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滇池开湖捕鱼5000吨 带走氮磷350吨
2012-12-18
开湖捕鱼,喜获丰收。净化水质,其中就有放鱼滇池的功劳哦。(资料图)
滇池治理有工程性的硬件治理,也有生态修复方面的软环境治理。在六大工程中,生态修复只是其中的一个工程之一,本报连日报道了放鱼滇池活动,不少市民打进本报热线询问,生态修复工程都有哪些,放鱼有什么好处?生态修复有什么意义。
对此,晚报记者近日连续两天,实地走访了西华湿地、滇池草海等地,并采访了滇池管理部门专家、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到了最新情况,并进行了一一梳理。
据了解,放鱼、水葫芦种植、中山杉种植、细菌治理、“四退三还一护”等五大措施都属于生态修复的范畴,这些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合拳”,让滇池生物多样性恢复得到了快速的“升级”。
开湖捕捞 >>
带走氮磷350吨
污染物在滇池外,可以采取环湖截污等工程进行拦截,污水被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后进行处理。然而,污染物要是跑到了滇池中,我们怎么办?这可伤透了人们的脑筋,在十多年前,有专家甚至提出用筛子把污染物筛出滇池?这样的想法并未付诸行动。
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副处长王勇说,将污染物拿出,方法很多,水在流动当中也可以达到自净的目的,而且,放鱼到滇池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王勇介绍,前几年,滇池水很脏,甚至发臭,鱼类资源下降很快,可以说,开湖让市民去打捞也捞不到鱼,然而这几年,随着水质的变好,加上3年的封湖,现在鱼也多了起来。鱼就是可以带走污染物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经过最新统计,今年开湖半个月,共有5000吨鱼被捕捞上岸,这些鱼,就将滇池中的污染物带了出来,除去总氮约300吨,总磷约50吨,对滇池的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水质来说是污染物,而鱼虾就要吃这些东西,是一个食物链。往滇池中放鱼,对生物多样性的恢复、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水体良性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种水葫芦 >>
水体透明度上升
把滇池中的污染物拿出来,还有一个办法是大家熟悉的水葫芦圈养工程。可以说,往滇池中种任何植物,都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植物能吸收污染物,需要氮磷作为养料这没有争议。而水葫芦,又是吸收污染物最快的植物之一。
滇池生态所专家韩亚平说,水葫芦提取滇池中的氮磷,经过两年的试验,他们在老干鱼塘种的结果显示,水质从劣五类提升到了五类,甚至比五类要好。晚报记者12月16日在草海大坝看到,水质明显比原来清了许多,可以看到水下1米左右。草海中的水葫芦收割已渐渐接近尾声,平时草海上的成片绿色已不见了。
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滇池有10个国控监测点,其中8个在外海,两个在草海,监测的数据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直接传到国家环境保护的平台上,这是信息公开,国家直管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从种下水葫芦之后,他们也进行了监测,变化确实比较大,在水体透明度方面,有的地方透明度达到了1.8米,虽然每个月的透明度有所不同,但平均下来,草海的平均透明度从原来的0.6米,增加至1米多。这样的成绩当然是综合治理的结果,但水葫芦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种中山杉 >>
构建“水上森林”
和水葫芦有同等治污原理的是中山杉,这种树既可生长在水中,也可以生长在陆地上,属于“两栖树”。可以说,和柳树功能一样,优点是虫子不多,树还很好看,细心的市民发现,滇池的周边种上了很多的中山杉,这就是昆明市政府倡导的构建“水上森林”远景。
据昆明市政府相关人员介绍,中山杉是杂交树,是用墨西哥落羽杉和中国水杉进行杂交而成,树直好看常年不落叶,尤其最大的特点是种在水边,一半在水中也不会被淹死,常年在陆地上,也不会被旱死。晚报记者12月16日在西华湿地看到,中山杉和芦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芦苇枯了,而中山杉是常年绿的,高树和矮草,无论春夏秋冬、潮起潮落,置身西华湿地,你都感觉在一片森林之中,形成了一幅水上森林的美景。
据了解,滇池边像西华湿地一样的水上森林有十多处,随着树木的长大,水上森林越来越多。现在,昆明的中山杉达到了百万株,万亩中山杉,未来5年,环湖公路面湖一侧湿地和生态林带会达到63平方公里,将勾勒出秀美的“水上森林”。相关人员说,中山杉也是生态恢复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山杉不但可以除去水中污染物,还可以拦截一部分岸上污染物,也是一举多得。
细菌治理 >>
化解水中污染物
在生态修复的工程中,有一项措施人们知道得很少,那就是细菌治污,原理就是往水中投放一种细菌,这些细菌就像污染物的克星一样,将污染物化解掉,吃掉,水就变清了。说得简单通俗一点,就像人死了埋在土中,两三年就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去哪里了呢,就是被微生物分解了。
据细菌治污试验专家、海归博士冯坤范介绍,环境保护不能总用土办法,也需要高科技来支撑,他们发明的“活性生物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现已被国外广泛应用于地下水、沉积物、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治理,治污效果好,他们在西安对护城河的治效显著。而对宝象河的细菌治理,经过一年多的试验表明,水质指标有的从5类上升到5类,有的指标甚至达到3类水和2类水质的标准。当然,细菌生物治理也不是包治百病,但它也是生物治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冯坤范说,高科技冶污,是现在治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亟待攻克的难点,对生物多样性恢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湿地工程 >>
构建生物多样性
在生物治理的工程中,最不可缺少就是“四退三还一护”工程,投资50余亿元的大手笔,让在滇池边生活的两万余人退出滇池边,重要企业也退出滇池核心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退田、退人、退房,退出来之后,滇池周边多了一个保障,绿地多了,树多了,水和陆地形成了交融,这样的结果就是,鸟也多了,植物也多了,生物的多样性也就构建起来了。可以说,“四退三还一护”才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聚积地和基础保障。
据滇池管理局最新提供的结果显示,“四退三还一护”工作最新进展是,截至目前,整个滇池湖滨“四退三还一护”工作共完成退塘、退田44669亩,退房144.3万平方米,退人24364人,滇池沿湖建成湖滨生态湿地5.4万亩。
还值得一提的是,建起了生态湿地与走廊,还要把防浪堤拆除,让水与岸形成交融互动。最新数字表明,截至今年9月,已实施防浪堤拆除26公里、开口9.1公里(144个)。
据介绍,这些措施的采取,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恢复与建设湖滨生态湿地和湖滨林带,形成水陆间的有效缓冲区,与截污、治污系统共同构成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逐步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管弦)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一年了
回味此贴
又别有一番风味
0
好久没来了。。。
怎么一打开就是这个帖子。。。
0
出货贴
0
买了239才发现它可以融券
今后最怕的就是融券股了
0
死了多少人?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就让这贴沉下去了吗?
0
A神安在
0
8.2卖掉了
0
突破了,赚了一点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