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改革开放至今的机构改革,可以划分四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的精简机构;上世纪90年代的为市场经济奠定基础;2003年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基本定位;2008年和今年即将到来的“大部制”改革。但历次改革,始终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轴心。
0
此后的机构改革也均围绕这一宗旨展开。到2008年的第六次机构改革,为最大限度地避免职能交叉迈出了“大部制”步伐。新组建工信部等5个部委,国务院组成部门改革为27个,这也被媒体称为“第一轮大部制改革”。
0
(机构)改革最困难的就是理清政府权力清单,清楚界定政府的基本职能和权力,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
一方面是放权,也就是下放权力,下放到下一级部门;一方面是削权,也就是权力转移,向社会转移。
0
目前政府经济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职能转变刚刚起步,一些部门仍旧惯以传统手段管理经济社会,导致定位不准、越位、缺位。“这些问题都有待新一轮大部制改革解决。
0
针对热议的将铁道部并入交通部的“大交通”方案,有专家表示,目前铁道部身兼规划投资、行业监管和企业运营等多重角色,需要同步完成政企分离。
从中央到地方进行的大部门制改革实践表明,机构层面的“物理整合”相对容易,而职能转变到位的“化学整合”困难得多。
0
有媒体报道,新一轮“大部门制”改革将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民政等部门职能,整合完善铁路运输等重要领域的管理体制。
至于呼声很高的“大文化”改革,许耀桐认为也有合理性。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成立“文广新局”,合并了原先的文化、新闻出版、广电部门。
0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说,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原则看,此次国务院进行大规模政府部门撤并的可能性不大。
“此次改革应属微调,我估计将涉及3至4个部门,从而将国务院组成部门从27个减至23、24个左右,”许耀桐说,“大部制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指望一步到位”。
0
破冰于2008年的“大部门制”改革受到各方瞩目,当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从28个减至27个,“大工业”“大交通”等“大部制”设想初步实现。
去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显示了中央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决心。
0
二中全会公报释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原则性思路,但具体如何操作,诸如“大部门制改革走向何方”、“哪些机构会被调整”、“会否成立‘国家改革委员会’”等人们关注的一些悬念,都要等到3月初方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时才能揭晓。
0
中国已经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与之相比,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还有不小差距,包括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主体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政府结构不合理,职责关系不顺;政府管理方式需要改进,行政效率有待提高。
“从现在到2020年只有8年时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时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