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PM2.5设备市场订单达20亿,环保概念继续爆发

12-03-06 15:42 1339次浏览
紫日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PM2.5被写进《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将开展细颗粒物监测”的消息,像一针网络清新剂注入各大论坛。

  广大网民在击节叫好的同时,关于它的细节追问似乎才刚刚开始:采购PM2.5监测仪器的庞大“市场蛋糕”由谁享用?监测设备用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区域联防联治会否成为PM2.5“写”上蓝天的掣肘?对此,“中国网事”记者采访了两会代表委员和会外专家。
  采购巨额PM2.5监测设备:
  进口还是国产?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2日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内要建设近1500多个PM2.5监测点位,前期投入将超过20亿元。
  “炉头舌”等网民发问:“20亿元的市场订单谁来抢?” “国产厂商的PM2.5监测仪器质量咋样?”“究竟进口还是国产?”甚至不少网民建议:“一定得买进口的。”
  “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国的圆,有些国外仪器并不好使。”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说,“国外监测仪器各有缺陷,方法评价也需时间,难以在短期内得出一致结果。截至目前,尚无一种仪器能准确无误地测定PM2.5浓度。
  据一些从事环保工作的代表委员介绍,目前国际比较有名的PM2.5监测设备厂商主要有美国TFS(赛默飞世尔公司)、法国ESA(苏氏环境公司)等。国内厂商分布在京、冀、鄂、皖等地。“目前来看,非国产PM2.5监测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
  北京市环保局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监测设备采购标准。“北京拟向美国购置相关仪器,初步预算约为4000万元。”
  “PM2.5监测主要有‘称重法’‘β射线法’‘光散射法’,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不能全盘照搬。”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说,监测方法不同、仪器不同都会造成数据相当大的差异。“在观测、分析和治理技术等方面,政府应多加扶持,考虑民族仪器制造业的发展,让PM2.5监测和治理逐渐使用本土技术。”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