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谢谢各位仁兄了!近几日忙的紧,到现在才回,见谅。
媳妇有个最大的毛病,从小挑食,就是不吃蔬菜,几乎所有的蔬菜都不吃,尤其是绿颜色的,这点曾让我深深担忧,后来经过产后恢复这些过程,她身体一直还算很皮实,实在没想到会发生这种情况,另外,她有家族遗传性近视,她父亲这一支几乎全部都是高度近视,几个姑姑的孩子也都是高度近视,媳妇近视大概也在1000度左右,这两个情况医生说有很大原因,今天激素刚打完 ,配以口服维生素,明天开始采用口服,目前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眼里的杂光和浑浊没有了,但几乎还是没有视力。准备过几天直接去同仁眼科看中医了,激素反应确实很大,听几个仁兄说了激素的危害,深以为然,再次感谢。孩子从打激素开始就开始吃奶粉了,没敢用国内的,谢谢四方兄了,一直很敬佩兄的志向和作为。
多谢了,也祝福所有人,都健康平安。
0
祝福 油推
0
用药期孩子先奶粉吧,用外国的。
0
去医院,让大夫看。
另外,为什么事儿上火了吧,心不清目不明。
0
激素对身体影响很大,不建议!透支人的先天之本,因不对证,且不一定有效果。而且奶水又不能给孩子吃。此病因产后,喂奶后,气血虚损,眼病疼痛,悉由浊气逆冲。且居清阳之位,神气冲和,光彩发露,未有一线浊阴。若使浊阴冲逆,遏逼清气,清气升发,而浊气遏之,二气壅迫,两相击撞,是以作疼。而浊气之上逆,全缘辛金之不敛。金收而水藏之,则浊阴归于九地之下,金不能敛,斯“冰不能藏,故浊阴逆填于清位。金水逆升,浊阴填塞,则甲木不得下行,而冲击于头目。头目之痛者,甲木之邪也。甲木化气于相火,随辛金右转而温水脏,甲木不降,相火上炎,而刑肺金,肺金被烁,故白珠红肿而热滞也。手足少阳之脉,同起于目锐眦,而手之三阳,阳之清者,足之三阳,阳之浊者,清则上升,浊则下降。手之三阳,自手走头,其气皆升,足之三阳,自头走足,其气皆降,手三阳病则下陷,足三阳病则上逆。凡下热之证,因手少阳三焦之陷,上热之证,固足少阳胆经之逆,故眼病之热赤,独责甲木而不责于三焦也。其疼痛而赤热者,甲木逆而相火旺,其疼痛而不赤热者,甲木逆而相火虚也。 赤痛之久,浊阴蒙蔽,清阳不能透露,则云翳生而光华碍。云翳者,浊气之所郁结也。阳气未陷,续自升发,则翳退而明复,阳气一陷,翳障坚老而精明丧矣。其疼痛者,浊气之冲突。其盲瞽者,清阳陷败而木火不升也。 木火之升,机在己土,金火之降,机在戊土。己土左旋,则和煦而化阳神,戊土右转,则凝肃而产阴精。阴精之魄,藏于肺金,精魄重浊,是以沉降,阳神之魂,藏于肝木,神魂轻清,是以浮升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自然之性也
0
frommars zwyywz 海莲:多谢了!这些天一直在打激素,问了同仁眼科,说治疗方法也是激素,现在有个疑问,激素需要不需要继续打下去?大夫的说法是继续打,具体打到什么时候他也确定不了 ,今天早上媳妇的激素反应开始明显,眼压大幅升高。我先把上面的方子试用一下,看看是否有效。再次致谢!
0
黄元御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祖运贞,廪贡生,侯选训导;叔祖运启,顺治戊戌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父钟,邑庠生;兄德润,增生;德淳,监生。黄元御出身于这样一个世代簪缨的书香门第,自幼深受家学影响。少年时代,其父为之延请侨寓昌邑的名儒于子遽先生为师,学举业制艺,遍览经史著作,希望他能够登科入仕,光耀门庭。黄元御也“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效其先祖黄福,做出轰轰烈烈的勋业。 雍正二年(1724),甫近弱冠之龄的黄元御考中邑庠生。雍正十二年(1734),黄元御三十岁,因用功过勤,突患眼疾,左目红涩,白睛如血,不得已延医就诊。而庸医误用大黄、黄连等寒泄之剂,致脾阳大亏,数年之内,屡犯中虚,左目完全失明。科举时代,五官不正,不准入仕,遭此劫难,黄元御的仕进之路被彻底断送。在哀痛之余,他发愤立志:“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走上了弃儒从医的道路。苦读历代中医典籍 黄元御凭着深厚的文化功底,苦读历代中医典籍,数年奋斗,浸浸有成,开始悬壶济世。在行医过程中他又不断总结经验,医术精进,医名大盛,时人将之与诸城名医臧枚吉并称“南臧北黄”。
0
三个药方自已对着看吧,古方一钱=3.125克,考虑到现在人抗药性及人工种植药的原因,建议用4克,即3钱=12克
0
百合五味汤
百合三钱 五味一钱,研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 丹皮三钱 芍药三钱
煎半杯,热服。治右目赤痛者。热甚加石膏、知母
桂枝丹皮首乌汤
桂枝三钱 丹皮三钱 首乌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干姜三钱
龙眼十个,肉煎大半杯,热服。治昏花不明,而无赤痛者。
百合五味姜附汤
百合三钱 五味一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治水土寒湿,而上热赤痛者。或不赤不热,而作疼痛,是无上热,去百合、芍药,加桂枝。
本资料摘自[四圣心源]---------清 王元御
0
目病者,清阳之上衰也。金水为阴,阴降则精盈,木火为阳,阳升则神化,精浊故下暗,神清故上光。而清阳之上发,必由于脉,脉主于心而上络于目,心目者,皆宗脉之所聚也。《内经》心者,宗脉之所聚也。又曰:目者,宗脉之所聚也。宗脉之阳,上达九天,阳气清明,则虚灵而神发,所谓心藏脉而脉舍神也。《灵枢经》语。神气发现,开双窍而为精明,《素问》:夫精明者,所以别白黑,视长短。目者,神气之所游行而出入也。 窍开而光露,是以无微而不烛。一有微阴不降,则云雾暧空,神气障蔽,阳陷而光损矣。清升浊降,全赖于土。水木随己土左升,则阴化而为清阳,火金髓戊土右降,则阳化而为浊阴。阴暗而阳明.夜晦而昼光,自然之理也。后世庸工,无知妄作,补阴泻阳.避明趋暗,其轻者遂为盲瞽之子,其重者竟成夭枉之民。愚谬之恶,决海难流也!慨白师旷,哲人,不能回既霍之目,子夏贤者,不能复已丧之明,况委之愚妄粗工之手,虽有如炬之光,如星之曜,安得不殒灭而亡失乎!
然千古之人,未有如师旷、予夏之明者,所谓盲于目而不盲于心也。古之明者,察于未象,视于无形。夫未象可察,则象为糟粕,无形可视,则形为赘疣。官骸者,必敝之物,神明者,不朽之灵,达人不用其官用其神,官虽止而神自行,神宇泰而天光发,不饮上池而见垣人,不燃灵犀而察渊鱼,叶蔽两目而无远弗照,云碍双睛而无幽不烛。如是则听不用耳,视不用日,可以耳视,可肚目听。此之谓千古之明者,何事乞照于庸工,希光于下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