

  除了上述账户之外,跟徐翔关系密切,而且影响力更大的一个“马甲”账户,恐怕要算是徐柏良了。

  徐柏良,2007年、2008年均上榜百强散户榜,多次出现在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如2007年的新大洲A(5.60,-0.22,-3.78%)、澳洋科技(4.34,-0.11,-2.47%);2008年他又转战一级市场,出资1.43亿元认购青岛双星(4.29,-0.10,-2.28%)2500万股,成为当时最大买家,以持股4.76%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2008年三季度又以879万股出现在三元股份(6.61,-0.12,-1.78%)。

  而让徐柏良一战成名的莫过于去年三季度物联网一战。当时物联网成为市场热点,2009年三季报显示,徐柏良现身11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分别是海虹控股(6.45,0.05,0.78%)、厦门信达(9.92,-0.15,-1.49%)、浪潮信息(16.10,0.08,0.50%)、新大陆(11.25,-0.09,-0.79%)、东信和平(13.05,-0.03,-0.23%)、远望谷(9.20,-0.25,-2.65%)、大唐电信(11.37,-0.48,-4.05%)、长电科技(5.64,-0.03,-0.53%)、熊猫烟花(11.21,-0.03,-0.27%)、广电电子(4.94,-0.11,-2.18%)、京能置业(5.11,-0.04,-0.78%),而且持股数量极大。

  那么徐柏良和徐翔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记者经调查后发现了下面几点证据。

  证据一,徐翔与徐柏良的“首次合作”发生在2004年ST宝龙三季报,郑素贞、徐翔当时排在前两位,而排在第三位的正是徐柏良。

  证据二,2010年5月18日*ST光华发布了一则补充公告,提到一家名为上海泽添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资料,泽添投资跟泽熙投资仅一字之差,而泽添投资只有两个股东,分别是徐柏良、郑素贞,分别持有99%和1%,从这可见跟徐柏良与郑素贞关系密切。

  证据三,徐柏良2008年参与了青岛双星定向增发。当时的资料显示,徐柏良地址为浙江宁波江东区贺丞路,而徐翔成名之处正是宁波解放南路。

  此外,徐柏良进入的多只股票走势与此前徐翔的进出风格非常相像。

  基于以上几个证据,徐翔虽然近年来“销声匿迹”,但跟他关系密切的徐柏良却是异常活跃。

  经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单统计,与徐翔存在关联账户的包括郑素贞、李菊青、王腾超、朱秀平、徐柏良、瞿月霞、徐涌良等,总共达7个,而这可能还仅是徐翔众多马甲的一小部分,不过也充分显示出徐翔的实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三季度的物联网一战,加上其余账户持有的股票,徐翔的资金实力至少在10亿元以上,而这还只是统计出现在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的数据。

  徐翔到底有着怎样的诀窍能够常年战胜市场,其绝技“一字断魂刀”又有着怎样的神奇?请继续关注《每日经济新闻》明日报道。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