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妖 孽

12-03-22 15:37 8053次浏览
孤胆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九阴白骨爪就要修炼完成了,一定会兴风作浪的。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7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niuleigod

12-09-05 13:13

0
何为高跟鞋?
孤胆

12-09-05 09:36

0
高跟鞋
孤胆

12-08-23 10:16

0
真的没人看到吗?两只宽大的脚。
孤胆

12-08-23 09:46

0
两脚落地,渐成人形,妖气渐失,你应该大胆上。
孤胆

12-08-22 20:38

0
第二只脚都踩下来了,你还怕什么?
孤胆

12-08-08 17:18

0
美资借道港股做空中国 先打汇丰后压渣打

7月份的港股走势看起来波澜不惊,恒指先是从19700点附近经过两轮下跌跌至18710点,然后再反弹至19800点。不过,在大盘波澜不惊的同时,个股却是因为突发事件的影响走势迥异,令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心中砰砰直跳。

  港股的先跌后涨首先得归功于美资对支撑香港股市两大权重股的肆意做空。7月16日,美国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发布报告,指认汇丰银行没有能够阻止关联贩毒团伙的账户洗钱、与关联“基地”组织的金融机构有业务往来,报告披露的非法交易约为2.5万笔,涉及金额约160亿美元。汇丰银行因未采取适当管控措施进行反洗钱向美国国会道歉,业内分析师估计汇丰可能面临最高10亿美元的罚金。受此消息影响,汇丰银行股价大跌,从7月初每股69.5港元最低跌至7月25日每股61.1港元。由于汇丰银行是香港的发钞行之一,也是香港投资者投资香港股市的风向标,因此汇丰银行股价的大跌拖累港股大跌。由于此次汇丰银行股价大跌主要是受到了来自美国参议院调查报告的影响,因此在此次汇丰银行股价暴跌中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美资做空港股的影子。

  在尝到了做空汇丰银行的甜头之后,这一回美资又瞄上了香港的另外一家发钞行渣打银行(微博),用的还是对付汇丰银行的老招数。美国纽约州金融服务部日前发布声明,指控英国渣打与多家伊朗国有的银行、公司以及其他未确定身份的实体相勾结,隐瞒金额至少2500亿美元的约6万笔交易。声明一出,渣打银行的当日股价暴跌15%,成交金额也是放出了今年以来的天量。如此巨大的跌幅和成交金额,如果说没有美资参与的背景你会信吗?换而言之,为什么受伤的都是具有香港发钞行资格的银行,这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伎俩指的是谁还不明显吗?

  香港资本市场是中国资本(3.88,0.00,0.00%,实时行情)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的交集,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在支持香港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众所周知。令投资者纳闷的是,按照美国发布的报告和声明来看,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的劣迹已经持续了10年时间,那么选择在如今这个时间节点发布显然是早有预谋。对于一个具备完善做空机制的资本市场来说,做空赚的钱一点也不比做多赚的少。联系到近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来看,擅长做空的美国金融资本眼看在美国国内赚取暴利无望之后,已经把“剪羊毛”的新方向瞄上全球,他们先是借助希腊债务危机做空欧元,接着利用英国巴克莱银行丑闻做空英镑,现在又是挥舞“反洗钱”大棒做空港股,估计最后一个目标就是做空中国资本市场,我们对此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戒。

  受到美资做空港股的消息影响,港股成交量逐渐萎缩。港交所最新公布的每月市场概况显示,港股7月份的日均成交额为434.54亿港元,按月下跌4%;而今年前7个月的日均成交额为547.52亿港元,按年下跌25%。

  不过,港股也不寂寞冷清,国内沪深股市也是一片惨淡,堪称难兄难弟。由此来看,在以美资为代表的外资肆意做空港股的背景下,港股要想回暖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孤胆

12-08-06 19:58

0
新三板——颠覆创投估值体系
  新三板将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产生重大意义。新三板就是创新板
    
  主板是北大、清华,新三板是中戏、电影学院
  
  新三板的大局已经确定,预计今年9月推出!而且要搞做市商制度,大多数人都在关注创业板,实际上,新三板的影响将超过创业板!
  新三板的定位是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也在其中。新三板将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产生重大意义。
  
  创业板、中小板并不是比新三板更高级的板块。他们的区别是做市商估值还是投资者自由博弈。
  对于创新型企业,估值很难,做市商是最好的办法。传统产业、非创新业务,不太需要做市商估值,公司价值相对容易评估,直接撮合交易。千万不要认为新三板是低层次的,千万不要认为转板是升板。主板是北大、清华,我们新三板不是北大附中清华附中,而是中戏、电影学院。上北大、清华你要考试,将来当经济学家、科学家、企业家,但中戏是培养表演艺术家,你不能说我学表演不如你学经济学。这个社会需要不同的行业和公司。
  
  证券市场怎样才会有更大的影响力?每年只有200家左右公司上市,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就会很有限。如果现在有1万家上市公司而不是2000家,你想想资本市场影响力有多大。很可惜,我们的证券市场搞了20年,才2000家上市公司。印度孟买都6000多家了,台湾也有2000多家,台湾大概每1万个人就有1家上市公司,按照这个比例,我们应该有14万家上市公司。当然,考虑到我们人均GDP只有台湾的1/7,我们应该有2万家上市公司,再打5折,那也是1万家啊。所以,两市唯一创投股——鲁信创投 600783 ,前途远大!
 
   我们本来应该让更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合理融资,现在是少量企业融了过多的资金。新三板的推出有助于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当下ST股的洗盘,就是为新三板开路,郭树清在谋一个更大的局——新三板!而两市只有鲁信创投是唯一以“创投”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因此,我们投资鲁信创投600783就等于抢先投资登录“新三板”!
  
  当“新三板”容量到达1万家的时候,可能每年上市1000家,每年淘汰1000家。那时候节奏相当快!主管部门肯定要握企业的质量,但是不会控制上市企业的数量、上市节奏。只要上市公司数量足够大了,股民即使投资错了也不会怪政府,因为政府给你提供了很多选择。
 
   实际上,很多人对“上市条件”这个词的理解是错的。这里的“上市”不应该是一个动词,而是动名词,上市门槛不是上市时的门槛,而是保持上市资格的条件,不符合这个条件你应该退。时下主板正在预演!
  实际上上市环节的条件应该是很低的,只要企业愿意上市,基本上就可以来,关键是你上市以后股价的表现,如果达不到最低要求就应该立即退市。
  
  做市商颠覆传统估值体系
  
  新三板与创业板的最大不同在于“做市商”制度。但是这是一个技术性特别强的制度,如果制度的细节设计不到位,那么只能是名义上叫做市商,却没有发挥其核心作用。
  
  做市商应该是什么角色?现在有分歧。为什么需要做市商?因为需要估值!而不是需要流动性。功能定位不一样,则制度设计不一样。如果只是为了流动性,只需要做市商同时买卖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合理、如实地向市场披露公司估值的结果。这个情况下,做市商只需要活跃市场就可以了,但是这并没有真正反映做市商的核心作用。
  
  实际上,如果只是为了流动性,那么只要拆细交易单位、向个人开放就够了。不仅不需要做市商,甚至竞价交易都可以不要。这样的话,做市商制度有可能推不出来,至少在当前上市公司极其匮乏、老百姓投资渠道非常匮乏的情况下,只要向个人投资者开放、拆细交易单位比如1000股一手,新三板一定可以活跃起来。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将做市商的定位主要放在流动性上,那做市商即便推出来,也很可能仅仅是多了一个庄,中国证券市场的庄多得很,还需要做市商吗?
  
  做市商的核心是持仓量的上下限,以及到了上下限的时候处理的问题。新加坡市场、香港市场没有搞做市商,失败了;台湾搞了做市商制度,但也有问题,台湾的问题在于具体制度设计。台湾做市商持仓量上限是上市公司股份的10%,下限是2000股。——2000股太低,做市商几乎没有压力,做市商即使把股价故意砸得很低也没有风险。这个时候别人把股票买走了,可是做市商只要留2000股就够了,他明明知道股票价值10块,他照样可以砸到3块。
  
  达到上下限之后,是不许买卖、豁免买卖还是当天必须继续买卖,这个是关键。我认为当然应该要继续买卖。当做市商持仓量达到上下限之后你还必须继续买卖,但是第二天做市商必须回到要求的持仓量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做市商价格报太高,其他人将股票都卖给做市商,做市商持仓超过上限,第二天必须强行平仓,这就是惩罚。如果到了上下限不许做市商买卖,那就不存在惩罚了,台湾就这么做的。这个不对。
  
  说白了,就是做市商要对估值负责。类似贱卖“如意”股权这样的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做市商把价格拉高,大家就卖给做市商;做市商敢砸低,大家都买走。可是做市商第二天必须平仓、回到持仓量范围,这样逼得他今天不敢瞎报价。
  
  美国纳斯达克(美股)干了几十年,是成功的。我们需要向纳斯达克学。做市商怎么估值是自己研究队伍的事,但是你必须通过报价表达你真实的估值结果。
 
   没有想象空间才转板
  
  很多人都认为转板制度很重要。实际上没必要,其次出不来,第三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第一没必要,其实刚才已经讲了,新三板是中戏、电影学院,没必要非转到北大、清华。
 
  第二,出不来。转板前提是你觉得上创业板、中小板时间太长,能不能通过也有风险,所以先来新三板,成熟就去转板。但是如果市场整体发行的节奏不加速,你通过新三板来转的节奏能加快吗?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每年就批200家左右公司新上市,你通过新三板转板能加速?如果你新三板转板不受限制,直接IPO却受到限制,这可能吗?所以,直接转板制度不可能。
 
   第三,转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如果转板机制真的存在,新三板每年上1000家,其中800家转到创业板,那最终结果可能是新三板本身的发行节奏受影响。
  
  陈红现在是制片人,从演员到制片人这叫转板。她当年在上戏读书,这就是上新三板,本来是演戏,但现在不怎么演戏了,转行当制片人了,而制片人的主要工作是选剧本、找资金、找导演、找演员,跟企业家、项目经理差不多,她就该去北大、清华这些“主板”读个MBA,应该转板。
 
   当一个企业的增长不是靠创新,而是传统的营销、成本控制等等的时候,当一个企业的业绩走向平稳的时候,他不需要做市商给他估值了,他可以转板。
  
  说得夸张点,一个企业处于青春期的时候毛病最多,他需要一个人生导师那就是做市商。当他过了生命中最勃发的时候、没有想象空间了,他就可以转板了。一个人20岁的时候,没钱,可是有青春和未来啊。到了40岁,有房有车有钱,可没有想象空间了。就这么简单的道理。鲁信创投有很多孩子正处于青春期,都需要上“新三板”发育成熟,因此,一旦新三板扩容,对鲁信创投相当于一次翻天覆地的机遇,——短期看,“新三板”扩容必将提升创投公司的估值水平,原先按照“成本法”估算的价值体系一夜之间因“新三板”扩容而被“权益法”取而代之;所以,“新三板”之于鲁信创投相当于一次“估值”革命!不仅打通了两市唯一创投概念——鲁信创投的退出“新通道”,而且因此将大幅提升公司估值水平!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鲁信创投正在浮出水面!
nbnbnb1

12-07-23 23:59

0
此股往下翻倍是大概率
投机之光

12-07-23 23:35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楼主眼力不错,好股!!!
十年一只股

12-07-20 23:21

0
庄托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