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一个保守型投资者的证券操作模式(实盘兼感悟)

12-03-18 11:03 20697次浏览
huananyiye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格老提出了一个保守投资者选股的定量方法,起初的我以为没什么特殊之处,在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之后,随着股市阅历增长,愈发认为格老的这几条简单原则涵盖人生哲学、投资心理、证券分析的基本原理。格老认为对于一个保守投资者(不奢望战胜大盘的投资者)来说,选股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在p89页格老给出了普通股四条投资规则,在p268页给出了七条定量标准:

1. 适当的规模,可以理解为行业龙头,上市比较久的大公司。

2. 足够强劲的财务状况,主要指标为流动比率要大于2,不过格老特别指出公用事业股,这个指标可以放宽点。

3. 利润具有稳定性,过去十年中不要有亏损。

4. 股息记录,至少要有连续20年支付股息记录(在中国,这一条比较麻烦)。

5. 利润有增长,利润十年间要增长至少33%以上(增长率不要求太高)。

6. 股价不超过过去三年平均利润的15倍,也就是市盈率不超过15.

7. 适度的股价资产比,可以理解为市盈率与净资产乘数不超过22.5.

关于这七条标准的思考:

一、这个定量标准与聂夫的低市盈率有许多共通之处,其中注重分红、低增长率、低市盈率这几个方面要求都差不多,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二、定性方面的要求:在p125页格老指出要选取那些不太受市场欢迎的低市盈率大蓝筹股,这可以理解为定性方面的要求,这条原则确立了选股大致范围。

三、仓位控制:格老比聂夫多提到了仓位控制原则,格老认为一个保守者的股票仓位最高比例不超过75%,最少要配备25%的高等级债券,可以根据股价涨跌进行动态调节。同时持股要保持适当的分散。

四、行业分析:格老说这七个标准适合于分析工业行业股票,对于铁路(运输业)、公用事业、房地产、金融行业,格老不提倡使用这些标准。

五、分散原则:在其它地方,格老指出,建立这样一个股票组合,至少要持股10支以上,才能有效避免“黑天鹅”事件。

六、模式期望值:投资业绩基本可以与大盘同步,有很大的概率可以超越大盘。

格老提出的这些标准既有定性方面的要求,也有定量方面的要求,还有仓位控制的标准,可以看成是一个完整投资模式,关于这个模式的有效性无需做太多的质疑的,收益基本上可以与大盘保持同步,甚至可以超越大盘。聂夫在这个框架上形成的投资体系,多年超越大盘,成为世界著名基金经理。
打开淘股吧APP
23
评论(39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huananyiye

14-03-03 11:38

0
实践账户买入工行转债3张,价98.35,仓位9.5%。这两天纠结于工行、中行和民生转债之间。
工行,价98.35,转股溢价约4.8%,存续期2.5年,到期收益率3%。
中行,价98.15,转股溢价约11%,存续期2.3年,到期收益率4%。
民生,价88.85,转股溢价约18.5%,存续期5年,到期收益率4.2%。
民生股性活跃,但在三个正股里估值最高。刚刚下调转股价被否。三个正股都处于低估值状态。比较而言,民生债性最强,工行股性最强。防御策略应该选民生,攻击策略选工行。
我认为工行正股目前价3.33,转股价3.51,一年内正股一个小幅波动就应该很容易超越转股价,最终选择攻击策略,买工行转债。
huananyiye

14-03-01 21:46

0
呵呵,自言自语,欢迎批评指正。
array

14-03-01 18:19

1
浮躁的淘股吧,难的一见的静心贴(虽然部分观点不赞同)
huananyiye

14-03-01 18:04

0
交易模式的期望值("稳赚"的策略)

 有个阿呆,每次买6支大蓝筹股票。阿呆只认一个死理:每只股票不到买入价的2.5倍绝不脱手。例如,买入价为10块,一定要到25块才卖出,那怕这个股票跌到0元。阿呆能赚钱么?
A和B,两人做抛硬币游戏,正面算A赢,得一块钱。反面算B赢,得1块钱。A和B都会觉得这个游戏没有意思,因为输赢概率一样。
  变化一下规则,正面算A赢,得两块钱,反面算B赢,得一块钱。这时,A肯定会愿意玩这个游戏,而B不愿意玩。因为,A有利可图,B注定是要输的。
  这里牵涉一个交易模式的期望值问题。交易模式由规则,标的,赔率,下注多少,等等组成。第一种情况,A和B均是输赢各半,期望值均为0。第二种情况,A期望值为0.5,而B的期望值为-0.5。算法很简单,即拿上输赢概率50%和赔率简单相乘即得。对A来说,硬币正反面概率为50%,在第二种情况下,赢2输1,因此,期望值为2*50%-1*50%=0.5。对B来说1*50%-2*50%=-0.5,对于交易者来说,想要盈利,必须要使得自己的交易模式期望值为正数。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如上例,虽然A赢面多,如果不注意押注的比例,也可能输钱。假设A有100块钱本金,第一次就押注100元,这一把硬币恰好是反面,A一次就输光了本金。那么,A一次押注多少才合适呢?一次1元,还是10元还是50元?显然押注50元风险很大,因为两次就可能输光。一次1元比较保险,A的胜算很大,2元也是一样。每次押注多少才可保证A赢得最多的钱呢?有个凯利公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凯利公式:f=(bp-q)/b。其中f 为下注大小。b为赔率,p为胜率,q则为输率。对于A而言,b为2,p为50%,q为50%,套入公式得f=(2*0.5-0.5)/2=0.25。也就是说每次押注25元可以保证赢钱达到最大化。
看看阿呆这个交易模式期望值是多少。每一股票在买入后,从逻辑上讲,涨跌概率50%,赔率是1:1.5。期望值为1.5*50%-1*50%=0.5,很好,期望值为正数。但是,别高兴太早,如果阿呆把资金全部押注在一个股票上,只买一股,运气不好的话,也可能赔光。显然,就如上面的A一样,要注意押注的大小,也就是要做到分散持股,才能保证不输。那么,阿呆买一只股用多少本金才比较合适?用凯利公式来算,阿呆的赔率为1.5,胜率为50%,则f=(1.5*0.5-0.5)/1.5=0.16%,也就是说每只股票买入的上限不能超过本金的16%,也就是1600块钱。这样,阿呆10000元本金,需要分散买入6个股票才比较合适。这样从逻辑上讲,可以保证阿呆稳赚不亏。
就从逻辑上讲,不考虑选股选时,投资模式要做到"稳赚"(大概率),需要把握两个关键变量和一个执行纪律。一个是合适的赔率,一个是合适的押注,再加上铁的纪律。合适赔率就是要做到“大赚小亏”,合适押注就是要做到“分散持股”,阿呆认死理恰好做到了铁的纪律。显然,阿呆有大智慧
huananyiye

14-02-27 23:03

0
普通投资者预期盈利目标和ROE及PE的关系

对普通的证券投资者而言,确定证券投资盈利目标很重要,它将影响投资者的操作理念和风格。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盈利目标定位多少才是合适的?
格雷厄姆曾经说过,一个普通的投资者获取等同于市场的收益是合理的,想要获得超越市场的收益很难。据西格尔教授的统计,美国的证券市场普通的股票投资年收益可望保持在7-12%之间。格雷厄姆还说过,股票投资收益要达到高等级债券收益的两倍以上,才有足够安全边际。如果以10年期国债票息率为标准,比如,现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25%,那么股票投资收益定在8.5%是合适的。多出来的4.25%,是风险溢价,可以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但这个还是不够,能打个八折最好,也就是说,8.5%/0.8=10.5%是比较保险的。
根据格雷厄姆的建议,普通投资者盈利目标可以以10年国债收益率为基准,根据国债票息率浮动而浮动。以8-12%的盈利目标作为普通投资者的目标,是一个比较现实和靠谱的选择。这意味着什么?以复利算,每年8%的复利,意味着每9年资产可以翻一倍。好慢!12%的盈利目标呢?6年资产可以翻一倍。还是好慢!著名基金经理聂夫35年复利才16%多一点,多数著名基金经理也就这个复利水平,当然巴菲特是特殊人才,但又难以模仿。如果普通投资者觉得这个目标还不行,抱歉,很可能这个普通投资者会试图超越市场,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其结局很可能就如盲人骑瞎马,风险巨大。
以12%的盈利目标为例,不考虑盈利的增长,以公司盈利不变为前提的。这对股票ROE意味着什么?如果定12%的盈利目标,则说明,本金的利润率至少要为12%,那么投资的股票的ROE至少要在12%以上。因为,买股票就相当于买一个公司的股东权益,也就是净资产。要使得一个投资组合整体盈利率达12%,其购买的股票组合所代表的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基本上也要达到12%以上,从逻辑上才有可能实现这个盈利目标。一个公司A的ROE为12%,其股票价格少于或等于净资产价格才合适,也就是1倍PB以下。若一个B公司的ROE为15%,则可以给予一定的溢价,溢价为15%/12%=1.25。也就是说股价可以少于或等于净资产1.25倍是合适的,即1.25的PB以下。如果国债利率下行,盈利目标由12%降到8%,则对于A公司的估值可以适当提高,12%/8%=1.5,这个时候对A公司的股价可以给予1.5倍的溢价,即1.5倍PB。以此类推,对B公司,可以给予1.88倍PB的溢价。这也说明,为何投资者偏爱高ROE的公司,常常给予这样的股票高溢价的原因。
预期盈利目标对股票PE意味着什么呢?同上,以12%的盈利目标,本金的利润率至少要为12%,也就是每投资100元需要盈利12元,即本金要是利润的100/12=8.4倍。同理,一个股票的每股利润EPS为12元,投资者购买该股票的价格最好不要超过8.4倍即100元,即股票的PE不要超过8.4倍。否则,从逻辑上讲,很难达到12%的盈利目标。若国债利率下行,普通投资者盈利目标下降到8%,则本金和利润的倍数扩大到12.5倍,这个时候市盈率可以高一些,即PE可达12.5倍。这说明,股价和国债利率是联动的,利率下行,股票整体估价升高,利率上行,股票整体估价降低。
注意到PB/ROE=PE,确定盈利目标后,PE就固定了,显然PB和ROE成反比关系,三者联动的关系还是取决于公司盈利,这是关键变量。从这个方面来说,ROE和PE相对预期盈利目标本质上是一回事。
总之,ROE和PE都和预期盈利目标相关,而预期盈利目标随利率浮动而浮动。预期越高,PE越低,ROE要越高才是符合逻辑的选择。
huananyiye

14-02-24 18:32

0
中行转债--良好的防守品种

   113001 ,今天收盘98.06元。正股价2.53,转股价2.82,溢价率约9.3%,2011-06-02年发行,到期时间为2016-06-02,剩余年限为2.3年。最近几年票面利率分别为1.4%,1.7%,6%。
  债性分析:
一、税后到期收益率(单利)。 (1.4+1.7+6+(100-98.06))*0.8/98.06,约为3.84%。
二、利息保障倍数。最近七年内最低的2006年净利为419亿,可转债规模为400亿,每年平均要付14.8亿利息,则保障倍数约为30倍,很大。
三、中国银行净资产约8239亿,是债券规模的20倍。
从纯债角度来看,中行转债几乎没有违约风险,现价买入113001,持有到期,相当于三年定期利息收益。
  股性分析:
一、PB为股价2.5元/每股净资产2.93元,约0.9倍。
二、PE为股价2.5元/每股收益0.65元,约5.2倍。
三、股息率为每股分红0.17元/股价2.5元,约为6.8%。
四、对中国银行估值4.7元,则折价率约为55%。
五、风险考虑:(一)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二)地方债务爆发问题。
  作为龙头老大,在目前股价范围内,即使问题重重,也不至于到达倒闭地步,所以股价低估,具有较多的安全边际。一旦不确定因素消除,价值回归是迟早的事情,股价超过转股价2.82元是大概率事件。
  结论:退一步讲,现价买入中行转债,最低每年可享受低风险收益3.84%;进一步讲,在2016年以前,只要中国银行股价回升超过2.82元,即可享受最高约30%的股价波动收益,结算成年收益约为0-13%,也就是说,现在投资中行转债年收益可望为3.75 -16.75%。从目前看来,中行转债显然是个比较好的防守品种。
大风

14-02-23 13:01

0
h
huananyiye

14-02-23 12:46

0
“守株待兔”式投资(续)

关于上篇“守株待兔”式投资模式要点在于:苛刻选股条件,可做到大熊市买,不轻易卖。买了之后的资金要专注债券投资,谋求低收益增长。这种模式还要明确怎么买?怎么卖,一次买卖多少?这些是仓位配置的问题。
仓位总原则:依据格雷厄姆的动态平衡仓位配置,如果设定常规股债比例为5:5,极端条件下股票仓位可最高达75%,最低达25%,那么正常条件下,也就是说,大部分时间里股票占总资金的一半左右。
首先是怎样卖?如何判断大牛市?目前思路还不是很清晰。底线是:所持股至少要50%以上的利润方可以卖出。名博“佐罗投资札记”给出一条卖出标准,比较具有可操作性。即三步卖出,分别是足利卖,高估卖,基本面坏卖。投入的资金可以分为三批:先头侦查部队(小仓位),主力部队(重仓),断后部队(轻仓)。足利卖就是达到最低心理价位卖,可以把卖价设低一点,比如盈利30%,卖出少部分仓位(比如总资金的10-15%),侦查部队撤出再说,这样可以落袋为安,锁定部分利润,心理踏实。高估卖,是股价远超自己设定估值标准,比如150-200%等等,可以卖出大部分(比如总资金的35-45%),这是主力部队撤出。最后一部分是断后部队(比如总资金的20-25%),长期持有,充分享受优质公司成长。这部分仓位应当是超越牛熊的。有利之处在于优质公司可能涨得超乎你的想象,如果全部卖掉,势必要忍受无穷尽的踏空心理煎熬,弊端在于,在熊市中可能要丢失大部分既得利润,忍受坐多轮过山车的煎熬。为何这样做?在于我们小散没法准确把握优质公司的成长,这是两害相比取其轻的选择,因为这部分仓位最坏是本金损失殆尽,但有可能获得多倍于本金的利润。
其次是如何买入。情况会复杂一些,需要考虑股票总仓位量和每只股票最大仓位。也就是说分散持股,分批买入。
(一)股票达到50%仓位情况下,遇到一个新的符合条件的股票,怎么买入?如果设定最大持股数量不超过5支,则一个股票在理论上最大仓位不应该超过总资金的15%,这样,可先买入5%仓位的股票,分三档买入,每档间隔为10%左右,这个要根据自己喜好而定,越跌越买,直到最大仓位15%。剩余资金投资债券或货币基金。
(二)股票达到最大仓位75%,又遇到一个符合条件的股票怎么办?这个时候要对所持股票作优化选择,假设新入选的股票比所持某个股票性价比更高,则应卖出性价比较低的股票,换入这个性价比较高的股票,否则,持股不动。
(三)股票仓位为0%,也就是新开的账户其资金如何调配?这要考虑三种情况。一是股价普遍低估的时期(熊市),一个是股价合理,不低估也不高估(猴市),再就是股价普遍高估(牛市)。
熊市新开账户,幸运!有比较多符合条件的股票,可谓遍地是黄金。新开资金第一批应该足量买入仓位50%,留25%仓位机动,应对进一步下跌的可能,买入步骤遵照(一)。剩余资金投资债券或货币基金。
猴市新开账户,可能有少量符合条件的股票,或者是没有符合条件的股票。第一批资金买入符合条件的股票或相对低估的股票,最少要达到25%仓位,留10-15%以下仓位作为机动(投机仓位),应对进一步下跌的可能,买入步骤依据(一),不过每档买入价格间隔要大,比如20%左右。为何?因为根据仓位总原则,股票最低仓位要保持25%,这部分仓位是穿透牛熊的,所以不应择时,而是随时买入。股票总仓位控制在35-40%以下,剩余资金投资债券或货币基金,直到下一个符合条件的股票出现。
牛市新开账户,没有符合条件的股票。买还是不买?不买的话股市还可能继续大幅上扬,买的话,很有可能大幅下跌。前面已经提到,股最低配置应为25%,怎么办?依据保本基金的配置方案,股债配置为2:8左右。权衡利弊后,还是应该买入相对低估的股票,第一批足量买入仓位20%,留5%作为机动。股票总仓位应该控制在25%以下,剩余资金投资债券或货币基金,耐心等待下一个符合条件的股票出现。
一个操作模式应该包含:选股标准,仓位控制,分散原则和心理控制等等。“守株待兔”模式应该包含了选股标准,仓位控制和分散原则这些大的策略,关于心理控制和投资纪律可参考金融行为学相关的论述,博文“几个心理误区(投资)”对此有一点点介绍。
职业错手

14-02-22 19:06

0
学些,资金超过5000万就必须转型保守投资,哥目前快了。
huananyiye

14-02-22 16:33

0
"守株待兔"式投资

早两年就立志成为格雷厄姆的信徒,最近,又把这两本经典《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温了一遍。倒不是对格雷厄姆权威的迷信,而是作者严密的逻辑推理,清晰的思路打动了我。结合自己个性风格而接受保守的投资风格,格雷厄姆定义为“防御型投资者”,我称为“守株待兔式”投资者。
首先,选股标准近似苛刻。参见博文《2013年我的投资框架》,以公司性质不同,要求所选股票基本要达到如下标准:比如ROE要求12-15%以上,股息率4-7%以上,PB为1-1.5以下,市盈率10-12以下,负债率要低于50%,10年分红总金额大于上市后融资总金额等。用这些条件去套,发现两市同时满足者这几条要求的很少,诸如当下的少数金融业(负债率高),煤炭行业,公用事业(ROE低)和交通运输业(ROE低),商业百货行业(PB高)里少数股票满足这个要求。在这里选些股票建立一个组合,基本上可以满足格雷厄姆的防御性投资组合要求。
其次,耐心等待,不见兔子不散鹰。这种方法的一个弊端在于:除非是在大熊市中,比如当下,才会有符合这些条件的股票,否则,在很长时间里会找不到符合要求的股票,也就是说,很容易处于一种踏空的状态。两年前在搜狐围炉圈子上发表过类似见解,当时就有一个前辈断言,我这个方法太苛刻,根本是找不到符合要求的股票。现在看来,经历两年慢慢熊途,发现有少数股票已经达到了上面的所有选股标准。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可以等到符合要求的股票的,只不过需要极大的耐心,所以要有“守株待兔”的信念和坚决。
再次,不要轻易卖出。由于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股票,估计是几年一遇的机会。这就要求一旦买入,就不要轻易卖出,否则,就很难再有机会买进。因为,这种操作周期几乎是在大牛、大熊里才会发生。以3-7年的眼光来等待一只股票,就不要涨个20-30%而轻易放手,至少也得翻番才比较划算。否则,不如去买债券,因为等个3-7年,以4-5%的复合利息算,也有25-40%左右的利润了,股票总还要点风险补偿吧。这种操作,眼光要放长远,格局要大,预期利润空间要高。只有大机遇才动手,巴菲特名言“只有大象出现的时候,才扣动扳机”,也在告诫我们不要轻易出手,要等大机会出现的时候才出手。
最后,股市逐步走高后,撤出的资金如何处理?这个时候安全第一,静等下一个股市熊市到来,耐心等待符合要求的股票再次出现。等待期可能很长,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守株待兔”式投资者可以把闲置资金用于投资中短期债券和货币基金,享受低收益增长。即使投资债券亏损,幅度也不会很大,因为高等级的中短期债券的波动远比股市少。所以,掌握债券投资技能也是很重要的,格雷厄姆两本经典都一再强调要投资债券,那是格老高瞻远瞩,仔细权衡利弊后对投资者的金玉良言。
如果这样,是不是做到了熊市低买,牛市高买?一个周期下来,应该可以赚到满意的利润吧。一切看似很完美,但是很难做到。关键是要有超强的耐心(等待),坚定的信心(希望和恐惧),严格的执行力(纪律)。道理似乎很简单,但是要切实做到会很难。巴菲特在《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序的一段话提到“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这个来自于格雷厄姆的“守株待兔”式模式就是巴菲特所说稳妥的体系,关键是要控制情绪,耐心的、枯燥的等待那些“兔子”逐个撞到跟前的树桩上来。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