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转帖)乡村调查报告之 --- 云南农村探亲见闻

12-03-08 09:48 2730次浏览
shawnee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论坛里有人已贴了湖南农村的见闻,我来贴一份云南农村的见闻

----------------------------------------------------------------------------------
清风乱翻

我每年都去云南的农村探亲,把在农村见到的一些情况写下来,供有兴趣而又没有农村经验的朋友参考。
我比较熟悉的一个自然村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河谷地区,从昆明经高等级公路,之后是20公里二级公路和10公里柏油铺的县道可直达村中,客运车比较多,交通便利。目前离最近的火车站还有50公里,不过离最新修建的铁路只有13公里了。
小村约有50户人家、人口接近200人。多数农业家庭粮食、蔬菜、肉食可以自给自足,每户核桃果每年收入千元至万元不等。一半以上家庭有壮年劳力,每年农闲时节外出务工两月左右(初级劳务和果树嫁接各半)可积蓄五、六千补贴家用。
约有10户人家属于半农业性质,他们算是当地的“小康”,一般除了蔬菜自己种以外,每年能有2~10万的工资类收入,这些收入主要来自当地小学教师、医生、村干部和经营日杂等小生意的以及部分退休后回农村居住的原公职人员。长期外出打工的不足10人,主要是中学毕业不愿回家务农的青年。陆续有在城市打工不适应又回家的。
六、七十年代生人有约两成青年通过求学,辗转进入了城市安家,但80之后通过读书跃出农门的人非常少,少数谋到公职的也基本是乡村干部、教员之类。
极贫困的有3户,几乎都是祖上没有家底又懒惰造成的,都有老屋可以住,粮食蔬菜可以果腹,衣服基本靠接济。
立足当地农业致富的首富,目前除了约4亩的院子比较显眼,上面的建筑物以及固定资产倒真不算多,按当地市值也就几十万。男女主人主要是有胆识、勤劳,务农以外,从80年代至今先后做过粮食加工、木材收购、屠宰、果品收购及粗加工等,逐渐积累下的家业。
以上属于多年来该村比较稳定的结构。近三年约10人参与了季节性的特色农产品收购,每年能赚两三万。另有一户,以前属于贫困户,两年前抓住一拨机会,利用互联网搭桥,完成了几次特色苗木的大宗交易,赚了几十万不详,算是暴发户,后续发展有待观察。
当地经济中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山林确权以后,8成的村民近4、5年都到离家几公里的山上种植了核桃树,每户几十株到几百株不等,目前还没有进入大量收获期。核桃一般两年或三年嫁接苗才可以种到山上,正常管理经过4、5年才开始挂果,8到10年才逐步进入盛果期,之后能盛产上百年。按当前市价,一株盛果期的核桃年销售收入两千到近万元不等。据小样本调查,每株核桃苗每年的维护成本需三百元(自家劳力多的可以冲抵一些),对于这个低收入的农村,能坚持到收获的家庭还是要克服不小困难的。
周边地区也在大量种植核桃,据我在农贸市场的观察,2011年核桃产量已经有明显放大,但价格还算稳中有升。核桃本是个好作物,未来巨量核桃进入盛产,必定对传统的消费形式和价格形成冲击。面对新的产销形势,不知道当地政府有没有进行部署。遗憾的是据我所知,目前没有听说。
当地几乎所有家庭都居住在独立院子中,主屋为土墙木架瓦顶的两层房,多数另有独立的厨房、厕所、畜圈。当地农业户口的可以免费申请到宅基地,在上面建一栋当地常见的两层共六小间的土木瓦房10万元可以搞定(欠下的劳力以后慢慢还)。80年代初就通了电、村民集资将山泉水引到了各家各户。
尽数村民都享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费、住院费用65%可以报销,两年前听在县医院工作的同学说,农民上医院看病、住院呈爆发增长。农村人口除了缴自己用的电费,已经不再缴纳任何税费,还有一些专项的补贴费用发放,08年到现在,家家户户安装的太阳能有千元补贴,将外墙统一刷白有几百元补贴,新建厕所有几百元补贴。还有一些具体的如“种粮补贴”、“母猪补贴”之类的。去年开始全面推进养老保险,60岁开始每月可领取200多元,80岁开始另有高龄补贴300多元。
当地的娱乐活动不多,八十年代之前少数人家听收音机,约一月可以看到场露天电影,其他人串门聊天或关灯上床。九十年代多数家庭看电视、影碟。近10年来更多元了,但打麻将占据了主流。不但休闲打,专业打麻将的村民也有好几个。其中一个靠四处打麻将赢钱盖了一栋房子。有退休教师组织大家晚饭后“打歌”(当地的民族舞),还是偶尔有一二十人参与。
当地比较隆重的活动是婚丧事,不仅亲戚要参加,全村所有家庭、半数人口都要参与,在主家杀猪做菜摆宴席,正客一天、相帮两天,共三天。此外,多数家庭每年腊月都要“杀年猪”,当天也请乡亲一起聚餐。婚丧事客人要送礼金,吃年猪饭则不必送。多数人家在吃上舍得花销,譬如杀年猪当天可以请乡亲吃完一头猪,还有些人家额外买来烤鸭、鱼、羊等待客。
典型家庭一:常住5人,爷爷78岁,其小儿子36、儿媳不祥、孙子7岁和2岁各一。他家主要精力在当地务农,种有5亩田,夏季水稻和玉米,冬季麦子和蚕豆,还有几颗盛产的核桃树每年可以收入三四千元,四年前上山种了近百棵核桃树还没有收成,经常喂两三头猪、两三头奶牛和一些鸡,产的粮食和畜禽除了自己吃之外,可以卖大概1/3,刨去成本赚不了几千元钱。小儿子每年外出务工两个月可带回五千元钱(做过嫁接核桃、也到省城做过初级电工)。爷爷的大女儿嫁到外村了,是个小学教师。爷爷每月从政府领取200多元养老保险,全家成年人享受65%报销的医保。居住独立院子的土木结构瓦房。
典型家庭二:常住人口5人,爷爷、奶奶、儿子、儿媳、孙女。爷爷67岁,儿子37岁。与家庭基本一样居住独立院子的土木瓦房、种粮、养猪鸡、种有未收成的核桃树、儿子偶尔外出务工,他们不养牛而是养了2、3十只养,爷爷每天赶去山上放牧。还有不同在于:爷爷共有4个儿女,都各自成立家庭,在本村务农,也各自建了房子;当年包产到户时他家分到的核桃树比较小,数量相对多,几年前已盛产,每年共可收4、5万元,但要分给4个家庭。
家庭三:常住三人,阿婆84岁是家中唯一农业人口,每月可以从政府领取300多元高龄补贴和200多元养老保险。多数儿孙在外定居,有在县城的也有在省城、在美国的,是当地读书人最多的家庭。她女儿和女婿退休后回老家同阿婆同住已4、5年,他们每年有约5万元退休金,种少量粗粮喂鸡、种一些蔬菜家庭吃。他们居住的老屋为当地比较普遍的土木结构二层瓦房,独立院子。
家庭四:常住两人,夫妻二人,男主人48岁,种有水稻、麦子,男主人断续做过生猪生意、屠宰,去年买了辆三轮摩托偶尔载客拉货。按说男主人在当地算是赚钱比较积极的人之一,但是目前房屋和家私在当地算中下。他多年前将前妻休了,现在这个是第二妻。他们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打工。
家庭五:父子两人,父亲57岁,女主人几年前因病去逝,儿子28岁未成家,有两个女儿长得比较清秀,已嫁人。儿子高中毕业曾到昆明做装修工,吃不了苦干了几月回家务农至今。同样的工作起步,他一个表哥干了十多年,4年前已经在昆明买房安家。这父子俩都偏懒,目前种田果腹,除了核桃每年能卖两三千元外,没有别的收入,一直居住在祖屋。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2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鏖战北京

12-03-08 15:03

0
支持原创,干推
shawnee

12-03-08 12:48

0
谢谢你的油票。
另外,此贴说的是云南。不过云南的经济水平和湖南相比相差不太多。
tg2008

12-03-08 11:31

0
每株核桃苗每年的维护成本需三百元(自家劳力多的可以冲抵一些),对于这个低收入的农村,能坚持到收获的家庭还是要克服不小困难的。
  周边地区也在大量种植核桃,据我在农贸市场的观察,2011年核桃产量已经有明显放大,但价格还算稳中有升。核桃本是个好作物,未来巨量核桃进入盛产,必定对传统的消费形式和价格形成冲击。面对新的产销形势,不知道当地政府有没有进行部署。遗憾的是据我所知,目前没有听说。
==============================
长周期的种植业,市场容量问题,隐患很大,很难预见,政府就算有心也没那个先见之明。
我们广西的荔枝、龙眼(桂圆)等水果都很惨。以前以为龙眼可以加工圆肉,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比荔枝好,但是去年由于气候的特别原因,产量突然大增,加工的人工有限,造成当地零售价仅几毛钱1斤,很多果农弃果不摘。现在大片山上荔枝、龙眼果园被荒弃,农民的多年的心血和投入白费了。
菜泡饭

12-03-08 10:02

0
养老金还不错啊,特别是高龄补贴在农村太管用了,浙江才60元一个月,没高龄补贴,农村高龄赡养是大问题啊
shawnee

12-03-08 09:56

0
整体情况而言,农村的情况也许没有城市人口想象的这么糟糕,一直在改善。
有个盼头,就是稳定的最大基石。
shawnee

12-03-08 09:53

0
这些农村见闻里,需要注意的是乡村人口的住、行、穿、医等。这些都是孕育大机会的行业。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