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多措并举加快天然气发展步伐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清洁高效能源,是低碳经济的支柱产业,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天然气资源,既是世界各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选择,也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团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油气并举”的重要方针,应用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天然气勘探开发形势发展迅猛,成绩辉煌,天然气产业驶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其特点:一是勘探成果显著,发现了3个万亿立方米储量规模的特大气区,13个千亿立方米储量规模的气田,十年累计新增探明储量3.8万亿立方米,进入了新的储量增长高峰期。二是一批气田相继建成投入开发,其中:2个年产百亿立方米的大气田,十多个年产10亿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气田。三是全国天然气年产量成倍增长,由2000年的183亿立方米,上升到2010年的940亿立方米,十年翻了两番多。四是天然气产业全面快速发展,特别是输气管道建设发展尤为迅猛。
“十一五”期间,西气东输、中亚天然气管道、陕京天然气管道、川气东输等工程相继竣工投产,总长度达3万余公里,为全国25个省市、千家大型企业、5亿多人口提供了清洁能源。
21世纪是天然气的世纪,我国“十二五”期间天然气消费将翻倍,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由4%提高到8%。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作到“三加大两加快”。
第一、要加大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等六大盆地勘探的力度,争取发现并建成几个新的大中型气田,这是增储上量最现实的途径,是重中之重。
第二、要加大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研究、勘探、开发的力度,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煤层气资源量约为30万亿立方米,页岩气资源量约为100万亿立方米,2009年11月,中石油华北油田开发的我国首座数字化规模化煤层气田示范工程在山西沁水盆地已竣工投产。目前,我国煤层气年产量约58亿立方米,页岩气正步入先导试验开发的准备工作。
第三、要加大对渤海、东海、南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要依靠科技,向深海进军,争取新的更大的突破,发现并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气田,为全国天然气增储上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加快国际合作输气管道的建设的步伐。中亚天然气管道于2010年已全线建成投产,根据中土两国有关协议,在30年合同期内,土库曼斯坦每年将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提供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缅天然气管道境外段与境内段已相继开工,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于2010年6月开工建设,中国境内干线长1727公里,同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预计于2013年建成投产,年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中俄输气管道项目的谈判,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正在进行,争取一两年内达成协议,尽快开工建设。
第五、加快码头、储气库等港口设施的建设,扩大海上天然气进口规模。2010年海外国际合作项目天然气作业量达137亿立方米,另外可从卡塔尔、伊朗、沙特等国家购进大量液化天然气,要通过海上通道将海外生产和购进的液化天然气(LNG)运往国内。
总之,当前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形势十分喜人,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方针,“十二五”末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提高到8%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0
视野决定高度
0
在辩论中富瑞越来越高。股价是走出来的
0
LNG下游产业加速发展
行业分析
由于价格和环保优势,中国LNG(液化天然气)下游分销产业即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随着LNG客车和重卡生产规模的扩大、技术的成熟,低温储运设备国产化率的提高,以及分销商在LNG加气站建设和运营方面经验的增加,预计未来2~3年,LNG客车和重卡市场前景乐观,增长机会比较确定。
关注相关公司
在分销商中,我们重点关注广汇股份(600256,股吧)(600256)等上市公司;而在设备领域,我们关注相关低温储运设备、LNG加气站设备、车辆供气系统以及天然气液化橇装成套设备的生产公司,包括:富瑞特装(300228,股吧)(300228)等。
2010年底,全国约有100座LNG加气站,主要分销商包括:广汇股份、昆仑能源、中海油总公司、新奥能源以及绿能控股集团等。掌握上游LNG资源的分销商,均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建设LNG加气站,发展分销网络。其中,昆仑能源计划在今年新建LNG加气站200~300座,“十二五”期间计划共新建1000~2000座;中海油总公司也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00亿元,建设1000座LNG加气站;广汇股份计划3~5年之内,LNG加气站达到300座,是目前运营数量的6倍左右。
LNG资源供应得到保障,其发展可能不再受冬季“气荒”制约。随着中国海上LNG进口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陆上LNG液化工厂的建设,国内LNG资源供应得到保障。未来两年,国内天然气储气库的建设和管网调配能力将显著增强,冬季“气荒”发生的可能性将可望减小,有利于缓解LNG下游应用行业的后顾之忧。
(中金公司 关滨)
风险提示:
LNG下游业务推广慢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采购成本上升;来自其他新型动力源(600405,股吧)的竞争,包括: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太阳能汽车等售价大幅下降,电池及电机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充电时间大幅下降,电池功率大幅提高等。
0
现在除了重卡,我还没想出什么行业发展空间比较大的。呵呵,228管理层估计现在也是边走边看,撒胡椒,什么搞,什么也搞不透彻,看到有点明确气色的细分行业空间就切入,不过管理层的战略还是值的肯定,稳定为住。居民需要用气,所以搞温储运设备,沿海在建加气基地,需要从海外运气(中国的煤气层估计这10年别想还大的起色),所以就进入船用LNG行业。最终228的命运就是,如果能把先发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前途广大,否则走的是一般制造业的老路,有业务不赚钱,业务逐步萎缩。
0
228半年报显示70%的主业收入来之于低温储运设备,就是拉气车业务,公司为什么募资搞船运什么的业务,很显然,拉汽车行业发展空间有限,未来竞争可能加大,需要横向发展。现在是228先发优势,东搞西搞竞争少,3年后你看看就知道了。最终还是要回到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有一定进入壁垒的产品上来,当然228也可能先发原因和管理层的开拓,能具备这样的产品,目前保持观察就好了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自己不懂就不要随便装懂,LNG建设很多目前是民用的,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县城目前在煤改气,需要LNG,而这项业务的产业链中228能分到多少泥,不要一个全产业链就什么都是你赚的。看你能做什么,能赚什么,能做能赚的钱行业又能提供多少支撑。
目前228只不过市值小,随便几个加气站建设以及拉气车的设备就能够支撑现在的股价。你看清楚了,我说的是行业的持续发展环境。
0
也有啊,咋不炒?
0
还在死抱着LNG重卡不放,如果LNG应用只是为了重卡,那中国有必要进口这么多LNG吗?228是LNG应用设备全产业链的公司。这个行业的特点是由LNG开发量决定应用量,而不是由应用量决定LNG开放量。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我说的意思是228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当前需要持续跟踪的是LNG重卡的发展状况。228在创业版上市的原因也多半在此把,可持续行业发展环境不是很明朗,高风险的投资者敢去投了。现在是行业总体趋势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否发展顺利或LNG重卡萌芽时间持续多长,估计没几个干打包票明确。