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国家为什么要制造和控制通货膨胀

11-07-10 09:40 9953次浏览
huangshan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对通货膨胀的高宽容和通货紧缩的零容忍是我这个帖子的基础.先分析一下为什么。

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有两个方面最重要,一是就业,二是通货膨胀.而这两个中间,最重要的当然是保就业。因为就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老百姓的生存。是政府首先要关心的。
货币是商品的媒介,功能是方便交换物品的流通在市场的货币多过商品的价值,就会引发通货膨胀。一般原因主要有:政府发行过多货币、国际热钱大量流入、利息太低、银行过度放贷等等。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一般国际上公认的年通货膨胀3%以内,是比较温和的。因为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就发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通货膨胀率比较高的时候,失业率就比较低;而当失业率比较高的时候,通货膨胀率却比较低。 因为当通货膨胀率比较高时,往往总需求比较大,东西都能卖得出去,因此就业会比较好,失业率比较低;当失业率比较高时,人们的收入下降了,就不愿意花钱买东西了,总需求就下降了,企业就不敢提高价格,因此,通货膨胀率会比较低。
既然通货膨胀有利于就业,那为什么还要抗通货膨胀呢?

一、对经济发展而言
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二、对收入分配而言
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

三、对对外经济关系而言
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

那政府抗击通货膨胀的手段一般有哪些呢?
一、压缩总需求。
用财政政策,比如提高税收,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降低消费需求;同时减少企业的税后利润,减少企业的投资需求;还可以减少财政的购买支出;或者提高汇率,压缩国外需求。也可以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把部分需求转化为存款,同时压缩企业的投资;还可以提高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这些手段都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
这是中国政府目前正在运用的手段。

二、实行工资和物价管制,控制成本的上升
比如冻结工资,控制基础性价格等。这个办法是临时性的,价格受到管制是有害效率的。(1948年恶性通货膨胀的导火索就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对价格实行控制。当前对地产限购其实就是物价管制,后果很难预测。而对工资进行管制又与当前追求公平涨薪的社会基调相背离,这是个两难。)

三、采取经济衰退的办法来控制不断上涨的价格
这是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但理论上却有重要意义的办法,也是政府最不想用的,但是结果上却是最容易发生的。政府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目的都是希望有温和的通货膨胀,不希望物价过低也不希望物价过高,但是市场是所有国民都参与的,政府只能是做到大方向正确,从历史上来看,却不能完全避免通货膨胀过高后的资产价格投机和通货紧缩后的恐慌,政策的因导致市场失控这个恶果。这就是历史上数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也是造就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最近的例子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

以上就是我分析各个国家对通货膨胀高宽容和对通货紧缩零容忍的理论背景:物价低迷比物价走高更恐怖,所以全球没有一个国家会容忍物价负增长,但是会期望3%左右的物价合理增长。这就是美国现在为什么要搞量化宽松来刺激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因为美国要保就业。也是中国为什么要用各个手段来抑制物价的根本原因,因为中国要抑制经济过热。
---------------------------------------------------------
以上理论你理解了,就可以明白这些年的经济运行的背景了。

在2006年以前全球是低利率,2006年开始全球资产价格上涨,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疯狂上涨,全球地产价格也上涨。于是全球联合加利息来刺破泡沫。但是刺破泡沫的过程后来失去控制,造成全球性恐慌抛售资产和消费低迷,实体经济也受到影响,造成失业率上升。在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的背景就是这个。当时全球资产价格开始负增长,中国的物价从2007年底8%以上的上涨到2009年初的-1%以下的下跌只用了一年。当时全球不得不联合救市,这就是中国四万亿的背景---保就业始终是政府所有政策的核心。(这就是我为什么在2008年底开始让买房子和股票的根本原因。那些现在还在攻击中国2008年不该救市的人只能说是蠢猪)。
而在2008年底全球开始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造成资产价格走高,新兴国家率先开始崛起,但是欧洲美国日本都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走的磕磕绊绊。2010年的欧洲危机,和美国的数次量化宽松的背景就是这个。当任何措施都不能解决就业压力的时候,只有用货币贬值来刺激就业---这就是去年金融战的背景
而当前的现状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危机以后继续高增长,从而使资产价格走高,而失业率降低,于是开始用连续加利息和货币升值等我上面提到的手段来抑制资产价格上涨。而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由于失业率很高,物价很低,经济增长缓慢,不得不维持低利率和继续印刷钞票。
如果明白了以上道理,就会明白当前中国的处境,国内的高需求导致高物价,迫使政府开始用加息等紧缩手段来抑制泡沫,但西方国家的低需求和低物价使他们继续低利息,而美国低息的结果未来可能造成高物价和高需求,会对中国输入通货膨胀,迫使中国继续货币紧缩,这是后话了。
高膨胀是所有政府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高膨胀抑制需求,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会降低就业。所以要抑制过高的膨胀。这就是中国目前要打击膨胀的根本原因
但是没有一个政府会容忍物价负增长,因为物价负增长也会导致企业企业利润下滑,会导致失业率很高。所以全球所有的国家对通货紧缩几乎是零容忍。这就是美国去年到经济的的现状,美国的几次量化宽松的目的也是这个。
经济学角度来看,3%的物价增长是政府的温床。既能保证就业提高,又能保证需求的旺盛。
大的趋势来看,每年3%的通货膨胀是全球性的,所以巴非特的投资理念其实就是对抗通货膨胀。
而美国去年到今年之所以几次印刷美圆还刺激比起物价,大的背景其实就是国内市场饱和和需求疲软。而中国之所以抑制物价还有泡末,大的背景是需求旺盛。
所以通货膨胀或者紧缩是个全球性话题,别把中国什么都妖魔化。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huangshan

11-07-10 15:13

0
外汇储备半年几乎不增长 = 房地产泡沫破裂?


外汇储备增加,则外汇占款增加,这相当于房地产泡沫的伟哥,或者红牛。外汇储备按月份增加越厉害 = 楼市泡沫越厉害,当然股市也可能是,比如2010年9月,外汇储备大涨,股市随后大涨(但是前提是已经超跌,有上升潜力)。
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吃“降火的中药”,药性要3到6个月才能发挥。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吃“性热的中药”,药性能不能发挥,要商业银行增加发放贷款才行,这要有愿意贷款的企业和个人配合才行,药性也要3到6个月才能发挥。比如2008年底,2009年初,下调贷款买房的利率,那么贷款人配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整个社会的信用扩张就可以进行了。

如果说沙特是“石油没有收藏国”,中国可以算是“汗水美元收藏国”,中国因为收藏了太多的美元,发生支付危机的概率,几乎等于零。大量外汇储备,是中国劳动者的血汗储蓄(黄金以为的外汇储备 = 外国人欠中国人的欠条)。
  但是外汇储备连续多个月不增加,甚至略有下降,意味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因为为了收购外汇储备而增发的人民币,都已经融入到经济中去了,外汇储备下降,等于从房地产泡沫中抽血,房地产泡沫是要昏倒的。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