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我们还能信任中国股市吗?

11-07-06 16:19 2812次浏览
dsxj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历经近8个月“静默期”,首钢股份(000959)与其大股东——首钢总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终于初露端倪。尽管双方至今仍未披露重组的具体方案,但河北省环保厅网站却率先“吐露”重组细节。

  重组时间超期

  按照首钢总公司此前承诺,6月30日本该是首钢股份披露重组方案的截至日期。但事实并非如此。首钢股份除了等来首钢总公司关于 “围绕双方重组事项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已基本就绪”的公告外,并无其他收所获。而实际重组进程已超出此前承诺的重组目标日期。

  7月1日,首钢总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在某些重大问题上公司与相关方尚未完全达成一致,未达到证监会重大资产重组相关规定的要求,故本次重组的实际进展超出我公司与上市公司预期的时间安排”。

  “首钢曾上交过两个重组提案,但最终被否决了,这或许是重组延期的原因之一”。一位不具名参会中小股东如是表示。

  “环评”透露重组对象

  对于具体重组方案,首钢股份董秘章雁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未透露,“有关重组的事宜一切以公告为准,其他不方便说”。不过,河北省环保厅网站日前发布的一则公告却揭开了重组的神秘面纱。

  7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河北省环保厅网站发现,网站发布一则题为《关于首钢股份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涉及河北省境内企业环境保护核查情况的公示》的文章,已将上述重组进展“暴露无遗”:首钢股份准备置入的河北省境内企业是迁安钢铁和首钢矿业公司,两家公司均属于国家废气重点污染源监控企业,本次环保核查均过关,现已进入公示时间。

  公开信息显示,迁钢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50亿元,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净利润2.1亿元,去年铁水780万吨/年、钢水800万吨/年、钢材780万吨/年。矿业公司成立于1959年,年产烧结矿1170万吨、氧化球团300万吨,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93.8亿元。

  分析人士称,尽管目前只看到了河北环保厅的公示,但迁钢和矿业公司很有可能是此次重组的最终考虑方案。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dsxj

11-07-18 16:13

0


  从2005年至2010年底,首钢股份(000959)大股东首钢总公司数次向公司中小股东承诺完成相关事项,包括“首钢股份搬迁,但现有钢铁生产经营规模不会减少”、“首钢总公司在2010年底前履行在股权分置改革期间所做的资产置换的承诺”、“首钢总公司承诺以2011年6月30日为目标,与上市公司共同组织实施重组”等等。让投资者一再失望的是,上述承诺均未能如约完成,首钢股份的复牌之日依旧遥遥无期。

  苦等九月重组依旧“难产”

  2011年6月30日是首钢股份中小股东期待的日子,因为首钢总公司最后一次承诺(时间为2010年12月18日)内容是“以2011年6月30日为目标,与公司共同组织实施重组”。然而,时间进入到2011年7月,上市公司重组依旧“难产”,复牌时间更加无法预判。

  “我们无法忍受首钢总公司和首钢管理层的霸道和强权。公司在7月里发布的公告,对何时能复牌没有给出任何说明,每周发布的《重大资产重组进展情况》公告也只是敷衍了事,完全漠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南京投资者周思红对此是怒不可遏。

  据公司昨日发布的公告介绍,2010年10月29日以来,因首钢股份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停牌。停牌以来,经过公司与重组方首钢总公司共同努力,有关重组的基础工作已经基本就绪。鉴于首钢总公司就本次重组的某些重大问题与相关方的沟通协调尚在进行,该事项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

  “首钢总公司原先还给出了一个重组时间点,但现在约定时间已过,重组依旧停摆。所以现在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重组延期到什么时候?有没有一个时间点?总不能让我们无限期‘空等’下去吧?我一直想和公司交涉,但对方连电话都不接,让我们这些股东如何与公司沟通?”上海投资者陈先生向《大众证券报》记者抱怨道。

  昨日,记者多次拨打首钢股份对外投资者关系电话(010-88293727),遗憾的是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迁钢“黑户”阻碍重组

  2011年7月5日,河北省环保厅发布《关于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涉及河北省境内企业环境保护核查情况的公示》显示,首钢股份准备置入的河北省境内企业是河北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迁钢”)和首钢矿业公司。

  资料显示,迁钢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50亿元,年产铁水780万吨、钢水800万吨和钢材780万吨,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净利润2.1亿元,在首钢子公司中的地位仅次于首钢股份,盈利能力也是钢铁板块中最好的。

  不过,对于迁钢的核心产能状况,一位业内专家对外透露,迁钢有700、800万吨的产能,但真正有批文只有200万吨。迁钢最核心的产能“2160板材项目”一直没有拿到国家批文,至今仍是黑户。

  在市场发出质疑的同时,首钢股份至今也没有发布关于迁钢“黑户”转正的任何消息,却是任由市场“猜”声一片。据了解,今年年初,有媒体爆出迁钢的准生证补办将很快完成,但这则传闻至今还是个传闻。

  投资者周思红对首钢股份这种“缄默”很无奈:“停盘的这几个月中,我们的资金被占用,很多事情都无法进行,虽然购买了首钢股票,但却无力改变大股东的决策,一次次被所谓的承诺欺骗。我希望广大中小股东团结起来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dsxj

11-07-14 19:47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谢谢顶贴

低手高眼

11-07-14 10:21

0
我们从来都没信任过中国股市
这个妨碍我们赚钱么?要有一双慧眼:)
dsxj

11-07-14 10:17

0

户口问题纠结首钢股份重组路 整体上市前景堪忧
  博弈: 河北钢业竞争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首钢搬迁的资产置换方案其实是个“怪胎”——老厂实际上搬迁到了曹妃甸,注入的却是迁钢。这恐怕是首钢决议搬迁之时没有料想到的结果。

  “首钢的搬迁,实际上是在为全国钢厂搬迁趟路,交学费。”有人这样形容首钢的搬迁。2005年2月,考虑到环保等方面的因素,国务院批准,首钢搬迁至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并与河北省唐钢共同组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首钢占51%股权,同时,首钢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老厂逐步停产。

  截至2010年底,首钢老厂区的800万吨产能全面停产。不过,位于曹妃甸的首钢搬迁项目却生不逢时。这家名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的钢厂,虽然创建时总投资高达677.31亿元,规划产能高达970万吨,而且还拥有5500立方米的中国最大高炉,但其自建成之日起就饱受亏损纠缠。从推迟投产,到投产后每年30个亿左右的亏损额,不仅让参股方河北钢铁心生退意,也让京唐项目注入首钢股份成为泡影。

  “很多人认为首钢整体搬迁到曹妃甸,曹妃甸自然会成为首钢的发展重点,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有河北钢铁参与其中,首钢并没有将最精锐的技术力量放在曹妃甸项目中;再加上曹妃甸上马时依据专家的意见投建了5500立方米的大型高炉,这提升了曹妃甸项目的生产成本,首钢也自知投入过多的精力在这样一个定位不甚成功的基地上未必能有很好的收获。所以,不要说河北钢铁因为拿不到控制权对曹妃甸项目兴趣索然,首钢自身其实也没有把曹妃甸作为主基地。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拿下河北号称条件最好的港口之后,首钢还在河北境内积极谋求其他项目。

  继曹妃甸被首钢纳入囊中后,河北当地的民营企业——邯郸纵横钢铁集团投资控股了黄骅港中铁集团,由后者在河北省的另一大港——黄骅港投建了钢厂(该项目日后令中钢集团身陷垫资泥沼).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此后,首钢有意联合纵横钢铁在河北仅余的一个深水港口——京唐港再建钢厂,但最终流产。“很多人以为是由于金融危机,实际上,那个项目河北省就根本没有批。”有知情人士称,对于两大海港旁落他人之手,河北省对于自己的嫡系钢企——河北钢铁很不满意。京唐港最终没能由纵横钢铁和首钢拿下,最大的障碍就来自于河北省希望把仅存的这一个港口留给河北钢铁,毕竟,原料严重依赖进口的钢铁产业,沿海布局是相当重要的。

  而首钢在河北遇到的考验,恐怕还来自于已有项目。迁安当地钢厂人士表示,迁钢在2010年秋的拉闸限电减排风暴中并没有获得多少当地政府对大企业的优惠倾斜。

  注资:集团盈利核心

  公开资料显示,河北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18日,注册资本50.02亿元。据该公司网站介绍,公司的主要工艺装备包括:2座2650立方米高炉,3座210吨转炉,LF、RH、CAS精炼炉各1台,2台双流板坯连铸机,2台8流弧形方坯连铸机,1套2160半连续式热轧带钢轧机,以及配套动力、发电、制氧等公辅设施。年设计能力为450万吨铁、450万吨钢、400万吨热轧板带钢。而河北省环保厅在《关于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涉及河北省境内企业环境保护核查情况的公示》中却称,迁钢2010年的产品规模为:铁水780万吨/年、钢水800万吨/年、钢材780万吨/年。

  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拿到的一份生产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首钢集团整体产钢1190.55万吨,其中已经将迁钢产量纳入进统计范围的首钢总公司共计产钢446.91万吨。实际上,随着首钢本部的停产,首钢总公司的绝大部分钢产量贡献于迁钢。另外一组财务数据则显示出迁钢的盈利能力在首钢集团中相当可观。今年1-5月份,首钢集团整体实现利润总额7.52亿元,同比增长29.31%,而旗下的水城钢铁集团、贵阳特殊钢有限公司、长治钢铁集团公司今年前5个月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迁钢俨然是整个首钢集团的利润核心。

  “迁钢目前在首钢集团中的地位相当主要。”有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首钢老厂区无论从设备、规模还是技术都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的市场,而首钢由于早有搬迁计划,核心的技术力量多放在了迁钢。

  据了解,作为首钢搬离北京的交换条件,北京市政府向中央申请到了汽车基地项目,从而造就了此后北京现代、北京奔驰的落户,而首钢也早早地瞄准了这些高端客户。

  2008年5月,首钢搬迁调整后新建的两大项目之一,也是搬迁后未来北京保留的唯一钢铁精品项目——首钢顺义冷轧分公司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64亿元,产能150万吨,主要为北京汽车基地提供汽车板材。“首钢的汽车板是自行研发的,研发不过一两年的时间,目前其产品质量已经处于国内的第一梯队,与武钢、鞍钢的板材相当。”有钢铁业内人士表示,2010年,首钢的汽车板产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吨,今年达到150万吨的满产产量应该不成问题。

  而迁钢的作用,正是为首钢顺义冷轧厂提供热轧板材。在行业内人士看来,迁钢从首钢搬迁伊始,实际上就已经打通了下游市场。

  首钢矿业公司的整体注入无疑让这一条钢材生产线更为完整。公开资料显示,首钢矿业公司(烧结、球团生产线)成立于1959年,除矿山外的选矿、烧结、球团等生产系统地处迁安市,东侧紧邻迁钢公司,是首钢总公司的重要原料基地,主营业务为采矿、选矿、烧结、球团,年产烧结矿1170万吨、氧化球团300万吨。矿业公司球团厂建于1985年,现有两条球团生产线,2010年氧化球团产量达到330万吨。矿业公司烧结厂建于1991年,年产烧结矿1170万吨。据了解,矿业公司大概能为迁钢的生产提供1/3左右的原料供给。

  原定今年上半年完成的资产重组事宜,首钢股份(000959)最终未能兑现。不过,河北省环保厅6月29日的一则环境保护核查情况公示,却让首钢的资产置换方案提前曝光。与众多投资者期待的注入石景山厂区地产业务不同的是,首钢此番重组后仍将延续其钢铁主业——以迁钢和首钢矿业置换北京老厂区的资产。但是,这看似并不复杂的资产置换,却因迁钢的“户口”问题让首钢的复牌之路仍显漫长。

  本报记者李若馨

  硬伤:迁钢批文缺失

  也正是在上述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向股份公司注入迁钢,如今已经成为首钢总公司的唯一选择。而要实施这唯一的选择,首钢首先要克服迁钢的硬伤——批文缺失。

  “现在你说迁钢有700、800万吨的产能都是可以的,但是真正有批文拿到‘准生证’的只有200万吨。”一位业内专家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迁钢最核心的产能——2160板材项目由于建设前没有拿到国家的批文,至今仍是“黑户”。

  迁钢的2160热轧项目始建于2005年,一年多之后,迁钢为首钢贡献了史上第一卷热轧卷板,这对于以长材见长的首钢来说无疑标志着产品高端化转型的起步。当时,这一热轧项目的产能被设计为400万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标志着首钢转型的先进项目,却遭遇了国家对钢铁业多年来不批建的时代洪流。“环保方面的约束倒在其次,主要是发改委这关过不去。”有知情人士这样表示。

  但是,没有拿到批文的迁钢却没有停止发展壮大。目前,迁钢已经拥有了700-800万吨的产能,首钢方面还有意将一部分螺纹钢产能转移至迁钢,进一步将产能提升至1000万吨左右。作为非上市公司,这样的发展没有遇到阻力。而如今,因为注入预期,批文问题又被重新提起。

  早在今年年初,就有媒体爆出迁钢的准生证补办将很快完成。但这一传闻至今未能兑现。“今年3月首钢召集行业专家开了迁钢项目的评估会,实际上是在为后续到发改委补批文做准备。”一位行业专家指出,截至目前,首钢还没有拿到正式批文,原因在于像迁安这么大的项目获批,恐怕要到国务院层面,未来的变数仍然存在。前述专家还补充道,虽然迁安目前拥有将近800万吨的产能,首钢也仍有扩产计划,但是最终发改委下发的批文很可能只有600万吨左右。

  另外,虽然业内普遍认为迁钢项目的“补证”是个案个议,但国家两大部委间对于“黑户”钢铁产能的处理态度“顶牛”,也可能成为迁钢项目成功“漂白”的障碍。

  2010年7月,工信部公布了《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对于现存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并计划分批次公布符合经营规范的企业名单,并以名单为依据实施行业政策倾斜。这在当时曾被认为是3亿吨钢铁黑户漂白的机会。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若干意见》,除要求2011年底前不再核准、备案任何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外,《意见》还委任发改委对2005年以来建设的钢铁项目进行清理。

  工信部希望用一套规章制度筛选出合格企业予以核准,发改委则仍然秉持项目核准制继续逐一筛选项目的合法性。这两套对钢铁项目和企业的核准思路,出现了严重的“顶牛”。

  “工信部第一批符合生产经营规范的企业名单早就收集上报了,一共50多家,但环保部和发改委都压着没通过。”一位政府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无论是工信部的合格企业名单,还是发改委的清理项目名录,都难有进一步的进展,钢铁“黑户”产能企图在近段时间里集体“漂白”的可能性并不大。

  也正是因为这些众多的政策因素,让迁钢的批文下发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时间方面更是不可控,这让首钢股份在最新的公告中甚至没有妄提资产重组方案出台时间。

  做大:全国布局谋篇

  首钢搬迁推进至今,虽然看似整体搬迁只是转移至曹妃甸,首钢股份壳资源的承接由迁钢和首钢矿业完成,实际上,首钢已经开始了全国性的布局。

  2003年5月,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开工建设,次年6月一期工程投产。2006年10月,首秦公司4300宽厚板轧机竣工投产,这标志着首秦公司铁、钢、坯、材完整生产流程全线贯通,生产能力为生铁255万吨/年,钢坯260万吨/年,宽厚钢板180万吨。

  2005年4月底,首钢总公司正式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订《水钢股权划转协议》,如今已经形成主体生产设施达到年产生铁260万吨、钢300万吨、钢材180万吨的规模。

  2009年8月,首钢总公司联合重组故县铁厂,成立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形成集采矿、采煤、炼焦、炼铁、炼钢、轧材于一体,年钢铁生产能力360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几乎同期,首钢与贵阳钢厂联合重组,拿下了50万吨优质特殊钢、46万吨钢材的产能。作为对价,首钢承诺在贵阳投资100亿元以上力争在2012年建成200万吨特、优钢产能的精品特钢基地。还是在2009年,首钢重组新疆伊犁兴源实业有限公司,将后者更名为首钢伊犁钢铁有限公司,虽然目前该公司产能只有60万吨,但首钢计划在2011年底形成200万吨钢铁产能,到2015年最终建成500万吨产能。

  2010年,首钢总公司、首钢控股公司、吉林省国资委、吉林省建通投资公司、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又签署了《通钢集团重组协议》。重组完成后,首钢总公司及首钢控股公司将合计持有通钢集团77.59%的股份。通钢当时的产能在500万吨,而首钢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置换扩产,将通钢产能提升至750万吨。

  经过几年来的收购整合,如果再加上首钢迁钢和曹妃甸项目的产能,首钢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完成了3500万吨左右的产能布局。

  “首钢的每一收购扩张都是瞄准区域性钢铁企业,这样的发展模式在国内的大型钢铁集团中是不多见的。”在钢铁业内专家看来,近几年首钢在全国范围的布局,其前景甚至要优于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区域整合。但同时,首钢整合的这些项目未来都将遇到类似迁钢的问题——批文,而这将成为日后首钢集团整体上市的一大障碍。
dsxj

11-07-11 16:57

0
首钢股份:大股东承诺*

  “在公司下面的股东大会上,我们将集体维护自己的权益,希望有更多首钢的股民加入我们的维权行列!”南京投资者周思红向《大众证券报》举报首钢股份及大股东首钢总公司五年以来的不作为。

  承诺沦为“一纸空文”

  “公司大股东首钢总公司对投资者的承诺屡屡变动,不断违约,首钢总公司不断发布‘承诺’,但一直未能兑现,严重侵犯我们的合法权益。”周思红对大股东的“空白”承诺是怒火中烧。

  关于大股东的数次承诺,需要追述到5年前。2005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对《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保治理方案的批复》中,要求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并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为了消弱股东们的“负面”心理,大股东承诺在2010年年底前将保证公司现有的钢铁生产经营规模不会减少,由此给公司股东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2008年1月,在《首钢总公司关于首钢涉钢产业压产400万吨有关情况的公告》中表示为支持北京举办奥运会……首钢将于2008年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由于压产涉及首钢股份经营环境变化及股东权益,首钢总公司做出承诺,其将在2010年底前履行在股权分置改革期间所做的资产置换的承诺。去年10月底,首钢股份停牌筹划重组应是为兑现上述承诺。

  不过,到2010年12月18日,首钢总公司还是“爽约”了,将重组的期限往后延迟了半年。同时,首钢总公司又发布“补充承诺函”:公司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生产设施到2010年年底全部停产,为了保障股东的利益不受到损失,目前首钢总公司在与上市公司就重组进行磋商,重组不能在上市公司停产前实施完毕,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原有生产经营能力因此受到暂时影响。首钢总公司补充承诺以2011年6月30日为目标,与公司共同组织实施重组。

  然而时至今日,首钢总公司承诺“6月30日”的时间目标也成为了“过去式”。首钢股份重组依旧是“难产”。

  大股东被指侵占权益

  “首钢总公司几年来的所谓‘承诺’在条款、期限和标的物上不断变换。”周思红认为,首钢总公司的承诺特别是“补充承诺”实质是通过偷梁换柱式资产置换来注入环保“黑户”和落后产能迁安钢铁,此举剥夺了其他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属于违法侵权行为。

  7月5日,河北省环保厅发布《关于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涉及河北省境内企业环境保护核查情况的公示》显示,首钢股份准备置入的河北省境内企业是河北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和首钢矿业公司。

  需要关注的是,迁安钢铁和首钢矿业公司均属于国家废气重点污染源监控企业,本次环保核查过关,现进入公示时间。而在此前,首钢总公司多次承诺用经营稳定、具有发展前景的总公司钢铁资产与首钢股份停产资产进行置换。

  “公司把‘停产资产’置出,没有经股东大会表决,我们认为这是违法行为,侵占大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的权益。”投资者周思红内心的不满逐渐外露,“我们投资者从公司停牌以来就日日期盼早日复牌,可在希望中等来一次次失望;我们渴望有个好的回报,不求天上掉馅饼,只求资产置换方案公平公正,能切实反映首钢股份真正价值。但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投资者应有的权益正在流失。”对于此事,《大众证券报》将继续关注。

dsxj

11-07-10 16:18

0
耐心的猎人

11-07-08 23:12

0
傲慢的国企
dsxj

11-07-07 15:06

0
首钢股份股东及中国资本市场正义人士:
现征集首钢流通股份,以备将来提议召开股东大会制止首钢集团的可恶行为,为中小投资者权益而斗争。如您持有首钢或者你身边的人持有首钢股份,且愿参加本次活动,请加入,不需您真实姓名,只要知您持股数即可。如你对中国股市还抱希望,请用你举手之劳,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早日到来,谢谢!(首钢全体中小股东)
dsxj

11-07-07 14:27

0
小股东门路窄  有哪里对不住的地方请股天乐版主手下留情
dsxj

11-07-07 13:42

0
转贴来自网上

首钢股份(000959)的未来钱景取决于此次重组方案是否充分考虑到了首钢股份各类投资者的利益和权利。对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毕竟重组方案的制定者是首钢总公司及其控制人,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小股东利益的博弈过程。

众所周知,为了首都的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奥运会和京西开发(产业转型升级、世界城市试验田)等,首钢股份这些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中国钢铁行业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里,首钢股份却是停滞、减产。与同行业其他钢铁公司相比,首钢股份近十年来钢铁产量、主营业务、净利润等的发展严重受挫。股票价格也因此受到极大影响。

本来,国家对首钢涉钢产业搬迁是有“补偿”政策的(诸如曹妃甸京唐钢铁项目、首钢石景山厂区产业转型升级等)。但迄今为止,“补偿”却为何与首钢股份无缘?最近举世瞩目的“京西开发战略”正式出炉——把首钢腾退土地开发成北京市升级为世界城市所必须的产业升级试验田。“未来将在首钢厂区腾退土地上发展非钢产业,向高端金属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终形成每年1500亿元产值。”

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重大利好,但首钢股份的投资者却怎么也“振奋”不起来。因为有券商研究机构预测在年底的首钢股份“停产搬迁、资产置换”中将置入“迁安钢铁”,首钢股份的“北京户口”也将变成“河北户口”。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户口问题!何以在付出了巨大牺牲才换来的“京唐钢铁项目”和“京西产业升级开发”竟然与首钢股份无关?

笔者认为,此次首钢股份重大重组方案必须考虑如下五个问题,否则,大家就应该在流通股东分类表决大会上投票否决它。

一、重组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对首钢股份的搬迁补偿

搬迁补偿除了资产置换外,其核心是首钢股份腾退土地的处置权问题。虽然,首钢股份所占土地是租赁大股东的,但依据《首钢股份招股说明书》第十六条,土地租赁期限为50年,合同终止后,首钢股份有权决定该土地的处置方式。于是,我们有理由提出几点诉求:

(1)到今年年底,土地租赁合同规定的期限50年未满,属于违约,应该补偿!

(2)到今年年底,租赁合同因故终止后,首钢股份应该行使对该土地的处置权!

(3)根据股份公司权益,特别是考虑到首钢股份付出巨大牺牲才换来了首钢腾退土地的升值前景,我们认为:公司所占约162万平米土地的后续转型开发等“愿景”不能由大股东独享。如何补偿或分享是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

(4)仅用迁安钢铁(河北户口)资产置换首钢股份资产(北京户口)就将北京的“搬迁户”迁移到河北,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二、重组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对首钢股份的经营补偿

如前所述,为了首都北京的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奥运会和京西开发等,首钢股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中国钢铁行业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里,首钢股份面临的却是停滞、减产。与同行业其他钢铁公司相比,首钢股份近十年来钢铁产量、主营业务、净利润等的成长性严重受挫。在此次首钢股份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必须充分考虑对首钢股份过往十年经营停滞的补偿。

三、重组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对首钢股份的股价补偿

翻看钢铁行业各家股票价格的历史,不难发现,首钢股份的最大涨幅总是最小的。这主要是因为公司基本面上经营停滞、题材匮乏、价值缺失和投资者不良预期造成的。在此次首钢股份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必须重视二级市场(诸如题材、价值、预期等)的特点,切实体现对首钢股份股价的补偿。
四、重组方案必须落实国家对“首钢搬迁,产业升级”的系列优惠政策

众所周知,国家对首钢涉钢产业搬迁有诸多鼓励、扶植政策。但迄今为止,这些政策优惠竟然与曾经为“首钢搬迁、产业升级”付出巨大牺牲的首钢股份无缘。

曹妃甸京唐钢铁项目是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钢铁制造企业。

“京西开发战略”描绘的美好愿景更是举世瞩目。

这两项都是国家政策优惠的产物,并且和首钢股份密切相关。

我们希望此次重大重组方案能够为首钢股份“落实政策”,使其能够分享“京唐钢铁项目成果”和“京西产业升级开发愿景”。

五、为资产置换而进行的评估不仅要考虑实物资产价值,更要考虑无形资产价值。

简单地以目前首钢股份的实物资产作价而等量置换诸如迁钢实物资产是不合理的。它忽略了企业的地域(首都)、科技、人文与经营环境、商誉、品牌、渠道辐射等因素。有鉴于此,在此次重组方案中为资产置换而进行的评估要同时考虑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价值。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