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1/07/16/013235140.shtml
四川省牵头组建钒钛技术攻关“国家队”
【http://www.newssc.org】 【 2011-07-16 03:10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15日讯(杨光垚 记者 李京枝)7月15日记者获悉,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成立。从此,我国拥有了钒钛技术攻关的“国家队”。这是我国钒钛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四川省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大举措。在当天的成立大会上,经成员选举,攀钢集团党委书记余自甦当选为该联盟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院士、科技部政策司巡视员李新男、社发司副司长田保国、两院院士王淀佐、张懿、李洪钟、张国成、殷国茂,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蔡竞、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副厅长周孟林、罗治平、杨起全、巡视员谭开林以及攀枝花市副市长许健民、攀枝花市政协副主席刘健明等出席了成立仪式。
钒和钛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保障,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核心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物质。随着国家对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求,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日益凸显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钒钛磁铁矿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攀枝花—西昌)、河北承德和安徽马鞍山等地区。其中攀西地区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2.2%、90.5%,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一位。
在党和国家长期持续的支持下,攀钢通过多年持续的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攻克了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世界性难题,使国外专家认为的“呆矿”变成了资源,创造性地实现了钒钛磁铁矿中铁钒钛资源的同时回收利用,其中铁、钒、钛的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了70%、42%和25%。成为世界上唯一从钒钛磁铁矿中同时回收铁、钒、钛三大资源的企业。今年,国家又将攀枝花、白马两个钒钛磁铁矿矿区确定为首批铁矿国家规划矿区。
但由于我国的钒钛磁铁矿具有难选、难冶炼、难分离等资源特性,开发利用起点低、起步晚,加上国外长期对核心技术进行严密封锁,我国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存在资源总体利用水平仍然偏低,制约我国高端钒钛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待突破,铬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亟待开发,钒钛产业伴随的环保问题日益凸显,钒新产开发及其应用领域亟待拓展等不足。为更快地突破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未来钒钛产业科学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攀钢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共同发起,联合河北钢铁集团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清华大学等9家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等4家科研院所共18家单位组建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联盟将以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为依托,其它重要钒钛资源为补充,整合联盟资源,以高效率、低成本、清洁生产为目标,以承担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独创性、可形成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核心技术竞争力的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着力解决制约我国钒钛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技术,提高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总体技术水平,提升我国钒钛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促进钒钛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我国钒钛资源高效、清洁、可持续利用。战略联盟科技成果将建成15条示范生产线,年新增产值300亿元以上,集成或形成100项以上的专利、成果,最终形成不少于4项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成套工艺及装备技术,年减排SO212—16万吨,年减排高炉渣、超低品位钒钛磁铁矿、选钛尾矿、含铬残渣固废分别不少于100、400、20、5万吨,年减排含钒废水不少于100万吨。
余自甦在当天的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攀钢作为联盟的发起单位和首届理事长单位,将与联盟全体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强化联盟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创新,努力把联盟打造成为一流的行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联盟在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的协同效应和巨大作用。在联盟框架内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和中试基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开发体系,研究开发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及具有市场潜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通过整合联盟内优势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推进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形成持续和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培育产业集群、创新集群,共同推进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加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共性、瓶颈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打造钒钛战略产品,积极推进钒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优化升级。
李静海副院长、干勇副院长、李新男巡视员分别代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技部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他们表示,三部委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钒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的指导扶持。希望联盟建设为此契机,不断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把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推向国际领先水平。
蔡竞副秘书长代表省政府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联盟整合国内钒钛产业领域科技资源,着力解决制约我国钒钛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技术,对于提高我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总体技术水平、加速四川乃至全国钒钛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联盟紧紧把握好国家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宝贵机遇,切实承担起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的重任,加快产业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打造产业技术转化应用的平台和载体,推动我国钒钛产业迅速发展。
0
http://roll.sohu.com/20110717/n313624875.shtml
本报讯 (记者张琦盛利)7月12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成立。从此,我国拥有了钒钛技术攻关的“国家队”。在成立大会上,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余自甦当选为该联盟理事长。
为突破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未来钒钛产业科学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由攀钢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共同发起,联合河北钢铁集团、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清华大学等9家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等4家科研院所组建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据悉,该联盟将以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为依托,其它重要钒钛资源为补充,整合联盟资源,以高效率、低成本、清洁生产为目标,着力解决制约我国钒钛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技术,推动我国钒钛资源高效、清洁、可持续利用。战略联盟科技成果将建成15条示范生产线,年新增产值300亿元以上,集成或形成100项以上的专利成果,最终形成不少于4项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成套工艺及装备技术,年减排SO212—16万吨,年减排高炉渣、超低品位钒钛磁铁矿、选钛尾矿、含铬残渣固废分别不少于100、400、20、5万吨,年减排含钒废水不少于100万吨。
据了解,攀钢通过多年持续的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攻克了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世界性难题,使国外专家认为的“呆矿”变成了资源,创造性地实现了钒钛磁铁矿中铁钒钛资源的同时回收利用,成为世界上唯一从钒钛磁铁矿中同时回收铁、钒、钛三大资源的企业。今年,攀枝花、白马两个钒钛磁铁矿矿区被确定为首批铁矿国家规划矿区。
(科技日报)
作者:张琦 盛利本报讯 (记者张琦盛利)7月12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成立。从此,我国拥有了钒钛技术攻关的“国家队”。在成立大会上,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余自甦当选为该联盟理事长。
为突破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未来钒钛产业科学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由攀钢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共同发起,联合河北钢铁集团、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清华大学等9家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等4家科研院所组建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据悉,该联盟将以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为依托,其它重要钒钛资源为补充,整合联盟资源,以高效率、低成本、清洁生产为目标,着力解决制约我国钒钛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技术,推动我国钒钛资源高效、清洁、可持续利用。战略联盟科技成果将建成15条示范生产线,年新增产值300亿元以上,集成或形成100项以上的专利成果,最终形成不少于4项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成套工艺及装备技术,年减排SO212—16万吨,年减排高炉渣、超低品位钒钛磁铁矿、选钛尾矿、含铬残渣固废分别不少于100、400、20、5万吨,年减排含钒废水不少于100万吨。
据了解,攀钢通过多年持续的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攻克了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世界性难题,使国外专家认为的“呆矿”变成了资源,创造性地实现了钒钛磁铁矿中铁钒钛资源的同时回收利用,成为世界上唯一从钒钛磁铁矿中同时回收铁、钒、钛三大资源的企业。今年,攀枝花、白马两个钒钛磁铁矿矿区被确定为首批铁矿国家规划矿区。
(科技日报)
作者:张琦 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