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外的MEMC、FirstSolar等龙头企业也相继亏损,新兴行业出现这样的情况并稀罕,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PC行业也是复杂多变,但还是造就了微软、苹果等伟大的公司,究其成功的原因,独到的技术算一条吧。
光伏行业的前景毋庸置疑,新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产品质量高,这些都是难得的优势。
成本高一点,暂时亏损等问题并非无解,有些人其实并不了解这个行业,看了一篇报道,也不进行深入思考,就出来人云亦云指点江山,无限扩大想象空间,这样的做法对别人对自己都没有好处。
实事求是讲,新光和火电现在都存在问题,但是新光的精华还在,火电虽然看似庞大的资产,却有不少要害问题。
便宜没好货,我还是看好成长性的东西,个人爱好而已。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2.1、集中度持续提高,产业进一步洗牌
光伏产业红海厮杀已进入中后期,企业在吸取了2011年惨痛教训后将不会再盲目的大规模扩产。预计2012年全球总产能增长不大,而产能结构将发生变化。
在缺乏规模显效和足够资金持续从事技术升级的情况下,中小竞争者逐步退出的形势已定。预计2012年二、三季度,三梯队光伏企业将逐渐被挤出市场,对应约10GW产能。而几家龙头企业将保持稳步扩产。产业集中度提高,但全球总产能基本维持不变。
以多晶硅环节为例,全球前四家企业在2011-2012年都保持了稳步扩产,全球四大多晶硅企业的合计产能2011年底达18.2万吨,前四家企业占75%的全球有效产能。预计到2012年底前四家企业产能将达到21.8万吨,而多数其他产能进入停车整顿,其他实际有效产能不超过6万吨。2.2、龙头企业逐步扭亏为盈
光伏企业在2011年二季度开始盈利能力下滑,三季度大幅报亏,虽然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但不少企业四季度毛利润率有所回升。随着成本的下降,2012年一季度在0.8-0.95美元/ W的组件报价下,龙头企业的毛利润率有望回升至10%-13%,较2011年三四季度明显好转,一季度龙头企业或达到盈亏平衡或微亏状态。
预计2012年二季度,龙头企业出货量持续增加,成本控制能力的进一步体现,在产品价格基本维稳或小幅下跌的情况下,一梯队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好转。建议关注外海上市的保利协鑫、天合、英利等公司。
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保利协鑫2011年净利润42.75亿港元。
0
首先,多晶硅业务在川投的总体营运规模中,目前占比不大;
新光的技术是自主开发的,而且运气很好,在国内还是较早大批出货,在那火爆的岁月里,赚了一大把,收回很大部分投入;也没有十分冲动地去上万吨项目,相对负债也不重,因此质地尚好。
应该看到,光伏企业未来还是很有潜力的,目前新光的不足可能主要是:电价高和规模小,故此成本居高不下;
但目前,国内成本低的厂商也同样举步维艰。2011年第四季度,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全部陷入亏损境地,赛维LDK巨亏5.9亿美元、尚德电力亏损1.369亿美元。
新光的电价高,可以设法降低,规模小,可以设法加大,关键在整体产业寒冬里,坚持活下去,才是第一要紧!
据说饥荒到来,先饿倒大多是饭量大的年轻人,
那么产业饥荒里,规模大、负债重的公司,是不是会更脆弱?
0
其实还是水电的确定性强些,也明了,其他还是要市场说了算的。
0
呵呵,佩服百大师的执着,至于市场的资金如何炒做,本人一个小散从来不去奢望啥权威,与你的对话,也就是闲聊而已,没想说服谁。是不是臆想,管他呢。
0
“只能理解国内的多晶硅真的不具备啥优势”,好嘛,你一棍子就把国内所有多晶硅企业都打死了。
其实你尽可以不同意赵德胜的观点,但是并能不代表市场资金也不认同他的观点啊,至少人家比你更具权威性吧,所以如果你要说服别人就一定要拿出过硬的事实和逻辑来,否则难免有臆想之嫌,或者叫YY。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百大师: 赵德胜回答如下:“新光硅业是全国首家千吨级多晶硅生产基地,是目前国内技术实力最雄厚、技术专家队伍最齐备的多晶硅领军企业。新光硅业采用目前国际上多晶硅生产厂家通用的三氯氢硅还原工艺技术(西门子法),其独特的三氯氢硅精馏、大型节能还原炉、四氯化硅氢化、还原尾气干法回收等配套工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9年3月,新光硅业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年产1000吨多晶硅产业化技术开发研究”荣获四川省200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还是四川省硅材料研发中心、质量技术中心,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你不觉得赵得胜这段话的浮夸吗?世界先进水平是要事实说话的,何况先进是在完整的生产链上先进才是,事实就是新光的多晶硅成本高企,2009年3月的啥一等奖,也是在2008年的先发基础上的,2012年的现在还有啥可以为荣的?674的年度计划指标以及一些有关的融资的描述,让我看了就觉得这个企业的不讲究与幼稚。不要太相信歌功颂德的文章。(何况,我也记得小小股东说过川投的某某也承认新光的鸡肋。)
2011年底,国家颁布的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新光赫然在列------很遗憾,只能理解国内的多晶硅真的不具备啥优势。第一批的赫然也就是关闭生产线的企业之一。
0
好吧,就算老赵是自家人,不够权威,2011年底,国家颁布的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新光赫然在列:
序号 省份 企业名称
1 江苏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 河南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
3 重庆 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
4 江西 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
5 四川 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6 四川 东方电气集团峨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7 四川 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8 四川 四川瑞能硅材料有限公司
9 四川 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
10 四川 乐山乐电天威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1 陕西 陕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12 青海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3 青海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
14 浙江 浙江中宁硅业有限公司(硅烷法)
15 湖北 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
16 云南 昆明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7 内蒙 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18 内蒙 内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19 宁夏 宁夏宁电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冶金法)
20 新疆 特变电工新疆硅业有限公司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难得看见飞翔铁写出了这么多的文字,无论如何要回应一二的。
飞翔铁认为新光“在光伏上已经没有啥优势了”,并且“觉得在电子级上也如此”,甚至于已经“没落”了。
不知道得出如此论断是否有根据,至少在上述发言中我们没有发现。 在今年三月的一次公开增发路演中,有人提问:“请问新光硅业相比国内其他多晶硅生产企业,有何竞争优势?”
赵德胜回答如下:“新光硅业是全国首家千吨级多晶硅生产基地,是目前国内技术实力最雄厚、技术专家队伍最齐备的多晶硅领军企业。新光硅业采用目前国际上多晶硅生产厂家通用的三氯氢硅还原工艺技术(西门子法),其独特的三氯氢硅精馏、大型节能还原炉、四氯化硅氢化、还原尾气干法回收等配套工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9年3月,新光硅业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年产1000吨多晶硅产业化技术开发研究”荣获四川省200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还是四川省硅材料研发中心、质量技术中心,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谢谢!”
顺便介绍一下赵德胜的职务:川投集团副董事长、川投能源副董事长、川投能源党委书记、川投能源总经理,新光硅业董事长。 也许飞翔铁还记得,我们曾经共同定义过“臆想”这个名词,没有客观事实根据的想法就是臆想。
飞翔铁能否先驳斥一下赵德胜的这段回答,不要臆想哦。 至于飞翔铁念念不忘“卖掉新光”的建议,实在是有一点削足适履的味道,如果仔细阅读那次路演的信息,应该能够得到否定的答案。
有些投资者,也许都有和古朋生一样的想法,认为在网络上是能够轻易找到真理的,其实证券市场是一个名利场,真正懂的人却说得少,赚钱不容易,要靠自己动脑筋。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之前看过一个报道,说10多年前火电投资回报高,鼓励外资,结果有很大比例的外资装机量,而外资最近已接近全部退出。这里虽然有市场选择的力量在,但也许也有国家战略在。最近4-5年火电的日子一直不好过,逼迫外资退出,是不是今后火电会有一个不错的利润回归呢,至少按公用事业的平均回报率。这种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大于50%吧。
关于多晶硅的讨论,对于川投已经有点失去意义。总体而言,太阳能技术目前还不具备成本优势,主要靠补贴来支撑这个行业,未来只有靠技术进步,和能源价格的进一步的提升。技术进步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在中国不是强项,很可能今后的技术进步仍开始于国外,再重复过去的路子。换在4-5年前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看头,但到了现在,确实很难了,我们不能指望靠新光的这个班底搞出什么重量级的创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