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 原创: 旺财 2012-03-20 11:21 只看该作者(-1) 】 再补充一下:私有化的后果:超级大熊市,人民币变废纸,经济全面崩溃。
以方便外国主子的收购。
股票跌到十分之一,人民币再贬值十倍,用百分之一的价格去收购123家央企。
美国欧洲的经济危机全解除了,靠吸中国人的血又可以爽二十年。
0
恩,有了矛盾才能更好的巧妙管理和收割。就像一个企业的管理层一样,总是不希望下属都完全团结的,为的是在不同时间点各个击破。
为了维持这种状况,经常会出现不可理喻甚至是荒唐的条约。
如果把世界大战的技巧运用在当今貌似较和平的年代,那么当今就是一个和平蓄势版。其实各国的立场都非常被动。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对这个东西思考过很久,
到目前为止,
这个结论依旧不可反驳。
0
1974年,美国由基辛格博士主持下制订了一个当时被视为高度机密的备忘录,题目是“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响”(Implications of Worldwide Population Growth for U.S. Security and Overseas Interests)。
这份备忘录中涉及粮食政策、人口增长和战略性原材料。备忘录的内容是由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授意,尼克松亲自布置的。这个秘密的计划在华盛顿被简称为“NSSM 200”,即《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1]
1975杰拉德•福特一上任就立即签署了总统行政命令,使《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成为美国政府的官方政策。
《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NSSM-200)的主旨是实施“世界人口行动计划”以大幅度降低世界人口数量。这一新政策的理论出发点是:大多数高质量的矿藏都位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数量过多的“劣种人”妨碍美国获得充裕的、廉价的原材料,必须除掉这些高速增长的人口才能保护美国利益。
基辛格明确提出:美国要将粮食援助作为“国家权力的工具”,对那些接受援助的国家来说,要么绝育要么挨饿。美国的新政策实际上就是:“如果这些劣等人种妨碍我们获得充裕的廉价原材料,我们必须想办法除掉他们。”
基辛格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整个实施过程中,美国必须掩盖真实目的,而让人觉得美国的计划不是自私的而是利他的。否则有可能引起其他国家强烈反弹。美国必须隐瞒从发展中国家获得自然资源的真实意图,而说服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和民众相信:减少人口是符合他们自己的最大利益的。”
基辛格在这个《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中,将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称为最不发达国家(LDCs,Less Developed Countries)。他在报告中写道:“世界越来越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矿产资源供给,如果迅速增长的人口妨碍了它们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由此而产生的不稳定可能会对这些资源的增产和持续供应的环境造成破坏。一些人口迅速增长的最贫穷的最不发达国家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它们可能越来越明显地意识到难以支付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化肥对它们的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但是在几年后它们将很难获得化肥。燃料和其他原料的进口会导致严重的问题,这可能从两方面殃及美国:一是需要美国提供更多的财务支持,二是最不发达国家试图通过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来获得更有利的贸易条件。”
《NSSM-200》选择了13个国家作为重点关注国家,并认为只有大幅度减少这些国家人口的数量,美国才能充分利用它们的原材料。这些国家包括: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巴西、菲律宾、泰国、埃及、土耳其、埃塞俄比亚和哥伦比亚。在其后的30年里,这些国家都成为政治上动荡的国家,但他们对《NSSM-200》的计划大都浑然无知。孟加拉国高达7700万人口饮水被砷污染,与国际机构的引导有极大关系。
0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NSSM-200)
简单,明了的点出了:只要中国大多数想过上好日子,那么中美之间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0
支持私有化的不是无知就是私有化的受益者.
看看俄罗斯90年代私有化
0
如果具备操作性的话,这样可以理解,不反对朋友的看法。
因为两种互换看法在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其正确性。
重要的是认识到有见地的朋友,加个好友吧~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否决权是通过的投票比率是85%,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国家拥有了15%以上的投票权,就可以否决这两个机构的任何决定。而美国在这两个机构中占有的投票权大概分别是16%到17%,都超过了15%。
这两个是被美国长期操控的金融机构。
0
有见地,不过朋友有一句我疑惑。
世界银行应该大于美国,任何国度都是一只棋。美联储实力强于美国政府,甚至控制。而美联储是属于世界性质的核心力量之一而已,也就是长老之一。世界银行则是大联盟。
0
跟看股评一样对待,反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