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当然是理想之选。但90%的人没有这么中正,不是1,就是2。
0
出去旅游,去住农家乐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来,吃住自由随性,便宜倒还是其次的了。
二来,可以了解一下我们这些城里人并不熟悉的农村,也算是社会调查吧。
0
这次清明假期,去了浙江临安的一户农家里住了几日。和农家老伯闲坐聊天,了解了一些农村的情况。
他们村里60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领200左右的退休金。还有每年交30元,可报销50%的医疗费,感觉也比较满意。
他家的农家乐生意算村里面顶尖的了,旺季每天基本住满,淡季也能做到每个周末有人住。他指了指坡上另一户装修不错的农家说,那家从过完年到现在还没开过张。
家里毗邻起了两栋楼,总共有68张床位。最新的那栋11年国庆造好,花费90万。据他说,他家那栋老楼每年可产出纯收入十余万左右。
临安市对于农家乐还是相当扶持的。据他说,他们开农家乐是不收税的,不过开办前要有些培训。因此,那里的农家乐极兴旺,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搞。感觉这家对日子还是挺满意的。当然,也有不满意,对干部的腐败不满意。
开办农家乐,农民固然增收了,不过我感觉,有些缺乏规划,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也不小,为了建房修路到处都有大片裸露的黄土。多数人去开农家乐,传统农业自然也不搞了,很多原本的农田里都种上了竹子。但竹子这东西吸水太强,其实对绿化并不很好。据从前来过的人讲,这里的山没有以前绿了。不过,水倒还清澈。蔬菜在那儿居然很贵,还是因为种的人少了,求的人多了。供需规律在起作用,没什么好讲的。农村的电费也不便宜,1块多一度电。人工同样不便宜,请个烧菜的厨师,人工费要1,2百一天了。说05,06年刚开办那儿会儿,才30,40块的。因为人工贵,农家乐的规模也不大,因此很多事情都是家里老老少少齐上阵。清明假期那阵,老俩口都是每天3,4点起来,到了晚上8,9点才能坐下歇会。感觉还是挺辛苦的。
0
无论数据如何,但有一点是真的,即针对农村人口的补贴是广泛存在的。
0
我也是云南人,LZ的数据是挑最好的人家吧?
退休金5万?
60岁以上每月200?
你说的是世外桃源吧?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更多农村信息...
广东
我在广东欠发达地区,,我来说两个地方,出生地和工作地.
出生地,靠近县城,没有山,只有田,大部分青年都外出广州深圳东莞打工,一般除老屋都新建有钢筋水泥新房子,.留在家里的一般都是从事建筑业和做小生意为主..,除了外出过年回家开私车,家里私家车子基本上没有的,在农村能发财的很少.现在种田什么都用机械,农民很闲,除了农忙天天打麻将,买私彩.
工作地,一个山区,距离县城50公里海拔600米,适合种绿茶,以前价格不好,而现在茶叶价格不错,如果每年春茶可以采摘500斤以上的话,整年的茶叶纯利可得15000元左右.所以大家都不种田,都种茶,农民也是很闲,除了农忙天天打麻将,买私彩.
广东地方都是人多地少,人多山少,所以不用很多人在农村就可以靠机械种田种茶.所以大家都很闲,很闲文化娱乐锻炼根本没有,就是打牌买私彩的多.
现在推广新农保,农民超过60岁,只要用10元钱开个户,每个月政府就给50元.当然还可以出钱买,最低档70周岁以上一次性出600(60周岁1500元),每个月可以有10元钱,加上政府的补贴50元,每个月至少有60元.新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只要30元就可以购买,因为政府补贴200多.
广东的好处其实就路好,无论多偏远的路,只要是行政村,公路一定是通的,所以只要勤快的人是不愁吃穿,农村通常都是懒的人才穷,至于计划生育,农村基本上都是2个以上的小孩,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确不行,很多早早辍学,出去打工....
农村寿命现在80岁老人比比皆是....
江西
我也是来自农村的,江西中部一个小地方,交通便利,自然环境好,算是比较适合居住的农村,童年这里有很多美好回忆,我每年都回去一两次。
这10来年农村变化最大的是住房的改善,之乎家家户户盖起了三层小楼,去年回家发现,连村里最穷的一户人家也盖起了新房。这对农民来说,可能要花费他们多年的积蓄。建起来的房子利用率很低,当中很多农户房子建起来后,装修一新,没有好的去处,还得去深圳打工,所以常年大门紧闭。
我们那里是山青水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我爷爷奶奶辈都是90多岁的高龄,普遍老人高寿,但就是这2-3年,发现有些叔伯辈的走的比较早,都只有60多岁。本地水土环境并未受到破坏,分析原因,喝自酿水酒太多,抽烟猛,胃癌肺癌的比例大,农村很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戒酒戒烟。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不合格食品带来的,农村充斥着大量的伪劣产品,农民缺乏保护意识。
在我们那里留守儿童问题并不突出,很多外出的家庭普遍都带上小孩,即使有小孩留在家里,夫妻俩起码有一个在家。但明显感觉农村的人气在下降,往城里迁的家庭增长很快,平日里回去,村里村外很少见到人走动。
分析下农村人口外迁的情况,我家附近有十来户人家,女孩子外嫁的情况不分析,主要像我这种成了家的男孩子(30-40岁),有一半已经脱离农村。
一位在城里做了老师买了房,小孩都是自己带;一位在东莞开了厂,有车有房,父母全部过去帮带小孩;一位在深圳做外贸生意,有车有房,父母也全部过去帮带小孩;一位在外地也有自己的公司,有车有房,父母阶段性过去帮带小孩。
还留在农村的5-6个像我这种年纪的,一般都学有一门手艺,木工、泥水匠,电焊工,手艺工在南方工资一般150-200元一天,但不保障天天有活干。现在农村集中搞建房,很多人在家里倒是很有生意,一年到头没什么闲着。
真正一门心思种地的少,很多优质粮田集中到少数几户人家。用工成本大,插秧100块钱一亩(手工插秧),收割150-200元一亩(收割机),地租100元每亩。就算收成好,农民也没多少赚头,从农民手里收购的粮食100斤110元。可怜农民了,去年回去,吃着家里的米饭,比我在南方买的4元一斤的米煮的饭还香。
说说农村家电普及的情况,液晶电视在农村刚刚开始流行,普及率40-50%,一般是中端国产液晶,冰箱的普及率估计有30%左右。洗衣机在我们那边还没见到,普及率为0%。空调一般一户在主卧室装一台,普及率20%左右。
其他片段
1. 老家在湖北西部,这几年每年都回去,感觉:1,城镇化是不可逆转的了;2,粮食产量到了900公斤/亩,粮食问题是个伪问题。
2. 农村这两年的变化是巨大了,比如说公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有了。像乡村里,镇府出钱请挖掘机,当地人出地,村村通了。
3. 我的老家在陕西省渭南市农村,曾经最好的时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老家的苹果很赚钱,家家户户盖新房,日子普遍很好。后来,苹果过剩了,税收又重,农民挖了苹果树种棉花了。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收入比农村多。农村除了道路实现了村村通以外,总体情况还不如过去好。
4. 前年,我一个河北农村的亲戚,家里几亩地被征收,给了三十万。全家都很开心,买车,盖房,现在估计所剩无几了。万一经济危机,一大群这样的农民兄弟找不到工作,地又没了……
5. 农村的情况这几年确实好许多了。过年刚回了一次家乡,发现村里的汽车多起来了。亲戚都说让回家乡发展算了,别呆深圳了。每次回家乡,哥就感觉自己就是一城里来的穷人了。
6. 过年回LG老家江西,看到的情况是:农村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只有点钱的都在城镇上买了房,弟妺在村卫生所,过年发的节日费1万元,城镇的消费水平不比大城市便宜,衣服比深圳贵,打折少,有了钱,大家都愿意穿品牌。菜价比深圳略便宜(可能是过年期间)。农村里的供电系统还跟不上,电压不足。LG家是装了自来水,可还是用井水比较多。亲戚间在农村有点头脑的都利用资源和赚到钱,但小孩子的教育明显没跟上。以后想到再补充
7. 我家山东聊城,主要产小麦玉米。只说我们村的情况,地没有荒废,但是年轻人确实都出去打工,只在过年时候回家。村里剩下的主要是40以上的人。打工的收入没有太多吧。我们村很小,收入差距很大,但是收入多的也是正当途径,在外混的好,工作的好。老人年龄还是很高的啊。没有什么大病。
8. 我们一个小山村,200口人不到,现在村里的田地也基本都荒掉了。不过,对于原帖的结论我不赞同。农民不耕种土地,是因为土地产出太少。而修路造房,产出却多了去了。某些农村的耕种不具有比较优势,为啥不放弃耕种,去做更有产出的事情呢? 我们村种的八角、竹笋,七八年前每家有几千上万块钱的产出,现在也没人要了,雇工采摘或自己采摘,算算人工伙食,能剩下的少的很,还不如去打工算了。
0
顶个有心云南人
0
“农民上医院看病、住院呈爆发增长”
这个现象可能有普遍性 之前 俺也发现基层医院爆满
医疗行业 出牛股 概率极大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谢谢提供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