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键是预期, 一旦利差压缩了0.5%, 会不会继续压缩呢? 还有, 如果一个企业的增长有限, 业绩水分很大, 7-8倍pe比较合适.目前市场利息就是8-12%年化. 正规的信托1年的收益就是这些, 为啥给银行10pe. 这里又不是同美国一样超低的利率.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
0
当然,利差如压缩0.5%,不良贷款就不要增加太多就没问题.
0
事实证明,媒体在很多时候总会把水搅浑了坏事,而不会起什么正面作用
收费检查确实有,比以前确实严格很多,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业务和中间业务,目前国内银行80%利润靠息差,不让收中间业务了提高利息就能化解,查中小企业业务不让银行贷附加条件,那银行以后就不做中小了。
不是银行不愿意做中小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当真正接触了很多中小后,谁都会感受到,中小企业70%都是有很大风险的,做一个中小企业贷款花的时间比一个大中多,风险比大中高,但是十个中小的收益还抵不上一个中型企业的,那银行只能不做了,小企业就得去找高利贷,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这就好比你有房子,收益一样的情况下,你愿意租给合租还是单独租用一个道理。
银行也是有成本的,资本金成本非常高,为了做大必须有资本金规模支持,这就是为啥很多银行不断上市再融资,这样才能维持快速增长,资本金规模拖后腿了,受监管要求业务规模扩张会受到很大限制。
真正的市场化了,对个人客户和中小企业才是利空,外资行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你去外资行存一万块钱放一年看看,不要觉得vip是插队,vip之所以能插队,是因为人家贡献高,只要不是公益机构,嫌贫爱富都是正常的,中国的银行业在享受垄断保护的同时在创新业务上也受到太多限制。
如果炒股总用媒体的来说事,那是很不明智的,媒体只要把事挑起来,大家关注了他的任务就完成了,对社会和经济的负面影响跟他无关。
银行股的利空不是乱收费检查,是地方政府平台贷款,会看年报的去把上市银行的年报翻一翻,看看他们资产的结构,农行和工行为啥不涨呢,价格那么低。史玉柱说民生好,确实不错,现在挺好,走着看吧,民生的不良也不低呢,现在大的宏观风险还没体现出来呢,出来后呢?民生那么激进,真不好说啊。今年一季度财政收入下降,还是税务局为赶任务提前管一些重点企业征税完成任务,半年和全年的呢?房价上升的时候,美国不存在次贷危机,下跌后次贷的杀伤力不算小吧,现在财政收入也没降呢。
0
利差压缩0.5%,收入大致减少5000亿,利润减少3750亿,2011年11000亿净利,2012年估计有12000亿利润减3750亿还有8250亿,比2011年减少25%的净利,比如浦发利润就是204亿,每股1.09样子,10倍PE就是11元样子,还可以接受的.
0
严重不看好蓝筹,国有资产私有化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国有资产大跌价的过程,只有私有化完成以后,才会是一个资产价格大幅攀升的过程,当年一元价格卖掉了多少企业,现在那些企业价值多少了?历史总会一次次的证明,什么才是历史内在的逻辑。
0
最近,人民银行做了一个关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调查,这个消息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对银行业的利空很有限。举个例子,现在
中国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综合收益率一般是基准利率上浮45%,其中20%是利率,另外25%做中间业务收入,这样做,实际是一个游戏,目的是,1表面贷款利率低,有利于吸引客户,也好向地方政府夸功说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大;2、完成中间业务收入指标考核任务。这种做法,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最近几年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大幅提高,其实有很大的水分,实质是贷款利息收入偷渡来的。
但如果传闻属实,对银行业的利空非常有限,因为银行完全可以直接把利率提高就是。
而且,预计,这方面的规定,应该仅仅是针对小微企业的,这两年,国家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很扶植。
0
欢迎唱空银行股! 这样社保才拿到筹码
0
中国赚钱的企业,基本是垄断行业,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不能抓,就抓银行开刀,体制弊端从来不提
0
真正银行股建仓机会就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