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无中生有的“螺旋藻风波”是竞争对手打压汤臣的手段

12-04-01 11:46 2056次浏览
湾流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螺旋藻风波”背后媒体应反思责任底线

新华网“曝光”知名品牌螺旋藻铅超标之后,国家药监局翌日凌晨即在官网发布“以螺旋藻为原料保健食品重金属专项监督检查结果”,明确指出:媒体报道的绿A牌螺旋藻精片、汤臣倍健 牌螺旋藻片和金奥力牌三达紫光螺旋藻片等其他产品,铅含量在本次监督检查中结果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

可令人奇怪的是,与先前“曝光”稿件被疯狂转载不同,国家药监局的这份“正名”通告,媒体往往很少报道;不仅如此,引起此次风波的新华网,依然以“螺旋藻抽检:两次结果缘何大相径庭?”为题继续质疑,似乎丝毫意识不到这已经对当事企业形成了巨大的伤害,给食品安全惊弓之鸟的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如果说记者在没搞清楚国家标准之前就曝光超标是一种不负责任,那么此刻在国家药监局已经发文澄清之后仍旧如此炒作,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立场是否公正。

说白了,这次风波就是一个标准的问题。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16740)》明确规定:“铅含量标准一般产品≤0.5mg/kg,胶囊类产品≤1.5mg/kg,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固体饮料和胶囊产品≤2.0mg/kg。”螺旋藻作为以藻类为原料的产品,其铅含量标准当然应该适用≤2.0mg/kg的标准,事实上国家药监局也是这样来解释的:“以藻类为唯一原料辅以少量辅料组方的产品,其铅指标限量为2.0mg/kg;不以藻类为唯一原料组方的产品,其铅指标限量为0.5mg/kg”。

但是,新华网偏偏抓住不放的一点是:被它曝光的那些螺旋藻产品都是片剂,因此只能适用“一般产品≤0.5mg/kg”的铅含量标准,于是,超标80%、超标100%等吓人的数字都被“曝光”出来。诚然,这份标准是不够完善,因为它没有提到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片剂,只提到了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固体饮料和胶囊产品;可这毕竟是1997年颁布的标准,之所以没有明确提到藻类片剂,可能因为那时候此类产品主要就是以胶囊或固体饮料为主;但是,该标准为什么要专门提到“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产品呢?必然是因为这两类原料比较特殊,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是客观事实,当仍是安全的也是可以容忍的。

因此,仅仅因为螺旋藻产品是片剂而不是胶囊或固体饮料,就完全对其“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产品特性置之不顾,未免不是一种有意曲解。当然,作为标准,对其不够完善甚至产生歧义之处,仍然是可以质疑的;但是,媒体不应该以随意曝光产品超标的武断方式来质疑标准,这对企业是很不公平的;至少在曝光前,应该向权威部门就标准的真实含义进行咨询,或者要求其解释。尤其是,在国家药监局已经澄清之后,曝光媒体有责任对消费者进行安抚,并对当事企业表示歉意。毕竟,标准歧义的产生不是企业的错,作为媒体,即便是“无冕之王”,也没有权力随意评断某个产品是合格还是不合格。

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媒体的监督和曝光,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监督应该是一种立场公正的负责任监督,而不应该借用国家标准的歧义人为炮制出食品安全事件。在国家权威部门已经澄清之后,更不应该死不认错地继续将伤害进行到底,给消费者强化“这种东西就是不能吃”的印象。如果媒体已经“自信”到这样的地步,那与自身经常抨击的权力膨胀又有何异?这么个质疑法,不就是要让人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吗?所以,我认为这起螺旋藻风波,媒体有必要认真反思自身的责任底线。

——————————————————
评论:其实这个事件根本就是无中生有,目的不是针对以螺旋藻为主导产品的”绿A“,而是直指汤臣倍健,虽然螺旋藻只占汤臣倍健销售额的1%。我们看到,上市以来,汤臣倍健高速成长,利润年年100%,品牌号召力日益提升,对国外某些在国类销售的直销品牌,和眼红中国13亿巨大市场的其它巨头构成巨大危胁,这些巨头就联络部分无良记者故意向汤臣倍健泼脏水,无中生有一个“螺旋藻事件”。但是应该看到,这件事件正说明了汤臣倍健的巨大潜力,值得去泼脏水,正向思科诉华为,凡是国外巨头打压的,都是对它危胁最大的。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oway

12-05-06 15:43

0
网易发现者
中国人爱螺旋藻:花钱买忽悠
http://discovery.163.com/12/0330/08/7TR4LGIT00014N6R.html
最初螺旋藻仅被粮农组织提出可做为“粮食极度缺乏”时应急口粮或“贫困地区”改善穷人营养的食品
中国企业篡改官方发布的推荐意见,突出螺旋藻“保健功效”,而对宣传有利的实验也仅是厂商自己进行的
相对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热衷,FDA却没有认可螺旋藻的任何保健功能,甚至多次对螺旋藻企业处罚
小苹果

12-05-06 15:14

0
汤臣俺小仓位赚了40%多。可惜早走了。
这个公司未来看领导层能不能下决心了,走出一条和其他国内保健品公司不同的路,尽量向美国的标准看齐,那还可以提高估值
其实他现在销售渠道的利润很高,提高生产成本的空间是充足的
善割找龙

12-05-06 12:36

0
东西质量先不说,反正国产的,大家都明白的
从公司层面来看,这个公司一直没有自己的优势产品,或者优势销售体系,策略
和对手同质竞争,完全淹没在国内保健品的红海市场中,如此下去,前途堪忧
历史的伤口

12-05-06 12:21

0
保健品能不买国产的尽量不要买,GNC等牌子质量要好的多!
其实不光是保健品,所有入口的东西都尽量远离国产吧!
ayulover

12-05-06 11:35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就冲那句,别的地方不知道,用小学生学的话,就叫井底之蛙。社会底层还是蛮可悲的,建议退出股市,反正永远爬不出底层。
解放南路

12-04-01 21:47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日本4mg 欧盟3mg 中国2mg 美国1mg
至于你说的0。2是指普通食品标含铅准,不懂我告诉你,如果一定要混淆视听,那尽管混,没人会在意你说什么。
雨的印记

12-04-01 21:08

0
还用打压啊,本来就是垃圾。卖的那么差,想高毛利没有渠道,想卖的好只有底价给连锁,上专柜成本又太高。别的地方不知道深圳本人最了解。同类产品太多国外的奈氏力斯、和氏国产的美澳健还有海王自己代理的,再加上满大街和过街天桥上发单的安利。卑贱也只有做做零星私人散店了。
解放南路

12-04-01 20:38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我来解释下螺旋藻和茶为原料的保健品片剂和胶囊为什么反而比食品级的标准低的问题。那是因为片剂和胶囊是脱水提纯后的产物,一般是1%的提取率。你吃了一公斤的藻片,相当于吃了100公斤未加工的螺旋藻,以片剂最高限值2毫克/每公斤铅来算,它的原料藻铅含量约为0.02毫克/公斤,而我国规定的蔬菜的重金属标准是低于0.1mg/kg。
因为我们吃保健品不象吃蔬菜那么大量地吃。
老A魅力人生

12-04-01 20:37

0
估计是 国外保健品公司雇了4个黑心的记者搞的 汤臣倍健是我们民族品牌 就像当年国美股权之争 失败的肯定是以陈晓为首的贝恩 知道为什么贝恩输吗 GNC 康宝莱 安利 汤臣倍健一个个会将他们打败的  这件事中我最佩服写这篇文章的人 舒圣祥-一个配的上爱国的中国人
frank

12-04-01 12:53

0
无良妓者啊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